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界之主从四合院开始 第178节

  “没说。等会给他们个惊喜。你把锡箔纸包好的茄子拿过来,开烤了。”他前天下来的时候摘的茄子,个头还有点小,摘回去没吃完,就拿来烤茄子。

  铝箔,锡箔,这时候国内都能生产了。

  铝箔暂时只有三家工厂生产,丹东铝箔厂900吨每年,上嗨铝材厂1800吨每年,东北轻合金加工厂1500吨每年。西北铝加工厂等几家铝箔厂还在建设中。

  其中,东北轻合金加工厂还有点曲折。‘一五计划’的时候,仿照上嗨铝材厂的模式建设了一个铝箔车间,设计的生产能力5000吨每年。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试产的93台设备无一能正常使用,不得不进行技术改造。改造历时3年,直到62年才投产,最终形成的生产能力只有1500吨每年。

  “除了茄子。还要拿什么?我一起拿给你。”

  “一样一样来,咱们今天有的是时间。等会我们喝两杯,庆祝你写的稿子获得了二等奖。”

  “我也没想到能获得二等奖。”

  “轧钢厂,一群大老粗能写出啥东西。即使行政后勤那一群人,文化水平好多都是业余学校出身的,哪能跟你比!他们眼光不行,不然就应该评一等奖给你的。”不管是不是、对不对,反正使劲夸她,他准没错。

  娄晓娥眉开眼笑道:“轧钢厂的人哪里有你说的那么不堪。”

  “跟你比,差远了!早知道会这样,我会鼓动厂里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评奖。那样子的话,你肯定就是一等奖了。”

  “你渴了没有,我给你拿汽水喝吧。”

  娄晓娥心里明白李铭这是在哄她,但是她听得就是很开心。

  李铭也是不怀好意,现在先把娄晓娥哄开心,夜里的时候她自然就会随了他的意,一些不愿意做的也愿意了,比如打得她叫爸爸!

  “汽水等会喝,我现在两只手都忙着烧烤呢。”

  “没事,我喂你喝。”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更何况是边烤边吃,边聊边喝。

  两人吃饱喝足,带着一些烧烤去温室大棚那边找高建成高建德。堂兄弟两还是很敬职敬责,也有学好技术的想法。

  回去的时候,两人又摘了一些新鲜的黄瓜、西红柿备用,这是真~有机蔬菜,纯手工捉虫,想打农药都没得打,农药没货。

  回到温暖的卧室,李铭解下围巾,询问道:“明天摘一些菜回城,我要送轧钢厂的同事,你家里人那边要不要送一些?”

  “只能送一点点给他们尝个鲜,要留着卖钱。”娄晓娥也摘下帽子围巾。

  “对了。价格那么贵,你们轧钢厂食堂能把这些大棚菜全包了么?”

  “我也没想到,特别是黄瓜,看起来产量会比预计的高好多。不过没问题,即使厂里不能全包下,我也可以卖给轧钢厂的干部职工。”

  “你打算怎么卖?”

  “我到时候弄一些蔬菜预订登记表,让范家文三人去各个车间、科室收集蔬菜需求。反正范家文他们在治安股上班也是闲着。”

  “这样做会不会影响不好?”

  “以向阳花的名义操作,没什么影响。这还是农民兄弟支持工人老大哥改善生活呢!我们就按菜市场的价格卖,到时候我再让保卫科的人送菜上门。至于保卫干事们的工资,拿一些免费蔬菜给他们就行。”

  “就你主意多。”

  “主意多,我的知识更多,你马上就能体会到了。”李铭边说还边动手动脚。

  。。。

  二十四解不用学,风流人儿天生会。

  。。。

  娄晓娥虽然感觉难为情,终究还是随了李铭的意。

第290章 单挑、打擂、混战

  东方红,太阳升,...,呼儿嗨哟,...

  大清早,向阳花生产队村头的大喇叭就开始播放每天的开场广播曲。

  李铭的院子在村尾巴,门窗紧闭,传过来的声音已经比较微弱。

  他是听到一点响动就醒了。

  劳累了一晚上的娄晓娥抱着他手臂还在熟睡。

  李铭看了一下手表时间,七点了,东风公社的广播时间还是挺合理的。

  央广是凌晨4点就开播,东风公社要是那个时候就开始转播,那会要了大家的老命。

  京城,这时候的日出时间可是要早上7点20多分呢。

  时间还早,起床也没事做,李铭闭眼听广播,没一会就是转播新闻。

  又是喜报连连。

  今年的粮食产量已经汇总出来了,总产量1亿9453万吨,相比去年的1亿8750万吨,增产703万吨,增长3.75%。

  数据看起来还挺不错的,实际上算一算新增人口,就知道压力是非常巨大的。

  今年新出生人数大约2700万,去世人数大约600万,净增加人数差不多2100万。

  按去年人均占有265公斤粮食计算,净增加人数2100万就需要占有556万吨粮食。

  增产的703万吨一扣,实际只多出来150万吨富余,占今年总产量的0.77%。

  只要个别地方稍微发生点自然灾害减产,新增人口的粮食占有量就会不够。

  而65年,7.25亿人里,又有4亿未成年人是50年之后才大量出生的,跟普通社会的平滑替换不太一样。这4亿人跟潮头一样,每成长一岁胃口增大一分,这就会带来额外的一部分新增粮食需求。

  也就是说,即使不新增人口,同样的7亿人口,每年对粮食的需求都是在快速增长。更何况还有巨额新增人口。

  又有随时爆发战争的威胁,新增粮食实际上根本不能满足新增需求!

  数据里,每年人均占有粮食是有缓慢的增加几斤,一算里面的人口构成就知晓,客观情况不改变的话,以后会一年比一年缺粮。

  化肥、农药产量暂时看不到大规模增加的希望,而城里劳动力相对富余,乡下劳动力相对紧缺。

  城里青年下乡去种粮食就是必然的,这是经济问题决定的。

  号召下乡只是让大家的颜面更好看点。

  最基本的氮肥产量,67年产量101.5万吨,72年产量244.4万吨,75年产量370.9万吨,77年产量550.9万吨。

  化肥、农药产量在70年代快速增加后,农村劳动力也出现大量富余,下乡的那些人才有了回城的基础。

  22年,南边有个大国,人均占有粮食只有225公斤,还爱吃素,肉类人均5公斤上下!我国65年人均也有4公斤肉类。

  国与国之间还真是有些不大一样。

  听着广播,李铭迷迷糊糊要睡着的时候,娄晓娥醒了。

  娄晓娥醒来就想伸手拧他,要惩罚他昨晚那些有点过分的要求。

  李铭向来不会坐以待毙,主动出击。

  “你不许反击!”

  “只许你动手不许我反击,没有这个道理。”

  “在我这里就是这个道理,你不许动。”

  “小样,看来你还挺不服气的,咱们接着来。”

  。。。

  日上一竿。

  。。。

  脸上红晕未消,娄晓娥坐在炕上就着稀饭吃馒头,补充体力。

  这些吃的东西都是昨天带下来的,李铭刚才去加热了一下,凑合着吃。

  “快点吃哦,等会高建业他们就来串门咯。”

  “哼,我要好好锻炼身体,以后要你好看!”

  她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说了。

  李铭揶揄道:“好啊。我去图书馆帮你找一找,我看有没有介绍瑜伽的,那个好像很厉害,你可以多练练瑜伽。”

  “这时候,从你嘴里说出来的肯定不是好东西。”

  “不信呀!那你可以自己去找一找。”

  已经吃好早饭的高建业在院子外喊道:“小铭哥,晓娥嫂子,你们起来了没?”

  “你看!我就说了,吃完早饭,他们就会开始串门子了。”各家都不富裕,大人一般会教育小孩,不要在吃饭时间去别人家。

  李铭起身出去给高建业开院门。

  高建业带着两个小伙伴只是来跟李铭打个招呼的,他们昨天已经约好了人一起玩斗鸡,也叫撞拐、斗拐。

  参与的双方都是保持金鸡独立的状态,用盘在站立腿上的那条腿的膝盖去攻击对方,若对方双脚落地,那就算赢了。

  玩这游戏即使踉踉跄跄不小心跌得人仰马翻,也不会受什么伤,爬起来拍拍灰尘又是一条好汉。

  单挑、打擂、混战,形式多种多样全靠小孩子们自己协商,玩游戏还能锻炼身体,还可以学会集体协作,也凝聚了小团体。

  这种对抗性的小游戏,简单上手,不受场地、器械等限制,大冬天随便玩一会就浑身暖烘烘的,不管城里还是乡下都非常受欢迎。

  高建业三人跟李铭在院门口随便聊了几句就走了。

  娄晓娥走出房门的时候,李铭都准备回屋了。

  吃好了早饭,他们两人准备走路去大棚那边做些摘菜的农活。

  娄晓娥是皮手套,皮帽子,羊毛围巾,还戴了一个口罩,全副武装,就剩两眼睛在外面。

  皮手套皮帽子都是李铭打猎回来的野兔皮做的,质量一般般还经常掉毛,但是娄晓娥就是乐意戴,李铭也随她的意做了一套,不过不经常用。

  李铭挑着另一间房里存放的箩筐,两人溜溜达达的往温室大棚方向走去。

  一路上各家各户,大院门是敞开的,房门应该是紧闭的。为啥说应该,因为一眼望去实际看不到房门。

  房门外有各种各样挡风的措施遮挡着。

  这年头乡下普遍还是老式的木门,这种门不是用铰链、合页做门轴,是用木头做的门轴,‘枢’这个字就是指这玩意。

  门扇上下各凸出五六厘米的木轴,上面嵌在顶木挖的圆孔中,下面嵌在地面门枕的凹槽中,这导致门的上下、转轴跟门框之间容易有很大的缝隙。

  冬天的寒风就会从这些缝隙长驱直入,有这冷风吹着,即使有火盆、取暖炉子等也没用,整个房间会寒冷异常。

  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也就有了门帘、风门之类的挡风措施。就跟糊窗户缝一样,主打一个挡风。

  不知道生产队今天安排了什么活计,李铭娄晓娥路上遇到人,都是没打算去上工的样子。

第291章 挣钱嘛,不寒碜!

  三三两两的人陆续进入向阳花大队的大礼堂。

  李铭、娄晓娥对视了一眼,也不急着去温室大棚摘菜了,拐了个方向,准备去凑凑热闹。

  “李采购,晓娥,你们吃好早饭了么?”高连长在后面叫住了他们两人。

  娄晓娥转过头含混道:“高连长早!”她忘记自己戴着口罩了。

  “早上热了一点粥,我们随便吃了些。高连长,大礼堂那边是要干嘛呢?”李铭也停下脚步询问道。

  高连长随口道:“今天,我们大队选东风公社的社员代表。”

首节上一节178/63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