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第437节

眼见李利侧翻挥刀袭来,急切之间,赵云根本来不及多想,站稳身形后,立即横枪抵挡。

“坏事了!”场边,当桓飞看到主公李利侧身背翻、双手握刀迅猛劈砍时,不禁惊声疾呼,神情大变。

没有人比桓飞更了解李利双手握刀侧翻劈砍的力量有多大,速度有多快,攻势有多么猛烈。昔日休屠草原一战,桓飞不察之下,一招落后,结果生生被李利凌空转身连续挥砍三百刀,足足挥刀猛砍了半个时辰哪!

李利挥出的每一刀都灌注着全身气力,借助身体腾空侧翻将力量汇集到战刀之上,每一刀都有千钧之力,而且出刀速度极快,快得让人应接不暇。若是第一刀没有硬扛下来,被迫后退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惨了。

李利素有“闪电金刀”之名,这个名号可不是空穴来风,浪得虚名,而是实至名归。那快若奔雷一样的战刀,一刀紧接一刀,刀刀连环,犹如惊涛骇浪一般,绵绵不绝,凶猛刚劲,难以抵挡。

时过境迁,三年过去了。桓飞此时回想起当日的情形,仍然心有余悸,后背发冷,体会极其深刻。

因此,当他再次看到主公李利借助闪躲之机,施展奔雷快刀战技之时,不禁为赵云捏了一把冷汗,暗暗祈祷赵云无论如何也要抗住第一刀,寸步不能后退。即便硬扛不住,被迫后退的话,也只能后退两步,绝对不能后退三步。因为三步距离就能给李利留下足够的空间,促使他一刀之后,根本不用停留,自然而然地侧身背翻,挥出第二刀。如此以来,待后退之人还没站稳身形,第二刀就来了,于是局势便无法挽回;犹如大浪淘沙一般,第一浪冲破大堤,第二浪便无法阻挡,随后一发不可收拾,大浪滔天。

“铛!”

正当桓飞浮想联翩之际,侧身背翻的李利一刀砍在赵云横挡在身前的龙胆枪之上。奇怪的是,这一刀重砍之下居然没有发出砰然巨响声,仅是一声闷响,却溅起十余道刺眼夺目的火花。

“嘭嘭哼!”

迎接一刀之下,赵云身形不稳,连续后撤两步,既而冷哼一声,咬牙坚挺,生生止住后退的脚步。与此同时,他后撤之中身形侧闪,枪杆顺势一滑,既而单臂挥枪直刺,银白色的枪尖直逼李利侧腰处刺去。

一刀震退赵云之后,李利翻转的身形丝毫未停,金猊战刀提刀横挑,拨开赵云突刺而来的长枪。旋即,战刀随着他的身形翻转,迅速上升至头顶,既而再度大力劈砍直下,刀锋所向之处赫然还是赵云的头颅。

“啊!”桓飞在场边又是一声疾呼,随之他喃喃自语道:“主公的奔雷刀法果然大成了,一招一式毫无瑕疵,一旦施展出来,便是一气呵成,刀刀连环,犹如雷霆万钧,一发不可收拾。除了正面对抗之外,再无应对之法。难怪主公要选择步战,原来这套刀法只有步战时才能将威力施展到极致。若是马战,随着战马错身而过,这套刀法就要拆成零散战技,威力骤降无数倍,恐怕连步战的一半威力都施展不出来。

可惜子龙的七探盘龙枪却是沙场厮杀中的无上战技,只有凭借宝马良驹的强大冲刺力,才能将整套枪法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步战却不是子龙所长,没有战马助力,他自身速度虽与主公相当,但力量却不及主公,而今七探盘龙枪法连七成威力都施展不出来,实在是太吃亏了!”

第434章中山之行离别

“铛!”

赵云后退之中挥枪直刺却没有阻挡住李利的进攻步伐,一个侧身空翻之中,金猊战刀裹挟千钧之力,截断气流,再次凌空劈来。

无奈之中,赵云尚未站稳身形,便不得不横枪举挡,除此别无他法。

“嘭嘭嘭!”

第二刀落下,赵云猝不及防之下,举枪硬扛不住,只得再次撤步后退,以期拉开双方的距离,以空间换取反攻的战机。

只可惜他后退之时,李利却在飞速进攻,如此你退我进之中,要想拉开距离,谈何容易。

“败了!”

当桓飞看到赵云在李利第二刀攻击之下连续后退三步时,他摇头轻叹一声,知道赵云已然取胜无望,败局已定。接下来,就看赵云能够接下主公李利多少刀了。除此之外,战局再无回旋的余地,主公李利已然牢牢掌控战局,稳居主攻优势,战斗已无悬念,赫然是胜券在握。

场上接下来发生的一幕,正如桓飞所料。虽然赵云竭力想要换回败局,夺回主攻优势,但他的所有努力都没能阻挡李利层层叠浪般的奔雷战刀,始终处于被动防御之地,无法扳回战局。

当李利挥出两百三十二刀时,赵云双手虎口崩裂,血流如注,在战刀凶猛的抨击中,无力再战,力竭倒地。而李利手中的金猊战刀赫然停在赵云胸口上方三寸,刀锋上残存的气流瞬间割断他颌下寸余长的青须,刮得他脸颊生痛。

这一刻,赵云陡然感觉死亡距离自己竟然如此之近,近在咫尺。

顿时间,一股难以名状的念头涌上心头。让他对死亡没有心生恐惧,反而很坦然,心中极为平静。这时,他终于明悟了,直面生死,无惧者无畏,无畏死亡者方能谓之“强者”。

“咻!”李利收起战刀,看到金猊战刀上没有一丝残缺,依旧光亮如新,他不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意。既而深深呼出一口气,舒缓紧绷的心神。

随之他低头看向地上的赵云,却见赵云居然呼吸平稳,原本涨红的脸颊迅速恢复如常,露出恬静平和的神情。这一幕让李利大为惊讶。不由得凝神观察着赵云脸上的表情,渐渐从中看出了一丝端倪。

“哈哈哈!”看出赵云现在的状况后。李利开怀大笑。说道:“恭喜子龙,没想到你竟然能够从战败之中有所领悟,心境趋于圆满,想来不久之后,武艺必然再进一步,跻身当世顶级强者之列!当真是可喜可贺呀!”

说话之中。李利伸手将赵云拉起来,脸上洋溢着会心的笑容,仿佛武艺又有精进之人是他自己一样,真心替赵云高兴。

由此可见。李利对赵云真不是一般的看重,而是打心眼里欣赏器重,对赵云毫无提防戒备之心,真正是以诚相待。

半个月时光悄然而过。

在李利极力促成之下,赵云首肯之中,李暹和赵雨二人的婚事终于定下来了。

双方商量决定,婚期定在今年秋天,即入秋之日便是大婚之时。而赵雨提出的三个约定,李利以长兄的身份全部答应,第一个约定已经兑现,余下两个约定随后即可实现。

除此之外,李利和赵云大战之后,正式任命赵云为中郎将,金猊卫副统领。而赵云却因自己无功不受禄,不能接受李利所赐的职位,当即出言拒绝。随后,李玄、郭嘉、赵雨和马云萝等人以及桓飞、许褚和陈到三兄弟,纷纷劝说,结果赵云终于点头接下任命,正式成为李利麾下一员新晋的虎将。

光阴如梭,时节如流。

待赵云的已故兄长赵风三七过后,李利一行人决定离开赵家庄,前往中山无极甄家。

临行前夜,李利与李玄、郭嘉和赵云四人坐在后院石桌旁饮茶叙话,也是临行前告别。

“子龙,赵风兄长业已故去,家中只剩下你和小妹、樊娟三人了,太过孤单。我意,你们带上直系亲属直接前往长安定居,顺便熟悉军务,尽快到任。若是子龙愿意驻守边境,领兵征战,我一律照准,让你前往北地郡,接替段煨出任虎贲营副统领,与南匈奴人交战。不知子龙意下如何?”

石桌旁,李利居东而坐,手中拿着茶盅,微笑着对赵云说道。

赵云闻言甚是感激,但他终究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多谢主公抬爱。末将虽然也想尽早奔赴疆场,但眼下却是无法成行,辜负了主公一番好意。家兄在世时,便是家中长兄,如今他已过世,我和小妹理应留在家中守孝,以全孝道。自古孝子守孝之期是三年,我与小妹虽不是孝子,却理应行孝子之礼,且不说守孝三年,至少也应守孝百日。此番小妹与李暹将军定下亲事,半年后成亲,末将之意便是留在家中守孝半年,而后护送小妹前往长安成亲,到那时,我再进入军营也不迟。

此外,末将听闻西凉军近两年没有战事,境内祥和安定,边境驻军也无大战,关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既如此,末将于情于理都应该留在家中略尽孝道,既能自己心安,问心无愧,又不会遭人非议。此乃末将肺腑之言,还望主公成全。”

赵云这番话合情合理,说的透彻,无可挑剔。李利纵然想立即将赵云招到军中,却也不便再开口,更没有合适的借口。

孝道,自古便是大事,在时下更是天字第一号大事。否则,公孙瓒也不会准许赵云请辞回家,如饥似渴的刘备也不会坐视赵云离去。

此次李利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手段将赵云收到麾下,这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如今赵云不愿立即离家,坚持替亡兄守孝半年,这个要求一点也不过分,在情在理。对此,李利纵有千般不愿。一百个不放心,却也不能强人所难,强行带走赵云兄妹。

看到主公李利沉默不言,李玄和郭嘉二人对视一眼,心里有话却也不便说出口,因此他们二人只能相顾摇头,既而低头继续喝茶。

沉默片刻之后,李利颔首说道:“也罢,人伦孝道乃头等大事,我自当成全子龙至孝之心。不过我有一言必须事先言明。此番子龙既然拜我为主,又与我有姻亲,并且身兼军职,那么子龙守孝期间,俸禄照常发放。家中一应生活用度皆有我负责。元忠,今夜便将子龙一年所应领取的俸禄和家中所需钱粮用度。悉数交给小妹和樊氏。另外。征询她们二人的意见,看看家中还有没有难处,如有难处,一并解决。此事,今夜就办,不得拖延。”

“诺。属下领命。”李玄接声应道。随即他向李利躬身一礼,对郭嘉、赵云二人点头示意,既而起身大步离开,立即办理李利交付的事情。

“这、、、、、、主公如此厚赐。末将愧不敢当。”赵云惊愕半晌,既而起身恭声说道。

李利摆手示意赵云不必多言,既而轻轻拍着赵云的肩膀,神情赤诚地说道:“我与子龙一见如故,三日前一战更是惺惺相惜,相见恨晚;而今你我虽为主臣,实则我心里早已将子龙当做兄弟看待。若非身不由己,我甘愿留在这里与子龙一起为赵风兄长守灵,早晚祭拜。

子龙家中虽然颇有家资,吃喝不愁,但先前筹办丧事耗去钱粮不少,随后又有我等一行人叨扰半月。前后加在一起,家中钱粮已然告罄,即便还有余粮,只怕也要紧衣缩食度日才能维持半年。而这点钱粮对于我来说,却是举手之劳。因此,子龙不必多说,就这么定了。何况,我刚才已经说了,子龙现在是我李利麾下的将领,一应用度自然由我负责,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走遍天下也是这个理。

另外,还有一事要提前告知子龙。那就是,随后我会命人送来六道彩礼以及小妹的嫁妆,一切均按公侯婚嫁办理,子龙随后留意一下即可。而随行而来的仆人就是子龙日后的亲兵卫队,他们不必回去,等到婚嫁之时,顺便护送小妹出嫁,与子龙一道前往长安。”

事无巨细,李利将随后事宜说得很仔细,几乎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像这样对待麾下将领的善后事宜,在西凉军上千名将领之中,迄今为止,仅有赵云一人而已。

首节上一节437/10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