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519节

  陈科长确定的说:“有的部门三分之二,有的部门三分之一,差不多要精简一半以上吧。”

  胡来提醒道:“咱们科一个人都不用精简,会不会引起其他科室的嫉妒啊?”

  陈科长早想到了,“在所难免。”

  “你们低调点,最好是多去乡下、去养殖场呆着。”

  胡来应声道:“好的科长。”

  秦淮茹竖着耳朵听了好一会,没有多嘴。

  她现在相当于是李铭的半个秘书,肯定不用精简。

  要是没有从人事科调出来,她可能就要跟人争夺留在办公室的名额。

  陈科长询问秦淮茹,“小秦。李科长那里有没有说,新招的人什么时候开始上班?”

  秦淮茹回答道:“陈科长。李科长他好像还没有安排。”

  “有第一批的人做榜样,岗前培训应该要不了多少时间。估计很快可以上岗吧!”

  陈科长点点头,“有上班了,记得告诉我一声。我才好让他们和外地的单位联络置换事宜。”

  秦淮茹回话道:“好的。”

  李雪瑶好奇问道:“科长。现在都要联络外地的单位了吗?”

  “火腿肠加工厂扩产后不是一天也才4000斤吗?咱们京城都不够分的吧?”

  陈科长闲着也是闲着,解释道:“石山的那些大院打了电话到李主任那里,要走了一半的产量。”

  “过些天4000斤的时候要走2000斤,剩下2000斤确实不够分的了。”

  “但是后面的扩产比从头开始的容易多了,不提前联系好的话,到时候就会来不及的。”

  李雪瑶惊讶道:“已经被要走了一半啊!”

  陈科长随口说:“李主任说的,我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胡来问对桌的秦淮茹,“小秦,加工厂的新厂址找到了吗?”

  秦淮茹是有问必答,“有两三个人出去找,还没有找到。李科长好像想去找农科院借一块地。”

  农科院的关系,胡来转头问陈国栋,“科长您知道吗?”

  陈科长带李铭去看的地方,知道得一清二楚,“那块地在北三环外,大钟寺的附近,差不多有一百亩上下。”

  “小铭好像是准备找部队的人帮忙打招呼借地盘。我也不知道他想具体怎么操作。”

  李雪瑶嫌有点偏僻,“那够远的啊!离咱们这里快20里路了吧?”

  陈科长耐心说道:“离咱们一分厂不是很远。一分厂往北直直走四五里路就到了。”

  秦淮茹对于李铭能找部队的人帮忙,没有疑虑。

  石山那些大院要换走那么多火腿肠,帮个忙也挺正常的。

  其实是两码事。

  打招呼,李铭是想找周晓白的父亲。

  火腿肠的好处,肉眼可见,周镇南之前就很支持。

  农科院也管了,要农科院的一块地,这个时候就是一句话的事。

  石山的那些大院会找上门,是张海洋、罗芸回去显摆的缘故。

  不需要票的肉食品,搞后勤的人就找上了张海洋,李铭给安排了一些火腿肠。

  一家单位的食堂有了新菜,吃过了的人会说,隔壁单位的也就会打听两下。

  从公主坟到西山的脚下,方圆十多公里,一大片区域有各种单位、大院、家属区。

  这些人的工资都是很可以的,即使每天1万斤火腿肠都不够看。

  要不是京城的大单位众多,火腿肠加工厂的产量可能都会被包圆了。

  当李铭知道有一半的产能已经被人要走了。

  他立马加快了加工厂的建厂速度,申请调拨计划内猪肉的报告也提前交上去了。

  一个星期后。

  6月24日,上午。

  海淀,大钟寺旁边一片刚收割完的小麦田。

  李铭指挥轧钢厂职工楼工程建设组的人,挖土打地基,火腿肠新工厂的选址就这了。

  城东想找一片无主的大片土地很困难,想在东直门火车站附近找,那就更没有可能了。

  京城火车站那里同样没有。

  南边的永定门火车站,离轧钢厂有30里路了,太远了,不合适轧钢厂家属上下班。

  丰台火车站离得还更远,更不合适。

  大钟寺附近这块地,不仅离西直门火车站很近,离石山的那些大院家属区也不远,以后可以节省调拨猪肉、运送火腿肠的运输费用。

  环境也更好,在石山发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重污染企业的东北方向,除了少见的西南风,平时可以少吃好些灰尘。

  选中后,李铭找周镇南帮忙招呼了农科院管小组,加工厂是准备给石山那些大院、家属区供货火腿肠,很快就搞定了。

  7月、8月算是京城的雨季,李铭是想抢工期,先建成两间厂房和冷库。

  这两间厂房和冷库的建材还是从鲁家山建材厂截留来的,本来是要给别家供货的,只能让别人多等一等了。

  建厂规划里剩下的厂房的建材,他就不好再截留了,还得想办法从各处挪腾。

  杜副组长快速蹬着自行车前来报信,“李科长,陈国栋副处长打来电话,他已经跟电力公司谈好了线路施工。”

  李铭笑呵呵道:“杜副组长辛苦了。”

  “还是陈副处长厉害啊。咱们都不知道该找谁,陈副处长一出马就搞定了。”

  邱组长捧哏道:“陈副处长的人面儿广,那是出了名的。”

  杜副组长没有多停留,“我先回学校,还得继续守着电话。”

  李铭客套道:“骑慢点,这破路不好走。”

  南边500多米处有一所中学,‘建厂指挥部’对外的联系暂时借用中学的电话。

  邱组长手指公路两旁,“李科长,您瞧这一片路的两边,都有积水的痕迹,看来地势偏低。”

  “咱们还得把厂区填高一些,以防下大雨的时候出现内涝的情况。”

  李铭称赞道:“邱组长观察挺细致的。”

  “那就厂区中间原先预留塑像的位置挖一个小湖,挖出来的土用来垫高地面。”

  大工程都喜欢挖个湖,除了国人喜欢池塘、湖泊的缘故,解决土方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邱组长觉得没问题,“这样也好。”

  此时,有一群貌似大学生的人经过。

  领头的高个子上来质问道:“你们要做什么?干嘛破坏这些农田?”

  “建工厂给后勤部供应食品。你打听这么多是有什么企图么?特务?”李铭不想跟他们多废话,大帽子先扣过去。

  高个子学生没想到有这么不讲武德的,急忙辩解道:“你不要诬陷好人。我们以为你们是在搞破坏。”

  李铭直接开大招,“你们是好人?那我问你们,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问得突然,高个子等人一时没反应过来。

  李铭鄙夷道:“看来你们的思想学习非常不行!”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记住咯!”

  都是有看过读过的,别人一说就晓得不是来乱的。

  碰上高手了,这一群学生赶紧溜之大吉。

  邱组长竖起大拇指,钦佩道:“李科长的思想学习是一点也没放松呐!”

  之前在轧钢厂职工楼工地同事过,邱组长就知道李铭能全文背诵,觉得李科长现在工作更多了,也没有落下,平常肯定是下了苦功的。

  李铭笑呵呵道:“多读多领悟。”

  这片区域的四周全是大学,几十年后来讲,地理位置很优越。

  此时嘛,算是深入虎穴,是一个小小的弊端。

  不过,也就一年时间,明年7月份之后,就不用再担心这些大学了。

  李铭琢磨着要树立几个吓唬人的招牌,免得横生事端。

  同样是上午。

  城西,创新技术研究所。

  周镇南的小汽车刚好路过研究所,顺便看望他的宝贝闺女。

  周晓白也想显摆,把周镇南带去看她精心培育的香菇。

  “爸爸。木屑种植的香菇,很厉害吧!”

  出口香菇换取外汇进口棕榈油、塑料制品的计划书,李铭没有用周镇南的路子,但也给了周震南一份。

  周晓白在家也说起过,周镇南知道有这么回事,夸奖道:“嗯。做得不错。”

  得到称赞认可,周晓白满脸笑容藏不住,“明后天就可以采摘了,我带回家煮汤给您喝。”

  周镇南老怀大慰,“那我要仔细品尝,看这样种出来的香菇跟山上采的有什么区别。”

  周晓白自信道:“我种的每一朵香菇都是圆滚滚的,吃起来肯定更香。”

  人的味觉其实不是很灵敏,要是没有提前说,绝大数人是察觉不出其中的区别。

  外观倒是比较容易分辨出来。野外采摘的香菇,什么鬼样子的有,香菇伞盖很薄,颜色深浅不一。

  人工种植的香菇,为了保证产量、品质,会尽量在伞盖未开之前摘下,香菇伞盖厚实,大小、颜色等都很相似。

  周镇南蹲下身仔细查看小蘑菇,“卖相是挺好看的。味道嘛,等我吃过了再说。”

  周晓白继续卖力推销,“这是第一茬蘑菇,是营养最丰富的。后面的会一茬不如一茬。”

  周镇南不置可否道:“到时候让你妈好好煮汤。”

第606章 打造行业标杆计划

  周晓白打算亲自动手,“我来煮香菇汤。”

  意外之喜,周镇南开心笑道:“那我等着喝了。”

  周晓白背着小手,思索道:“还不知道小铭想吃什么?我问了他之后再决定要加的配料。”

  有菜谱在,有她妈妈的例子,她觉得做菜的难度应该不大。

首节上一节519/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