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1624节

“孝远啊,你的美意,我心领了,只是我年纪大了,没有那样的雄心壮志,只想寻一清静处度此残生。”

“刘公,你能不为俗事所累,有出尘之意,令人佩服,可是你不能不为年轻人想一想。”骆俊淡淡地笑道:“少年气盛,又有兵权在手,岂能甘心赋闲,趁着年轻出去闯荡一番,也不是坏事。当然,这只是一个选择,并非强求。”

刘宠微微颌首。他也清楚这一点,他愿意养老,但那些年轻的刘氏宗室子弟未必肯,如果孙策愿意给他们征伐的机会,他们未必不能打出一片天地。俗话说得好,堵不如疏,愿意养老的养老,不愿意养老的就去征战,未尝不是好事。

“孝远,除了这个选择,还有其他选择吗?”

“当然有。”骆俊笑道:“平心而论,建功立业、开疆拓土听起来威风,却不是所有人都能胜任的。兵凶战危,以左都护之善战,攻一邘城尚且如此艰难,其他人可想而知。刘氏宗室子弟中,能如左都护者有几人?人贵有自知之明,依我之见,为吴王麾下之将,奉命征讨,建功封侯,或许更适合他们。”

刘宠沉默不语。他相信骆俊,也相信孙策,但他无法相信其他人,刘氏子弟在吴军中为将,会不会被人排挤,能不能得到公正的对待,实在是不太好说的事。刘宠有统兵经验,深知军中将领可不是读书人,他们下起黑手来是会直接要人命的。战场上,如果互相之间不能信任,还怎么立功?能保住命就不错了。

他甚至能想象到刘氏子弟听到这个选择时的反应。这个选择虽好,却没什么可行性。

见刘宠不说话,骆俊笑道:“刘公,这只是选择之一,并非唯一。刘公若有什么担心,待与大王面谈时,不妨直言。吴王坦荡,又感激刘公授艺之恩,想必不会有什么芥蒂。求仁得仁,求义得义,岂不美哉。”

刘宠觉得有理,笑了两声,又道:“孝远,昨日我听左都护说,她们兄妹将来也是要出海征伐的。以他们的实力,还有我刘氏子弟的机会吗?”

骆俊大笑。“刘公,天下之大,远超你的想象。刘氏子弟若能负重任远,别说封土建国,就算是再造一个大汉也是有可能的。”

“当真?”刘宠将信将疑。

骆俊郑重地点点头。“刘公,你可以像以前一样信任我。”

刘宠连忙致歉,心思却活泛起来。

——

孙策十指交叉握拳,抵住下巴,打量了刘宠半晌,莞尔一笑。

“取地图来。”

“喏。”张温将刘宠的茶杯换了个地方,取来地图铺在案上。孙策盯着刘宠的眼睛,嘴角微挑。“刘公,你挑个地方。若有什么不解的,尽管发问。”

刘宠将信将疑,却还是低头查看地图。这副地图与他看过的不同,他一时竟找不到方向。张温见状,指着地图为他解说了一番,这是大汉,这是东海,这是南海,这是北海,这是西域,一一说明。

刘宠听完,神情窘迫,脸也有些发烫。

天下有这么大?他原本还以为骆俊只是说着玩玩,现在看到孙策拿出这幅地图,才意识到孙策是真有这个打算的。按照这个地图的标注,给刘氏子弟留一片土地并非难事,只要刘氏子弟争气,再建一个大汉也是可能的。天下太大了,比他想象的还要大,别说终孙策此生无法尽有其地,就算他的子孙也未必能做到,正常情况下,维持个三五代人的扩张没问题,给刘氏留一点机会又算得了什么。

刘宠看花了眼,根本不知道该怎么选。

孙策笑而不语。不用听骆俊的回复,他也能猜到刘宠和那些刘氏宗室的心思。谁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呢,只要有一线机会,哪怕是一根稻草,他们都会拼命的抓住,绝不轻易放弃。

这就是人的本性。

所以,要和平解决关中的隐患,最好的办法不是武力征服,而是替换,用一张更大的饼去换他们手中的稻草。就算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至少也能瓦解一部人的斗志,表现出自己的诚意。

“大王……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刘宠纠结了半晌,还是决定向孙策请教。他根本不知道那些地方的形势,如何做出选择?

孙策也不拒绝,伸手在地图上点了点。“如果依距离论,这一片土地最近。由辽东渡海,数日可到。这片土地面积不小,只是多山,还有一些蛮夷居住,据说当年为秦始皇寻长生药的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就在此地。若是刘公愿往,或许能听到一些乡音。”

刘宠笑笑,没接孙策的话题。这片狭长的土地过于偏北,恐怕不宜耕稼,又在海中,发展空间有限。

“如果不怕远,这片土地也很适合。首先是地方很大,南北近万里,东西五千里,比中原还要大一些,土地肥沃,有山林,有平原,大有发挥空间,只是远一些。”孙策换了一个地方。“听海中老人说,商周革新之际,殷商遗民出海,曾至其地。刘公若愿往,或许能见到三代典籍。”

刘宠笑着摇摇头。“多谢大王,不过我学问粗疏,对三代典籍一窍不通。”

“刘公不再考虑一下?”孙策笑道:“不瞒刘公,这片土地我原本是打算留给叔同的。只可惜他英年早逝,未能等到这一天。”

刘宠愣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孙策说的叔同是指先帝刘协,不禁唏嘘。

第2367章 穷

年轻一代的刘氏子弟中,最具英主之相的就是刘协,迁都关中,推行新政,西征大捷,大胆起用宗室子弟,曾让很多人觉得大汉气数未尽,还有中兴的机会。可惜他兖州一战而亡,让很多人心灰意冷。

天要亡大汉,人力无法回天。这也是天子去世后,关中一片死寂的原因之一。

良久,刘宠掏出手绢,拭了拭眼角。“老臣失礼,还请大王恕罪。”

孙策轻声长叹。“叔同早夭,令人惋惜。每次想起他,我也很难受。如此少年英雄,本该为征服异族而战。刘公,你也许知道我曾资助他西征,若他当初远走西域,不会是这般结果。”

刘宠叹了一口气。“大王胸怀,等闲人等哪里能体会得到。若非看到这幅地图,老臣也是不敢信的。”他感慨地摇摇头。“天下,天下,有几个人真知道天下有多大,都不过是眼前这点小利罢了。大王,恕老臣直言,这两处怕是都不妥,一个太苦,一个太远,无法让人心生向往。相比之下,或许凉州四郡合适些。”

孙策撇了撇嘴。“就算我答应将凉州四郡给你们,你们安心吗?”

刘宠苦笑不语。这是事实,凉州四郡离中原太近,又是通往西域的要道,孙策不可能拱手相让,他们也不放心,必然随时防备孙策来攻。没有信任,发生冲突是迟早的事,建国也就不太现实了。

“我倒是有个提议。你们若是想西进,不如走得远一些,到葱岭以西。虽说此地也不可久留,至少也缓一缓,二三十年之内还是安全的。有这三十年时间,你们可以向西走得更远,必能找到可以建国的土地。”

孙策捻着手指,瞥了刘宠一眼,似笑非笑。“当年大月氏就是走的这条路。”

刘宠想了好一会儿,拱手道:“大王的诚意,老臣心领了。只是这件事关系重大,非老臣能定。老臣恳请大王,容老臣与族中子弟商量商量,听听他们的意见。”

“这当然。”孙策一口答应。“是孤派人去长安谈,还是刘公约他们到洛阳来谈?”

刘宠尴尬地笑笑。“长安吧。龙行四海,凤舞九天,雏鸡却不能离巢,更别说面见大王了。”

孙策不禁大笑。“行,我派人去长安谈。刘公,你可以中意的人选?”

刘宠很感动。孙策的大度让他看到了诚意,也看到了希望,这个结果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如果刘氏子弟真能易地建国,百年之后,他也能无愧先帝,无愧列祖列宗。

“老臣中意一个人选,当年在长安时多有来往,受益良多,就连老臣的几个子女都对他景仰得很。”

孙策一听就明白了。“杨修?”

“正是。”

孙策有些为难。杨修事务繁杂,他这里还真是离不开。可是见刘宠也是真心想谈,他倒不便一口拒绝。好在杨修也要来参加中秋晚宴,到时候再和他商量商量,听听他的意见再说。关中的形势若能由他最后收尾,倒也不错。

孙策和刘宠说定了原则问题,剩下的只是细枝末节,心情大好。他问起刘宠这几年在长安的境遇,又问起刘宠的子女。刘洪、刘浩都在南阳求学过,刘洪的文章曾邗发在南阳学报上,算是小有名气。说起这两个儿子,刘宠颇为得意,气氛也轻松起来。

只是说到女儿婚事时,刘宠和无数催婚的父亲一样挠头。大女儿刘清已经十八了,就因为去南阳游历,开了眼界,如今看谁都像古物,不屑一顾,以至于现在还没有一个合适的人家,让刘宠很是上火。

一开始的时候,孙策还没太在意,后来听着听着,觉得不对劲了。这老刘宠一边夸杨修,一边为女儿的婚事着急,明显是有备而来啊。他不会是想让杨修做他女婿吧?他还真敢想。杨修今年二十八了,还没成亲,不是因为找不到,而是要求太高。刘宠的女儿刘清他是见过的,虽然也不差,可是离袁夫人的标准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孙策没敢吱声。这件事不是他能说了算的。

首节上一节1624/187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