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457节

  周晓白心里也是有傲气的,搞科学研究,她觉得自己可以胜任。

  既然有信心,她也就想着做一些能帮上男友的事情。

  李铭疑惑道:“帮我?”

  周晓白握着他的手,“对呀,我研究什么可以帮上你的忙?”

第562章 这样的‘礼’长久不了

  温香软玉,李铭笑道:“你还在念高中。要帮我也要好几年后才能帮我。”

  周晓白撒娇道:“我有个努力的方向嘛。”

  李铭琢磨了下,“国外有个新研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

  “它有个研究方向,通过人的血液、毛发、唾液等东西来识别一个人的身份。”

  “这对于寻亲、破案的确认身份有很大的帮助。”

  周晓白轻轻柔柔的问:“研究生物吗?”

  “不只是生物,还包含了化学的,机械工程其他的一些内容。”

  名词有些许复杂,周晓白心里没底,“听起来有点复杂呢。”

  “到时候,我会给你找到最新的资料,让你接触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少走冤枉路。”

  “嗯。”

  周晓白这事简单,反正她在家闲着也是闲着。

  李铭给她找些高中的资料先学习基础知识,不懂的可以问老师。

  其实有些老师,之前没有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跟学生也没有矛盾的,现在也是闲着。

  李铭、周晓白俩人卿卿我我的,一边吃点心一边畅想些有的没的。

  周晓白的母亲陈亦君回来了,看到桌上和地上一大堆东西。

  陈亦君嘴上埋怨说破费,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周家不缺这些东西,有钱有权,真要吃吃喝喝,一点问题也没有。

  从礼物看到的是态度。

  这个时候奢侈、铺张所犯的错误还蛮严重的,没有外界攀比压力的送礼,最有诚意。

  当然,礼是相互的,现在收了礼,以后是要还回去的。

  也就是李铭送的比较重,普通人只在已经确定年后要结婚了才需要送一次大礼。

  老丈人家也必须要办酒席招待,回礼给未来女婿,女婿的叔伯亲戚帮忙送礼物上门,老丈人还得给这些人发红包。

  女儿出嫁了,假如还没有生小孩。

  不是女婿送礼给老丈人,是老丈人送礼给女婿家,假如女婿家经济比较差,送的礼还得厚一点。

  女儿已经生了小孩,那就是女婿家送年礼给老丈人家。

  就像彩礼与嫁妆。

  礼,讲究的是一种齐心合力,相互扶持,细水长流。

  几十年后,‘礼’变成了一种单方面索取,而不是彼此扶持。

  真心结婚过日子的女人,按道理不应该让男友倾家荡产,毕竟那些钱是夫妻俩以后生活所要用的。

  要说感谢父母的付出,给一大笔钱是以后的养老也一笔勾销?这不合法律也不合现实情况。

  这样的‘礼’,长久不了。

  所有的礼、规矩,能长久的,一定是互利共赢的。

  比如电视剧里作为反派的天条:天上的神仙不能与地上的人相恋结婚生子。

  这是一条维护普通人与神仙共同利益的好规定。

  三圣母与刘彦昌结合,生出小沉香,其他神仙跟着效仿的话,一堆小沉香,其他普通人完全没有了出路。

  又或者某个男仙人玩弄一群女的,地上的普通人啥也没了。

  而天上的神仙也会因为数量太多了,也得下凡尘历劫。

  最后的赢家只有那些小沉香。

  但是,作为绝对输家的普通人,基本上是同情违反天条的三圣母。。。

  人,真的是很复杂。

  两天后。

  上午。

  轧钢厂被许大茂、陈六满俩人弄得鸡飞狗跳。

  李铭摇了摇头,闪身去了港城。

  中环,联邦大厦。

  星辰公司董事长办公室。

  娄晓娥坐在老板椅上,有那么点女强人的味道。

  “我那大哥现在对玩具厂的工作是越来越不上心。”

  “昨天吃团圆饭的时候,我爸还说我挖墙角挖到他那了。”

  李铭笑道:“谁叫你现在赚得比他老人家多。”

  娄晓娥皱眉说:“玩具厂的生意要是搞得不好会赔钱的。”

  李铭浑不在意道:“你二哥还在玩具厂帮忙,而且玩具厂靠的是接海外的大订单。”

  “接单是要走出去参加展会,去日笨、去瓯镁接代工订单。”

  “你大哥年后去日笨出差采购机器,正好可以顺便看看日笨的玩具市场,运气好就捡到订单了,没有也可以多带一点样品回来模仿学习。一举多得的好事。”

  娄晓娥眼里闪烁着小星星,“你怎么什么都懂!”

  李铭翘着二郎腿,说着非常正确的空话套话。

  “有钱的国家就那么几个,想赚人家钱的套路就只有一条,满足人家的市场需求。”

  “大部分生意按这个模式操作都不会错,赚多赚少,全看个人运气。”

  娄晓娥转动小脑袋瓜,询问道:“你说,我们的泡面能不能出口给这些国家?”

  “东南哑可以,还有我们本来计划好了的海峡东岸。其他的就难了,日韩已经有本土的泡面企业,瓯镁和我们的饮食习惯很不一样。”

  李铭强调道:“首先要研究出合适的调料包。口味非常重要,这是核心竞争力,不然没人愿意买还得跟人家打价格战。”

  “市场反应良好,也要在当地建厂。咱们的泡面是食品,没有玩具厂的生意那么简单。”

  68年,海鲜东岸也有人引进生产泡面,沿用日笨配方的调料包,没人爱吃那些口味,销量十分惨淡。

  娄晓娥有些小郁闷的说:“港岛的教授好像很忙,没空做咱们这个小项目。”

  “哼!我回京城找人帮忙做试验。他们正好闲得无所事事。”

  “会不会对你有影响?”

  “没事。我把他们弄到罐头厂去,以罐头厂的名义研究试验。”

  娄晓娥赞同道:“这个好。罐头厂没有开工,生产车间一直都空着。有人在那更有人气。”

  李铭决定道:“以后的研究工作可以分配一些给京城那里做。”

  刚好他要给周晓白弄一个研究机构。

  可以先搞个松散的小型研究团队,调料包的口味就是个很好的项目。

  他想让周晓白研究的基因技术有点太高端,等过两年比较稳定了再安排。

  调料包这样的研究,纯粹是试验次数的问题,人手充足才是关键。

  现在,京城闲得没事做的研究人员很多。也不能说没事做,是没有研究可做。

  本来连续三四年,经济越来越好,经费越来越多,是第二次科研繁荣兴旺的局面。

  可惜去年夏天开始急转直下。

  1月以来,基本没有在运转。

  各个科研机构原来的单位领导下来了,为了争夺空出来的位置,各家单位内部闹得不可开交。

  轧钢厂这样明面上只有一伙人的是特例。

  基本上,每个单位最少分为两伙人,有的三伙、四伙,甚至一个人一伙...

  李铭把一些哪方都没参与的人邀请去研究调料包,算是充分利用人才。

  娄晓娥担心道:“研究工作放到京城,会不会跟工厂生产有所脱节?”

  “放一部分,不是全部,只要安排得合理,没有问题。”

  “嗯。大年初一,京城怎么样了?”

  “老样子,跟平常没有区别。现在讲恢复生产,在工厂要搞干部、职工、民兵,三结合的临时机构。”

  娄晓娥疑惑道:“你们轧钢厂的民兵不就是厂里的职工么?”

  李铭解释道:“不是我们轧钢厂。在其他厂,保卫科什么都不起作用了,现在想试试民兵的作用。”

  “我是想不通,好好的为什么要折腾?”

  “不单单你想不通,有很多人也是跟你一样想不通。你也不用多想了,还有事要忙没有?”

  “你想干嘛?”

  “去工厂巡视啊,让工人知道老板同样在加班,不是在外面花天酒地的潇洒。”

  “噢!”娄晓娥这才反应过来,“没事了,我们现在就去发吧。”

  李铭开车带着娄晓娥赶去西祥街10号的方便面厂房。

  娄晓娥坐在副驾驶上,“我开车的时候老是紧张,不敢上路。”

  李铭边开车边说,“你还没有驾照,本来就不该上路。新手都会紧张的,习惯了就好。”

  “等保安公司的人历练了一段时间,从中挑两个靠谱的当专职司机,让司机开车。”

  娄晓娥应道:“嗯。”

  “等会到了厂里,利是红包你来发。”

  “知道啦。没想到,几乎所有工人都愿意加班。”

  “赚钱难啊。干一天的活拿三天的工资,连续忙三天,就是九天的工资,后面还有机会补休假,这样的好事,不会想放弃的。”

  娄晓娥对比道:“港城的工资是比京城的高一些,但是物价也高好几倍,各种各样花消都要用自己的钱,我觉得他们过得还没有京城好。”

  李铭随口说:“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个十年八年,港城就比京城好了。”

首节上一节457/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