策行三国 第226节

“不久前。”陈登笑道:“不瞒将军,我今天来见将军就与此事有关。卢子干向袁盟主推荐了刘将军,袁盟主想表你为豫州牧,只是不知道将军肯否屈就,托我来问候将军。”

刘备端坐在席上,一动不动,拢在袖子里的双手却握得紧紧的,指甲几乎抠进了肉里,血管强劲有力的跳动着,将一股股鲜血泵上了头,连头皮都有些发麻。

豫州是袁绍本州,能成为豫州牧简直是袁绍对刘备来说哪里是屈就,简直是一步登天。

第338章 棋逢对手

兴奋之余,刘备还没有失去理智,他很清楚,袁绍也不是什么善人。这个豫州牧不好做,要做豫州牧,就要打败孙策。身为盟友,刘备对孙策并不陌生,他已经多次听朱治等人提起孙策的战绩,对这位横空出世的少年英雄既羡且妒。

十六岁出道,一战成名,占据了南阳不说,又代父领豫州牧,辞锋比刀锋更利,逼得许子将吐血,一下子名声大噪。孙策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走完了他几年都没有达到的目标。这当然和他的能力有关,可是如果他的父亲不是孙坚,他就算能力再强也不可能崛起得这么快。

现在机会来了。他虽然不可能有孙坚那样的父亲,但是他有卢植这样的老师。有卢植的推荐,袁绍对他青眼有加,他也可以一跃而为豫州牧了。豫州是袁绍的本州,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袁绍让他做豫州牧自然是给卢植面子,还有挖公孙瓒墙角的意思。

刘备没有说话,但他脸色变化全落在陈登眼中。陈登笑道:“如果将军有意,那我以后还要仰仗将军。”

刘备那双超大的耳朵动了动,强笑道:“元龙,这是从何说起?”

“袁盟主表我为庐江太守。庐江与豫州接壤,我们会时常见面。且这次赴任,少不得要与孙策遭遇。我孤身一人,如果没有将军护送,我恐怕很难走到庐江。”

刘备眨眨眼睛,移席而就,亲热地挽着陈登的双臂。“能与元龙同行,这是我的荣幸。就算不做这豫州牧,我也愿意护送元龙赴任,哪怕能元龙麾下做一都尉也是值得夸耀的事。”

陈登连称不敢,两人相视而笑,越笑越开心,越笑越爽朗。陈登随即掏出了袁绍的亲笔信。刘备受宠若惊,拜读了之后,一口答应。当着陈登的面,他叫来了关羽、张飞,命令他们整顿人马,准备赴豫州上任。豫州州治就在谯县,现在是朱治的防区,刘备先礼后兵,派简雍先行知会朱治,请朱治移防,否则就别怪我翻脸不认人,刀兵相见了。

陈登满意而归,将消息报与辛评。辛评使命达成,随即赶回邺城,向袁绍汇报。

数日后,刘备带着步骑五千多人南下,陈登率领千余部曲同行,兖州刺史刘岱也派山阳太守袁遗、济阴太守袁叙发兵各一万,协助刘备、陈登赴任。

袁遗、袁叙都是正宗的袁氏子弟,与袁绍、袁术同辈,只不过他们都支持袁绍。刘岱派他们两个协助刘备赴任可谓是物尽其用,正中孙策死穴。

朱治收到消息,迅速派人将消息送往孙策大营。

——

“一群白痴!”郭嘉将朱治的急信放在案上,仰面大笑。

孙策也笑了,但他笑得没有郭嘉那么开心。袁叙、袁遗什么的不重要,名份不能没有,但只有名份远远不够。如果以为他们都姓袁就能来抢豫州,那未免太天真了。用郭嘉的话说,就是一群白痴。

但是刘备和陈登却不容易小觑。

“奉孝,了解他们吗?”

“不太清楚。”见孙策神情不对,郭嘉也收起了笑容。“刘备据说是卢植的弟子。袁绍取冀州后,就派人礼请卢植,想请他做军师。卢植有没有来,我不清楚,却听人说起过这个刘备,但不是什么好名声,为了四千丹阳兵,他就背弃了公孙瓒,转投了陶谦。袁绍让他来与将军争豫州,应该是利用了这一点。”

“陈登呢?”

“下邳陈氏子弟,他的父亲就是前沛相陈珪,被你赶走的陈瑀是他的从叔,他与将军为敌也没什么好奇怪的。怎么,将军有更多的资料?”

“略知一二。”

孙策也不隐瞒,把自己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特别是刘备和他手下的关张赵等人,他说得非常详细。郭嘉利用吕蒙招募来的少年组建了情报系统,打听到了不少消息,可毕竟刚刚组建不久,人手不多,规模有限,打听到的消息也局限于九江,对刘备、陈登的了解非常有限。他反对名士风度,但他本身也有点以门第取人,很可能会因为刘备的出身而忽略他。

人无完人,郭嘉再聪明也是人。

听完孙策的介绍,郭嘉站了起来,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挠着眉梢,在帐里来回踱了几圈。“这么说,这个刘备是袁绍特意为将军挑选的对手啊。不管是出身还是能力,都与将军有相似之处。”

孙策觉得也有点像。虽然这不可能是袁绍刻意安排的,但这个对手的确选得非常合适,他也不敢掉以轻心。刘备为了豫州是真可能和他拼命的。这应该就是袁绍的目的,缠住他,不让他顺利发展。至于谁胜谁负,袁绍未必在乎。

“既然如此,那就更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去沛国,诱周昂过境。”郭嘉挥挥手。

孙策言听计从,立刻召集众将议事,宣布将北上增援沛国。诸将虽然觉得意外,却也没人提什么反对意见,有人来抢豫州,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揍他。天天练兵,为的不就是这一天嘛。

——

陈登赶到九江,向周昂传达了袁绍的命令,要求周昂整顿兵马,攻击庐江。庐江太守陆康与孙策勾结,为孙策提供了大量粮草,袁绍很不高兴,命令扬州刺史陈温出面领头,联合九江太守周昂和豫章太守华歆、丹阳太守周昕武力驱逐陆康,由陈登接任庐江太守。

周昂大喜,俯首听命。

陈登让周昂整军备战,却不要急着出发,他带着自己的部曲驱车直入庐江,来到舒县,亲自登门拜访陆康,说明来意。陆康气得直哆嗦,怒斥陈登目无王法,陈登不为所动,他很礼貌也很坚决地对陆康说,我敬重你是前辈,不想动粗,但庐江我要定了,你如果要战,我奉陪到底。你如果不战,我礼送你出境,保证不伤你一根寒毛。

陆康大怒,下令将陈登轰出去。但他低估了陈登的实力,陈登一声令下,提前分批入城的部下就冲进了太守府。陆康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束手就擒。陈登也不伤害他,将他礼送出境,宣布自己接任庐江太守。

舒县一夜之间换了主人。在陈登依次拜访之后,包括周家在内的大族都接受了陈登的存在,只有一个小吏在送陆康过江后没有回舒县,而是昼伏夜行,直奔汝南。

第339章 陶谦(醉爱哥基万点打赏加更)

孙策行军五日,到达谯县。

来迎他的人很复杂,既有豫州刺史部的从吏,又有沛相杜袭及沛郡官员,还有督军校尉朱治,还有一部分黄巾军将领。

朱治比孙坚小一岁,深得孙坚信任。与程普、韩当等人不同,朱治不仅能统兵作战,还能治理民政,是难得的人才,所以追随孙坚时间不长,却升得最快,很早就独领一军。

他是长辈,孙策不敢托大,听说朱治来了,他亲自出大营迎接,执子弟礼。

“伯符,真是惭愧,对刘备防范不足,丢了萧县,还折损了不少人手。”

朱治很惭愧,一见面就向孙策请罪,要求降职减兵。孙策大笑,拉着朱治的手说道:“胜负乃兵家常事,朱公不必放在心上。况且这也不是你的责任,刘备出尔反尔,但凡有点羞耻心的人都干不出来,何况是朱公这样的忠义之士。”

朱治非常满意,他的部下也很骄傲,立刻将孙策引为自己人,老成稳重的称孙将军、孙使君,热情洋溢的直接称孙郎,同时不忘大骂刘备背信忘义,猪狗不如。

孙策将朱治等人请到大帐细谈。朱治把交战的情况说了一遍。

“刘备虽然改换门庭,但来得并不突然,他事先已经通知过我,倒也算不上偷袭。但他的兵力优势明显,又骁勇善战,更有千余杂胡骑兵助阵,我们抵挡不住,三战皆北,只好先撤退以保全实力。我现在驻扎在砀山,与相县依托,刘备可能在准备军械,只是不知道他会先攻砀山还是相县。”

“陶使君有什么反应?”

朱治苦笑一声:“刘备虽然背信弃义,但他很会笼络人心。不到半年的光景,陶使君送他的四千丹阳兵就对他服服贴贴,即使刘备背叛了陶使君也不肯回头。再加上从中说合的是陈家父子,陶使君欲对刘备不利,就是与陈家撕破了脸,仓促之间,他哪敢这么做,只能装聋作哑了。”

孙策一点也不意外。“陶使君在徐州不安逸吧?”

朱治看看孙策。“本来还好,有讨董的大义在,徐州士族对他还算支持。后来讨董无疾而终,袁绍成了盟主,这矛盾就渐渐大了。陶使君是个急性子。前段时间,他打算辟除故广陵太守赵昱为别驾,赵昱就是不敢受命,他便威以刑罚,迫赵昱就范,原本是一件好事,却闹得差点翻了脸。去年欲举名士张昭为茂才,张昭又不给他面子,他居然将他抓了起来,如果不是赵昱从中斡旋,谁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这两件事一出,徐州人对陶使君的好感荡然无存,他现在也是头疼得很呢。”

孙策心知肚明,当下频频点头。

与演义中的形象不同,陶谦其实不是什么忠厚人,反而和孙坚的脾气相近。陶谦是丹阳人,丹阳民风彪悍,陶谦也有点这意思,从小就顽皮,以放荡闻名乡里,十四岁还骑着竹马和小孩子玩打仗。后来乡里先贤甘公赏识他,不仅鼓励他读书,还把女儿嫁给了他,陶谦这才折节向学。

陶谦很聪明,书一读就通,先是考进郡学,后来又举为茂才,入宫为尚书郎,随后外放县令,还做过一段时间幽州刺史,总之仕途很顺,名声也渐响。皇甫嵩征颍川黄巾,招当时任议郎的陶谦为扬武都尉,随军征讨,和曹操是同僚。后来张温出征凉州,陶谦做张温的参军,又与孙坚结识。

首节上一节226/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