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223节

孙权等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一上前行礼。

袁权很客气,不仅将吴夫人当作长辈对待,不敢以豪门自居,对孙权等人也是和颜悦色,既不拒人于千里之外,又不过份热情,一切都拿捏得非常恰当。在这些礼节上,孙权等人都有些怯场,反倒是陆议彬彬有礼,应对得当。不过这也仅仅是和孙权等人相比,站在袁权姊妹面前,他也是很紧张的。

唯一不紧张的只有孙尚香。在吴夫人的的指挥下行完礼,她歪着脑袋,打量着袁权,大声说道:“姊姊果然好看。”

袁权不明其意,却还是含笑说道:“妹妹才是真的好看,姊姊老了,没有妹妹好看。”

孙尚香眨眨眼睛。“姊姊,是你要嫁给我大兄吗?”

袁权顿时有点窘,脸上泛起一抹淡淡的羞红。“妹妹弄错了,要嫁给你大兄的是我的妹妹,不是我。”

孙尚香“哦”了一声,又打量了袁衡一会儿,咯咯地笑了起来。“你虽然比我大一点,但是没关系,我不怕你。我有这么多兄长和姊姊,你只有一个姊姊一个兄长,你打不过我。”

袁衡莫名其妙,袁权也不解,和声问道:“妹妹这是何意?为何要打?”

“我将来长大了,也要嫁给我大兄啊。”

袁权强忍着笑,看向吴夫人。吴夫人很窘,将孙尚香拉了过来,轻轻的拍了一下,斥道:“夫人面前,怎么敢胡说八道,看我回去不罚你。”又说道:“夫人见谅,小门小户,没什么规矩。这孩子一向与伯符亲近,这两天和伯符形影不离,一时口无遮拦。”

袁权笑道:“孙将军人中龙凤,喜欢他的女子很多,妹妹天真烂漫,发乎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姊姊也是女子,你也喜欢我大兄吗?”

袁权不知道如何应答,只好笑而不语。这小姑娘不愧是孙策的妹妹,说话和孙策一样,没大没小,毫无顾忌。吴夫人见状,连忙让孙权将孙尚香带到一边去,再让她待这儿,不知道又会说出什么怪话来。孙权等人也跟着退下。脱离了袁权视线,陆议小大人似的一声轻叹。

“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如是近乎哉。”

孙权,用力地点了点头。“阿议,我也有这种感觉,就是不知道怎么说。这四世三公果然不一样呢,虽然和蔼可亲,却让人不敢放肆。阿翊,你们觉得呢?”

孙翊、孙匡、孙朗连连点头,只有孙尚香不以为然。“我看这个大姊姊也喜欢大兄,提到大兄的时候,她的脸红了。”

“不许胡说。”孙权虎着脸,摆出兄长的威严。孙尚香翻了个白眼,蹦蹦跳跳的走了。

——

郭嘉躬身走进帐篷,在孙策对面入座,将一根纸卷放在孙策面前。孙策放下手里的东西,展开纸卷,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刘勋正在整顿人马,准备北上,可能是想夺回三关。

“刚收到的消息。”郭嘉说道:“另外,辛毗去了南阳,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我估计他是想看看将军在南阳的新政,然后再汇报袁绍。”

孙策放下纸卷,有些不太理解。刘勋想夺回三关可以理解,三关是江夏门户,不可须臾有失。但辛毗去南阳看新政,这就有点说不通了。难道他想让袁绍也这么干?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袁绍的根基就是世家,他怎么可能做出得罪世家的事。

“他在评估将军的实力,看看有没有可趁之机。”郭嘉笑嘻嘻地说道:“南阳如果没有机会,他会去汝颍,激化汝颍世家和将军的矛盾,为袁绍争取时间。”

“那我们该怎么做?”

“静观其变。”

“什么也不做?”

“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啊。”郭嘉靠在案上,眼珠乱转,出了一会儿神,又自语自语起来。“我不知道辛毗想干什么,又能干什么,手头的信息太少,不足以判断。不过我很快就会搞清楚这一点,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因人设计。”他突然说道:“将军,赵俨现在是新野令吗?”

“是啊。”

“你给他写封信吧。”

孙策想了想。“给辛毗下套?”

郭嘉哈哈大笑,伸手拍拍孙策的肩膀。“知我者,将军也。留侯遇高祖,不过如是。”

第334章 新气象(罗格里奥万点打赏加更)

辛毗逆涢水而上,先到安陆,再到随州,在唐乡弃舟登岸,原本以为要步行去新野,没想到码头上有大批的车夫揽生意,全是牛车,车也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四轮车,载人载货,或者人货兼载,价格也不高,雇一辆牛车到湖阳只要五百钱。如果愿意与人拼车还可以再便宜一百。

辛毗不想多引人注意,爽快地付了五百钱。赶车的老汉很高兴,谈兴甚浓,几乎是知无不言。辛毗正中下怀,慢慢把话题引到了经济民生上。一路走来,他看到了很多这样的牛车,车夫大多是老弱,还有一些女子,但他们看起来都很开心,说话嗓门高,透着难得一见的精气神。

“老人家,你做这营生多久了?”

老汉揪着乱糟糟的胡子想了想。“也不算久,还有三天满三个月。”

辛毗算了一下。“这么说,去年年底就开始做了?”

“郎君是读书人吧?听口音,像是颍川那边的?”

辛毗心中一紧。“老人家见多识广啊,这也能听得出来?”

“嘿嘿,老汉我是新野人,我们赵县廷就是颍川人,听说还是颍川名士。老汉我和他说过两次话,听着口音像。颍川是个好地方啊,出名士,也出好官,以前有个什么颍川四长,挺有名的。不过我们南阳也不差,好官多。这不,前段时间有人说要评好令长,我们新野乡党商量着一定要将赵县廷报上去呢。”

辛毗知道赵俨在新野任县令,他就是冲着赵俨来的。新野是南阳有名的大县,户口多,大族多,又靠着金湖阳,说是一个县令,其实重要性不弱于一个太守。他和赵俨同为颍川年轻一代的名士,相互之间难免有些竞争心理,看到赵俨受到孙策重用,他自然要看一看。

听到老汉夸赵俨,辛毗兴致更浓。老汉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

“要说我们这赵县廷,那可是人才。去年那场大战,郎君一定听说过吧,就是孙将军全歼两万西凉禽兽的那次,我们赵县廷可是首功。这不,仗刚打完,他就成了我们新野的县令……”

其实赵俨也没做多少事,孙策曾经在新野驻扎了一段时间,新野世家或是怕或是厌,纷纷外逃。来家跑了,邓家因为有邓展这个关系在,没跑,但是服了软,献出了一半土地,换了一个什么纸坊名额。

世家们让出的土地一部分分给了失地的农民,一部分交由从汝南赶来的黄巾耕种,眼下正是春耕的时候,田野里到处可见忙碌的农夫。春耕时间紧,原本没什么空闲人力,但赵俨事先就预料到了这一点,他专程赶到宛城,请木学堂的匠师们研制了一款新犁,将原本由两头牛拉的犁改成了一头牛拉,而且还能翻土,效率是旧犁的两倍,一下子省下了很多人力,有青壮们下地就够了。

老弱们闲下来了,赵俨也没让他们在家里待着,他用官钱买了三百头黄牛,三百辆四轮大车,交给忠厚可靠的百姓搞运输。除去车夫和牛的开支之外,剩下的收入四成归官府,六成归车夫。一个车夫一个月少的能挣四五百钱,多的上千。钱虽然不算多,但他们本来就不是强劳力,这些钱纯属外快。一年下来,一家人添几身新衣裳、割几斤肉肯定不成问题,说不定还能置上几件家具。

老汉说得眉飞色舞,满是皱纹的脸上全是笑容,缺了门牙的嘴就没合拢过。辛毗一边听一边算,越算越心惊。赵俨这手脚可真大啊,他粗粗的算了一下,南阳黄牛多,价格不高,大概一头三四千,这车却是新颖,四个车轮不仅稳当,而且能载重,少了不能少也得三四千,如此一来,不算车辆和牛的损耗,他也要一年多才能收回成本。如果算上车和牛的损耗,他可能要三年才能收回成本。

他这是打算在新野做满一个任期吗?

辛毗很是不解。他原本只想悄悄地经过新野,不想与赵俨见面,听到这些消息后,他有些想和赵俨见面了。他想知道赵俨为什么会心甘情愿的留在南阳,难道就因为孙策记了他一个首功?

进了新野界,辛毗看到了更多的事,首先就注意到了老汉所说的新式犁。田野中随处可见翻土的扶犁,的确是一牛一犁。牛是健牛,犁是新犁,扶犁的都是青壮,鞭子甩得啪啪脆响。不少女人在路边点豆,在沟渠里种芋,还有人在高地上种桑,忙得热火朝天,脚下生风,满头是汗却顾不得擦一下。

但是孩子很少,那种半大孩子帮忙或者在田头玩耍的景象非常罕见。

“老人家,怎么看不到孩子?”

“娃娃们哪能下地玩耍,都去读书了。”

“都去读书?”辛毗吓了一跳。

首节上一节223/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