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634节

  京城,也有很多人睡不着。

  伟大导师给《黑省关于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报告》的批示印发下来了。

  黑省总结了该省67年9月开始的66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经验:

  ‘1、分配方向上坚决贯彻面向农村、面向工厂、面向基层的原则,把重点放在县以下的农村。’

  ‘2、组织各院校大办...,提高觉悟,准备到最需要的地方去。’

  ‘3、将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政策、调配计划、个人志愿以及调配名单等,如实交给毕业生,听取意见。’

  ‘4、建立...分配小组。’

  批语是:‘我看这个文件好,可否转发各地参考,请酌定。因毕业生分配是个普遍问题,不仅有大学,且有大量中、小学。’

  印发的文件里,负责的人有加一段指导原则:‘希望各部门、地方、单位、大中小学的负责人,按照***指示。’

  ‘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

  ‘对大、中、小学一切已到毕业期限的学生,一律及时地做出适当安排,做好分配工作。’

  这份文件给各地的分配工作定好了基调。

  以前是提倡、是呼吁,现在是原则。

  四个大选项里可能只有工矿里的‘工’,是最好的选项了。

  众所皆知,偏偏这两年工厂招工数量很少。

  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知道了这个消息的毕业生以及父母家人,辗转反侧是很大概率的事。

  三天后。

  周日。

  95号四合院前、中院,人声鼎沸。

  刘海中在院里办茶话会感谢大院里的邻居。

  “我当时只是犯了下困,一不留神才摔下去了。”“真没什么事。”“一点事都没有。”

  刘海中笑呵呵的应付着大家的嘘寒问暖。

  董大爷玩笑道:“老刘你那天是够吓人的。我都在想你是不是要跟我抢着先走了。”

  傻柱调侃道:“我琢磨应该是。二大爷做事向来讲究一马当先、不甘人后。”

  刘海中的心情很不错,没和傻柱计较,而且傻柱那天晚上卖力的蹬三轮送他去医院是有功之臣。

  “老董,我倒是有点想追上你呢。这个难度有点大。”

  董大爷笑眯眯道:“年纪上来了,真有点吓人。也就是晚上不方便,不然电报都帮你发到陕省去了。”

  刘海中帮忙报的名,三儿子刘光福去了陕省参加三线建设。

  丧事,除了1-3天的婚丧假,还有赶路用的路程假,两个假都是工资照发。

  阎埠贵接话道:“说起来,还是老刘有魄力,提早把光福送进了工厂,不需要为孩子工作的事情发愁。”

  已经想了好几个月了,阎埠贵还是没能把阎解旷弄进工厂。

  董大爷赞同道:“还真是,现在工作多难找啊。”

  “我昨天在报栏看到的,今年的退伍人员,凡能动员到农村的,都要尽量组织到农村去参加劳动和工作。”

  吴名也说道:“刘光福去之前,小铭就说了,光福以后会感谢二大爷给他提前安排好工作的。”

  “还好早早去了,工资都领了两年多了,不然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瞎混。”

  李俊义同样在这一桌,除了年纪大的几位,剩下是他们几个送人去医院的,“光福没有去陕省的话,现在应该是还在学校里呆着,等着分配。”

  在这件事情上,刘海中有过多次不同的心理感受阶段,现在是越来越觉得当时做的太对了。

  “我跟你们讲,做事情就该果断,看准了就下手,犹犹豫豫的肯定会错过机会。”

  见刘海中又在自我吹嘘,阎埠贵懒得拆台。

  阎埠贵觉得,能想出这个主意的人多半还是对门邻居李科长。

  不经念道,周末去厂里巡视的李铭溜溜达达回到四合院,和院里的人一起热闹了一场。

  等大院里恢复了平静,李铭去了阎埠贵家。

  只有阎埠贵一个人在家,李铭开门见山说道:“三大爷,现在有个机会可以让阎解旷进轧钢厂。”

  阎埠贵惊喜道:“真的!”

  “岗位不是很好,也不知道你们想不想要?”

  阎埠贵想不到轧钢厂能有什么不合适的岗位,疑惑道:“扫厕所?这应该不会缺人吧?”

  这时候,可能有些个别岗位缺人,但是扫厕所、打扫卫生的岗位绝对不会缺人。

  上厕所有时候要排队等着,扫厕所也同样有大把的人排队等着。

  李铭简洁明了的说道:“我打算把院里合伙的温室大棚卖给轧钢厂。”

  “周副局长、张所长他们被抓回城里了,没在那里干活了。”

  “阎解旷可以去那做些农活,然后跟着温室大棚一起进厂里。”

  “就是昌平有点远,平常做的也是农活。”

  阎埠贵一听是这么回事,温室大棚种菜比老二阎解放的房山好多了,“这挺好的啊!”

  李铭不置可否的说:“您还是先想想吧,等想好了再说。”

  “我先去跨院找大成,问他想不想去。”

  阎解旷有帮他在城西跑腿了一些事,跟踪钟跃民等人。

  李铭向来不会亏待帮忙做事的人,再加上都是一个大院里的人,能照顾就照顾一下,能量也能到手。

  有些人,一开始可能没想着拉帮结派,慢慢的就变成了既成事实。

  阎埠贵不能让到手的鸽子飞了,连忙说道:“解旷肯定愿意去。你就不用再去找大成了,我家老三去定了。”

  相比难如登天的进厂名额,在厂里调换岗位的事情肯定是容易多了。

  李铭忍着没笑,“最少可以安排两个人。大成不会抢了你家解旷的名额。”

  阎埠贵尴尬道:“有两个好,两个人可以互相作伴。”

  李铭叮嘱道:“您现在先不要说出去。”

  “采购三科的陈科长正在操作这个事。要是没操作成,名额是没有的。”

  阎埠贵保证道:“绝对保密!咱们院里也就解旷和大成是马上要找工作的。”

  叮嘱过了,李铭没有再多废话了,慢慢溜达去下一家。

  采购三科的陈国栋科长听从了他的建议,打算让厂里成立一个‘农副业办公室’,牌子就挂在采购三科。

  两个人对接养殖场,两个人对接两处温室大棚,两个人对接养猪场。

  采购三科的6个采购员有了新的任务,加上李铭属于兼职采购员,实际上相当于全员精简了。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等后续厂里面的资金解冻了,采购三科也可以照常运转。

第693章 检查!检查了!

  养殖场本身就是采购三科下辖的,养猪场由火腿肠加工厂划拨过来,温室大棚也不需要立刻付款。

  陈科长的谋画在厂里没有阻力,有可能的阻力来自于市里面,因为会增加好几名国有单位职工。

  有火腿肠加工厂那几百名职工在前,加之这几名职工实际是在搞农副业生产,陈科长的人面广,多做点工作应该问题不大。

  把温室大棚卖给轧钢厂的计划,李铭还没有同95号院的人商量。

  他提前给阎埠贵讲了,阎埠贵自然懂得要先去做一些前期铺垫的工作。

  也没什么难度,大院里适龄的只有两个要找工作,其他人像棒梗还要再等两年。

  上门先打招呼是一种态度。

  只需要磨磨嘴皮子、花点人情,就能占到一份工作名额,算是捡到了大便宜。

  而且不用多少天,京城委会发出一份《关于分配中学毕业生的通知》。

  把内容简单的总结起来,最关键的两句话:

  ‘对于城市居民户口的毕业生,凡农村有直系亲属的,应动员他们回乡;原籍在农村而有其他亲属的,也应积极动员他们回原籍插队落户。”

  “凡农村没有亲属的毕业生,各区县都应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组织他们下乡、上山、下厂、下矿或参加边疆的工农业建设。’

  京、津、沪这样的大城市都是类似的规定。

  阎解旷家里好几个人都有工作,平常生活上的优势,这时候就是劣势。

  阎埠贵夫妇俩都会被要求起带头作用,阎解旷会被优先安排去农场或者农村。

  所以能通过温室大棚绕道进入轧钢厂算是非常走运的了。

  时间过得很快,4月21日。

  又是一个星期天。

  连去农村都没有资格的钟跃民、袁军、郑桐三人组,只能羡慕别人能够参与分配。

  袁军抱怨道:“等会又要挨半天的训才能去探视我爸。”

  “进去了,我爸也要唠叨我半天,真烦!”

  钟跃民得意道:“我爸也要唠叨我。我给他来个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郑桐拿手帕仔细擦拭眼镜,“我爸还好。袁军你进去了又会惹你爸生气,还得我和我爸帮你救场。”

  袁军像街头小混混一样晃着腿,“我这次打算和我爸好好聊聊,要他把压箱底的关系给我支棱起来。”

  “不然别人都分配走了,就我们还留在学校里,都要变成留级生了,太丢份了。”

  钟跃民同样站没站样,“你丫是在做白日梦!”

  郑桐分析道:“我也觉得没戏!”

  “是没错,一直有说要大胆启用老干部,帮助老干部,也确实有很多老干部重新工作了。”

  “咱们几位的还不是没有动静?你爸要是有的话,早把你爸给保出来了。”

  袁军烦躁道:“反正这日子我是过得够够的了!”

  钟跃民奇怪道:“昨天你都还玩得很开心,走的时候还说今天下午去城外玩演。”

  郑桐在旁解释道:“那是玩的时候,玩得开心。”

  “现在是想到又没钱吃饭了,所以你懂的。”

  钟跃民随口说道:“原来是吃饭的问题,中午那顿我请了。”

  郑桐重新戴上眼镜,“这两天他还有得吃,等会他爸会给他几块钱。”

  钟跃民心里有点不得劲,“我爸每次要给我钱,我都没要。”

首节上一节634/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