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人生路之我是小厂医 第222节

  说完他便站了起来,向着二人伸出了右手:“希望以后我们的关系仍然能回到正轨。”

  看着李唐伸出来的手,宋德安没有丝毫犹豫的就握了上去:“别人我管不到,但我认!以后在港岛有什么事儿,你仍然可以找我,只要能帮上,我会不遗余力的帮。”

  “谢谢五叔!”

  等宋德安松开手后,叶明云也握住了李唐的手。

  “李唐,我很惭愧,你给我上了一课,在这里当时谈的意向投资的服装厂,我会继续投资下去,至于那座酒店,可能就得你找人继续投资了。”

  “谢谢明云叔!二位,请!”

  茶馆一楼大厅,乔木他们三个人和庞虎还等在这里,听到楼梯间传来的脚步声,都站起来看了过去。

  “虎子,你领他们去招待所开个房间先安顿下来,登记成你的名字就行。”

  “我知道了三哥。”

  “五叔,明云叔,你们跟虎子先去招待所休息吧,接下来的几天就麻烦你们先住在那里了。”

  “好”

第551章 遗憾

  等庞虎领着二人走出茶馆后,乔木他们三个将目光都落在了李唐的身上,等着他给一个解释。

  “楼上说吧!”

  一楼大厅还有服务员呢,在这里说不方便,李唐干脆就再度走上了二楼。

  还是那个包间,等田军将门关好走过来坐下后,李唐将手中一直拿着的信封丢在了茶海上。

  “木头,你看看这是不是那个联名账户的印鉴和密码。”

  “我哪儿认识,这得银行工作人员比对,他们那里才有预留的印鉴卡。”

  话是这样说的,乔木还是伸手将那个信封拿起来,把里边的东西都倒了出来,五枚不大的私人印章,还有一张纸条,上边写了个八位数的密码。

  “不认识就不认识,没关系,这次你和平安一起再过去一趟,把里边的钱全部转出来,上次我不是让你在那边弄了个皮包公司么。”

  “对”乔木点了点头:“你的意思是,那些钱不转到国内来?”

  “不,留在港岛能方便些,国内要用了再转都行,五十三亿,其中有二十亿我回头要转给这次帮忙的人。”

  “这是必须得。”乔木他们三个大点其头。

  “剩下的三十亿,有二十亿投资我之前跟你们说好的那个项目,剩下的你们四个人分去吧,这次就别给我哥跟我姐了。”

  “老三,你看不起我们是吧,就认定我们也钻到钱眼里啦?”

  李唐的话音刚落,田军就有些不满的接话说道。

  “你说这是什么屁话,什么叫看不起你们,咱们弟兄五个快四十年的感情了,谁不知道谁啊。

  现在的情况,不管是我还是我岳父,都不能出一点岔子,有的是人眼巴巴的等着踩死我们呢,可别在这时候给那些人手里递刀子了。”

  四个人在茶馆的包厢里谈了很久,久到各自的家属都亲自找过来了,他们才恍然感觉到饿。

  ……

  八月结束,意味着暑假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夏天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

  刚进入九月份的第一周,省城就接连下了两场雨,一场下了三天,第二场下了四天,根据天气预报,这场雨可能还得下几天。

  站在办公室的窗户边,李唐看着窗外的联绵秋雨,心情就如同天上的乌云一般,十分阴郁。

  他刚从外边回来不久,去参加了一场追悼会,一位离休后回到秦省老家居住在干休所的老同志不在了,走的十分突然。

  这位老同志的身体是李唐亲自调理的,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已经九十多岁了,说生龙活虎那是夸张了,但每天吃的好睡得好,自己还能遛弯,对一个这么大年纪,参加过战争,身上还有伤的老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老人走的很突然,就是晚上起夜,可能自己觉得自己身体还行,就没叫住在外间的护理人员,自己从床上下来准备上厕所呢,没想到给摔倒了,外间的护理听到动静连忙跑进来,老人倒在地上已经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护理员又是给干休所值班室打电话,又是拨打了省人医的急救电话,最后还给省卫生厅保健组值班室打了个电话。

  保健组的值班员没敢怠慢,当时就把电话又打到了李唐那里。

  等半个小时以后李唐赶到干休所,老人已经都不在了。

  他是人不是神,如果老人还有一口气在,他还能想尽办法抢救,说不定还能让人转危为安,可是……

  仅仅半个小时而已,这位戎马一生的老人,最后时刻连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就这样默默地走了,带着些许遗憾。

  因为李唐记得,上个月他最后一次过来看老人的时候,老人给他说的那句话。

  “李唐同志,老头子我这辈子无儿无女,活了这么久,送走了那么多老战友,早就知足了,我现在啊就一个心愿,希望能亲

  眼看到国旗在那边升起,到那时我死而无憾,拜托啦!”

  没想到,最终自己还是食言啦,让这位老人带着遗憾离开。

  当医生这么久,生生死死的早就司空见惯了,可碰到这种情况,他依然还是会难受好几天,尤其是当面对这些老兵们的时候。

  ……

  晋省某市火葬场,法医解剖室

  “董局,现在情况就这样,根本没办法继续进行下去,一是受害人头颅还没找到,二是目前发现的肢体究竟属于几个人,我们都没办法判断。”

  “什么意思?”听到法医的汇报,主管刑事案件的副局长眉头皱到了一起。

  法医苦笑着抬手指向有些简陋的解剖台说道:“据我们初步观察,目前已经发现的分属于两个人,但因为有很多已经腐烂,我们判断的到底对不对,现在谁也不敢保证。”

  “老张,别说那么多废话,你就跟我直说,现在要怎么做。”

  辖区发生这么骇人听闻的刑事案件,作为主管副局长头大如斗,省里市里的领导高度重视,三天就开了三场专题汇报会。

  现在省厅下来的人还在局里开会,等着听他们这边的汇报呢。

  可现在他们除了发现这些摆放在解剖台上的东西外,对于整个案件连一点抓手都没有,甚至连受害人是谁,究竟有几个受害人都还不知道呢。

  负责排查全市失踪人口的截止目前汇报上来了五个,这要是……

  董局长已经不敢想下去了。

  “做DNA比对,确定这些到底属于几个人,另外还可以跟那几个报案的家属做DNA比对,确定受害者的身份。”

  “DNA比对?”董局长的眉毛都快拧到一起了。

  “我记得这个现在还不能算直接证据吧?”

  “是不能算直接证据,但最起码也能让咱们确定身份,为办案提供线索,总比现在跟无头苍蝇一样的强。”

  “那就让省厅联系部里送过去做检验呗。”

  “老董,别指望部里了。”

  董局长的话音刚落,解剖室的大门就被推开了,一行人走了进来,打头的那个边走边说道。

  打头之人正是省厅刑侦总队的总队长。

  “这边碰到的困难我已经想到了

第552章 难题

  “我还联系了沪市、羊城、蓉城、武市等几个能做这种检测的省厅,等待时间最短的是蓉城,二十天。”

  二十天?黄花菜都凉了。

  听完省厅总队长的话,董局长的心更凉,就像解剖室冷柜里的温度一样,不停地冒着寒气。

  解剖室里的味道相当难闻,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敢抱怨的,甚至站在那里连眉头的不敢皱一下。

  总队长走到解剖台跟前仔细的看了一会儿,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

  “那些没指望了,咱们只能是靠自……”

  他的话还没说完,解剖室角落一个穿白大褂的年轻人犹犹豫豫的举起了手,刚好被抬起头的总队长看到了。

  “呃……这位同志你想说什么?”

  法医老张转头一看,举手的年轻人是今年刚分到他们法医室的大学生,连忙开口介绍道:“方总,他是今年刚分来的大学生,毕业于秦省省城医科大学法医学专业,是个专业人材,叫左年,小左,你举手想说什么?”

  “我是想说,秦省省城有一个实验室也能做DNA检测,我在那边念书的最后一年,还去实验室参观过,那边的设备十分先进,我一个同学是当地人,毕业后进的他们省城公安局,前些天我们联系聊天的时候他还说,他们局好多检测都是在那个实验室做的,不用排队,因为设备先进,做检测的时间也短,比部里刑科所做一项检测用的时间最少缩短了一半。

  唯一的缺点就是,在那里做的检测结果,连间接证据都不能算,只能当做线索用。”

  左年的话让方总队长的眼睛瞬间就亮了起来,他们现在需要的不是证据,而是确定解剖台上的这些东西到底属于谁,受害者到底是谁,还有就是受害者到底有几个人。

  这样的话,去那家实验室做也不是不行,只要跟上边报备一下,厅里批准就行。

  “小左,那家实验室叫什么名字?”

  “就是秦山药业的实验室。”

  秦山药业的大名,大家可太熟悉了,在场的人最少有一半都用过他们家的产品。

  “老张,解剖室电话在哪儿?”

  “就在门后桌子上。”

  “董局,你安排一下让准备检材,我跟厅里汇报,让领导跟秦省那边联系,如果可以,你们局立即派人带着检材过去。”

  “好!”

  ……

  秦山药业董事长办公室

  李唐坐在沙发上,看着手中那位陶教授陶副总丢给他的麻烦,有些头疼的叹了口气。

  他此刻手中拿着的是一份个人材料和一些其他资料,是陶教授自己写的。

  而这份材料上前半部分的内容,是省城最偏远的一个县,某乡镇派出所副所长杨春忠的大概资料,这个乡镇在山里。

  杨春忠的年纪跟李唐一般大,三十七岁,在这个年纪能当上派出所副所长应该说是还不错。

  可问题是他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省城政法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当时正是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的时候,整个八十年代毕业的大学生,应该说现在的发展整体都不错。

  就像陶教授在材料后半部分写的,跟杨春忠同期毕业的同班同学共二十二人,除六人在外省工作,其余十六人当时都分在省内政法系统工作,其中有一人因病身故,再不算杨春忠本人,其他十四个人,干的最差的现在是一个县公安局副局长。

  这样子一对比,差距立马就出来了,而且还不止这一点,当年分配的时候,杨春忠也是他们这批同学里,唯一一个被分到那么基层的单位去的人。

  如果仅仅说因为他的农村出身,也说不过去,因为他的同学里还有两位也是农村出来的。

  这样子一比较,很难不让人把他往是不是得罪人了那个方向去想。

  因为他有一个同学就是现在省城一个区局的局长,依他们的同学关系,竟然都没把他调进城里来,也没在他的晋升上搭什么话,这就很奇妙了。

  陶教授将这份材料交给他,一方面是因为他在这个杨春忠所处的乡镇,给公司搞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时候,得到了对方的帮助。

  后来通过交谈才知道,杨春忠竟然还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这些年也没放松学习,非常有学识和见地,就因为一直都没办法进城,老婆都闹矛盾要跟他离婚,陶教授动了爱才之心,想帮帮他。

  二就是,陶教授以他本人省代表的身份,问李唐这个全国代表及组织那边的候补,这种干部的任用制度是否合理,偏远山区的工作当然应该有人去干,但是否应该有合理的回城制度,以避免干部的家庭生活受到太大的影响。

  这个问题李唐没办法回答,他也回答不了,以他的身份和级别,就算今年把候补二字去掉了,级别再提升一级,迈进高级干部行列,也照样奔不到那个真正意义上触碰制度的层面。

  他现在倒是对杨春忠这个人有点兴趣,公司保卫部的工作经常需要跟地方公安系统打交道,目前保卫部的人全部都是从部队回来的,老黄干的不错,是因为他干的时间长了,各门各路都熟悉,但他年纪也大了,再两三年就要退休,目前几个副经理管人还行,但跟地方打交道可就差了点。

  还有一点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项法律及地方法规越来越完善,保卫部的工作渐渐地也不能再向之前那样粗枝大叶,那样的话,稍不注意就会触碰到法律的红线,也就是说,他们还需要一个既能跟地方公安打交道,又懂法的人。

首节上一节222/2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