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239节

  “我们这支队伍分到了20所学校,差不多10天吧。”

  拼桌的胡来说道:“那你可是够忙的。”

  李铭坐到自己位置上,摊开报纸,“工作嘛,慢慢往前做。”

  对面的钱进笑道:“小铭,你身上好几个兼职,现在是虱子多了不痒。”

  李雪瑶想起来说道:“对了,小铭,收发室有你的包裹,是杂志社寄来的。我看着像是杂志。”

  “应该是杂志社寄给我的样刊,这事情大伙都知道的,年前我还收到杂志社的信件。”李铭也不急着去领包裹,下午上班的时候领也可以。

  一直想发文章的钱进惊讶道:“这么久才发表啊!”

  “期刊,都是这样子的,我这算是快的了。有的可能要等三个月才知道人家收不收稿,甚至半年的。”

  钱进无语道:“拖得这么久,那不是时间都拖没了。”

  “谁说不是呢!一篇稿件投两三家期刊,就一年时间过去了。”

  有些等不及的作者就会把一篇论文投稿给不同期刊。

  这时候不收论文版面费,这样子一稿多投是有点不合理跟不合情的。

  从88年开始,国内的期刊也开始收版面费,论文作者发文章收不到钱反而要出钱。

  就这拖拖拉拉的节奏,还不允许人家多投几家期刊,还得交版面费。

  即使不许人家投多家期刊,收钱了起码过稿速度应该要提升上去。

  钱是收了,服务照样没变化,这就非常不合情也不合理了。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一些期刊觉得自己很牛,肆无忌惮的浪费发稿者的时间,实际就是谋财害命。

  正闲聊天,陈冬副科长一瘸一拐的回到办公室。

  李雪瑶惊呼道:“哎哟,副科长,您这是怎么了?”

  整个办公室顿时骚动起来。

  副科长苦笑道:“没事,刚刚在走廊里滑了一下,劈叉了。”

  “应该是大腿肌肉拉伤了,可以去电疗。”

  电疗,有低频的,有中频的,镇痛效果还不错。

  因为生物化学、药理学的快速发展,临床医生已经不太重视电疗了。

  但60年代中期的这几年,我们引进了干扰电疗法,电疗又得到了一次大发展。

  等到68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晶体管低频脉冲电针机,迅速全国推广普及。

  “才刚拉伤,不能马上电疗。应该是先冷敷还是热敷?”

  “应该是冷敷。”

  “我怎么记得是热敷。”

  李铭也不太清楚该怎么办,但是同事们提的建议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靠谱的样子。

  老大哥张有禄提议道:“还是去厂里医院瞅瞅吧。小铭,背上副科长,咱们马上出发。”

  “对对对,上厂里医院看看。”

  “是啊,他们业务熟练。”处理拉伤,轧钢厂的医生可以说是经验十分丰富。

  李铭正准备行动,

  副科长连忙阻止道:“我先坐着歇会。要是更严重了,我再去医院。要是变好了,就省了上医院的麻烦事。”

  当事人不愿意上医院,也不能强逼着去。

  张有禄又说道:“这样也好,刘德、赵信赶紧帮忙扶着点。”

  刘德、赵信两人比较靠近门口,也最先到副科长身边,

  他们两人扶着副科长回到座位。

  钱进幽幽说道:“副科长,这还没半年,您就已经受伤两回了,再往前推,您这受伤频率有点高啊。”

  副科长愣了一下,心想,好像是这样。

  胡来补充道:“上次受伤住院好像是去年10月,再上一次好像是4月,再上一次我记不清了。”

  李雪瑶缓解了一下尴尬的气氛,“这样算起来也还好了,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你们是不知道,车间那才是三天两头的,不是撞到胳膊了就是踢到脚了。”

  李雪瑶把听来的车间八卦一顿输出,连陈冬副科长都只顾听了,忘记了疼不疼的事情。

  虽然李铭是经历过网络洗礼的,奇葩事也见识过不少,他还是听得津津有味。

  要吃午饭的时候,

  不良于行的副科长还想倔强一下,让人给他打饭带回办公室吃。

  陈国栋科长刚好回来,看到这情况,直接吩咐李铭把副科长背下楼,用自行车载去厂医院处理。

  李铭很好心的送了一个口罩给副科长,先遮遮脸,才送去厂医院。

第385章 意料之外的事

  午后的采购三科办公室,三三两两的闲聊。

  李雪瑶笑道:“副科长早该去厂医院了,那边多暖和呀。”

  胡来嘿嘿笑道:“可能怕咱们笑话他。”

  李雪瑶责备道:“还不是你跟钱进两个人乱说话。”

  钱进叫屈道:“我们说的都是大实话。”

  陈国栋科长没理睬手下的几个逗比,“小铭,下午你有空送副科长回家么?”

  正在看报纸的李铭抬头回话道:“我去海淀那边作报告回来,大约是4点钟吧。”

  中午的一通乱忙,他已经忘记了去收发室拿包裹,同事们也忘记了这事。

  陈科长关心道:“你职工楼那边有没有安排好防寒工作?”

  “我上午去安排了一下,楼板上铺一层沙子。晚上的时候楼下烧煤炉子,安排了三班倒的人,应该问题不大。”

  陈科长仔细叮嘱道:“职工楼建设现在不只是咱们厂的事情了,市里面、部里面都在关注这件事情。这个样板工程,绝对不允许出纰漏。”

  “你作为直接负责人,不能大意了。”

  李铭点头道:“我下班之前会再去检查一遍。”

  “再怎么小心都不过分。我从李副厂长那听说了,上面来了通知,下次正式开建的时候要提前向上面汇报,这个项目被选中了,要上新闻简报。”

  陈科长说出的话,不仅他感觉意外,也震惊了办公室。

  李雪瑶脱口而出道:“小铭!你厉害了!”

  钱进拍了一下桌子,“新闻简报啊!那可是拍给全国看的电影!”

  胡来指出道:“可是小铭只有那么一点人手,这个任务很艰巨啊。”

  李铭很快就恢复了心态,虽然上新闻简报是意料之外的事,但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已经培训了他们一个月,问题不大。到时候让厂里再安排一批民兵过来,搬砖头、拌砂浆这类小工的活会由民兵负责。”

  张有禄对他说道:“这就特别考验你现场施工的指挥能力了。”

  “已经磨合了一个月了,整个队伍还是比较团结的,问题不大。”

  李铭心想这一个多月的收买,要是有人胆敢不听他的指挥,他是一定会杀鸡儆猴的。

  整个办公室的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纷纷。

  下午刚上班没一会儿,

  李副厂长派人把他喊去办公室,又是一番叮嘱交代。

  下午的报告会,李铭都差一点迟到了。

  等回到厂里,他又开车提前把副科长送回家,时间不早了,也就顺路下乡去接娄晓娥姐妹两。

  碰巧,高队长也在停车场。

  “李采购好啊!”

  “冷风飕飕的,高队长,您在这是干嘛呢?”

  “听到你小货车的声音,专门等你呢。”

  李铭给高队长敬了根烟,等着下文。

  高队长点上烟,“下周日,有一支小型的文工队要来我们大队慰问演出。你跟晓娥一起来看看。”

  “高队长,到时候晓娥她们可能会来看,我应该是真的没空,我最近在给初中生高中生作报告。今天就去了两个学校。”

  高队长笑眯眯的说道:“你是去做先进事迹的报告吧!”

  “是呀,我被分配到了20个学校。”

  高队长竖起大拇指称赞道:“李采购,我都不知道怎么夸你了。学校的报告会肯定不会选周日,来嘛,到时候咱们好好喝两杯庆祝一下。”

  “我们厂的职工楼要正式动工了,这个工作我需要盯紧了。下午,厂里的李副厂长耳提面命我了大半天时间,说这事要上新闻简报,不能出任何意外。”

  高队长惊讶的烟都忘记抽了,“新闻简报啊!李采购,你行啊!”

  “嘿嘿。高队长,你们也可以上的。”

  “我们怎么可能...你是说温室大棚的事情?”

  “等收获的时候,据实上报,你们大队肯定可以上新闻简报。”

  高队长一脸纠结,一边是虚名一边是实利,鱼跟熊掌不可兼得。

  娄晓娥姐妹也到停车场了,“高队长好!”

  高队长心不在焉的回道:“你们好。”

  娄晓娥第一次遇到这样的高队长,以眼神询问李铭,

  他比了个手势,让她稍安勿躁。

  “高队长,我们先回去了。晚上会大降温,您得多叮嘱他们。”

  高队长这才回过神来,“我就是准备上去说这个事的。上次大降温,还是你提醒了他们玻璃可能裂掉,他们及时修补好了,不然损失可不小。”

  “哈哈,碰巧我知道点玻璃的小知识。高队长,回见!”

  “路上小心一些。”

  李铭载着娄晓娥姐妹回城西小四合院,然后又去职工楼工地巡视了一遍,

  用工地的电话跟音乐老师郭老师的爱人联系了一下,双方约定好了时间地点。

  忙完这些才五点来钟,给手下人留下两条烟,他提前下班溜回城西吃晚饭去了。

  今晚吃火锅,几个人围坐一圈边吃边聊。

首节上一节239/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