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人生路之我是小厂医 第232节

  “知道了奶奶,UA……谢谢奶奶,UA……谢谢爷爷。”

  “嘿,都是大姑娘了,咋还越来越疯啦。”

  被孙女在脸上亲了一口的老爷子,乐的后槽牙都能看见了,言不由衷的说道。

  说话间,李元和宋小丽也进来了,紧跟着李清和张建军也带着两个孩子一起过来了,小客厅顿时就被塞的满满当当,住在一个院子里就这点好处,说来就来,说回去也方便。

  等李唐和宋小慧俩人吃完饭收拾好,大家就将聊天的阵地转移到了后院,九月底的气温不冷不热,坐到外边刚刚好,还方便那四个男人抽烟,一家人其乐融融。

  ……

  国庆节后的日子过得飞快,大会胜利召开,意图顺利实现,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对于李唐来说,去掉候补二字成为正式委员,让他的组织内排名再度往前飙升了不少。

  会后,一纸文书将他的级别又往上提了一级,这让他已经触碰到了天花板,因为再想往上走,要么是他跳出企业,要么是哪天秦山药业改为华夏药业了才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能。

  不过那些对于他来说还太过遥远,才三十七岁的他,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也不知道是故意这样安排的还是恰好巧合,会议刚结束没两天,新一期的时代杂志主刊发布,一经发布就在欧美引起了轰动,很快也传到了国内。

  原因无他,只是因为这一期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是一位华夏人,一位在欧美富豪群体中非常熟悉,中下阶层的老百姓却鲜为人知的人物。

  等看过介绍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公司的产品近乎半数人都用过,无论是药品

  还是护肤品。

  封面上的李唐这次并没有刻意去扮成熟,也没有装什么高深,就那样随随便便的坐在椅子上,侧身靠着椅背,还翘了个二郎腿,身上穿的是干净整齐,普普通通的工装,脸上流露出一抹让人如沐春风般的微笑。

  采访的记者在文中还特意写到,在他跟李唐接触的一个多小时时间里,他最大的感受是舒服和踏实,就像是他众多职业中大夫那个职业,给人一种特别心安,特别舒服的感觉,说话仿佛有魔力,能让你那颗有些焦躁的心迅速放松下来。

  文中也较为详细的讲述了秦山药业这家公司的创立与发展,以及现在正在上市销售的产品,也专门写了已经在全球展开临床试验的专门治疗乳腺癌的特效药,算是给打了个广告。

  最引人关注的应该是文中提到的,华尔街对秦山药业的大概估值,这家成立于八十年代初期,才仅仅十二年的实体企业,目前的估值已经超过了二百亿美元,这还是对比其他药企和护肤品公司给出的最低估值,因为外人根本就不清楚这家公司真正的利润率,这个估值里面也没有包含旗下那两家附属医院。

  华尔街的这些金融精英们,如果知道秦山药业手中还有属于自己的N多中草药种植基地,连上游都掌握了一部分,恐怕给出的估值还会往上再窜上一大截。

  文章的最后还有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那天签约仪式后冷餐会时照的,照片上是李唐和宋小慧俩人。

  文中点明了宋小慧的身份,介绍她是全球著名的经济学家,并且已经当选为今年美丽国科学院的外籍院士。

  金童玉女!这是很多人看到这里后的第一反应。

  可在国内,文章最后放出的这个消息,不亚于在人群中引爆了一颗大当量的TNT,让很多人直接就黑了脸。

  看着埃摩森特意让人从老美邮寄过来的杂志,李唐微微笑了笑,这篇文章没有做什么手脚,基本就是按照他和上边宣传部门商量后的意见来的,虽然封面人物是他的照片让他也有些意外,这点当时并没有说。

  但文章内容里没有过分突出他的个人功绩,这让他很满意,让上边也很满意。

第568章 宣传

  晚七点新闻里的报导,将李唐的人气彻底推向了最高峰。

  怎么说呢,因为国内各种杂志多年的宣传,让普通老百姓对于外国有一种迷之向往,真的觉得那边的月亮好像都比这边圆。

  现在李唐又登上了老美一家非常著名的杂志封面,那还了得,这是经过外国专家鉴定的,肯定厉害啊!

  这两天公司的宣传部门都不知道收到了多少想采访李唐的邀约,可惜……

  “李唐同志,你是不是应该接上一两个采访?”

  “国瑞领导,不是我不想接,这些天实在是工作有点忙,跟部队药科所合作的一个项目到了最关键的关头,我抽不出来身啊,这样啊领导,等我把手头的工作结束后,我一定选上几家接受采访。”

  电话那头的宣传部门的赵领导一听这把部队都拉出来了,立马就不说啥了,他也知道这两天部队药科所的工作人员在这里,不管怎么说,肯定是工作重要,更何况还是一个这种需要保密的项目。

  “那行,李唐同志,你先忙工作,至于采访的事情,回头再说。”

  “谢谢国瑞领导的理解。”

  “不用客气,都是为了工作嘛,也希望你能理解我。”

  “那是必须得。”

  放下电话后,李唐轻吁一口气,这就是他不想出名的理由,破事太多。

  部队药科所其实是被他拉出来顶缸的,人确实在这里没假,不过并不用他过多的关注,而且那几位同志在这里最少也要待一两个月,对这次的两种新药的功效进行充分的验证。

  这次之所以他们没有拿着样品药回去做实验,完全是因为在他这里做不用花钱,那实验动物可不便宜,目前国内还没有专业养殖类似实验用小白鼠的企业,都是从国外进口,一只好几百美元,更别提猴子了,贵的嘞。

  这次的两种药一种是治疗外伤,一种是治疗骨伤的,都需要大量用到小白鼠甚至是猴子,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于是,上边就有人找到李唐,想让就在他这里做实验,刚好,这里的各种仪器设备又那么先进。

  他当然无所谓了,为国家做贡献,本就是应有之义,等将来采购的时候他们又不是不用掏钱。

  现在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小事,这两天医院收治了一位由父母从沪市带过来,年仅一岁五个月的小病人,成了他的重点关注对象。

  之所以关注这个小病人,年龄是一方面,主要的还是她得的这个病实在太过特殊,这还是他这一世第一次听说以及见到得这个病的病人,为此,他还特意让人从国外,帮着搜集了一些关于这个病的公开研究资料回来。

  脊髓性肌萎缩症,英文简称SA,这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起病较早,有患者刚出生几个月就会发作,发病后,患者会逐渐丧失各种运动功能,包括呼吸和吞咽功能。

  肌无力最严重的后果就是累及呼吸,如果不治疗的话,自然生存时间基本就是两岁,因此,SA又被称为两岁以下婴幼儿的“头号遗传病杀手”。

  他托人搜集的资料里显示,有家研究机构在欧美随访了一百八十名患者,其中有六十四名已去世,去世时的平均月龄为十一点一个月,中位数为八个月,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三十五。

  从沪市过来的这位小患者,就是在十一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发病,这半年以来,那边的医院进行了各种治疗,但都不尽人意,这才在一位中医大夫的指点下来到了这里。

  这种病在中医属于“痿证”范畴,多因内脏亏虚,气血津液不足,筋脉肌肉失却濡养,亏损日久,肢体瘦弱不用而成,就是先天的,打娘胎里带出来的症状,有的刚生下来就发病了,有的过段时间才会发病。

  上一世,李唐也从他老婆口中听说过这个病,他们医院就有这种病人

  ,据统计,当时国内得SA的患者在两到三万人左右。

  在特效药出来前,这种病没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患者主要是通过营养神经的药和运动康复训练,再加上针灸推拿,延缓身体机能的退化。

  后来好像是一六年的时候老美一家研究机构推出了一种特效药,刚进入国内的时候,一针七十万,第一年得打六针,往后每年注射三针,关键是这个药不能停,必须一直用下去。

  刚开始这个药还没纳入医保,呵呵,天知道有几个人能用得起。

  后来好像是在二零年的时候被纳入了医保,不可避免的,在被纳入医保之前,这款药也遭遇了医保局的灵魂砍价,被纳入医保名录后的价格应该是三点三万一支,医保哪怕只给报销一半,这也让人有了希望。

  现在嘛,才九二年,特效药根本没有,国内到底有多少这种病的患者也没统计,但这个病是十九世纪就被发现的,想来患者应该不少。

  把手中的资料粗略的又看了一遍后,李唐就起身往办公室外走去,他准备到医院去看看这个孩子,寻思了两天后,治疗方案他心里已经大概有谱了,但治疗后的效果怎么样他也不清楚。

  可不管怎么样,这个孩子现在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因为她现在已经时不时的需要呼吸机和咳痰机来辅助了,照现在这样发展下去,很快就会是呼吸机撤不掉,再等到呼吸机都“呼不动”的时候,那就需要插管了,这个过程要说快也快的很,可能就一两个月时间,到那时……唉……

  他最见不得的就是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遭这种大罪,每次见到婴幼儿生病,总是能戳中他的软肋。

  在大厅叫上今天值班的郭大诚,一路跟碰见的员工打着招呼,往医院那边走去。

  孩子来了后就被安排在后边住院部二楼,李唐来医院就没到门诊楼去,只是让郭大诚过去诊室把白大褂拿上,他则是慢慢的往住院部那边走着。

第569章 说明

  等李唐穿好白大褂上来的时候,那孩子的父母正满脸憔悴之色的站在病房外的大玻璃处,望着病房里边。

  因为孩子的特殊情况,住的是个单间,这样也可以让这对普通工人出身的年轻父母住在房间里,能为他们省点额外的花费。

  整个楼层都很安静,没有那种大呼小叫到处乱跑的动静,正在望着病房里的年轻父母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发现是他们大前天刚到这里,被接诊大夫叫来的那位年轻大夫。

  因为不认识李唐,这对年轻的夫妻只是冲着他点了下头,就继续转头看向病房里边。

  病床上的孩子可能因为用上了呼吸机能舒服点的原故,此刻睡的正香。

  不远处护士站的护士看到李唐,急忙走了过来。

  “李老师”

  “嗯,小侯,你把主管大夫叫来。”

  “好的李老师,您稍等。”

  简单的对话,让那对年轻的夫妇意识到这位大夫应该是领导之类的,但他们现在对于什么领导不领导的不在乎,只希望能有人救救自己可怜的女儿,可当他们看到自己女儿的主管大夫,同时也是楼层主任孙红卫孙主任快步走过来后,十分尊敬的跟这个看着年轻的大夫打招呼时,他们忽然就反应过来,这个大夫似乎不是普通的领导。

  “老师,您过来了。”

  孙红卫算是很早就跟在李唐身边的人了,也是被他带的时间最长的一个,整个医院也只有他和关小泽俩人的叫法,跟别人不一样。

  “红卫,你是妞妞的主管大夫?”

  “是,大前天安排过来后,我亲自接的。”

  “这两天用药有效果没?”李唐伸手接过孙红卫手中的病历本,一边翻看着一边问道。

  今天是第四天,有用没用,服药三副基本就能看出来了,三副药下肚如果都还没什么效果,那就表示药不对症,该换药了。

  “微乎其微。”孙红卫面色严峻的摇了摇头,这种病他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按照痿证的辩证分型脾胃气虚来治,可惜,就像他说的那样,三天了,效果近乎于无。

  “孙主任……”

  一旁的孩子父亲有些着急的想插话,孙红卫连忙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任荣明同志,先别着急,我老师过来了,他一定有办法。”

  确定自己刚才没听错,这个年轻的大夫真的是主任的老师,年轻小夫妻有些诧异的看向正低着头看病历的李唐。

  “红卫,今天没给孩子用药吧?”

  “今天早上我过来查床,发现之前服用的药几乎没什么效果,今天就没再开药。”

  孙红卫知道依照惯例,老师今天肯定回过来看孩子,所以他也没着急。

  “嗯”

  李唐点点头,伸手推开病房门就走了进去,直接来到病床边上就给孩子把脉。

  开药、针灸、教孩子父母全新的推拿动作,等再走出病房已经是一个多小时后了。

  “红卫,我开的这个药给孩子连续服用三天,一天两次,给护士叮嘱好,每次服用药中间必须间隔十二小时。”

  “我知道了。”

  “我刚才给孩子针灸的手法你看明白没?”

  “看明白了”

  “好,明天还是这个时间,你给孩子针灸,每次不能超过十分钟,医嘱上我写的有,你等会仔细看看。”

  “知道了老师。”

  “小会议室门开着呢吧?”

  “开着呢。”

  “嗯,病人家属……”李唐转头对着病房里叫了一声。

  “来了大夫。”

  “孩子一时半会醒还不来,你们两个人跟我到会议室来,我有点事儿要跟你们讲讲。”

  “好”夫妇二人对视一眼,有些紧张的同时应道。

  小会议室内,请那对夫妻坐下后,孙红卫亲自给倒了杯水。

  李唐端起杯子轻轻的抿口水,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语言,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年轻夫妇问道:“你们多大年纪了?”

  “呃……我二十五,我妻子二十四。”

  “在沪市那边的医院,他们应该给你们讲清孩子到底得的什么病了吧?”

首节上一节232/2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