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开局入职保卫科 第13节

  嘴上是这么说,可心里却有些发苦。

  都不知道多少年没手洗过衣服了,现在天气还好,到了冬天这日子可怎么过哟。

  牛平安都想娶个老婆回来洗衣做饭了,可年龄还太小,只能心里想想。

  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第12章 平凡的日常

  第二天,牛平安将早饭做好,棒子面粥就咸菜。

  粥比窝窝头要好入口不少,没那么喇嗓子。

  牛保国吃了药咳嗽症状减轻了不少,不过牛平安注意到他又加大了止疼片的药量。

  对此牛平安也是毫无办法,只能祈祷牛保国有所好转。

  吃完早饭,牛平安没有急着洗衣服,而是跟牛保国打了声招呼说趁早去菜市场买点菜。

  在外面逛了逛,从空间里拿出二两卤肉,一把空心菜,两根莲藕,几个橘子。

  拿个网兜装好,晃晃悠悠的回了院子。

  这时家中的大老爷们都上班去了,孩子们该上学的上学,院里的老娘们要么在家做家务,要么去菜市场买东西,院里静悄悄的。

  天气还热,菜放不住,只能每天去菜市场看看。

  其实院里的生活算不错的了,家里基本都有工人。

  禽满四合院,在牛平安看来更像是富人之间的恩怨情仇。

  “平安,今天买到这么多的菜啊?”

  “嘿嘿,大伯,我可是用了你五天的菜票。”

  计划经济什么都要票,就连大粪都要票。

  现在四九城的城市户口每人每天供应鲜菜二两,但不限品种。

  不过也能买到一些农民自己种的蔬菜,可以不要票,但价格相对贵些。

  “能买到就算不错了!嚯,还有熟食!”

  牛保国对牛平安将几天的菜票用完倒也没放在心上,菜票有时限,而且有时候有票也不一定买得到菜,用了也就用了。

  不过看到二两卤肉倒是有些惊讶。

  “运气好,看到有卖的就买了,大伯你身体不好吃点油水补补。”

  “我吃了没用,你长身体多吃点。”

  “大伯我洗衣服去。”

  牛平安没有多说,拿着脸盆,将脏衣服丢进去,拿上架子上放着的肥皂。

  端着一盆脏衣服,来到中院水池,妇女们忙完了家务,又围在院子里做手工唠家常。

  怀着身孕的秦淮茹卖力的刷着衣服。

  也不知道贾家哪来的这么多衣服要洗。

  “大妈们好!”

  牛平安硬着头皮对着一群大妈打了个招呼。

  “是保国侄子啊!”

  “小伙子你也好。”

  “保国侄子可真孝顺!”

  ……

  大妈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吵得牛平安脑袋瓜子嗡嗡响。

  “我叫牛平安,你们叫我平安就行。”

  贾张氏的三角眼横了牛平安一眼,翻了个白眼冷哼一声。

  秦淮茹听到动静也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看了过来。

  牛平安这才认真的打量了一下传说中的白莲花。

  长得确实不错,特别是一双眼睛,像是会说话一般,难怪将傻柱迷得不要不要的。

  脸色有些蜡黄,跟大部分人一样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

  粮仓鼓鼓囊囊的,规模不小。

  周围妇女太多,牛平安也不好看得太仔细,多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牛平安不再搭理这些大妈,找了个位置接水将衣服打湿,打上肥皂就开始刷了起来。

  妇女们手上的活不停,偶尔打量一下牛平安,小声的议论一番。

  牛平安不太会洗衣服,没敢用力刷,胡乱的刷了几下就开始清洗。

  “平安啊,你这么洗能洗得干净吗?”

  一大妈有些看不下去了,忍不住调侃道。

  “哈哈哈哈...”

  妇女们已经观察了牛平安好一会儿,知道他确实不会洗衣服。

  不过话又说回来,又有几个大老爷们能干这种事的。

  要是老爷们还要洗衣服,那他们这些老娘们还有啥用。

  牛平安有些脸红,嘴上却说着:

  “嗨,衣服也不脏,就是有点味道,随便洗洗就行了。”

  “这样可不行,汗渍洗不掉衣服就坏了。”

  “那该怎么洗?”

  “领口、袖口的位置得好好刷一刷,腋下、背面也是重点要洗刷的地方。”

  “好嘞。”

  听人话吃饱饭。

  牛平安很是识时务,又将衣服捞出来按这个方法重新打上肥皂。

  见牛平安听劝,大妈们都很满意,转而又聊起了其它的事情。

  “话说,咱们院里这些小媳妇,还是数贾家儿媳妇最能干。”

  院里的年轻一辈就属贾东旭年龄最大,结婚早。

  除了几个主角家庭,其他也有几户路人甲乙丙家也有同年龄段的。

  “谁说不是呢,将家里打理得老好了。”

  “嗨,能干有啥用?不顶饭吃啊!”

  贾张氏听着大妈们的夸赞,心里很受用,不过嘴上却说着嫌弃话。

  “贾张氏还不是因为你?当年要不是你贪乡下那点地,哪会落到这种地步!”

  说起这个,一大妈就气不打一处来。

  刚解放那会儿农村分了地,乡下的日子比城里好过不少。

  秦淮茹刚嫁进院子那会儿原本是要将户口变成城镇户的。

  可贾张氏舍不得那点地,硬是不肯让秦淮茹转户口。

  土地改革前街道办到贾家做工作,贾张氏也没同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后来地没了,贾张氏想换户口,结果换不了了。

  孩子的户口随母亲,贾家两个孩子都没定量。

  最终导致贾家只有贾东旭一个人有定量。

  前几年还行,也就是多花点钱罢了;可这两年鸽子市粮价飙升,而且还不一定买的到。

  作为贾东旭师傅的易中海也被贾家给拖下了水。

  这还不算,家里口粮都这么紧张了,贾东旭两口子还在哐哐的造人。

  一点都不担心养不起,像是吃定了易中海一样。

  一大妈作为易中海的老伴心里自然是有气的。

  “哎,谁能想得到这政策说变就变呢!”

  贾张氏听到一大妈的指责,心里也有些发虚。

  要是没有易中海的帮助,贾家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贾东旭那点工资买粮食都不够,要是没了易中海的帮助她那点养老钱可就存不住了。

  “街道办都往你家跑多少趟了?你自个没点数?”

  “就是,看你这身板,一个顶我两个。”

  其他几个大妈也跟着指责起来,实则心里有些嫉妒。

  贾张氏吃的好又不用干啥活,这日子过得跟地主一样。

  “我这是水肿!”

  “拉倒吧,你这一身的膘好意思说。”

  “切..不信拉到,我体质就这样,喝水也发福!”

  贾张氏脸皮再厚也受不了这么多人围攻,只能无赖般的解释了一下。

  说完拿着纳了一半的鞋底匆匆跑回家了。

  秦淮茹当然也听到了众人的指责。

  不过她依旧刷着衣服,像是没听到一般。

  牛平安竖着耳朵听的津津有味。

  衣服不多,不一会儿就洗完了,也不管洗得干净不干净。

  “大妈们你们忙着,我洗完了!”

  不等她们的回应,牛平安抱着脸盆就回了后院,将衣服晾好。

  无事可做,现在的四九城也没什么好玩的。

  牛平安看了看米缸中不多的大米,还是选择了棒子面。

首节上一节13/1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