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423节

尽管这种局面正是军正司一手促成的,但是对于后继情况的发展,并没有真正掌握,甚至没有能够从中渔利。

换句话来说,等于为他人做了嫁衣。

如果不是因为洪承畴失去了满清的信任,他又怎么可能会想办法自保,又怎么可能会让张煌言落了便宜。

得了便宜!

无论如何,在石磊看来,江西方面这一次是占了大便宜,如果没有这边对清虏内部的离奸,又怎么可能会有洪承畴的自保之举?若不是满清对其信任不在,他又怎么可能为了自保,进而不对驻守武昌的刘芳名所部不闻不问。

甚至就连同刘芳名自身同样也是如坐危楼,现在的满清内部,那些个汉奸又有几人不因为范程的突然暴病而死,而惶恐不安,可以说,现在满清内部的动荡,虽然起源于那本庄妃秘史,可如果没有军正司的扇风点火,又怎么可能会愈演愈烈,又怎么可能有会让顺治小儿对汉臣的信任不在?

但是,最后,江北没有从中落得便宜便宜完全落入了他人之手,江西就是其中之一,张煌言抓住了机会,近十万大军正在九江枕戈待旦,大有一举夺下湖广的势头,而就现在来看,他会止步于的洞庭湖以北,不威胁长沙,而这正是洪承畴所需要的,他需要借明军阻止满清对他的“鸟尽弓藏”,一但洞庭湖以北为张煌言控制,无论顺治小儿对其再是如何恼怒,为了确保大局不失,他都会千方百计的笼络洪承畴,而不是将其召回京城。

而一旦洪承畴与清廷之间的联系为张煌言所隔绝,其把持洞庭湖以南之后,洞庭湖以南以及西南诸省岂不就成了洪家的天地?

在石磊思索着的时候,众人已经就支援江西进攻武昌达成了共识,毕竟,长江水师对于忠义军暂时的防御来说,并没有太多的用途,加之夺取洞庭湖以北地区可以形成直逼四川的态势,同样也有利于大明争取天下民心,众人自然不会反对。

“派遣水师支援少司马,不是不可以,关键在于,咱们需要得到什么!”

在众人达成一至之后,朱明忠神情严肃的说道。

“就像做买卖一样,天下从来没有人愿意做亏本买卖,虽说少司马与我是为一家,可想要咱们出兵,也得给足了好处,问题是,咱们想要什么好处?”

扫视着众人,朱明忠就像是生意人一样,看着顾炎武、朱大咸等人问道,

“大家觉得,应该要什么好处?”

虽然在这样的场合猛的一提到生意、好处,让人有些不太适应,但顾炎武也好、朱大咸也罢,钱磊等人皆是熟读史书的人,既然连秦国的宣太后都能对韩国使者说出“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这样的话,去暗示没有好处是万万不可能出兵的,更何况是他们。

“经略,在下以为,洞庭湖以北地区富产渔米,而江北并非鱼米之乡,每岁需从江南购粮不下数十万石,待少司马夺取武昌后,可每年向江北解粮15万石,以解我忠义军的军需用度。”

江北并不是鱼米之乡,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甚至因为黄河、淮河的关系江北可以说得上是“灾荒频发”,所以每年都需要从江南购买大量的粮食,顾炎武提及的这个建议,无疑更适合江北的需要。

“15万石,嗯,相比于当地每年百万石的漕粮,倒也不多,想来少司马自然也不介意,只是,这十五万石粮食”

摇摇头,朱明忠还是否决了这个提议。

“于江北而言,并没有多少意义,而且会徒惹少司马幕中诸人不快,每年十五万石,粮食不多,可于其而言无异于向上峰解交钱粮,至于粮食问题嘛,现在南洋公司已经开始组建,接下每年他们都会从南洋购买百万石粮食运回国内,南洋米每石不过二钱,即便是百万石,也不过二十万两”

对于粮食问题,朱明忠从来都没有担心过,一来是去年出兵江北时,缴获了近两百万石漕粮,这些粮食支撑着忠义军的军需,而现在,随着南洋航线的开辟,几乎取之不尽的廉价的南洋米,不仅能够保障江北官厅以及忠义军的俸米、饷米的发放,而且还可以让官府从中获利甚多,如此一来,对于国内的米粮需求自然降到了最低,自然也就不需要湖北地区的米粮了。

米粮、银钱等等许多建议被一一否决之后,见大家伙实在是没有什么好的主意了,思索片刻,朱明忠说道。

“米粮也好,银钱也罢,不过只是一时,而且于我方来说,这两样眼下都不缺,既然想问他们要东西,就要弄清楚咱们现在需要的是什么?”

经略的话落入钱磊的耳中,让他沉眉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经略,若是说缺的话,江北现在所缺者,一是人丁,二是铜铁,前者,因为江北曾先后遭流寇、清虏屠戮,丁户十不存一,不过江西的情况也好不到什么地方,这人丁自然是没办法,至于铜铁,现在前者可从日本贸易取得数百万斤,至于铁嘛,现在江北只有一处铁厂,也就是利国铁厂”

作为朱明忠最为依重的幕僚,也是“工作经验”最多的幕僚,钱磊对于江北的一切可谓是了若指掌,在某种程度上,他比顾炎武更了解江北,更了解江北需要什么。只需朱明忠稍一提醒,他就知道,现在江北更需要什么,现在江北不需要米粮,不需要银钱,需要的是另一种最起码的工业原料。

“现在江北用铁量激增,就兵部联勤司的计划,今年江北将新增四轮马车一万辆以上,而每辆四轮马力用铁不下500斤,几乎等同于利国铁厂五月所出,再加上兵工制铳、铸炮,船厂造船以及机器厂制器等皆需要大量的铁器,而仅凭利国铁厂一厂所出,可以说目前就已经是捉襟见肘,而铁者,关乎我江北之根本,若无充足的铁货,无论是兵器亦或是机器都无法制造,工厂亦会成为摆设。所以,以在下之见,不妨请少司马让一处铁矿于我”

第268章 育种(求月票)

钢铁即是国家!

尽管在这个时代,并没有任何人提及这句话,但是当钱磊提到铁关乎根本的时候,对于这个时代而言,无疑是一句警世之言,这是第一次,把铁放到根本的位置之上。

在时代尚不能理解铁的重要性时,他的这一句话,无疑是领先时代的话语。当众人因为他给出的几个数字,在那里盘算着江北的铁料供应时,朱明忠已经深以为然的点头表示了赞同。

或许这个时代的人无法理解,为什么钢铁是工业之基,但是朱明忠却深知钢铁的重要的。甚至曾几何时,在工业革命后,钢铁被抬高到了国家的位置“钢铁即是国家”。

没有钢铁,就没有国家!

现在同样也是如此!

工业革命需要大量钢铁!

其实在钱磊提及铁的时候,朱明忠的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号称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起点的汉冶萍公司,想到了大冶铁矿。

相比于先天不足的利国铁矿,大冶铁矿不仅储量大,而且容易开采,若是正常开发的话,仅凭大冶铁矿一处铁矿产出,就能满足未来中国百年的需要,而且其正好伴于江边,便于产品运出,可以直接借助长江便利的水运,将其产品运往全国各地,就目前的交通条件来说,没有比大冶更优良的铁矿了。

若是能得到大冶铁矿的话,江北的铁产量将会很容易突破数万吨,如此就再也无须担心铁料供应,甚至,那里还可以作为一个据点。

“大冶!”

在钱磊的话声落下的瞬间,朱明忠便说道。

“把大冶要过来!”

见众人似乎有所不解,朱明忠又特意解释道。

“大冶位于江畔,其早于春秋战国之时就设有冶炉,孙权在那里造过刀剑,隋炀帝杨广在那里铸过钱。宋代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建县,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朱某随师傅游走江湖时,曾经途径大冶县,在其县地附近山岭如尖山、狮子山、象鼻山、尖林山、龙洞和铁门坎这些山上皆有露出的矿苗,师傅曾言,此地埋藏铁矿不下亿兆,而且埋藏极浅,可以直接露出采掘,现在既然利国铁矿先天不足,产出不能满足铁厂的生产需要,那么不如趁着眼下的机会,从少司马把大冶要过来,就近开采,就近炼铁,再就近利用沿江在丰富的水力就近生产”

如果说有一个“冒牌师傅”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就是一些事情可以往这位师傅的身上推,毕竟,虽说有着“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但是这并不能解释很多事情,不过借着那个游走江湖的师傅,倒也是可以解释出,为什么了解天下地势的大概,甚至当地的矿产。

而对此,众人似乎早就已经习惯了,毕竟,对于他们来说,从徐州烈山等地煤矿,再到利国驿铁矿诸如此类的矿产,经略的那位师傅在游走江湖时,似乎对此专门留意,所以才使得江北能够从中受益匪浅。

现在经略既然提到了大冶的铁矿,那么当地就肯定有铁矿,而且值得开采的铁矿。

“经略,派遣水师支援少司马,在下倒不觉得有什么,问少司马索在大冶于当地开矿炼铁,也是为了反清大计着想,而以在下看来,既然这大冶地处武昌与九江之间,且沿江岸,因为地势偏远,想来匪盗自然也多,若是开采铁矿,经略至少需要往那里派遣一营兵,以保障铁矿安全”

钱磊的建议一出,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他的想法,大冶的位置极为微妙,若是驻军于大冶,于大冶修建炮台、堡垒,一但与张苍水决裂,有大冶作为屏障,自然可以将其力量分割于两地,从而可以在将来各个击破。

尽管这个建议看似暗藏祸心,而且所有人都能看得出钱磊的心思,但出人意料的是,却没有任何人反对,甚至在钱磊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朱明忠同样也看着众人,他同样也在等着他人的回答。

之所以会等待这个回答,原因再简单不过,他们的回答直接代表着他们所站的立场,如果他们是大明的官员,那么他们会站在另一个立场上,而如果他们是江北的官员,那么就会以江北的利益为重。

似无意的丢出这根“线”的钱磊,这个时候,选择了沉默,和其它人视自己为大明的臣子不同,钱磊从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位置定位的非常简单他是朱明忠的心腹,是朱明忠的臣子,至于大明嗯,朱明忠是大明忠的臣子,但他不是!

而今天,他借着这件事提出的这句话,几乎等于让众人选择一个立场。

“在下以为,直接派兵自然并不合适,若是如此要求,必然会引起少司马的不满!”

打破沉默的顾炎武,在出言反对时,只使得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在他的身上,而当众人以为他出言反对时,却又听到他的话锋一转。

首节上一节423/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