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 第112节

“二十天!一个月!”闻言突利可汗长出了一口气,“一个月的时间,于战局而言,怕是来不及了。”

“观如今的战局,两军各有胜负,并无败北的趋向啊?”杜立疑惑的看向突利,他对行军打仗确实并不理解,所说也确实有一部分是他的疑惑,当然还有一部分起着引导的作用。

“那是如今,金禄山下的敌军只有鸿德格所率两万骑兵作为先锋,后续大军已经在路上了,此时只怕已经临近两军交战阵地了。”突利的声音之中带着点忧伤。

“可汗心中担忧的是颉利可汗?”杜立试探的问了一句。

“平心而论,在战场上,朕并非是颉利可汗的对手,朕这位叔叔自小便英勇善战,马背上打出来的江山,亦是马背上活下来的英雄。”突利可汗感慨了一句,提到颉利可汗的时候,眼神之中还带着细微的崇敬,就好像是提起自己的偶像一般。

第一百五十九章 料事如神

透过突利可汗的眼神便能够看出来,身为侄子的突利可汗并不远与自己的叔叔为敌,若非是颉利可汗大军压境,只怕突利可汗亦不会想要生出争端来,至少在颉利可汗在世的时间里不会发起兵乱。当然并非是叔侄情深,而是面对这样的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的心中满是压力。

在对手是颉利可汗的时候,突利根本就没有办法产生反抗的念头,这一次之所以奋起反抗,其实也并非是战胜了自己内心的恐惧,而是少年的火气在作祟,被自己的叔叔逼到绝境,再加上江山本就应该是他的,冲动一次,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而陈丰似乎早便已经料定了突利可汗会选择今天的这条路。当初在谈及计划之时,陈丰便猜测了突利可汗会选择的三条路。

第一便是向大唐求援,第二是和颉利死磕到底,第三是降于大唐。

陈丰算透了突利的心理反应,他断定,这三条路,并非是只有一种可能的选择,而是逐条发生。

当时听得陈丰这般论断,杜立心中还多少有些怀疑,如今看来,怕是当真让他猜着了。不过他心里清楚,这些并非是陈丰的猜测,而是根据自己的算计将对手一步步的逼到这个境地,让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

只能赞叹一句料事如神!

所以摆在突利可汗面前的根本就不是三条选择,而是三个步骤,第一步,陈丰会逼得他不得不向大唐求援,而在国书发过去之后,大唐会拖延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他只能走上陈丰安排的第二条路,也就是让他和颉利可汗死磕到底。

在东西突厥交战期间,大唐援军迟迟不至,这段时间足够颉利可汗将东突厥打得溃不成军,此时大唐的军队如同天神一般从天而降,助突利可汗评定叛乱。

但须知请神容易送神难,大唐的军队既然已经开到东西突厥边境,已经横跨了东突厥,打入西突厥的境内,又怎么可能会无功而返,大军出征,自然要捞到点甜头,不然只怕对自己治下的臣民亦无法交代。

所以此时,杜立看着床榻上斜靠着的突利可汗,眼神之中不自觉的便带了一丝同情,被陈丰耍的团团转的叔侄两人,如今彼此还不自知,他们的江山已经走在了拱手让人的路上。

而整个计划,并非是一箭双雕的计划,而是一箭三雕。

一来相助突利可汗平定叛乱,达成东西合并的目的。

二来顺手将东西突厥治下的领土接收,这便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此突厥这一称号便在大堂百姓的心目中消失了,或许对外他们还会自称是突厥人,但是天下皆知,突厥的前面要冠上大唐的名号。

三来大唐的兵将也能顺便处理一下自己的叛乱问题,比如说某城主与外敌私相授受一事,而此时,便需要此时仍然留在丰城的高冉做内应,遂高冉虽然并未跟来突厥,但是他的任务同样重大,便是伺机阻止丰城城主李信的不轨之举,当然是借着和李琛的关系行职务之便了。

如此得见可怜的人并非只有一人,而是千千万万被卷入其中的人。

“可汗心甘情愿将自己的江山拱手送人?”杜立笑得意味分明的看向了突利。

“如果有一件天下至宝,本是你的东西,后来这件东西被旁人不经你的同意就分走了一半,你心里作何感受?”突利满面愁容的看着杜立,脸上似乎还带着一丝丝的苦笑。

“自然不好受。”杜立未经思索的便回答出来,“本是我的东西,即便我不要了,也应该由我来决定这件东西要交给谁!”杜立的声音之中带着些许的霸气,看得突利的眼神之中好似都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那你会选择交给那个本来已经夺了一半,现在又来夺另外一半的强盗吗?”不知为何,突利忽然想听听面前这人的想法。

“交给他?若是在没有其他的选择,我宁愿将这东西毁掉!”杜立的眼神凌厉,并没有看向突利可汗,而是无目的的看向了前方,却也让突利可汗心中一惊。

“你当真只是个商人?”他对杜立的理解就是杜立只是个商人,而杜立也从来都以商人自居,仿佛称自己是别的身份会脏了自己的商人身份一般,但他记得大唐讲求士农工商,按理来说,商人应该是最低贱的一类人,却不知为何,在杜立的心里竟然能够受到这般的推崇。

“如假包换。”杜立笑着回应,眼神中的凌厉也收了回来。

“但是一个正常的商人不应该是你这样的。”突利可汗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开口说道,“虽然我也弄不太清楚一个正常的商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但你的表现告诉我,你不像是一个正常的商人。”

“这一点您还真的猜对了,我确实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人。”杜立也笑着说道,似乎完全没有对突利的话有什么反驳的情绪,甚至还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

“那你到底是什么人?”突利可汗这话的声音并不大,更像是在自言自语,事实上他早就已经查探过杜立的身份了,情报证明,此人虽然是杜如晦的侄子,但是却真的并未踏足官场,反而混迹商场,也还混的风生水起。

而在关于杜立的情报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篇幅之中所描述的人是陈丰,陈丰此人突利可汗还是很有印象的,当初他和颉利一同进军大唐之时,便是此人以三寸不烂之舌劝说了自己约李世民结盟,开通了突厥和大唐之间的通商,两地自此互通有无,可以说此人功不可没。

但是传回来的消息之中说此人在李世民登基之后竟拒绝入朝为官,而是进军商场,不足两年的时间,陈丰积累下来的财富就已经让人望而却步。后来在大堂面临蝗灾之时挺身而出,不动声色的便将蝗灾解决了,且后来还向国库捐款白银五十万两,买了一个正三品的官职。

第一百六十章 是陈丰多好

没错,传出来的消息,正是说陈丰的正三品的大司农的官职是花钱买来的。但是突利可并不如此认为,这天下有这般魄力的人也不多,且陈丰当年在李世民的身边有多受重视,他可是清楚。

只怕李世民早就有让陈丰入朝为官的想法,只是陈丰一直不愿,方才拖了那么长时间,后来借着国库空虚的引子,恰巧陈丰也有一些事情需要入朝为官之后方才能够更加方便,所以便借坡下驴了。

而李世民本身也并未将陈丰当做自己的下属官员,而是一个谋士,和当年争夺天下时一样的身份,不然也断然不会允了陈丰不必早朝的先例。据说此事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大唐的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直到现在还依旧有人在拿此事说事,总有人念叨陈丰此人目无礼法,但是此事是李世民亲口所说,令出法至,即便有人心存不满,也断然不敢在朝堂之上公然开口,只能心里碎碎念道,私底下发泄自己的不满。

不过陈丰也是真的沉得住气,现下京都之中都已经传遍了,就是百姓之中也有不少人说朝堂之上的正三品大员大司农陈丰陈大人,目无礼法,不将陛下放在眼里,自打入朝之后,便未有一次上过早朝,而陛下闲来无事之时也不会召见,这人就相当于领了一个闲职,但是大司农按理来说并不是闲职啊!

京中不少人对陈丰的不满皆是来自于传言,传言陈丰目无王法,传言陈丰眼里没有礼法,而对于这一切,陈丰竟好像从人间消失了一般。

只是许缘轩之中不时推出新款的香水和胭脂,让人知晓,这位快搞研究的三品大员此时还在京城之中,之所以不愿意上早朝,就是因为他在努力的赚钱,想尽一切办法的圈钱。

要说如今长安城之中最讨厌陈丰的人是谁,只怕就要当属那些高门大院里的老爷们了,若不是这人总是研究出一系列的昂贵的东西来,他们也不需要花费那么多的银两,关键是他们的俸禄实在是不高,只靠皇粮吃饭的话,他们所能赚到的钱根本不足以让他们支付那么大的花销。

长此以往下去,只怕有不少人会怀疑,他们口袋里源源不断的钱财到底是如何得来的。

如今李世民是觉得陈丰的生意能够给国库带来很大一部分的税收,同时也能削弱那些权臣手中的财富,而财富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他们的权势,因此,李世民方才对此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待到有一日,国库被这些人养肥了,只怕杀鸡儆猴的日子就要到了,到那时那些人悔之晚矣。

突利亦是做君主的,虽然在战事上的成就不敌颉利可汗,但是他的政治清明,同样是颉利可汗所无法比拟的,若是单论朝政,其实百姓们更需要的是突利这般的君主,若是乱世,则是需要颉利来主持大局。

两个君主之间,彼此心里的小九九很难互相隐瞒,因为他们本就是走同一条路的人,路上的想法自然也会有很大的想通的成分。

李世民现在大力发展商业,便是开始打压权臣手中的权势了,不过当时朝堂之上,陈丰的那张嘴实在是太厉害呢,舌战群儒最终让众人无话可说,直接攻占了制高点,让众人无从反驳。

而当时那些官员或许还未曾反应过来,但是不出两年,只要民间的商业发展起来,权臣的手脚定然又会受到更大的桎梏,到那时,他们就算是再想要以权势压人,只怕亦是不能了。

“陈丰这人,当真厉害。”想到这里,突利可汗由衷的开口称赞。

“确实。”对于这一点,两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杜立就已经知晓了,不然后来也不会半强迫性质的将陈丰拉拢到李世民的麾下了。不过随着两人的交集越来越多,他方才发现,陈丰此人绝对是个宝藏,需要不断地去挖掘,而他脑子里的一些奇思妙想,若是当真拿出来实践,真的能改变这个世界,至此,对于这一点,杜立完全不会怀疑。

“幸好此人无心政治,只一门心思钻到了钱眼里,不然大唐定然会成为我等的大患。”说这话的时候,突利半点犹豫也没有,声音之中也还带着赞叹,看得出来突利可汗对陈丰当真是欣赏。

而杜立听闻此言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接,他能告诉突利可汗陈丰此时并不在长安城,而是在西突厥吗?只怕凭借这位的睿智一句话便能够猜测出一个大概来。

首节上一节112/9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