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组失联,荒岛直播逆转人设 第121节

  但很可惜,在网络时代,网友最不相信的就是权威。

  他们立即去搜马潜的作品,但找到以后,却让粉丝们都震惊了:

  “这么烂,也能叫诗?”

  “难以置信,这就是华夏著名诗人?诗坛烂成这样了?亏我之前还对诗人充满了敬佩。”

  路人们不解,还以为粉丝又在习惯性地污蔑别人,直到有甘蔗上传了马潜的“大作”,他们才惊掉了下巴

  【我们一起去尿尿

  他尿鞋上

  你尿路上

  我尿你腿上】

  所有人:???

  【这是诗?[地铁老人脸]】

  【诗人最后一句充满了诙谐,仿佛契科夫式的结局……我编不下去了,这也太扯了。】

  【我还以为只是烂而已,没想到这么骚……尿骚!】

  他们还没感慨完,就又有作品上传:

  【寂寞的时候

  可以用黄瓜

  用黄瓜的时候

  可以想我】

  所有人都笑疯了:

  【哈哈哈,为啥马老师写诗全是下三路?!】

  【我仔细翻了翻他的作品集,就没讲过上半身的事儿!】

  【可称下三路诗人也!】

  【怪不得他看不上苏哲!《送别》既没有屎尿屁,又没有黄瓜,他怎么可能看得上?】

  马潜成名了。

  他和甘蔗的争吵,原本只是一次小规模的争论罢了。

  在网际网路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著大大小小的争论,绝大部分都会消弭在庞大的信息浪潮里,如水入海,不会引起任何波澜。

  但总有一两朵浪花,拥有著不一样的颜色,如同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会引起所有人的注意。

  马潜的诗作,便是这朵颜色不一样的浪花,具备强大的出圈能力,甚至比《送别》更容易火。

  有人从微博搬运到贴吧里:

  【哈哈哈,我不允许有人没读过马潜老师的屎!】

  【诗?】

  【差不多!哈哈,我念一下马老师的大作《便秘》】

  【屎和诗一样

  说不出来

  就不出来

  终于出来了

  却没有纸】

  和甘蔗们第一次见到马潜诗的的感觉一样,没见识的吧友们也震撼了:

  【你说他是诗歌协会成员?】

  【别说,他还挺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诗就是屎】

  【拉屎就是写诗,没想到我还是个诗人?】

  【建议马老师来弱智吧,绝对是新一代吧宠。】

  【我当时在现场!笑死我了,就这货还敢鄙视苏哲?《送别》比他强一万倍!】

  【别侮辱苏哲了,我随便写两句都比他强。】

  而在某扑,甚至开投票选出了马潜诗中10首最搞笑的,号称精选诗集。

  某瓣立即给《马潜精选诗集(10首)》列了条目,开分低于2分。

  除了各大公共平台外,各群里也流传著《马潜精选诗集(10首)》,引来阵阵欢笑。

  整个网际网路陷入了狂欢。

  【人人都读马潜诗!马老师,诗歌“盛世”来了啊!】

  【我很喜欢马老师微博里那句话: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呵呵,小丑虽然不在殿堂,却在诗歌协会啊!】

  种种嘲笑声让马潜愤怒又恐慌,在他的前半生,一直往来无白丁,圈内互夸,哪有泥腿子置喙之地?

  一帮无耻群氓,也敢谈论高雅之事?竟敢嘲讽他马潜?

  嘲讽就罢了,渐渐有人开始质疑:

  马潜凭什么加入诗歌协会?凭什么获奖?凭什么靠这些屎尿作活得这么滋润?

  一想到他写这种“诗”,都能过上悠闲富足的生活,但自己卷到头秃,却只能勉强维生,任谁心中都会产生愤怒:

  【彻查圈子!】

  【赶走这些寄生虫,让真正有才华的人加入协会!支持苏哲!】

  【别了,苏哲好好的人,别糟蹋他了。】

  【就马潜也好意思嘲笑娱乐圈?他比娱乐圈强哪里了?】

  【俺们娱乐圈的人都不会尿人腿上,!】

  眼看著这股风波要从马潜波及到整个诗歌圈子,甚至有人找出非著名文学评论家,杜公子曾经的评语:

  【马潜老师是天性主义、感受主义的代表诗人。有的人写了一辈子,也未曾像他这般天然,能够感受到诗歌本身。】

  还有某大学文学教授莫鹏,曾夸赞道:

  【马潜的诗句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声音,我在背后仰望,也只能发出赞叹。】

  这更让所有人感到可笑,可笑之余又觉得悲凉:

  如果不是马潜酸苏哲,被网友扒皮了,他是否能这样混一辈子?

  答案不言自明,但却更让人难受。

  这种难受除了愤怒外,还衍生出一种期盼:

  【娱乐圈需要苏哲,诗歌圈也需要苏哲。】

  【我希望有一天,华夏的艺术圈里,不再有那些鱼目滚珠、滥竽充数的关系户。】

  【我希望有一天,艺术家们都像苏哲一样,以作品说话。】

  【我希望有一天,华夏的文化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我希望有一天,苏哲多一些,马潜少一些。】

  再次强调,本书的事情发生在平行世界,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我坚信,现实就不可能发生这种事,都怪平行世界太黑暗了,tui!

第143章 匿名的理由和新歌选择

  在网上论战的时候,苏哲刚和外援团们写完《送别》的编曲。

  这是苏哲从业以来,面对的最大挑战

  之前的歌曲照抄就行,苏哲做的唯一改动,就是在《像我》里改了4个字,只是为了更加贴合他的经历,更加虐粉,并非为了作品质量。

  但《送别》不一样,如果直接照抄,连编曲都没有,不符合现代音乐的形式。

  甚至《送别》的原曲《梦见家和母亲》在米国都没有太大名气了,旋律也称不上特别强。

  只能说,李叔同太牛逼,以一己之力成就了《送别》的地位。

  苏哲想要尽量提高旋律和编曲的水平,不求配得上《送别》的歌词,只求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经典的魅力。

  “还是有些匠气啊。”苏哲看著最后的成品,无奈地感叹道,“配不上歌词啊。”

  外援团们纷纷夸赞:

  “苏老师,已经非常好了!只不过歌词太突出。”

  “对,已经很棒了。”

  苏哲不是完美主义者,还是决定录歌上传,但他结束闭关,刚刷了一下微博,就看到发现了相关舆论。

  “哎?咋莫名其妙成艺术圈的希望了?”他有点懵。

  苏哲只能从头补,看到马潜的“大作”后,也不由露出极其震撼的表情。

  再看系统

  【彻底拆穿马潜人设:诗人】

  【抽取奖励:马术(顶级)】

  上马杀敌,下马写诗,倒也浪漫。

  但苏哲总感觉这种舆论不太好,容易得罪人

  得罪马潜无所谓,俗话说先撩者贱,对方先惹自己,纯熟活该!

  更不用怕他,如果他有很大的势力和能力,也就不会窝在小圈子里自嗨了。υ

  但苏哲被当做枪,嘲讽整个艺术圈?

  再牛逼的人,也经不住这种捧杀啊!

  苏哲担忧反噬,立即联系了严喜玲。

  严喜玲人脉广大,联系到文学报刊的记者,对苏哲进行了一次网络专访

  记者:“你对网络上的言论怎么看?”

  苏哲:“感谢大家的厚爱,但诚惶诚恐,我只是兢兢业业地写歌罢了,不敢说音乐圈希望,更别说艺术圈了。”

  记者:“你认为自己和其他国内其他诗人比,谁更厉害?”

  苏哲立即精神起来,不抄这句话简直愧为穿越者: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

  记者一愣,没挑事儿成功,不甘心地追问:

  “那你怎么评价马潜?”

首节上一节121/4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