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855节

“是李子渊干的吗?”

尽管明知道李子渊不过是用来背“黑锅”的,但是朱明忠仍然反问道。

这是为上者的必须,即便是他直接策划此事,在这个时候也不能有丝毫的表露,有些事情,他可以去做,但却不能去说,尤其是事后更不能说。

弑君!

无论理由如何充分,这种事情也必须是其他人干的。就像当年赵匡胤的黄袍加身一样,表面上看起来,他是被迫的,是被人“胁迫”,官修史书为尊者讳,将赵匡胤写得无比被动。可实际上,若是没有赵匡胤本人的授意,又岂会的亲信从中煽动。

况且,在周世宗去世后的半年里,赵匡胤就已经开始活动,禁军高级将领的安排,发生了对赵匡胤绝对有利的变动,为其黄袍加身铺平了道路。所谓的被动,不过只是演戏给别人看罢了。

收拾起心情之后,朱明忠自然是一副欲追究真凶的模样。可实际上,他之所以如此问,却是为了得到另一个答案天下人会相信是李子渊下的毒手吗?

“大王,天下人皆以为如此,想来不出数日天下士子必定风传李贼弑君篡位之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天下但凡为人臣者,必定讨伐之!”

石磊的回答同样是一副公允状,而他的这番话则是告诉大王,让大王放心,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只待消息传开之后,就会有人散布李子渊谋逆之事,到时候舆论会引导着人们向这个方向思考。

而且石磊确实也已经安排好了这一切,在京城传出永历皇帝死讯之后,城内就有潜伏的军正司军正于城内散布各种流言,而那些流言所指正是李子渊弑君。在京城如此,在其它地方同样也是如此,只不过在其它地区,更多的是借助报纸等工具将矛头对准李子渊,在舆论的引导下,全天下的人都会认准了李子渊下的毒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千古以来的道理,现在通过报纸可以进一步放大,在报纸的引导下,李子渊根本就是无从辩解。

“天下但凡为人臣者,必定讨伐之!”

谁会去讨伐?

其它人尚且不知,张煌言、李定国他们会兴兵,当然朱明忠也会兴兵,至于郑家

“郑家现在的情况怎么样?”

大王的问题让石磊一愣,随后说道。

“郑家现在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郑芝龙近来不断与郑家诸将联络,而且南京城中亦有流言流出,称闽王是被郑经乱伦气死,如不出意外的话,在我等兴兵讨伐李贼之时,郑芝龙亦会抓住机会废郑经或是以国姓子嗣为闽王或是自立为闽王。”

作为军正司军正丞的石磊,因为负责忠义军的情报系统,所以他直接掌握着各方的情报,而一直以来,对郑家的渗透,都是军正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多年的渗透使得郑家一举一动皆在他们的掌握下。

当然,在掌握郑家动向的同时,军正司还会利用一些渠道,对郑家的内乱推波助澜,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郑家”

沉吟片刻,朱明忠才说道。

“以郑芝龙的秉性来看,一但其废郑经之位,其势必会自立为闽王,得位不正,擅自废立,朝廷必当挥师讨伐之。”

虽说在名义上,郑芝龙是朱明忠的岳父,但是对于这个曾经投降满清的岳父,朱明忠并没有丝毫好感。而一直以来,他之所以会对郑芝龙的举动持以无视的态度,是因为这是一个机会。既是郑家内耗的机会,同样也是他插手郑家事务的机会。

而他口中的“朝廷”指的并不是现在的“朝廷”,而是将来的,另一个“朝廷”,一个由他朱明忠作主的“朝廷”。

“大王,以目下来看,局势已经极为明朗,以臣之见,大王应对另一件事加以考虑”

看着大王,石磊的语气显得很是平静,不过在说出这番话后,他同样也是长松了一口气,一直以来所谋划的不正是为了今天吗?

现在,一切总算是顺顺利利的实施了下来,只剩下最后一件事了,只要大王能够再进一步,他石磊便无撼了。

对先帝、对公主,对对天下亦是如此。

“四石”

看着似乎长松口气的石磊,心知其话中指的是那件事的朱明忠,先是沉默片刻而后反问道。

“这”

话到语边,朱明忠还是硬生生把话给吞了回去,天下人会相信吗?

天下人是否相信,又有什么重要的?

天下人相不相信他是朱三太子并不重要,甚至天下人相不相信李子渊究竟是不是弑君的凶手,同样也不重要。重要的胜利者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他能够击败李子渊,那么于史书上,李子渊就是弑君的凶手,他就是朱三太子,大明帝国最正统的继承人。

至于天下人并不重要。

“哎”

长叹口气,朱明忠苦笑着,他的神情显得非常无奈,尽管无奈,但这也是事实,没有人会在乎升斗小民,从古至今,再到数百年后,没有任何人会在意他们的想法。

“一切就按计划办吧!”

说出这句话后朱明忠便不再言语了,他默默的朝着窗边走去,尽管窗外大雪纷飞,可是他却仍然把窗户推开了,在窗户推开的瞬间,寒风卷着雪花飞入屋中,可是对于吹进屋来的寒风,朱明忠却像是没有任何感觉似的,他凝视着远处的屋檐,白雪覆盖下的屋檐是黑色的,在白雪中,那屋檐是如此的醒目,如此的

现在李子渊在干什么?

突然,朱明忠的脑海中浮现出这样的一个念头,随后又是自嘲的一笑,并不住的摇着头,似乎是像是在感叹着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似的

第138章 劝进(第一更,求支持)

四九城中谁为重?

自然的很多人会说是紫禁城为重。可京城这个地方邪气,有时候,紫禁城里头说话的并不见得就顶用。就像当年满清入关之后,说话的不是宫里的那位小皇帝,而是以大明南宫为王府的满清摄政王多尔衮,那时候的睿亲王府等同于大清国的小朝廷,政令皆出睿亲王府。而现在,这曾一度荒废的王府换了主人,由睿亲王府易名为楚王府,虽说没有摄政王的名,可是论其权力,却不逊于当年的多尔衮,当然,也仅只是局限于京师,局限于楚藩控制下的数省。

不过即便是如此,对于京师的那些京官来说,楚王仍然是当朝权臣,而且对于熟读史书的他们来说,他们自然知道,在乱世之中,手握兵权是什么,更何况这个手握兵权之人的手中,还把持着朝廷。

往日里,朝廷刚回到京师的时候,人们以为楚王顶多也就是做个权臣,可是皇上的暴病身亡,在让人们为之惊愕的同时,同样也明白了楚王到底是做何想法。

古往今来,从来不乏投机之徒,尤其是对于一些所谓的“读书人”,更是如此。

置身于房中的李式,就着烛光在酝酿这篇章的同时也颇为脸红。虽然多年来他屡次赴考,一直想考中进士光耀门楣,但是顺治十八年却未开思科,所以才会滞留于京师,原本他曾想返乡回家,但在眼下的时局,却让他看到了机会,皇上的暴死,并没有让他挺身而出,反而让他看到了机会。

如果现在发表章,支持楚王承袭王位,那么外间如何看待此事呢?不会说自己反复无常投机钻营吗?

想到这里,李式不免又心虚起来。

古往今来,欲成大事者,又有几人不是投机钻营之徒?

这样一想,李式又想通了。他拿起笔来,郑重地将题目写好天下何人当之。提起笔之后,李式就没有再停下来,他一边写,一边思索着,并以洪武为例,言道洪武得位为何是天下最正,更是在章之中将笔锋暗指向楚王,指出楚王理当当以天下。

终于在写完这篇章之后,他又一次看着章,颇为满意的点着头,然后自言自语道。

“待到章发表之后,李某人之名想来必可入王府了!”

清晨,李化熙来到了楚王府,他是天启年间的进士,可以说是历“四朝”的旧臣,虽说声名不显,可是毕竟也是京中老臣,对于这样的老臣,李子渊倒也是颇为大方,大都加以留用。不过因为朝廷自有六部,这些人虽说留用,可大都也只是留品留俸,换句话来说,就是拿俸的闲差。

首节上一节855/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