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人生路之我是小厂医 第168节

  录像厅再往西就是舞厅了,外边门牌上挂了几串霓虹灯一闪一闪的,表明此刻依然在营业中,门口还有几个小年轻,有男有女,距离稍微有点远,再加上天黑,也看不清到底多大,或蹲或站,一个个的嘴里都叼着烟,也不知道在说什么,时不时的哄笑一番,看上去似乎不是厂里的职工。

  陈宝珍是最看不惯这些小年轻的,说这些人站没个站相,坐没个坐样,看着就像是街溜子。

  所以,哪里有什么垮掉的一代,只不过是大家看待事物的观念不一样而已,再说通俗一点,这不就是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的鸿沟么。

  要说没钱?打死她都不信,自从知道李唐也有公司的股份后,她粗略的看过一次去年的财务账本,光分红就一点六亿,她简直都无法想象这笔钱数到底有多大。

  说他节俭吧,他用的一支钢笔好几百美元,给公司高层配的都是最好的桑塔纳,中层也全部都有配车,各个部室还有属于自己的专车,有的部室人员众多,还不止一台。

  “啊?”

  还记得去年跟随一位领导去下边调研,当时我们调研的地方领导在晚上就安排了一场舞会,那个地方的领导说,这是他们去南方参观学习来的,这种模式的好坏咱们不讨论,那是我第一次进舞场,当时就一个感觉,我看的头晕,没待几分钟就赶紧跑了。

  那个地方的人还说,在南方,好多企业都有一批专门经过培训的年轻男女,他们的工作就是负责接待任务,比如陪同跳舞,呵呵……李总,说实话,我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种情况。”

  不过她同时也知道了这位自掏腰包,给在偏远乡村任教的老师捐款的事情。

  “哈哈哈……”李唐一听就乐了,这种情况可能现在只有南方的一些地区有,经济落后的地区少有,但往后嘛,可以说各地都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继而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哪怕是到了二零二几年,这种情况也依然存在。

  反正就这几个月来她打听到的,亲眼看到的很多事情累加在一起,让她是真的有点迷糊,每次看李唐都感觉像是在雾里看花,明明就在眼前,却怎么也看不清这

  到底是个什么人。

  接触这几个月,有时李唐的迷之操作让她还真的挺纳闷的。

  说他生活奢侈吧,他抽的烟是最便宜的带过滤嘴的金丝猴,这烟她老公都不抽,平时抽的都是茶花石林之类的,而公司里的中高层,据她观察,基本都是红塔山阿诗玛,更别提身上从来不变的工装。

  想到这里,李唐扬起下巴,向着舞厅门口那几个年轻男女那里示意了一下:“宝珍主任,你觉得他们怎么样?”

  零零后的他不清楚,因为他过来的时候,那个社会还没轮到零零后整体挑大梁呢,但不管是八零后,还是九零后,都已经顺利的从五零后六零后手中接过了交接棒,扛起了国家发展的重担,而且做的还不错,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许多冒尖的人物。

  “这个情况不好说什么,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咱们公司不会出现这个。”

  李唐倒是觉得只要不乱惹事就行,年轻人嘛,喜欢接触新鲜事务,喜欢热闹,这再正常不过了。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上一世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老有一些年纪大的人说什么八零后是垮掉的一代,后来又变成九零后,再后来又变成零零后。

  李唐说的这个陈宝珍相信呢。

  因为前段时间各地有不少领导带队来公司参观,她们这位总经理先生,吝啬的连顿像样的饭菜都不让食堂给单做,就是普通的工作餐,她看了都觉得有些过分,怎么说也来者是客啊,好点的饭菜总得招呼上吧,可其他几位高层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想来应该一直都是这样。

  猛不丁的提问,让正准备过马路的陈宝珍有那么一瞬间的懵,她转头看了眼舞厅方向,想了想摇摇头说道:“不好说,但他们此刻的状态我不喜欢,我这个人思想比较保守,对舞厅这种地方可以说是深恶痛绝。

  做出来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都充满着矛盾。

  “宝珍主任,时间不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

  “啊?哦,李总你也是。”

第433章 路

  制药公司这间屋子今天其实是他第一次入住。

  之前就是李清生完孩子在这里坐了个月子,她走了以后,这间屋子李唐和宋小慧俩人都还没来这边住过。

  在化肥厂住,不管是吃饭还是屋里的卫生都不用他们两口子操心,多好,他们才不会傻乎乎的跑到这边来吃自己呢。

  这边屋子日常陈东都会安排人,隔三差五的过来打扫一下卫生,房间里还算干净,唯一就是没有开水,进屋后他先是进厨房烧上了一壶水,再回到客厅还没来得及脱外套呢,门就被敲响了。

  “咚咚咚……”

  “谁啊?”

  “三子,我!”

  原来是住对门的杜娟她老公陈卫东。

  “来了,姐夫,快进来。”

  “还真是你,我听到这边有开门关门的声音,就过来看看。”

  陈卫东身上披了一件棉袄,一看就是已经躺下了,听到动静又起来的。

  “我不进去了,就是过来看一眼,你早点休息吧。”

  “那成,谢谢啊姐夫,大半夜的打搅你。”

  “哈哈,没事没事。”

  陈卫东笑着摇摇头转身就往对门自己家走去。

  这边一直没住人,半夜忽然听到动静了肯定得来看看,万一是贼呢。

  他这些年在财局干的是顺风顺水,现在已经是预算科科长,看着这么长时间才从副科爬到了正科,手中权力涨的却不是一星半点。

  前天孙局长来借钱的时候也透露了,明年他退二线,局班子会大调整,陈卫东肯定能上副局。

  看着他进屋后,李唐这才关上门,将身上的工装棉服脱下来挂在门口的衣服架子上。

  这边的暖气烧的好,二十四小时不停,在屋里根本就穿不住厚衣服,光这供应暖气和热水,就把城里好多单位羡慕的不要不要的,这年月绝大多数家庭过冬还都是靠蜂窝煤炉子,所以一到冬天,医院里中煤毒的人数也是直线上升。

  这边家属院现在已经没人用蜂窝煤了,主要还是嫌每次掏炉灰的时候太脏,给家里弄的到处都是灰,外边以前还有煤司设的门市部,今年干脆都撤了,只剩下换煤气罐的。

  单位效益好,就是要给职工谋福利,要不然单位富的流油,职工们一个个却可怜兮兮的什么好处都没享受到,时间长了有人会骂酿的。

  这年头其实职工对自己所属企业的忠诚度特别高,因为很少有辞职跳槽那一说,只要企业还能运转下去,那一干就是一辈子,甚至好多都是一家三代在一个企业,化肥厂这种就有很多。

  制药公司现在也有不少孩子也已经进来工作的,原则上是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的,自己又愿意,都可以进厂上班,因为公司职工的孩子只要不是那种特别调皮,压根不学的,都能上高中,至于上大学上中专,那就得靠自己本事了。

  李唐现在还计划着跟秦山技校联合办学,将来公司职工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只要愿意,就可以去技校上学,两年毕业后进厂工作。

  不得不承认,有的孩子确实不是学习的料,上三年高中就是在浪费时间,还打扰的别的孩子没法好好学习,既然这样不如去学上一门技术,以后即便不进厂,有一技傍身,去别的地方也保证能有口饭吃。

  华夏的老百姓真的是最朴实,最可爱的一群人,只要你对他好点,让他有饭吃,有地住,能养的起家人够生活,他能把命卖给你。

  厨房的水烧开了,给自己泡了一杯茶后,李唐坐在沙发上又寻思起了后续的工作问题。

  搬迁这件事情现在还不是他考虑的重点,这事儿还早呢,具体的章程都没出来,省里也没批,可以说八字连一撇都没。

  他现在考虑的是接下来要收购的那几家药厂,蒲县的收购工作

  已经接近尾声,等春节过完手续应该就差不多了,关键是岳父大人那天给他丢过来的其他地市那三家。

  这两天他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三家药厂在银行都有数额不小的经营贷款,还有不少应付账款,更别提欠职工未报销的医疗费,认真说来,其实已经是资不抵债,可以走破产流程了。

  这其实也是李唐心中最大的一个疑问。

  之前一直都是计划生产,也就是说药厂生产的药品,是不愁卖不出去的,而真正的实行双轨,这两年才开始,从这时起,计划外生产出来的药品,才很有可能卖不出去,但计划内的还是不愁销售问题,再加上人员工资之类的还是财政拨款。

  既然是这样,他们到底是怎么欠下那么多钱的。

  李唐最担心的是,通过这次收购,一不小心捅出来一个什么大篓子,那就真是添乱了。

  所以他思来想去的觉得还是报请省里,或者他们当地先自己搞审计,把所有账务该剥离的自己剥离,哪怕是留下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这边接手,也好过自己去当那个敲钟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自己那位岳父大人就真的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吗?还有自己老婆那位表舅,刚去最西边那个地区当主任,说上一句不太尊敬的话,这两位粘上毛,比猴都精,他们心里能没点谱?

  嘶……

  想到这里,李唐忽然浑身就是一激灵,他想明白啦,感情了,这两位该不是想借他的手,从而好名正言顺的有个切入点。

  想明白后,他有些头疼的抬手摸了摸脑袋,你说我都是你们的晚辈呢,有你们这样折腾自己晚辈的么?尤其是省城那个老头子,我可是你女婿呢,你就拿我当刀使,有点不地道了吧?

  其实他也明白,宋爸也好,那位表舅陈主任也罢,之所以这样做也是没办法,不管怎么说,自己在前边打头阵都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既能不动声色的把顽疾割掉,又能盘活一大笔资产,还能顺利的进入工作,更重要的是这样还不会显得过于刀光剑影,多赢。

  就是有点苦了他,需要去帮人家路。

  唉……命苦不能怨社会啊。

第434章 发钱

  “李总早!”

  “领导早上好!”

  “李总您昨晚来这边住了啊!”

  ……

  第二天早上,可能是因为认床的缘故,六点多醒来后李唐就再也睡不着了,干脆起来洗漱完就准备去公司,刚好也饿了,昨晚跟那位老爷子一起吃饭,他其实就没吃多少,主要还是不好意思。

  出门后碰到公司的职工和家属,都纷纷跟他亲热的打着招呼。

  他也一个一个的回应着来到了家属院门口。

  天色还没彻底亮起来,但街道已经开始热闹了,明天是元旦,正常应该是放假一天,但因为是星期五,李唐就直接让放三天假,安排好值班的就行。

  虽然车间依旧要上班,但这样的话情况就不同了,放假期间算加班,三倍工资,一线工人和需要值班的从来就没人抱怨过。

  也不对,还是有人抱怨,抱怨嫌给自己排班排少了。

  而且上班也不影响过节家里做顿好吃的,斜对面菜市场门口的肉铺,此刻已经排上了长长的队伍,路边还停着一辆板车,拉了几扇猪肉正准备卸呢。

  “别着急别着急,肉联厂的把肉这不是送来了么,今天管够。”

  这才七点钟,一大早拉过来的第一波肉已经卖完了,看样子今天这个铺子肯定能挣不少。

  站在院门口看了一会儿,李唐抬腿也往对面走去,本来他是打算去食堂吃早饭呢,可看到对面包子铺刚出锅的时辰包子,一下子就让他食指大动,准备过去吃上几个大油包子。

  ……

  “李总,今儿晚上您过来不?”

  刚到办公室,工会办的马忠海就找了过来。

  地区妇联前段时间找过来想跟制药公司一起,合办一场单身联谊会。

  说白了就是妇联想给地区那些单身的女同志找个好婆家。

  只论外在条件的话,在秦山地区确实没有比制药公司更好的了。

  马忠海本来是不同意搞这次联谊会的,也是,制药公司招工的时候刻意将男女比例控制在一半一半,为的就是年轻单身男女找对象的时候好找,现在你外人想大规模的来我这里插一杠子,把我们这里单身男青年都弄走了,我们的单身女青年咋办?

  这事儿跟李唐说了以后,李唐很是支持,自己单位内部消化不是不行,但几十年后制药公司会不会成了亲戚套亲戚的套娃形式呢?

  化肥厂现在就非常有这种趋势,鬼知道你跟这个人说另外一个人的小话时,这个人和那个人会不会是什么拐着弯的亲戚关系。

  还有,未来一不小心两个亲戚走到一起了咋办。

  所以,当李唐知道地区妇联过来联系想搞一个单身男女联谊会时,他是很支持的。

  这不,联谊会就是今天晚上,明天大部分人都不用上班,今晚是个好时间,会场就在制药公司家属院的大礼堂,现在工会的工作人员,和地区妇联派过来的工作人员就正在布置会场。

  听到马忠海的问话,李唐想了想,他老婆今天下午没课,等会儿大诚就开车过去接,家里爸妈又没在,李元和宋小丽今天准备带着孩子们去省城陪宋爸宋妈,家里的猫有李清负责喂,他们俩今晚可以住在这边不回去,到时候去会场转转倒也不错。

  “行,不出意外的话晚上我过去看看。”

  见马忠海听了后面露喜色想说什么,李唐马上又继续说道:“你们搞你们的,我不定什么时间到,别指望我能讲话还是干啥,这次联谊会是咱们工会和地区妇联联合搞的,你和那个……那叫什么来着?”

  “哦,地区妇联的主任叫夏秀芳。”马忠海连忙补充道。

  “嗯,你和夏主任你俩是主角,流程该怎么走你们自己商量,别把我算上,她们妇联也好,你们工会也好

  ,都经常搞活动,对这种事情应该门清。”

  “那行,我们定的是七点,到时间我们就开始。”

  “好,对了老马,年货你们工会是怎么准备的?”

  制药公司的传统是年货在农历新年前发,都是工会准备,但不用工会花他们的专项资金,而是由公司这边专门拨款。

首节上一节168/2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