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开无双 第191节

  常乐笑道:“李伯伯问你们,你们看我干什么?觉得合适就答应啊。”

  孙莹当即意会,立刻回道:“谢谢李书记关心,我愿意。”

  “好!”李庆云笑着点头,又问朱刚:

  “小朱,你和常乐是同学、室友,那么你也应该是中文专业 ?”

  “报告书记,是的。”朱刚内心开始荡漾,荡漾起阵阵波澜。

  虽然说,烟草钱多事少离家近,相当舒服。

  但是,男人多多少少心存野望,在孙莹事件的处理上,岗位性质越发重要。

  “学中文好,认知思维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具备一定基础的哲学思辨能力。小朱,你愿意来市委办工作吗?”李庆云问。

  “报告书记,我很愿意。”朱刚立即回答,神情已经显现激动。

  “哈哈,好!市委办的工作很多、很杂、很难、很累。”李庆云说:

  “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非常锻炼人,成长自然也会相对快一些。”

  “既然你同意,那就要做好思想准备。”

  “谢谢书记栽培,我一定努力,不负所望。”朱刚表态道。

  “小孙啊,小朱来市委办工作后,你可不能怪他经常不回家啊。”李庆云开了个小玩笑。

  “书记,不会。只要是工作上的事情,不会怪他。”孙莹说。

  “哈哈……放心,不是工作上的事情他也没有时间。”李庆云大笑。

  事情报告完之后,常乐率先起身告别。

  “李伯伯,这么晚打扰您,实在过意不去,我们就先告辞了,您早点休息。”

  “好,常乐。你是学勤同志的孩子,又称我为伯伯,那我说话就随意了。”李庆云说:

  “有时间多来看看我,顺便帮助我理一理发展思路。我啊,年纪确实大了,思路有些跟不上时代了。”

  “李伯伯,您这话说的过于谦虚了。我爸常说,您老当益壮、思维敏捷、步履稳重,还能更进一步。”常乐说。

  “哈哈,那就承你吉言了。”李庆云笑着说。

  “您放心,我会经常来看您。”常乐说。

  “好,常乐,我就等你这句话。”李庆云握着常乐的手又紧了紧。

  回程路上。

  朱刚感概说道:“常乐,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让你欠了这么大一个人情。”

  朱刚知道,李庆云这番安排和亲自部署,既解决孙莹的个人难题,又解决工作问题,还指明自己的发展之路,显然是冲常乐而去。

  常乐到底要付出多大代价,尚未可知。

  常乐不以为然:“你想复杂了。人情来往,没有来往,哪来人情。”

  “而且,李庆云,李书记在临州任职时,对我爸有知遇之恩,已经欠了很大的人情,再欠一点,无关大碍,顶多下次找机会还回去就行了。”

  朱刚拍拍胸脯:“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都记在心里。”

  常乐说:“从封闭的烟草跨到中枢机关,其他没什么建议可提。我就提醒你,谨言慎行,戒急用忍,择善而从,行稳致远。”

  朱刚说:“好,我一定记在心里。”

  后排,孙莹心情放松。

  眉间那一缕阴霾彻底消散,觉得车窗外划窗而过的霓虹灯,是那么明亮。

第251章 没觉得是个人物

  假期结束。

  雷志忠同志,记起了美丽的孙老师。

  他又一次来到郊区那所乡镇中心小学,名义为“节后复学”检查。

  然而,一番“检查”后,雷志忠并没有在教师队伍中,见到让他孜孜以求的俏丽身影。

  招来校长一问,校长的答复让他很诧异,甚至差点发飙。

  他确实很想发飙。

  他问区教育局局长:“什么情况?调走了?已经是第几个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教师调动都不向市级主管部门征求意见了?”

  区教育局局长苦笑解释:“雷局长,我也不知道,也没有向我们征求意见。”

  校长接着说:“雷局长,是这么回事。节后,孙老师就带着市里人社部门的调动告知函给我看,说是要调走了,其他我什么都不知道。”

  雷志忠冷哼一声:“哼,我看你们区里教师队伍管理问题很大。”

  “辛辛苦苦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招的老师,没有满一年就这么调走,那还招什么?”

  “我会如实向你们区反映这个情况。”

  说完,雷志忠非常生气,上车走了。

  待车走远后,区教育局局长和校长放下手,不约而同、不屑一顾,轻露鄙夷之色。

  …………

  雷志忠离开学校。

  越想越不对,越想越生气,便气势汹汹赶到辖区分管副局长办公室。

  一进门,就劈头盖脸斥责道:“李军,你到底懂不懂规矩,调动一个老师都不向市里审批报备吗?”

  李军一听,很是冤枉:“哎呀,我的雷大局长。你以为我想放的,我这不是拦不住嘛。”

  “到底怎么回事?”雷志忠问。

  “就前几天,市里组织部门、人社部门两个部门的人直接带着调动函过来提档,根本就不问我们的意见。”李军说:

  “我就轻轻问了一句,是不是向市主管部门报备一下,结果就被怼了回来。”

  “他们怎么说的?”雷志忠问。

  “他们说,我们不是来征求意见,报备不报备重要吗?”

  “……”雷志忠脸瞬间拉下来,努力抑制自己内心情绪,摇着头说:

  “哎,基层工作难做啊,三令五申要加强基层人才配备,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这还没有到一年了……”

  “是啊,雷局长,你可一定要市里反映,这样下去可不行,人心会涣散的。”

  “我肯定会反映,有些部门的工作方式,太简单、粗暴了。”

  另一边。

  一个现场工地。

  “产业是城市血肉,要把产业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掀起新热潮,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快投产快达效……”

  李庆云调研持续了3个月,初步形成了关于同州发展的施政思路。

  他通过一些调研,陆陆续续提出来,循序渐进,引导思想转变。

  站在他身边的都是同州大大小小的负责人。

  他们听完李庆云的讲话之后,频频点点、示意领会。

  李庆云侧前方是电视台记者,记者举着摄像头斜对着李庆云,记录现场,以便新闻报道、释放信号。

  李庆云身后几步之外,站着的是朱刚。

  朱刚穿白衬衫、深色西裤,一副标准公务范。

  他此刻正拿着手机接听电话。

  “刘局长,书记这两天行程安排很满,晚上还要会见企业老总,可能没有时间听你的汇报。”

  “好的,等书记有时间,我会提一提。”

  “哪里,哪里,客气了……”

  朱刚结束通话,没有将手机放进裤兜,而是继续握在手中。

  他往前一步,保持与李庆云的适当距离,便于能够更清楚的听到李庆云的讲话。

  从烟草部门的普通工作人员,华丽转变为李庆云身边的工作人员,着实让不少人惊掉大牙。

  而身份转变,也让朱刚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为直观的变化便是,曾经不苟言笑的烟草局长,会经常和他电话联系,在会场遇见也会主动招呼,笑容灿烂,让人如沐春风。

  一个垂管单位的局长尚且如此,那些同州市管理的部门负责人,更是直接:

  “兄弟,晚上有时间吗?吃个饭怎么样?”

  “朱秘,从乡里搞了点土特产,你车在哪,放你车上。”

  “兄弟,这件事就拜托你了,务必帮忙传个话,我就需要5分钟。”

  “……”

  这一切的变化,让朱刚不由想起常乐离开同州前告诫他的一句话:

  “朱刚,工作岗位变动,你的生活会发生很大变化,你或者你周边的人可能会觉得你很牛逼,其实你并不牛逼!”

  “我并不牛逼……”是朱刚目前时常警惕自己的一句话。

  调研完,到了中午。

  用过午餐,有1个小时休息时间,李庆云在房间里和朱刚闲聊。

  “小朱,这几天时间还适应吗?”

  “书记,您放心,我能够适应。这几天接触的事情、问题,比我在烟草大半年遇到的还要多,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什么叫点多面广、责任重大。”朱刚说。

  “有这个体会就很好,人的成长一定是和遇到问题时处理方式的好、坏紧密挂钩。”李庆云说:

  “这就是为什么两办工作的干部,成长更快、更频繁。”

  “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长期接触领导,更多是因为他们长年累月接触、研究、解决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锻炼了他们,思维得到了提炼,形成了一般干部不具备的抗风险能力和应急水平。”

  “谢谢书记提点。”朱刚认真点头。

  “这里没有外人。小朱,我们说点关起门来的话。你认为,像同州这样的普通地级市,要实现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朱刚听完这个问题,敏锐捕捉到李庆云的话中之意。

  “书记,这个问题,其实在大学时就和常乐他们讨论过。”朱刚说:

  “我们都持有相同观点,那就是资源。”

  “资源有限,谁拥有资源,谁就能争取到政策、引进大企业、拉动大产业,实现大发展……”

  “不错,小朱。资源有限,但思维无限。我们工作核心,就是要用无限思维来把握有限资源,在这方面,你有这个优势。”李庆云说。

  “书记,我明白您的意思。”朱刚点头。

  “嗯,好好干!”

首节上一节191/25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