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男人 第265节

而王源也已经想好了,明日自己就抱病在身,说啥也不能去吐谷浑。

皇帝点了点头,问道:“还有谁质疑虎威军的战功?现在说出来还不晚,过了今日再有人敢胡乱质疑,朕就要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了。”

这时大殿里安静的落针可闻,你阿母的,谁还敢说质疑啊,要是再质疑的话,说不定又被送去吐谷浑了,当大家都是傻子啊?那些刚才附议王源的人没有一个肯冒头了。

【作者题外话】:第三更啊,各位,银票何在啊?

第405章 天下有免费的午餐

皇帝微微一笑,说道:“今日早朝就到这了,午后朕在皇城外检验虎威军,所有的人必须都到场。”他说完,站起身来朝外面走去,同时对王胖子说道:“王大伴,把今日在场的人都记下来,午后少一个人,朕拿你是问。”

“是,奴婢遵旨。”王胖子开心的说道,然后直起身来,拂尘一挥,高声说道:“散朝了,小周,去殿门口看着去,把出去的各位大人的名字给咱家记下啦,别数错了啊。”

那小太监忙应了一声,屁颠屁颠的跑去大殿门口站着数人头去了。

散朝了,众臣自然就要出去皇宫外面的食堂吃午饭了。

唐代的官员福利还是不错的,后世很多的官员福利都是自大唐时期开始有的,然后一直流传到后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这每天一顿的免费午餐。

用“天下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来形容唐朝的机关食堂,是最恰当不过的。

唐朝的公务员在上班之余,都能享用一顿免费的午餐,不但味美量足、营养丰富,而且吃不完的“伙食尾子”,还可以装进自个儿的腰包。这真正是公家的饭好吃,公家的钱好赚。

完整意义上的机关食堂制度,是从唐朝开始的。《崔记》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天下后,决定延长定期举行的朝会时间。为了表示对参加会议的各类官员的体恤,唐太宗就“略备薄菲”,所有参会者都可以吃一顿免费的工作餐。因为这个提议很受大家的欢迎,自唐太宗之后,就形成了一种公费吃喝制度。

唐代的机关食堂名曰“公厨”。公厨中档次最高的,就是皇帝在金銮殿摆下的国宴。参加国宴的官员一般是朝会官员,一定品级以上的地方官进京汇报工作也可以去享用“朝食”。由此看来,“朝食”是最高级别的免费午餐,对享用者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荣光。

无资格参加朝会的其他京官,他们可以在本部门的机关食堂享用工作餐,档次最高的是宰相办公的政事食堂,称为“堂厨”。各级地方政府及中央各有关部门的派驻机构,也有自己的公家食堂,名称不一,如中县食堂、判曹食堂、孔目院食堂等。除了部门领导,各部门的一般办事员,也可享用免费午餐,称“吏厨”、“佐史厨”或“府史厨”。

由于“再苦也不能苦了官员的嘴”之潜规则的存在,机关食堂里面的供应是非常丰富的。据《唐六典》记载,国宴的标准依官员的品级大小而定。一桌四五品官员的用餐标准是:2升米,2升3合面,1.5升酒,3分羊肉,2个瓜,7盘菜,还有油盐酱醋等各色调味品。六至九品官员的午餐标准比上述略减:2升白米,1升1合面,1升酒,油3勺,5盘菜……

这个标准是不低的。那么,其经费来源于哪儿呢?史料记载,国宴的伙食津贴由国家财政承包,大家只管吃就是了。其余各部门和地方食堂的经费,也是由上级财政拨款。

一般来说,这笔拨款并非“死钱”,而是由各部门各级政府在年初作为贷款放出去,然后在年终时连本带利收回来,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是完全可以支付机关食堂日常开支的。正常情况下,还有“伙食尾子”可分,真正的“吃不了兜着走”。

唐代著名学者型官员柳宗元在其《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一书中,讲了一个分配吃不完的“伙食尾子”的故事。有个叫陈京的官员兼任集贤院食堂总管的时候,“伙食尾子”由“学士与校理官颁分之。学士常受三倍,由公而杀其二”——那些负责整理图书的学士,官位五六品的,要多分些。

那些负责校对的校书郎,品级要低得多,分到的“伙食尾子”只有学士们的三分之一。可见,“伙食尾子”也不是平均分配,而是按照级别的大小而定。而陈京主管集贤院食堂后,一律平均分配,在柳宗元看来,此举提高了校书郎们的工作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所以著书予以表彰。

但是到了安史之乱以后,这国家食堂的标准就降低了很多。同时,这种全国性的免费午餐制度也给朝廷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因此到了安史之乱以后,朝廷实行上一天班休息一天的制度,给出的理由就是省下午饭钱来。

张墨也知道中午是有免费的午饭吃,于是也就跟着大家一起朝外面走。这时尉迟恒跟了上来,拍了拍张墨的肩膀,笑道:“小子,你可以啊,这一棒子砸下去,那帮起哄的人都老实了。”

别看张墨现在封爵了,但是在朝中这些老将的眼中,那爵位就是一个摆设,他们看重的是你身上担任的实质性的职务,而张墨不过就是中府折冲都尉,兼了一个什么御史大夫,这在他们眼里还算不上是官,于是尉迟恒依然可以在张墨面前倚老卖老。

张墨嘿嘿一笑说道:“尉迟大人,晚辈曾经听说有一种武艺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晚辈这招就是用得那种武艺,他不信,就让他去看看好了。”

“咦?这天下还有这种奇怪的武艺?”尉迟恒惊奇的问道。他哪里知道这是张墨信口胡说的,这个武艺压根就是后世的金大侠在《天龙八部》里赋予慕容复的成名武功。同时这个武功名字也是出自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的“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张墨笑道:“这也是晚辈听别人说的,不过晚辈觉得这招用在朝堂上也是不错的。”

尉迟恒说道:“你说得没错,奶奶的,对待这帮王八蛋就应该这么干。”他又拍了一下张墨的肩膀,说道:“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好使,以后遇到这种事情你们要多出面顶他们才行。改天等你清闲下来,到老夫家中坐坐,老夫就喜欢跟你这样的年轻人聊天。”他说完,晃着膀子就大步的走了。

张墨看着尉迟恒的背影,微微一笑。

【作者题外话】:第四更来也,各位,银票啊

第406章 检阅前

到了食堂,张墨才发现后世的那种台式快餐其实就是从大唐传下去的。进到食堂,每人一个托盘,然后到大小蒸笼上自己取喜欢吃的东西,反正一个托盘上能摆放四个碟子,外加一碗粥,或者是汤,再加上一些主食什么的。到了最后的位置上,每人还可以领上一壶酒。

这样一个场景,让张墨觉得自己突然就回到了前一世一样,除了这里的人服饰和发型不一样以外,其余的简直就是那些开在商务区里的台式快餐店的翻版。

挑好了自己喜欢吃的菜,张墨端着托盘开始找地方坐下。

这食堂里也是有规矩的,谁坐在什么区域也是有讲究的,这些都应该算是潜规则。张墨端着托盘正找地方呢,就听许召在那边喊道:“张墨,过来这边坐。”

张墨闻声看去,就见许召在跟自己招手,而跟许召坐在一起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郭纯孝,另外一个他却不认识。

“阿耶,郭伯伯。”张墨端着托盘走过去,先是朝着许召和郭纯孝施了礼,然后把托盘放到桌子上。

“这位是中书侍郎杨火杨伯伯。”许召指着那个陌生人对张墨说道。

张墨忙朝杨火施礼道:“晚辈见过杨伯伯。”

那杨火笑着点了点头,指着空余的那个位置笑道:“坐下吧,边吃边聊。”

张墨先是谢过了,这才坐下来,顺手把自己的那瓶酒放到许召面前,说道:“阿耶,小婿下午还要带兵,这酒就孝敬您了。”他知道许召喜欢喝酒,几乎是每顿饭都少不了的,而且酒量很大。

许召点点头,说道:“吃饭吧,你今天的表现不错,不卑不亢,很有些久经朝堂的意思,哈哈。”

郭纯孝也笑道:“的确是不错,反击得刚好在点子上,王源那个搅屎棍算是吃了一次大亏了。他被派出吐谷浑,这朝堂上能安静几天了。”

杨火接着说道:“王源这次吃了亏,下次一定会找补回来,小子,你以后还要防着他才行。”

张墨说道:“多谢杨伯伯提醒,晚辈会小心的。以后晚辈也就是在军中厮混,这朝堂上会很少来的,那王源总不能到军营里找晚辈的麻烦吧?”

许召笑道:“你还真的说错了,这个王源还真的可能到军营中找你的麻烦,他是御史大夫,管得宽着呢,朝中的什么事情他都可以插上一嘴。”

张墨笑道:“小婿也兼着御史大夫呢,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法门,小婿用得还是很熟练的。对付王源这种放狗一样的人,你就要比他还疯,他自然就怕了。”

杨火笑道:“这就是了,老夫喜欢你这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句话很有道理,很有道理。”

张墨心道:“这当然有道理了,这是后世理学家朱熹的名言,怎么可能没有道理?”

吃过午饭,张墨便去了金吾卫的大营,下午申时一刻,皇帝要在皇城前检阅虎威军,他是虎威军的军首,自然不能缺席。

到了金吾卫大营,赵赫等人已经都准备好了,张墨让他们准备的东西也都备齐了。

张墨将赵赫等十几个将领叫道军帐中,说道:“申时一刻,就是皇帝检阅咱么虎威军的时候了,就按照咱们在来长安的路上商量好的,该演练什么就演练什么,记住了,让他们别紧张,平常怎么训练的,下午就怎么演练。”

说到这里,他转头对艾满海说道:“三百人演练连射弩的木障都准备好了吗?”

艾满海说道:“旅帅放心,都已经准备好了,只要往场上一摆就好了,都是按照您画的图纸做出来的,那些演练的器具也都准备好了,都是那种可以拆卸的,不管是装上还是拆走,都用不了多少时间。”

张墨点了点头,说道:“下午都表现得好点,能不能给全军的弟兄们再多挣一点奖赏下来,就看今日下午的演练了,咱们虎威军出头的日子到了,别给本帅丢脸啊。”

首节上一节265/107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