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1999 第309节

  “是.”

  “吕慧,你替我向酒店方确定一下包间.”

  吕慧点了点头。

  “老赵,这段时间你再给对冲基金部门招一些人员,算上青龙基金,他们的人不够用了.”

  “是.”

  徐良看了眼手里的文件。

  除去大摩和美林,其它投行只投了两三千万美元。

  毕竟,一次的成功,还无法证明红岩的实力,他们谨慎也是应该的。

  不过加起来的话,青龙基金的基金份额已经快三亿美元了。

  交代赵寻一番后,徐良拿着文件来到对冲基金部门。

  “徐总.”

  孙振平连忙迎了上来。

  “怎么样?”

  “120亿美元已经全投出去了,这是我们持有的各个公司头寸数据.”

  徐良接过文件看了一眼后,目光转到了中间的大屏幕上。

  看着微微上扬的绿色曲线。

  “已经开始上涨了?”

  “市场上出现了跟我们一样的多头机构,带动军工股逆势上涨了.”

  徐良点了点头,并不觉得意外。

  这个世界上从不缺少聪明人,更不缺少可以提前知道消息的关系户。

  “今天几号了?”

  “九月二十九号了.”

  徐良点了点头,他只记得阿富汗战争是2001年10月开打,但具体哪一天不记得了。

  看向孙振平。

  “公司决定成立一支对冲基金‘青龙’,目前已经募集了亿美元,封锁期两年,将放在对冲基金部门,交给来领导.”

  孙振平眼神中露出一缕兴奋。

  “谢谢徐总信任.”

  徐良微笑后继续道:“从今天起,对冲基金部门分为两部分,一个是自营部门,一个是青龙基金,我已经跟赵总打过招呼,他会给你增加人手.”

  “是.”

  “青龙基金是偏股型基金,这是具体的投资方向.”

  说着徐良递过去一张手写的文件。

  孙振平接过来一看。

  上面赫然写着。

  雅虎、ebay、高通、黑莓。

  九11让很多企业倒了大霉,但成就了一家手机公司,那就是黑莓。

  九11爆发,老美通讯设备全部瘫痪的时候,老美副总统切尼的黑莓手机,却成功的进行无限互联,随时随地的接收灾难现场的实时消息。

  这简直是最顶级的宣传,比做多少广告都管用。

  九11之后,美国便爆发了一场购买黑莓的热潮。

  美国国会也在因九11事件休会期间,赔给每位议员一部黑莓手机,让议员们用它来处理国事。

  随后,这个便携电子设备便成为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咨询顾问和华尔街商人的常用电子设备。

  甚至这股黑莓热潮还影响到了华夏。

  2008年,黑莓手机巅峰时的市值高达千亿美元。

  可惜乔帮主太强大,一脚就把黑莓揣进了垃圾桶。

  徐良之所以这么清楚的记得,是因为他第二部手机就是黑莓。

  而九11事件作为黑莓手机的营销热点被广为宣传,所以他才这么清楚。

  “这四家公司你每家投入亿美元,把杠杆做到三倍以上.”

  徐良道。

  三倍的杠杆怎么做?

  先亿美元购入亚马逊的股权后,把股权抵押给银行贷款,一般情况下可以贷出七成。

  也就是相当于8400万美元的资金。

  用这部分资金购买亚马逊股票,然后再去抵押。

  七成的话可以贷出5880万美元。

  然后继续重复这个过程。

  “趁着现在这些公司股价下跌,抓紧扫货.”

  徐良继续道。

  “是.”

  孙振平点了点头。

  看了他一眼,徐良道:“等这次军工股平仓后,公司会再注册一支白虎基金,我会向这支基金注入3000万美元,交给你操控,怎么投资也由你决定,我不做干涉.”

  孙振平连忙高兴道:“谢谢徐总.”

  虽然这次公司赚了很多钱,但孙振平知道跟自己关系不大,他只是个执行者而已。

  作为港大金融硕士,苦读多年,他不甘心只当一个应声虫。

  “好好工作吧,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是.”

  徐良看了眼写着手上写着四家公司名字的文件,叠起来后放进了上衣口袋。

  其实他最想投资的是苹果。

  乔帮主的ipod一出,苹果股价肯定会飞涨,现在趁着九11的机会抓紧上车是唯一能够大额持有苹果股票的机会。

  不过这个最鲜美的果子,他是留给自己的,可没打算跟外人分享。

  跟苹果股票类似的还有中概股。

  移动梦网的爆发,让现在股价基本都在一亿美元以下的中概股,犹如脱缰野马般,短短一两年的时间,就涨到了十亿,甚至二十亿美元以上。

  也就是说一年可以获得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收益。

  太赚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体量太小,哪怕赚十几倍,可能也比不上投资雅虎一倍赚得多。

  但无所谓了,能赚钱就行。

  

  半岛酒店七号包厢。

  一个穿着棕色西装,身材消瘦的光头中年人,在吕慧的引导下走了进来。

  看到徐良的时候,抢先伸出了自己右手。

  “徐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贝利先生客气了,请坐.”

  “请.”

  丹贝利在旁边的沙发上坐下来后,眼睛忍不住上下打量。

  “徐先生比我想象中要年轻的多.”

  “这是很多人第一次跟我见面后的评价.”

  徐良笑道。

  “哈哈,这也正说明了徐先生无与伦比的商业才华和金融才华.”

  徐良微笑道:“这是美林认购青龙基金一亿美元份额的原因?”

  丹贝利点了点头,“徐先生第一次通过我们美林亚洲做空雅虎的时候,我们便注意到了。

  这次做空安然,更是再次印证了徐先生在投资上卓越的才华。

  所以,我们很愿意跟徐先生合作.”

  徐良恍然。

  他去年年后刚到京城,就通过中信跟美林的合作,做空雅虎赚到了事业的起步资金。

  这件事外人不知道,但对于美林肯定不是什么秘密。

  “难怪他们会给我投那么多钱.”

  金融投资,一次大赚可能真的是运气。

  但两次都会赚到几倍的超额收益,那就不是运气了。

  “很感谢美林的信任,我会尽全力回报这份信任.”

  丹贝利一笑,“我们相信徐先生的能力.”

  顿了一下。

  “我这次来香江亲自拜会徐先生,除了在金融投资上的合作,还想跟徐先生在企业运营上合作一次.”

  徐良瞬间明白了他的意思。

  “美林想投资鸿蒙?”

  “这只是一方面,我们更想做鸿蒙的上市承销商.”

  “很抱歉,贝利先生来晚了,这件事我已经答应了摩@根.”

  “徐先生,像鸿蒙这种大型互联网公司上市,一家上市承销商并不能让它获得该有的价值,两家通力合作才是正常的选择。

  ebay、亚马逊都是如此.”

  徐良沉默片刻,端起桌上的茶抿了一口。

  当初他跟大摩签合同的时候,谢伦沃伦特斯想要成为鸿蒙国际上市的唯一承销商,但被他拒绝了。

  就像丹贝利说的,两家承销商通力合作,才能够在上市后卖出高价。

首节上一节309/7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