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骑 第427节

“实不相瞒,数日前接到家中寄书,家兄因病离世,眼下家中只剩下小妹一人操办办丧事,而她尚还年幼,少不更事。因此我心中甚急,连日来马不停蹄,急于回家,不承想大雨之中视线模糊,疏忽之下惊扰将军一行车驾。待雨势稍停之后,我还要连夜赶回家中;而今天气转暖。家兄已辞世数日,实在耽误不得。失礼之处,还望将军多多体谅!”

“你当真是回去奔丧啊!”赵云话音未落,只听门外陡然传来惊讶洪声,既而一个身量极高极壮之人昂首阔步走进帐篷。直到此人站定之后,便见来人赫然是刚刚与赵**中激战的桓飞。

“末将参见主公!”桓飞恭声道,随之对赵云招呼道:“见过子龙兄弟。”

李利神情不悦地沉声道:“飞虎,看看你做的好事!子龙确实家中有急事,其兄尸骨未寒,正待殓椁下葬。却被你这厮半路所阻,还将子龙打成重伤!此等孝悌之事,岂能拦路相阻?你这莽夫,恣意胡为,坏了子龙的大事啊!”

确实。李利这番斥责绝不是惺惺作态,借题发挥。有意贬斥桓飞。而是。汉人至孝,孝道直接关乎着一个人的品行德操,也是朝廷举贤任能的基准标杆,举孝廉便由此而来。据赵云所言,其家中除了已故兄长之外,便只有一个尚未出阁的妹妹;由此可见。他父母早亡,长兄持家。如今长兄又亡,赵云便要尊奉长兄为父,持孝子之礼。操办丧事,守灵尽孝,以全孝道伦常。

但眼下却是,此等人伦孝道大事,孝子奔丧却被李利一行人所阻,还将人打伤。这事要是传扬出去,不仅赵云会落个不孝之名,就连李利等人也难脱干系,必被世人指责诟病,名声大损。对于李利而言,若是其它事情落人口实,那都无关紧要;但是,在孝悌伦常方面授人以柄,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君不见公孙瓒面对这种事情时都不敢推诿搪塞,当即准许赵云请辞;而素来善于钻营的挖人好手刘备,纵然不舍赵云之才,却也不敢出言阻拦,只得放任他离去。由此可见,孝道伦常是何等重要的大事,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横加阻拦?

只可惜桓飞生性蛮横,事先没有问明缘由便大打出手,结果招惹此等难缠之事。这绝对是个大麻烦,稍有不慎,便会招致一身骚,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这让此时已知事情原委的李利如何能够不生气,其实他这也是避重就轻的无奈之举。早知如此,他先前就该出言制止,可惜他却束手旁观,没有及时阻止。于是,在这件事情上,李利也难脱干系,甚至可以说他就是主谋,因为他是唯一可以出声喝止桓飞之人。

事已至此,李利自然不能认错,那就需要找人担下此事,正好桓飞恰逢其会,不请自来。于是桓飞就要代主受过,担下此事,从而让李利脱身出来,义正词严地斥责他一番,藉此安慰坐在一旁的赵云。

不过这种事情可大可小,关键还看当事人赵云如何看待此事。若是他揪住此事不放,李利等人就有麻烦了;如果他自己不计较此事,明白事理,那事情就简单了。

事实上,李利自然知道赵云是个识大体、明事理之人,但他必须要摆明自己的立场和态度。因此厉声斥责桓飞必不可少,即便虚张声势,也有必要这么做。究其原因,还是那句话,人伦孝道不是小事;尤其是身处东汉这个极重孝道的时代,此事绝对不能小视,否则其人的品行德性就会遭到世人质疑,既而必被世人唾弃。

在李利极为严厉的眼神中,桓飞起初还欲辩解,但当他看到主公李利的神色不似作伪之时,当即醒悟过来。于是他拱手对赵云说道:“子龙兄弟,愚兄刚才确实不知兄弟竟有此等万急之事,若是一早得知,断断不会横加阻拦。而今得知其中原委,愚兄深感愧疚,先前失礼之处,还望兄弟雅量宽容,体谅海涵!”

桓飞难得如此正式的对人道歉,而且他神情真诚,声情并茂,足见其诚意。

“桓兄不必如此。方才之事并非兄之过,而是小弟鲁莽在前,失礼在先。要说道歉,也应该是我向桓兄道歉才是。桓兄请坐下说话。”赵云不愧是心胸宽阔之人,面对打伤自己的桓飞,他非但没有心怀怨恨,反而对其十分敬重。

单凭此等宽宏的胸襟,就足以令桓飞对他心生好感,尽释前嫌。不过桓飞能不能坐下说话,却不是全凭赵云一句话。而是要看李利是否点头应允。

果然,看到李利微微点头之后,桓飞咧嘴一笑,既而毫不客气地坐在赵云身旁。“子龙兄弟刚才说还要连夜赶路,这只怕有些不妥。且不说外面雨势不歇,仅是黑夜赶路便有诸多不便,这里虽是官道,却远不如我们西凉官道那样宽敞平坦,沿途也没有昼夜长明的驿站。这般黑夜赶路,即使兄弟座下有快马代步。看不清道路也是徒然。以愚兄之见,兄弟还是在此歇息一夜,待明天一早再继续赶路不迟。不知兄弟意下如何?”

看到赵云脸上迟疑的神色,李利颔首说道:“飞虎所言极是。子龙已经连续赶路好几天了,身体疲惫不堪。座下战马也已不堪重负,否则便不会轻微碰撞之下侧身栽倒了。眼下已是常山境内。快马疾驰之下。一天之内便可赶回家中。既如此,子龙便安心在此歇息一晚,待明日清晨,我与你一同前往真定县。”

“啊!将军要与我同去,不知为何?”赵云惊声问道。

李利神色诚恳地说道:“子龙身上有伤,而且一两日内无法痊愈。但此事却因我而起。刚才如果我出声制止飞虎出手,子龙就不会因此身受重伤了。明天子龙孤身上路,我甚是放心不下,万一遇到大股贼人。你只怕力有不逮,折在宵小之徒手里。因此我决定亲自护送子龙回家,并由我派人帮忙操办令兄的丧事。此事我心意已决,子龙不必多言。就这样吧,夜深了,子龙尽早歇息。飞虎,走吧,明日你也随我一起去!”

说话之中,李利长身而起,招呼桓飞一起走,摆手示意赵云不必起身相送,既而大步离开。

目送李利、桓飞和李挚三人离去,赵云看着李利高大的背影怔怔愣神,心中既有感激又颇感无奈,眼神十分迷茫,显得心绪难平。

帐篷内,李利夤夜而来,马云萝得到示意后,随即带着年幼的甄宓离开,留下他和甄氏独胆叙谈。

坐在篝火旁,甄氏莫名地俏脸羞红,低着头不敢与李利对视。

在此之前,两人已朝夕相处五天了。其间,双方虽不曾面对面地交谈,却能通过彼此的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中感觉到微妙的情愫。这种难以言语的情愫看似清淡,却是真实存在的。

何况李利和甄氏二人都不是未经人事的少男少女,而是已有家室的过来人,深谙男女情事。因此,彼此之间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便能传递许多不为人道的情愫,一声简简单单的问候就能令对方敏感地察觉很多讯息,既而浮想联翩。只不过双方谁也没有挑破这种微妙关系,心有灵犀,心领神会,却又相对无言,静等对方先开口。

作为成熟女人,又是甄家家主,甄氏顾虑很多,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思想压力极大。

首先,她早已不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而是一个年近三十岁的寡妇,并且独立支撑着中山无极甄家的门楣,掌握着甄家数代积累下来的广博人脉和庞大殷富的钱粮家资。其次,其夫甄逸病逝多年,甄家嫡系男丁虽然单薄,但旁系族人却不在少数,断然不能容忍甄氏再嫁,更不会让她卷走甄家积攒上百年的庞大财富。最后,就是甄氏至今还不知道李利的真实身份,也不知道他的人品心性如何,更不知道他到底如何看待自己,值不值得自己毫无顾忌地委身于他。

男女之事,女人往往需要慎重考虑,诸多事情都要事先做好心理准备,以免所托非人,坏了名节不说,还会为此抱憾终生。

“明天我要随赵云前往真定县,可能要在真定县滞留一段时间,因此不能亲自护送夫人返回无极甄家,失礼之处还望夫人宽宥。”

沉默之中,李利轻声说道:“不过此事我早已安排妥当,由何曼带领七十名扈从和三十名护卫护送夫人母女一行返家。到达甄府后,他们就留在甄家负责保护夫人母女的安全,等到我此行办完琐事便会立即赶到中山无极甄府,登门拜访。”

“哦,公子要去真定县,不知所为何事?”话一出口,甄氏顿觉自己失言了。

于是她俏脸霞红地柔声解释道:“公子莫要多想,妾身也是随口一问,别无它意。此次相逢,承蒙公子多番照顾,妾身和几个女儿才得以保全性命。此等恩德,妾身没齿不忘,但凡甄家能办到的事情,公子尽管开口,我甄家定当竭尽全力,一定不会让公子失望!”

第424章女人心,海底针

第424章女人心,海底针

看到甄氏娇羞妩媚的动人神情,李利心神激荡,片刻失神。

随即他微微摇头强自镇定心神,含笑说道:“夫人误会了,我此来并非有事相求,而是将接下来的行程告之夫人。此外,我还有个建议,请夫人慎重考虑。”

甄氏抬头看着李利俊朗的笑脸,心中莫名有些失望,本以为他要对自己说什么呢,甚至自己还在思量如何答复他,没想到他居然根本没有这种想法。

随之甄氏红唇微张却又难以启齿,稍作犹豫后,柔声道:“公子有什么话不妨直言,妾身自当认真考虑。”

李利微微颔首,说道:“我知道甄家财力雄厚,累世相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家族传承。甄家在金银首饰、绸缎布料、粮食和马匹等方面都有涉略,在中原各州郡都有商铺,暗中还经营着几个极为隐蔽的马场,甚至还储备了大量盐铁和弓弩军械。因此,无极甄家是中山国第一大世家,并且凭借着家族的庞大财力跻身冀州名门氏族之列,在整个冀、幽二州都是屈指可数的殷富家族。

然而,如今世道纷乱,诸侯割据,各方诸侯都在想方设法地筹集钱粮,招兵买马,攻城略地,扩张地盘,大肆壮大自身实力。甄家虽是相传百年的官宦之家,却香火不旺,男丁单薄,以致夫人一介女流却不得不站出来支撑偌大的家业,四处奔波,饱受颠簸劳碌之苦。”

说到这里,李利语气稍顿,神情怜惜地注视着甄氏,看得甄氏俏脸浮霞。羞涩不已,规模壮观的酥胸剧烈起伏,就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随之李利爽朗一笑,接声说道:“有道是:财帛动人心。身逢乱世,甄家拥有如此丰厚的家财绝非幸事,太过招眼,很容易招致歹人算计,被各镇诸侯惦记,纷纷觊觎甄家数目庞大的财富。

因此,我有个建议。请夫人慎重考虑一下。

正所谓:狡兔三窟。所有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免鸡飞蛋打,上百年财富积累毁于一旦。故此,无极甄家偌大家业应该及早着手准备,多做准备。有备无患;把一部分家业转移到其它相对安全太平的州郡安置,派遣亲信族人前去打理。如此以来。即便甄氏一族遭人窥视。被人惦记,也不至于积累上百年的钱粮尽数被歹人霸占,身家性命全都系于某一路诸侯身上。这样太过危险,万一赌输了,那甄家满门都将陷于绝境当中,很难东山再起。甚至会株连全族,万劫不复!”

“啊!”甄氏闻言大惊,不可置信地盯着李利,失声问道:“公子何以对我甄家如此了解?”

听到甄氏的问话。李利淡然一笑,满脸笑容地看着她,含笑不语。

甄氏俏脸一红,强作镇定地问道:“以公子之见,将来我甄家依附哪一路诸侯比较稳妥?换言之,公子认为天下哪路诸侯最终能够成就霸业?”

“西凉李利,夫人觉得如何?”李利不加思索地接声说道。

“卫将军李利李文昌?”甄氏满脸诧异地看着李利,神色略显迟疑,思量之中颦眉轻吟道:“李利其人,妾身对他倒是也有耳闻,知道他麾下拥有数十万西凉军,是当今天下诸侯中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不过李利乃良家子出身,据说他对氏族缙绅极为苛刻,严格限制氏族府邸的扈从和侍女数量,定期盘查氏族名下农田、房屋,严禁氏族私自兼并农户土地。而且,李利不允许世家大族拥有完全私有的家奴和婢女,还要明确奴仆的月薪年俸。因此,在中原各州官宦氏族眼里,李文昌俨然与世家大族格格不入,互为对立,是以他虽然兵强马壮,却难成大事。

呃、、、李文昌,这个名字怎么听起来这么耳熟?文昌,这不是公子的字号吗?”

反复提起李文昌的名字,甄氏突然发觉不对,不由得抬头看向李利,眼神中满是疑惑之色,既而神情惊骇,犹如发现一件不可思议的秘密。

李利欣然笑道:“夫人蕙质兰心,一猜即中。在下正是凉州李利,字文昌,先前多有冒犯,还望夫人见谅!”

“啊!这、、、、、、”甄氏失声惊叫,显得极为震惊。随即她喃喃自语道:“文昌,李文昌,其实我早该想到的。”

首节上一节427/105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