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铁骨 第1471节

“这二十年,诸夏差不多也在这里站稳了脚,在这里披荆斩棘开创基业的艰难,朕也是体谅的,原本不识教化的土人,现如今无不是改汉姓、从汉俗、言汉语,华夏明于此地得以传播,全赖诸国国君的付出”

见陛下摆着棋子,朱慈煊刚要伸手相助,就被陛下笑着拒绝了,他只能看着陛下在那里一边说,一边摆着棋子。

“这么多年,朕虽然身在中都,可却一直在看着南洋,诸夏亲亲,朕岂能不关心,亲亲之谊,是绝不会因为距离而有丝毫疏远的。古往今来,似朕一般厚待宗室者少之,愿锡土封建者,更是自周天子后,再无一人,朕之所以如此,就是对亲亲之谊的看重”

将棋子一一摆放的同时,朱明忠抬起头笑看着朱慈煊。

“这些年,秦、周、桂三国皆试图吞并马辰,纷纷于马辰设立据点,可是你们三国却无法就分割马辰达成一致,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利益分歧太大,利益分歧在什么地方?无非就是马辰城”

见朱慈煊想开口说话,朱明忠先伸手制止他,然后指着棋盘说道。

“于朕而言,你们之间的争执,朕大抵上不会过问,但是,朕唯一的原则是什么?”

反问的同时,朱明忠脸上的笑容慢慢的收敛起来。

“南洋不能乱!”

“陛下,臣,臣绝无搅乱南洋的想法。”

感受到陛下的不悦,朱慈煊急忙起身行揖道。

“桂国于诸夏虽偶有分歧,但绝不曾动过妄顾亲谊的心思。”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朱慈煊只觉得的浑身不住的冒着冷汗。

“你是没有动过!坐下吧,不用这么紧张。”

点了下头,朱明忠示意他坐下来,然后继续说道。

“可是,不代表别人没有动过,三国之中有多少大臣有过类似的建议?虽然三国这些年因为马辰有些争执,可大体上国君还是顾忌着朝廷、顾忌着亲谊,但是将来”

摇摇头,朱明忠抿了下嘴唇,然后说道。

“朕可以保得了百年内,但不能保在百年后,南洋今日于大明而言,等同于大明的粮仓,所以,朕是绝不能容忍这里出现丝毫乱子,既然三国没有就马辰达成共识,朝廷是不会让一个小小的马辰搅乱三国亲谊,进而动摇诸夏于南洋亲谊的,当年可以“尊王攘夷”,怎么现在反倒是因夷而争了,这不是好事”

于心里叹口气,这次之所以来南天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马辰的归属问题,其实这件事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却有可能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尤其是当三国内部,因为马辰一些大臣主张强行吞并,再以武力威慑他国,造成既成事实的建议后,朱明忠就看到了其中的危险。

这个潜在的危险必须要化解掉。化解这个危机是保持稳定的唯一选择。

“好吧,你们解决不了的事情,朝廷帮你们解决,朱慈封建马辰,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至于你们的据点,两年内都撤回本国,桂王以为如何?”

闻言,朱慈煊连忙长揖道。

“臣遵旨。”

长揖遵旨的同时,朱慈煊的心里尽是无奈,他能够体谅陛下的苦心,也知道陛下插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各国将来能够协商处理事物,学会在协商中妥协,否则再出现马辰这样的事情,朝廷的处置结果就是直接封建肉你们谁都吃不到,朝廷会把肉给另一个人吃。

这确实是避免纷争的一个办法,但更多的是告诫。

对于朱慈煊的遵旨,朱明忠并没有说什么,而是指着棋盘说道。

“桂王,来,再与朕下盘棋”

在他坐下来之后,朱明忠又继续说道。

“其实这次让你们过来,并不仅仅是为了告诉你们这件事,在南洋的问题上,朝廷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想法。有些问题尽管朝廷并不愿意插手,但是如果这些问题悬而未决的话,肯定会发生出一些乱子。而这样的乱子势必影响各国的关系,所以朝廷希望这次大家能够坐在一起解决这些事情。”

当然是南洋的势力范围划分,现在各国已经基本上在南洋站住了脚,都开始谋求对外扩张,这种冲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现在朝廷必须要防患于未然。要制止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所以才有了这次让他们来南天门的决定。

第434章注定 (求支持,求月票)

天下就像一盘棋局。

这盘棋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他们甚至都没有资格成为棋盘上的棋子,普通人往往只是随波逐流。于那些操心着家国大事的达官显贵们不同,普通人所关心的无非就是一日三餐,操心的也只是个人的生计。

各国国君的到来,尽管表面上看似让南天门像是过节似的,置身于一场盛会之中,但实际上,对于市场并没有丝毫的促进,非但没有让市场热闹,反倒让有些市场的生意比往日里难做许多。

“哎呀,这街也不知道,要封到什么时候。”

坐在挂着“南北国货”的店铺里,王安东忍不住抱怨了起来,打从官府封了路,不让马车随便进出,店前的德街生意就大不如从前,因为马车不能进德街,所以各地客商这几天也就很少再来这里,再加上南洋饭店那座最好的饭店现在不对外营业,直接导致许多客商转住其它饭店,这些都对德街的生意产生了影响。

“东家,虽说这几天生意受到影响,可皇上和几个大王同时来南天门,而且都住在南洋饭店,不说别的,单就是沾着的这皇气,都是几辈子也修不来的”

擦着柜台的王自德这边话音刚落,那边王安东就说道。

“你小子忘了,咱们是徽州人,和别人不一样,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别人能耗得起,咱们可耗不起,“出门三根绳,万事不求人”,那绳子到底是用来捆银子,还是上吊的,可都靠你是不是勤快,要是不勤快的话,你娘给你的那三根绳,可就得上吊了”

训斥着侄子的时候,王安东语重心长的说道。

“那绳子,你叔我不想用,更不想你用,知道不!”

就在他这么叮嘱着的时候,那边有一个客人走了进来,王安东立即热情的招呼着客人,现在送上门的客人,可比往日少多了。

“客官,您老里请,您别瞧小店这门市不大,可是东西却齐全,南北国货,应有尽有,吃的、用的、穿的,只要是您老要的,在我这都能置办齐,那怕是店里没有的,只要是国货,只要您说个名字来,我这也能给您置办齐了。”

几乎是在这人进来的瞬间,王安东就相信这人肯定是做大买卖的,别的不说,单就是整个人的气势,看着都和旁人不一样,要是能拉到这个人的生意,那肯定是大买卖。

瞧着热情的掌柜,原本只是想在那几个大王商量事情的时候,出来闲逛一下的朱明忠,听他的口音像是南直隶那边的人,便笑着问道。

“听口音,你是南直隶人士吧。”

“哎哟,您老也是南直隶的?小的徽州人,不知您老是”

“京畿人,算起来,也算是南直隶的,”

与店主聊着的时候,朱明忠指着他们家的招牌问道。

“南北国货掌柜的你这店名倒也有些奇怪,为什么叫“国货”?”

对于“国货”这个词,朱明忠倒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印象,毕竟,在另一个时空中,“国货”于国人有着极为特殊的情感,曾几何时,“国货”在特殊的时代里,给国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纪,“国货”也因为特殊的含义而成为爱国的象征,而也正是在一代代国货制造者们的努力下,到了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国货真正成为了国人的骄傲。

但是在这个时空,怎么会有“国货”这个名词呢?

首节上一节1471/176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