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1704节

说完了蒋钦的战功,诸葛亮又总结道:“蒋公奕、吕子明,还有一位周幼平,都是当年陛下身边的小将,对陛下用兵心得最深,几乎是与我大吴精锐同步成长起来的名将。说实话,若陛下无出海之意,有他们在,其他人都很难出头。可是陛下志在四海,拿下益州后,最多休整三五年,二位都护必然率先出海征伐。承明,机会很多,努力。”

潘濬再拜。

蒋琬却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事。他不关心武事,没看过什么战纪,文武有别,对诸将的战绩不太熟悉,尤其是对蒋钦等年轻将领了解有限。此刻听诸葛亮说起,这才知道蒋钦立过这么多的战功,封侯也是实至名归,不禁叹服。

“军师,陛下如此重视年轻将领的培养,莫非在十年前就有了征伐海外的计划?”

诸葛亮点点头。“陛下志在天下,要不然也不会许周大都督天竺之征了。”

“天竺?”蒋琬、潘濬异口同声的问道。

“周大都督是西域大都督,战区却在西南,而前朝宗室刘宠却去了玉门为督,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诸葛亮微微一笑。“若不是志在天竺,周大都督久战无功,岂能跻身五大都督之列。”

潘濬恍然大悟,以前的诸多谜团一下子豁然开朗。“这么说周大都督的目标从来不是益州,是天竺,益州只是他练兵之地?”

诸葛亮哈哈大笑。“承明,你现在明白了吧?”

“明白了,明白了。”潘濬连连点头,随即又道:“既然左右都护将来都会出征海外,水师必不可少,陛下会不会借着这次机会,为右都护配备水师?”

诸葛亮指指潘濬。“举一反三,承明之谓也。”他顿了顿,又道:“蒋公奕有弘农作战时,有指挥水师的经验,陛下调他来辅佐右都护,想必是有所安排的。至于具体什么时候配备水师,眼下还不太好说。如今出海捕鱼利润丰厚,买海船的人如过江之鲫,几个船官都忙不过来。这大概也是陛下不急于决战的原因。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太学的木学堂正在全力研发新技术,三五年后必然有重大突破,配备越迟,船越好。”

蒋琬附和道:“没错。如今海上商路初开,正是利润丰厚的时候,南到交州,北到幽州,足以大发其财,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走得更远。没有商人、百姓同行,海外征伐也走不远。过上十年,国内利润渐薄,出海有利可图,才会有更多的追随者,才能一呼百应。”

诸葛亮打量了蒋琬一眼,笑着点点头。“公琰目光长远,不妨再言之。”

得到诸葛亮的鼓励,蒋琬又道:“愚以为,陛下锐意出海,恐怕还和户口有关。前汉、后汉,盛世皆在三代以内,三代后则积弊丛生。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户口滋生,土地不足以供给,再加上兼并,是以百姓失业,乱象渐起。本朝力祛兼并,但人口滋生却是避免不了的,最多百年,必然人多地少,出海征伐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蒋琬一声轻叹。“陛下未雨绸缪,堪称高妙,非常人能及。”

诸葛亮有些惊讶,盯着蒋琬看了半晌,失笑道:“公琰能想到这些,着实令我惊讶。”他想了想,又道:“公琰非百里才,只是所见有限。这次贤良齐聚汝阳议政,是一个开眼界的好机会,你应该去见识一下。若能亲聆陛下教诲,点拨一二,将来必成大器。公琰,你准备一下吧,即刻起程。”

蒋琬躬身领命。“喏。”

——

何颙下了车,仰着头,打量着蜀王宫的宫门,眉梢轻挑。

蜀王宫很简朴。

“伯求!”紧闭的宫门刚刚打开一条缝,曹操就从里面挤了出来,快步抢到何颙面前,躬身一拜。“伯求,好久不见,想死孤了。别来无恙乎?”他打量了何颙一眼,又哈哈大笑。“看伯求面色红润,双目有神,必然是修仙有成,自然无恙。伯求,你修的是哪家道法,可能告知一二?”

何颙忍俊不禁,抚着胡须,打量着曹操。“十年不见,大王一如往昔,真是难得。”

曹操仰天大笑。“能得伯求你这一句赞,孤这十年没有荒废。伯求,请!”说着,伸手相邀。何颙却是不动,仰着头,饶有趣味的打量着宫门。曹操顺着他的目光一看,不免有几分得意。“蜀地偏僻,不能与中原相比,寒酸得很,伯求可不要笑话。”

何颙嘴角挑起,收回目光,打量着曹操。“大王谦虚了。你这蜀王宫可不寒酸,比太初宫富贵多了。”

曹操怀疑自己没听清。“太初宫?”

“嗯,天子登基的时候,颙也在受邀之列,曾亲登太初宫。比起你这蜀王宫,太初宫才叫寒酸逼仄。”

“当真?”

“大王若不信,将来有机会去太初宫时,不妨仔细看一看。”

曹操很尴尬,老脸有点挂不住。何颙这是当我的面夸孙策啊。他眼珠一转,抚须而笑。“伯求是来做说客的?”

“说不说,其实也没什么区别。”何颙举步向前。“大王非等闲人,自知大势,何必我一个山野老朽饶舌。我这次是假公济私,看看老友,免得将来有遗憾。”

曹操笑而不语,与何颙比肩而行。两人从王宫正门而入,两旁的执戟郎中身体不动,眼神中却多少有些惊讶,不知道这布衣老者是什么身份,居然让蜀王亲自出迎,而且开正门。如此隆重的礼节,天下有资格享受的人实在不多。

两人进了宫,沿着直上的青石道一直向前,两侧有长廊,有殿庑,沿途的官吏纷纷停下脚步行礼。偶有认识何颙的人不免惊讶,但更多的人并不认识何颙,反倒更为惊讶,一个个不敢怠慢,躬身施礼。

何颙一路走来,见绝大部分面孔都很陌生,一点印象也没有,不禁暗自感慨。蜀地果然偏僻,连这蜀王宫里都没几个认识的名士耆旧。曹操想凭这一隅之地与大吴争锋,未免太想当然了。

两人来到大殿,收到消息的许攸、辛评等人匆匆赶来,上前拜见,与何颙寒喧。看到这几个老朋友,何颙也有些激动,眼眶有些湿润。

“子远,想不到能在这里看到你,真是恍如隔世。”

许攸也难得的伤感。当年随袁绍奔走的人大多不在了,就算还活着的,也都在中原,他根本见不着。“伯求,张孟卓(张邈)、陈子游(陈逸)诸君可好?”

“好好。”何颙连声说道,向许攸简略的介绍了张邈、陈逸等人的近况。兖州平定后,张邈到建业做了寓公,由其弟张超接任陈留太守,这些年一直没有变动。陈逸一直没有做官,但他过得也很自在,最近又做起了出海捕鱼的生意,日子很滋润。

许攸听了,颇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这些老朋友都不复当年意气,居然安享富贵。

辛评却有些羡慕。他是颍川人,知道这几年豫州太平,经济恢复得很快,不弱于当年最盛的时候。出海捕鱼更是利润丰厚,陈逸有这样的生意在手,不愿意做官也是自然。谁都知道吴国监察很严,做官不易,与其如此,不如做个富家翁。

辛评看着面色红润、笑声朗朗的何颙,心中微动。听说何颙当年曾行刺孙策,被孙策拿下后,关了很长一段时间。但孙策却没杀他,如今还请他做说客,入蜀说降曹操,可见孙策心胸宽广,能弃旧恶,并非虚言。自己虽说依附了曹操,却没做什么伤害过吴国君臣的事,又有弟弟辛毗和荀攸这样的亲戚,想来降吴之后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再不济,总能像陈逸一样做个富家翁吧。

这时,曹操轻笑一声,打断了滔滔不绝的许攸。“子远,伯求舟车劳顿,我们还是到殿中坐下,慢慢说吧。”

第2451章 今非昔比

何颙随曹操入偏殿就座。

曹操本人穿的是常服,许攸、辛评等人虽然穿的是官服,却也只是团团而坐,并非接待使臣的礼仪。老友相逢,畅谈昔日时光。

何颙也没有提劝降的事,甚至连现在的事都不怎么提,只是说些过去的事。

人老了,总是习惯性的回忆过去。在座的都不年轻,最年轻的曹操、辛评都年近半百,平时不留意,倒还没有太深的感触,此刻谈起少壮时的豪迈,难免凄凉,岁月之思油然而生。

许攸习惯性的拍着腰间长剑,一声长叹。“伯求,长剑仍在,你我却不再年轻啦。”

何颙也是一声叹息。“子远的剑还在,我却已经弃剑多年。如果在鹿门山隐居,握得更多的是药锄。”他脸上又露出一丝笑意。“显思原本打算与我一起隐居,所以我特地找了一个宽敞的地方。不料显思尘缘未尽,做了邺侯,如今在建业呼朋唤友,我那地方倒显得有些空旷了。子攸若是有意,不妨与我同住。”

许攸哈哈一笑,却不应答。曹操转转眼珠,也笑了,指着何颙说道:“伯求,子远可是我的智囊,你休想釜底抽薪,坏我大事。”

何颙抚着胡须,从容说道:“无妨,那我就再等几年。”

众人一齐笑出声来,意味却各有不同。

曹操设宴,为何颙接风。席间,曹操谈笑风生,吟诗作赋,直至大醉。

何颙被人送到安排好的驿舍休息。典客卫臻奉命率领数十甲士随身保护。何颙心中明镜也似,却浑不在意。上了车,他就靠在车壁上,歪着头,打量着卫臻。

“公振,打开车窗,让我看看这成都的景色。”

首节上一节1704/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