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人生路之我是小厂医 第151节

  除非有人也能做成李唐这样的,否则只可能将某个企业做为跳板,而不会考虑哪怕是把一家国有企业长久的经营下去。

  “做生意还是算了吧,咱们家啊,就没长那个做生意的脑袋,往上倒个三五代,我都没听说过还有做生意的,至于你姨夫家也是一样,他当年要不是跟着队伍扛枪打仗去了,这会儿可能还在家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呢。”

  林新业笑着点了点头,他同样也没有让儿子以后走商业的想法,或者说他们这代人其实对做生意都没什么特别高的兴趣。

  “咦,三子你已经回来了啊,你把桌子摆好就过来端菜。”

  说话间宋小慧手中端着两盘菜走了过来,看到自己男人已经下班回来了,两只大眼睛亮晶晶的。

  “来啦,潮光你别动了,坐着吧,我去就行。”

  “嫂子,大哥还没下班呢,咱们不等了吗?”

  见家里的男主人还没回来,李妈就招呼着他们往桌上坐,小姨有些不好意思。

  “他就没在家,去四九城开会去了,一个月到是有半个月都不在家,我寻思着都该让他退休了,六十岁的人了还老是这样折腾。”

  “,嫂子您这话说的,现在多少人都眼瞅着七十了还不想退呢,就害怕人走茶凉,甚至还想往上挪挪。”

  “唉,要我说呀,这官当多大是个头,年纪到了就痛痛快快的回家养老,给人家年轻人腾地方,省的到时候人嫌狗不爱的。”

  说到这里李妈又想起了什么,转头看向刚好端着菜走过来的李唐问道:“老三,你孟叔现在怎么样了,我这几天也没见过他。”

  “就那样,慢慢调理着呗,反正以后不管活多久,药是肯定不能停了。”

  “唉,早几天我听你孟婶说,喝药也比在医院做那个什么透析强,说做那玩意给人折腾的够呛。”

  “治病呢啊,那体内毒素通过肾脏排不出去了,只能人为干预了,能舒服才奇怪了呢。”

  “我跟

第393章 病人

  “叮铃铃……”

  “喂你好,我是李唐”

  “师叔,我是关小泽。”

  “小泽啊,怎么了?”

  “师叔,今天轮我在门诊坐诊,我刚接待了一个病号,是个尿毒症患者,陪同病人一同前来的是他女儿,这女孩说她是省人医内科许主任推荐过来的,师叔您如果现在没事儿的话能不能过来看看,或者我先收治进来安排他们住下。”

  “尿毒症?患者多大年龄?”

  “今年四十二岁。”

  “这么年轻?”电话这头的李唐听到这个岁数后微微一怔,想了想说道:“你先收治进来安排暂时住下吧,我这里还要签几份文件,稍晚点过去看看。”

  “好的师叔,您先忙。”

  放下电话后,关小泽看向患者和他女儿:“先办个住院手续暂时住下吧,李老师现在还有点其他工作要忙,得晚点才能过来。”

  “关大夫……”

  听说又要住院,王彩英还没来得及开口呢,她爹王兴家有些不乐意了。

  “关大夫,不是说看中医不用住院的么。”

  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原本对从县里到省城就不愿意,现在又从省城跑到隔壁的秦山,兜兜转转一圈依然要住院,想到那可能会产生的天文数字般的医疗费,一向不太爱说话的他,也终于忍不住了。

  “爸……”

  “彩英,不是爸不想治,实在是咱家掏不起这么多钱啊。”

  “爸,医疗费的事情您不用操心。”

  “傻丫头,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怎么可能不操心钱的问题,再说了,你这才刚开学多长时间啊,就这么长时间的请假,这人家学校能同意,不行不行,不治了,咱回家,回去了让乡里卫生所给我开点止疼药就行。”

  止疼药?

  关于钱的问题关小泽能想的明白,可是什么止疼药能止尿毒症的那股子难受劲,他一时之间还真想不出来。

  呸呸呸……

  很快他就赶紧摇摇头,现在是考虑止疼药的问题吗,现在是想办法让人先留下来治病才对。

  “咳咳……这位同志,这位同学……”

  关小泽的开口让王家父女二人关于治病不治病的争论暂且停了下来,都转头看向他。

  “呃……这位王同志,我想说的是,病,最好还是要治,你得的这个病,不是靠止疼片能度过去的,孩子这么关心你,你如果坚持不治,我刚才听你说她还在念书,你现在这个情况,那她就是到了学校也没办法安心念书啊你说对不对。

  到时候她一方面要操心你的身体情况,一方面还要兼顾自己的学业,我听您二位刚才话里的意思,家还没在城里,这样的话,她不是就更加没法安心了。”

  “大夫,我想问一下,我这个病,下来大概需要多少钱啊?”

  “呃……这……您让我说个具体数字我说不上来,不怕您笑话,您这个病我看不来,我刚才不是已经打电话请我的老师过来了么,他一会儿就来,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算药钱,您在这里住院和……”

  没等关小泽把话说完,他的诊室外面就传来了一道声音:“关,你在忙吗?”

  安排在他的诊室帮忙的小护士,连忙从门旁的桌子后站起来,走过去将门打开脑袋探出去说道:“约纳斯,关大夫正在给病人看病,你要找他等会儿再过来。”

  “哦哦,我跟他只说一句话就走。”

  说完也不顾护士的阻拦,硬是把头从门缝挤了进来。

  门口的动静早就吸引的王家父女把头转了过来,当他们看清这半天在外面说话的人是个金发碧眼的老外后,眼珠子瞪的溜圆。

  那流利的中文还夹杂了部分地方口音,让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竟然会是从一个

  老外嘴里冒出来的。

  约纳斯的脑袋探进来后,先是冲着王家父女二人笑了笑:“实在是抱歉了二位,打扰了。”

  道完歉后才看向关小泽说道:“关,你让我帮忙分析的那个药物成分里,我发现一点好玩的东西,等你不忙了到我实验室来一趟自己看看。”

  “好,谢谢你了约纳斯。”

  “OK,不打扰你了,回头见。”

  等到约纳斯的脑袋缩回去,诊室门重新关上,王彩英同学好像才回过神来,她有些不确定的问道:“关大夫,刚才那是外国人?”

  “呃……对啊,老美的人。”

  “你们这里还有外国人?他还会说咱们的话?”

  “呵呵,约纳斯来这里已经三年多了,他的语言天赋比较好。好了,不说这个,王兴家同志,接着说我刚才说的那个问题,在我们这里一张病床的床位费,再加上一个人每天吃饭的花费,下来基本上就是一块钱吧,如果想住单间或者招待所,费用能稍微高些。”

  这个费用贵吗?一点也不,可以说是相当便宜了。

  王家父女二人在省人医待了四天,不算各项检查费用,就花了将近三十块钱,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了。

  听到这个花费,王兴家犹豫了,关小泽前边说的那些,再加上后边补充的这句打动了他,既来之则安之,好歹看一下,如果真的实在没办法治疗,也能让自家闺女彻底死心。

  “还没安排住院啊。”

  就在关小泽刚准备开单子,让护士带着王家父女二人去办理手续的时候,诊室门被推开了,已经穿上白大褂的李唐走了进来。

  “师叔……”

  “李老师……”

  医院这边无论是大夫还是护士,哪怕是年长的,见了李唐都是叫李老师,关小泽算是一个特例,他是关东亭的继子,拜的师傅是陈百胜,来这里算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进修,所以他一直叫的都是师叔。

  因为是省人医的许主任推荐过来的,初见面王家父女二人虽然有些诧异李唐的年轻,但也没有怀疑他的医术。

  李唐进来后看了眼王家父女二人,径直就走到关小泽让开的椅子上坐了下去,拿起王兴家在省人医的各项检查报告仔细的看了看,然后指着桌子旁的板凳:“

第394章 贫困

  王兴家的身体情况跟老孟同志还有点些许的差别。

  老孟同志依照中医辨证是热毒内蕴型,治疗时要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原则。

  王兴家的情况是脾虚痰浊型,主要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

  俩人相同的点是,他们的肾功能都还没有彻底丧失,这算是个不幸中的万幸,有了治疗老孟同志的珠玉在前,对治疗王兴家,李唐又多了几分把握。

  不过,即便他这里的收费就算再低,对于身为农民的王兴家来说,他一个人在这里长时间的食宿和药费也没法承受。

  这次因为他的身体问题,村里和学校已经给捐赠了不少,但从乡卫生所到县医院,再到省人医,所捐的钱已经花了不少,现在父女二人全部身家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百块钱,这点钱根本就不够王兴家在这里待多长时间的。

  可他现在的情况前三个月又特别重要,基本上三五天就得调整一次药方,也不能让他今天回去明天再来的跑,那样的话路上的花费比住在这里还多,可一个农民,离开土地他哪里还有其他来钱的地方。

  王彩英在学校每个月倒是可以领一些贫困补助,但那也仅仅是刚够她的生活费,根本不可能再承担的起另外一个人的生活所需。

  因为上一世就一直在医院工作的缘故,李唐见多了因为没钱而没法得到有效治疗的事情,也非常清楚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想要做到全民免费医疗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件事情,如果真的那样,第一件事儿就是医院被撑爆,因为医疗资源就那么多,弄成像老美那样的话,什么都要预约,呵呵……止疼片乱飞?想想都觉得可怕。

  驱除掉脑海里乱七八糟的想法,李唐将处方开好后,沉思了片刻,抬起头看向王家父女二人。

  “我这里有个办法,你们自己考虑考虑看行不行。”

  “李大夫您请说。”

  “稍等”李唐没急着说到底是什么办法,而是拿起桌上的电话就拨了出去。

  “向前,是我李唐,我在关大夫的第十诊室,你过来一下。”

  他打电话叫的人是马向前,医院后勤科的科长。

  “稍等一下吧,等人过来了我在一起说。”

  说完李唐将手中的处方交给了王彩英:“这是你父亲从今天开始算三天的药,你等会跟着我们侯护士,她会教你该怎么办。”

  “谢谢李大夫。”

  “不客气”

  老大的老大直接打电话召唤,马向前放下电话就着急忙慌的窜了过来。

  “李总,您找我。”

  “向前你来,这位是咱们这里的病人,叫王兴家,这是他女儿王彩英,他们家在省城周县,王兴家同志的病情比较复杂,需要最少三个月的时间在这里治疗,你看着给安排一个在咱们医院打扫卫生的活,或者安排到洗衣房,不要按排太重的工作,他的身体不能劳累,等会儿再把宿舍给一安排。

  至于这位王彩英同学就不用安排了,她还要回去上学,工资啦工服啦吃饭啦什么的你等会儿跟他一交代。”

  说到这里,李唐转头看向已经激动的嘴唇都有些颤抖的王家父女二人,微微一笑问道:“你们二位觉得这个安排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当然是好的不能再好了,农民,最不怕的就是吃苦,别说还有工资拿,光是给安排宿舍住这一项,王兴家都想立马点头应下来。

  给贫困病人免除所有费用,李唐可不敢开这个口,这不是他的钱,他没有权力那么做,所以,除了立项后需要病人特别配合的之外,其他人来这里看病,哪怕你再穷,该交的费用也是得交,他这里的费用本身也就够便宜了。

  只要你不要什么百年野山参,冬虫夏草,高原雪莲之类特别名贵的中草药,正常情况下一副药的价格最贵也就是一

  两块钱,挂号费都是两毛,普通病了不得三五副药就差不多了,你说这能花多少钱,

  但也确实有类似于王兴家这种贫困病人,还需要长时间留在这里的,没钱治病怎么办,不给治这种话他可说不出来,所以他就搞了这么一出。

  给这些真的贫困的病人安排活干,或者病人没法干的,就给一起过来的家属安排活干,比如打扫卫生,比如在医院洗衣房工作。

  这种活听上去不体面,但对于这些不种地就没收入的人来说,真的是能救命的工作。

  秦山制药上上下下其实没有临时工,哪怕是家属院、工厂、办公区里打扫卫生的,那也是签过劳动合同的正式职工,唯一就医院和招待所有临时工,都是特意给这些没钱看不起病的人准备的。

  而且你想长干还没门,病好了,或者说已经不需要长时间留在这里接受治疗了,那就不让你干了,因为还有更需要这份工作的人。

  去年就有一个病人家属,干着干着不想走了,在这里干这个,可比在家里种地轻松的多,还赚钱的多,别看只是打扫卫生,根据打扫的地方不一样,扫大街的一个月能拿到六十五块钱,打扫室内卫生的一个月可以到五十,多少工厂的工人都没这么高的工资。

  还能免费住宿,虽然是八个人一个房间,但能免费还要啥自行车,吃饭也便宜,再算上发的一身工服,里里外外算起来,一个月的收入都能达到小一百,秦山很多老百姓听到这个数字,那眼睛都是红的。

首节上一节151/2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