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77节

  “等现在这个事结束后,经济又会快速发展。”

  “有了经济起飞的预期,大家都晓得房价能恢复,人和资金又会蜂拥进入房地产的。”

  “港府不管事,大伙买涨不买跌,到时只会涨得又凶又快,一直涨到泡沫被戳破为止。”

  娄晓娥眼珠一转,“到时候,又是一个逢低买入的机会?”

  李铭点头道:“差不多吧。”

  “没人限制的市场,起起伏伏之后,没实力的人破产出局,有实力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有人管和没人管,其中的利弊不好说。

  不同的人看法不一样。

  转眼一个多星期。

  10月19日。

  星期四,上午。

  轧钢厂开会学习最新的文件,《关于按照系统实现**大联合的通知》。

  ‘各工厂、各学校、各部门、各企业单位,都必须在**的原则下,’

  ‘按照系统、按照行业、按照班级,实现**的大联合,’

  ‘以利于促进**三结合的建立,以利于***和各单位*、批、改的进行,以利于抓命、促生产、促战备。’

  要求所有的小团队都应该‘经过充分协商,按照不同的具体情况,遵照伟大导师的指示办理’。

  轧钢厂算是符合要求的,李铭开会的时候都很轻松。

  经过从9月下旬以来接近一个月的酝酿,大部分的工厂、学校、部门、企业都已经达成了联合。

  这次的通知,既是再次催促那些进度比较慢的单位加快速度。

  也是,从实际上取消了对全国很多跨行业组织的承认。

  各自回到各自的条条块块。

  其他单位的事少插手。

  其他地区的事少管。

  对于好些人少的小团伙,要认清现实的了,尽量参与到联合里面,不然就危险了。

  开完会,李铭回到保卫科办公室。

  范家文拿了份文件找上门,“科长,城东区委会发了通知,要我们厂组织灭鼠的活动。”

  李铭在靠背椅上晃悠,“老鼠药有发下来么?”

  范家文回话道:“过两天,区里会提供磷化锌、灭鼠饵料给我们。”

  突然,李铭想起来了,皱眉道:“通知里没有规定任务数量吧?”

  范家文理所当然道:“咱们是轧钢厂,没有定数量目标。”

  李铭心道还好,轧钢厂的老鼠窝都被他提前处理了,全厂几乎没有老鼠。

  要是有上交任务的话,还得全厂职工去外面找了凑数。

  灭鼠,此时不只我们在做,全世界都在做。

  要求居民上交老鼠尾巴的规定,也不止内地有出现,海峡东岸同样有这样的规定。

  例如,金门,每人每月至少消灭一只老鼠,以上缴的老鼠尾巴计数。

  前期老鼠众多,比较好抓;后期老鼠数量越来越少,不是那么好抓了。

  灭鼠的规定没变,交不出尾巴会受到处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人将老鼠尾巴剪成数段,谎称每段都是一只老鼠的尾巴。

  等到80年代,实在难捉到老鼠,好些人拿苇草充当老鼠尾巴顶数。卫生部门很是气愤,为此专门发文要求仔细审核。

  审核严格之后,老鼠尾巴很快发展出了一条产业链,有人开始卖老鼠尾巴了!一条老鼠尾巴3-5元台币!

  有的居民更是离谱,抓到老鼠也不灭了,把尾巴剪掉再放生,这样它们可以繁衍生息出更多小老鼠,不愁没有尾巴上缴。

  上缴苍蝇的任务,同样如此,后期想尽办法大量注水。

  因为通常是以火柴盒作为计数单位,往火柴盒里多垫一些香灰什么的。卫生部门同样是发通知,有杂物的统统打对折计算数量。

  像这样有数量要求的也不止海峡的两岸,南朝藓也有相同的规定。

  老鼠的危害十分大,除了防传染疾病的需要,更因为老鼠大量吃粮食。

  南朝藓1971年的预估数据,老鼠吃掉的粮食每年约190万石,相当于当时南朝藓谷物生产总量的8%。

  想增产8%,那是相当有难度的。

  减少损失就是增产,稍有作为的国家都在大力度灭鼠。

  农村的生产队,在秋收之后,捕田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般是半大小子去做这事。

  挖田鼠除了窝里的粮食,它本身也是一种肉。

  闽省宁化,有一种特别的美食,田鼠干。(没有那里的同学,又没敢买来吃,作者也没品尝过)

  其实做好了之后,把头、尾去掉,一般人也认不出来是什么玩意。

第649章 站着说话不腰疼

  采购三科,同样接到了灭鼠的通知。

  李雪瑶疑惑道:“小秦,我好像很久没有在厂里见到老鼠了,你有没有见到?”

  正在写稿子的秦淮茹抬头说道:“好像是很久没有见到了。”

  值班的采购员彭金福纳闷道:“去年和今年春天,都没有搞灭鼠运动。”

  “按道理应该会有好些老鼠的,咱们厂里也没有猫,有点希奇。”

  秦淮茹怀疑这事和李铭有关,混淆视听的说:“可能是因为咱们厂的噪音大,能吃的东西也少。”

  “估计老鼠饿得受不了,跑去附近的其他停工的工厂了。”

  李雪瑶想不到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这样吧。”

  彭金福其实想说多了个火腿肠加工车间,能吃的东西比以前还更多了。

  想了想,彭金福没有开口,免得给火腿肠加工厂招惹出谣言。

  一传十,十传百,传播过程添油加醋,变得与事实相反的也不是没有。

  想到了加工厂,彭金福询问道:“咱们厂的机械分厂筹备得怎么样了?”

  李雪瑶是包打听,消息最为灵通,“总厂这里的火腿肠加工车间正在搬迁。”

  “等搬完了,那间厂房会拿给机械分厂筹备组先用。”

  “明年的财政拨款下来了再建机械分厂的厂房。”

  红星轧钢厂这种利润要上缴的国有单位,生产经营的投资,巨额的款项,有财政拨款负责;小的投资,一般是企业自筹资金。

  自筹的方式,可以是贷款,也可以是借款,形式可多种多样。

  彭金福追问道:“建厂子的资金全是财政拨款吧?”

  李雪瑶了解到的消息很详尽,“全都是拨款。”

  “咱们厂在建职工楼,厂里资金很紧张,不靠拨款的话是没指望能建成机械分厂的。”

  “你放心,不会占用厂里的自有资金。”

  彭金福笑了笑,“可惜机械分厂不是小铭去建。”

  “要是有小铭带着大伙建厂,就是上面没有给财政拨款也照样能把厂子建起来。”

  李科长做成的事情越多,轧钢厂厂里有一大群人对李科长盲目相信。

  秦淮茹可不希望李铭被架在火上烤,帮忙灭火,“机械分厂的机床设备都不便宜。”

  “小铭早说过了,他也没辙,搞不来那么多建厂资金。”

  彭金福好奇道:“小铭最近都在忙啥呢?”

  秦淮茹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最近没忙啥,天天参加厂里学习班的学习。”

  “你有事要找他么?那估计得等学习班结束了,他才有空闲。”

  彭金福笑着回话道:“没有。我是看他最近都没有去养殖场了,以为他又在捣鼓什么新发明。”

  秦淮茹明确说道:“一时半会是没有了。学习班的事情就够他忙的。”

  确实没得空闲,李铭最近有很多学习班的课程。

  总厂的厂委会学习班,三级干部学习班,党员干部学习班,科室、车间学习班。

  他还是火腿肠加工厂的指导员,那又有一堆的会议需要他主持。

  反正李科长最近要参加的会议和课程排得满满当当的。

  聊到学习班,李雪瑶感叹道:“咱们自己有很多学习的会议。孩子们也总算是可以回学校了。”

  秦淮茹忧愁道:“我家棒梗要升初中了,不考试的升学,不知道会升到哪所学校去?”

  挑起话头的李雪瑶连忙劝道:“你别着急。”

  “市里面暂时还没有出具体的规定,过些天应该会有消息的。”

  10月14日,上头发了一份复课通知。

  ‘一、全国各地的大学、中学、小学一律立即开学。’

  ‘二、各学校都必须认真执行...的指示。’

  ‘三、一切大中小学校一边进行教学。一边进行改革。在教学的实践中,贯彻实行...,逐步提出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的**方案。’

  各大中小学校都要立即积极筹备招生的事宜。’

  不过通知里有个亮点,‘积极筹备招生的事宜’,这说明毕业生要升学了。

  这让秦淮茹是既开心又忧虑。

  开心的是,棒梗不用浪费时间继续在小学念6年级了。

  忧虑的是,去了初中她更没法管教。棒梗跟人学坏了咋办?

  为了这个事,秦淮茹这几天颇为烦恼,对厂里的工作也没有那么上心。

  总厂的加工车间要搬走了,李铭体贴的让她不用再负责联系火腿肠加工厂,只需专职负责机械设备研究小组,给她减轻了工作量。

  同样是上午。

  港城。

  中环联邦大厦。

首节上一节577/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