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第844节

郭嘉闻言后,爽朗笑道:“阎将军深明大义,在下钦佩之至。如今一切商议妥当,将军便随我去见主公吧。呵呵呵”

阎柔闻声惊诧,怔怔失神道:“主公?大将军?大将军也在军中么?”

“当然。”郭嘉应声点头,扭头看向身后的南门城楼,指着城楼上依稀可见的高大身影,笑呵呵地道:“那就是主公。其实阎将军第一天进入大营时就曾见过主公,当时他就坐在堂下与众将领一起饮酒,只不过将军曾未见过主公,故而未能识破主公的身份。而今将军已归附我军,投效在主公麾下,自然要前去拜见主公才是。将军以为然否?”

“善!”阎柔欣然应声,迫不及待地勒马转身,遂与张辽、郭嘉和赵云等将领策马回城。

第944章隆冬至,心未冷

寒风凛冽,飕飕的风刃中裹挟着如飞絮般的雪花,建安二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

上午雪花飘飘,中午漫天飞舞,午后便是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

凛冽刺骨的寒风与雪花共舞,席卷北国大地,为原野山川披上圣洁的绒花,将整个幽州笼罩着冰雪寒风之中。

一夜过后,大雪封路,万物沉寂。原本磨刀霍霍的上谷郡随之偃旗息鼓,一切都掩盖在冰雪之下,一切都因这场忽如其来的大雪而终止。上谷郡乃至整个幽州沉浸在短暂而恬然的平静当中,刀光剑影不见了,金戈铁马消失了,如火如荼的战争厮杀也停止了。一切都在雪花下酝酿,一切都在等待中爆发,一切都在无声无息中有条不紊地稳步推进。

雪花飘落,洗涤着人世间的尘埃,飘啊飘慢慢堆积成厚厚的雪白地毯,记录着宁静中的足迹,默默地诉说着冬天的故事: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雪花飘呀飘,飘呀飘

当幽州的天空布满鹅毛大雪之际,淮南的天空阴云密布,烽烟依然,战火熊熊,依旧上演着血与火的淬炼。

袁术于寿春称帝后,令天子各镇诸侯所不齿,沦为众矢之的,荆州刘表率先出兵讨伐,而后江东孙策脱离袁术而割据自立,遂出兵偷袭庐江,正式加入讨伐袁术的联盟当中。

当战争陷入胶着对峙之时,江东孙策已经离开庐江大营。悄然返回江东。淮南战事不顺,让孙策意识到讨伐袁术之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荆州刘表似乎急于剿灭袁术。而是图谋袁术治下的豫州,伺机扩大地盘,壮大实力。有鉴于此,孙策亦非平庸之辈,他虽然十分眼馋袁术治下的九江和庐江二郡,却深知自己的根基在江东,后方尚未平定。他便无力图谋淮南郡县。而荆州刘表图谋豫州的举措恰恰提醒了他,让他知道攘外必先安内,迅速平定江东才是当务之急。

于是孙策留下一部分兵马继续佯攻庐江。而他则是带着另一部分返回江东,攻取丹阳郡,企图把江东四郡尽数收入囊中。深秋之际,孙策突然领兵返回江东。星夜兼程突袭丹阳郡。逐走袁术任命的丹阳太守袁胤,彻底占据丹阳全郡。然后他再接再厉,连续出兵扫平袁术安插在江东各郡县的残余势力,将江东八成左右的郡县尽数收于麾下。

隆冬之时,孙策派遣密使前往广陵,暗中与广陵太守吴景(也就是他的舅舅)密谋,并联合广陵守将孙贲(堂弟)背弃袁术。此二人接到密信后当即裹挟广陵兵马和钱粮投奔孙策,使得孙策实力大增。真正拥有独霸江东的实力。

此消彼长之下,淮南袁术在短短数月间先后丧失了丹阳、广陵等大片土地。再加上江东孙策背叛,如同在他背后捅了一刀,使得袁术实力骤降,势力为之一挫。与此同时,伴随刘表再次增加数万大军,袁术压力倍增,形势很不乐观。可他哪里知道,刘表调集重兵围困九江,实际却是围点打援,明着威胁寿春,实则伺机吞并豫州,一步步蚕食袁术的地盘,逼迫他龟缩在九江郡内,却不知他的地盘正在迅速缩小,生存空间已越来越小。

当淮南战局虚虚实实晦暗不明之际,千里之外的青州争夺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曹操大军与冀州军于临淄城下展开激烈厮杀。交战数月以来,曹操率领先后占据了青州大半郡县,而袁谭手中仅有平原郡、齐国以及济南国一部分城池,余下郡县悉数落入曹操手里。

不仅如此,时下曹操大军占据着绝对优势。大战以来,曹操先后调集十一万大军参战,这几乎是他能够调动的所有兵马,只留下四万兵马留守兖州各郡。可以说曹操此次出征青州近乎是孤注一掷,完全将自己的大后方丢给西凉军,一旦西凉军突然袭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一举夺下兖州。

这又是一场豪赌,曹操就是赌李利不会背弃盟约,突然对他下手。而这样的豪赌于曹操而言早已不是第一次,准确地说应该是第三次。第一次是他兖州根基被吕布所夺,身陷绝境之时他毅然决定参与中原会盟,与袁绍等诸侯联手讨伐西凉李利。

第二次豪赌便是娄底原之战。当时曹操惨遭重挫,兖州根基又被吕布侵占,手中可用之兵全部加起来不到五万,而且钱粮紧缺、军械匮乏,近乎一无所有,真正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一旦司隶大战结束,天下就不会再有他曹操这路诸侯了,除了兵败身亡或寄人篱下之外,他已无路可走。逼不得已,曹操悍然决定与自己的仇敌李利暗中结盟,以出卖盟军情报和诸侯盟友为代价,谋取生存空间,伺机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幸运的是他最终赌赢了,不仅实力恢复如初,还额外得到大批粮草辎重,让他有能力迅速反攻吕布,重新夺回兖州。

时隔三年,曹操再一次大胆决策,孤注一掷谋取青州,这是他第三次豪赌。这并不说他喜欢冒险,而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没有孤注一掷的豪气,他便无法获得扩张地盘、壮大实力的机会。

天下局势发展到今天,汉室倾覆、刘协猝死,自此皇统断绝,此后便是各镇诸侯的天下。而他曹操置身于冀州袁绍和西凉李利两大诸侯霸主之间,无论两位霸主谁想称霸中原,都必将对他下手,而他所面对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臣服要么灭亡,除此别无选择。

除此之外,兖州周边的州郡也极其有限,而且处境堪忧。北面是冀州袁绍,西边是西凉李利。南面是徐州吕布和袁术所占据的豫州,东边是袁绍治下的青州。原本曹操打算攻打徐州、铲除吕布,而后图谋豫州。占据淮南,由此便可与西凉李利分庭抗礼,拥有正面对抗西凉军的实力。可是这个长远战略面临很大风险,直接对他威胁的诸侯便是冀州袁绍和占据中原腹地司隶的西凉李利,只要这两人中的任何一人掺合进去,他的战略意图便宣告失败,还将面临灭顶之灾。

正是基于这种顾虑。曹操夺回兖州之后迟迟不敢轻动,犹豫不决,始终不敢轻易迈出扩张的步伐。

随着李利发出讨贼檄文、号令各镇诸侯讨伐二袁。曹操当即意识到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了。在此之前,他率兵南下征讨徐州面临很大危险,但北上冀州或攻打青州的危险就小多了。因为这是他搬掉压在自己头上的两座大山的绝好机会。只要打败冀州袁绍,他便消除了后顾之忧。将身后的大山扳倒。他才能壮大自身实力,从而拥有与西凉李利对抗的实力。否则,他一直被两大诸侯夹在中间,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早晚都将灭亡。只有扳倒一位诸侯,他才有生存空间,才有机会发展壮大,继而与另一位诸侯一较高下。

所以曹操深思熟虑之后孤注一掷。奋力一搏,倾尽全力攻打青州。试图从袁绍手里夺取一州之地。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憧憬着一口吞下袁绍的势力;倘能如此,那他便有与李利正面对抗的实力。别看李利眼下实力强大,若是让他曹操完全占据了青州、冀州和兖州三州之地,那么最终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讨袁之战至今已有数月之久,曹操起初还担心李利有可能背弃盟约,出兵偷袭兖州,但现在他渐渐放心了。现如今,李利屯兵司隶,张辽率领二十万大军经并州东进,协助幽州公孙瓒攻打冀州。如此一来,李利手中可用之兵便不多了。尽管李利拥兵五十万之众,可他还有四州之地需要屯兵驻守,调动二十万大军东征之后,李利麾下兵马便捉襟见肘了,再无可用之兵。由此曹操也就安全了,可以放开手脚攻打青州,力争年底拿下青州全境,而后再行图谋冀州。

此外,曹操之所以有信心年底拿下青州,是因为坐镇冀州的袁绍如今正被屯兵河内的周瑜大军牵制着,令他无暇它顾。这就给曹操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让他可以毫无顾忌地猛攻青州,打得袁谭一败再败,连续丢城失地。

青州战事告急,岌岌可危,让坐镇冀州的袁绍无法淡定,有心出兵驰援袁谭,却又担心屯兵河内的西凉军突然袭击。对于袁绍而言,河内郡确实是个要命的地方。当初他千方百计的拉拢河内张扬,其目的便是为了占据黄河天堑,藉此抵御西凉军。却不料司隶大战中他一败涂地,不但没有打败李利,反而还把河内郡给丢了。以至于,眼下周瑜大军屯兵河内,虽是按兵不动,却仍然迫使袁绍调集重兵与其对峙相持,时刻提防着西凉军发起攻击。

西凉军不得不防,但袁绍也不能坐视青州沦陷,落入曹操手里。正当他一筹莫展之时,许攸向他献上驱虎吞狼之计,即便不能挽回青州败局,也能尽快夺取幽州。随后郭图又献一计,联合淮南袁术,谋划荆州内乱,迫使刘表撤兵,从而达到分裂讨袁联盟的目的。

值此生死存亡之时,袁绍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应允二人之谋,遂派人付诸实施。

寒冬腊月,十余名袁绍使者携带重金前往乌桓各大部落,面见部落首领。袁绍以大汉丞相的身份代行诏令,赐予乌桓首领蹋顿、难楼、苏仆延和乌延等首领单于称号及印绶,并许以重金,各部首领欣然接受

另一路袁绍使者也乔装打扮后进入并州,再经司隶进入荆州由此,一场针对讨袁联盟的阴谋悄然展开。

第945章霓裳舞,武侯驾临

伴随寒冬来临,讨袁之战进入短暂的休战期。

雪花飞舞,寒风肆虐。风雪席卷长江以南的各州各郡,冰雪禁锢着溪涧河流,寒冷主宰着苍茫大地。

易京城堡内,热气腾腾,觥筹交错,歌舞昇平。

正堂上,公孙瓒横卧在软榻上,侧靠在一名妙龄美姬的怀里、头枕酥胸,一边眯着眼睛观看舞姬们曼妙的舞姿,一边饮用美姬端到嘴角的冒着热气的美酒,舒服惬意。

堂下,除了守卫宫门的亲兵,全是清一色的美人,莺莺燕燕,秀色可餐。她们都是公孙瓒的妻妾或侍姬,人数众多,仅是堂下两侧便有三十余人。或许还有人未到。

寒冬腊月,漫天风雪,呵气成冰,寒冷之极。很多人都躲在家里猫冬,公孙瓒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他更加会享受,且有能力享受暖洋洋的冬日。莺歌燕舞,煮酒赏析,醒掌生杀劝,醉卧美人膝,这是很多人十分向往的完美憧憬;这对于公孙瓒而言却是唾手可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易如反掌。

像这样醉生梦死的生活,公孙瓒已经整整享受三年了。在此之前,他并不这样,整日待在军营里与将士们朝夕相处,嬉笑怒骂随心所欲,深得麾下将士爱戴。然而,随着年龄一天天增长,戎马半生的公孙瓒已悄然步入中年,身体已然发福,血性不经意间流失,不再痴爱战马与长枪,而醉心于安逸享受之中。沉醉于美色花丛之下,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久而久之,曾经闻名遐迩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已经悄无声息地渐行渐远。雄心不在,已无昔日壮志,不复当年之勇。于是,世间少了一位英勇善战的戍边将军,却多了一个骄奢淫逸的酒色之徒,一个连累了幽州上百万百姓的昏庸之主。

不止如此,如今的公孙瓒性格暴戾。心胸狭隘、睚眦必报,手段愈发凶残,嗜杀成性。迄今为止。其麾下将领无故枉死者足有上百人之多,其府邸中被黥面、割耳或斩断手脚的扈从、侍女和杂役数以百计,手段之凶残、心性之毒辣,令人发指。

为此。公孙瓒麾下将领对他颇有怨言。却又敢怒不敢言,只能隐忍不发,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很多军中将士都想离他而去,自谋生计,奈何他们都是幽州本地人,亲属和族人都在这里,生于斯长于斯。故土难离,只能昧着良心继续待在军中。得过且过。否则,一旦他们擅自逃离,以公孙瓒如今的心性手段,其亲属和族人的下场可想而知。果真如此,他们逃走又有何用,一生活在痛苦之中,简直生不如死。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自从得知大将军李利派遣大军前来驰援之后,公孙瓒难得发奋一回。前一段时间,他终于从易京邬堡中走出来,亲自带领大军守城,抵御冀州军的强打猛攻,屡屡挫败冀州上将军鞠义的进攻,致使冀州军不得寸进,至大雪降临时不得不退兵休整。

由此也让幽州军将士们清醒地知道,原来目空一切的主公公孙瓒竟然也有能令他畏惧之人,这个人就是威震天下的大将军李利。每当想起大将军李利的时候,幽州将士都充满好奇,内心崇拜而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亲眼见到这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武侯。

是的,相比大将军的官讳,幽州将士更喜欢称李利为武侯。这是因为,不仅西凉人尚武,幽州青壮同样尚武,生性剽悍。换言之,但凡地处边境且经常遭受蛮夷欺凌劫掠的边郡,其境内百姓大都尚武成风,因为只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保卫家园,保护自己的父母妻儿。他们崇拜强者,敬畏骁勇善战的将领,愿意跟随这样的将领出生入死,早先的白马将军公孙瓒便是如此。因此他们喜欢称呼李利的爵位武侯。

时至今日,天下各州各郡的青壮们只怕没有谁不知道武侯李利的崛起经历,对武侯这些年所建立的显赫战绩可谓是如数家珍,甚至他们大多数人还听说过很多关于武侯的奇闻异事。比如武侯有很多天姿国色的红颜知己,还有三个文韬武略的兄弟,而且武侯极重孝道,据说他曾经想把手中的权利交给抚养他长大的叔父执掌诸如此类的传闻不计其数,大到司隶大战,小到李利有几个子女,又有几个情人,他们都有耳闻。并且,他们很喜欢打听这些小道消息,听得津津有味,兴致极高,似乎只要是关于武侯李利的消息,不论好坏,他们都感兴趣,并牢牢记在心里。

不过有一点很奇怪,商队带出来的有关李利的消息大多是正面,最起码也是不好不坏,很少有负面传闻,几乎没有。因此,但凡听过武侯李利的骄人战绩的年轻人,不论男女,大多都对李利十分崇拜,打心眼里敬重他,很少有人当众诋毁他的声誉。即便有不同的声音,那也是背地里偷偷诽谤,否则便会触犯众怒,后果很严重,轻则鼻青脸肿,重则伤残或者是被人失手打死。

只可惜李利并不知道自己竟然还有如此高的人气。其实,无论什么年代都有让很多人崇拜的名人,只是名称不同,后世称“偶像”,眼下称之为“名士、大儒或名将”。

??

“轰轰轰哒哒哒!”

巨大的轰隆声由远及近而来,渐渐演变成清脆而整齐的马蹄声,不多时一行三百余骑踏雪而至,在城门前勒马驻足。

城楼上的守军将士听到轰隆声时,就隐约看到数里外的雪地里出现一大片密密麻麻的黑影,可是如今来到城下叫门的却只有三百余人。“真是咄咄怪事。难道见鬼了!”城门小校喃喃自语道。

首节上一节844/10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