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版水浒 第67节

  晁盖还想再说两句,吴用却在那边冲晁盖摇摇头。

  有时候,吴用真的很不理解晁盖,反正这事都已经做成了,你管他们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呢?

  见吴用不让他再继续这个话题,晁盖也只能转移话题道:“我们弟兄之所以能活命,又能在峰山聚义笑傲山林,一来定然要感激江衍贤弟,若无他庇护,我们必叫朝廷捉了去,千刀万剐;二来则要感激宋押司,若不是得他通风报信,我们哪里能及时逃去水泊梁山?”

  顿了顿,晁盖继续说:“古人道:‘知恩不报,非为人也。’,江衍贤弟那里人情太大,我们一时还不上,且先留到日后再报。宋押司那里,先将些礼物,使人亲到郓城走一遭。”

  还上宋江的恩义,这件事得到了乃头山众头领的一致同意。

  于是,晁盖安排刘唐带着他的亲笔信和一大包灵石去送给宋江。

  宋江本不想收乃头山的礼物,可刘唐哪里肯,他扔下信和灵石,就跑了。

  没办法,宋江只能将信和灵石放进他的招文袋内。

  话说,最近这段时间,宋江遇上点烦心事。

  起因是,不久前阎婆惜的父亲阎公死了。

  阎婆惜的母亲阎婆便求人,给阎婆惜找个好人家,让那家人出点灵钱葬了阎公,接济一下她们母女。

  那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乐善好施的宋江。

  宋江觉得阎婆惜母女挺可怜,便送了她们母女一副棺材、十缗灵钱,帮她们母女葬了阎公。

  起初,宋江是真没图阎婆惜母女回报。

  这种事,宋江干得太多了,不然他哪来的这么大名声?

  可阎婆见宋江在郓城黑白两道通吃、又是江湖上数得上数的大佬、关键还有钱有势,而她们母女孤苦无依,没人照顾,便找人主动说媒,求宋江纳下阎婆惜当个外室。

  阎婆惜容袅娜,玉质娉婷。髻横一片乌云,眉扫半弯新月。金莲窄窄,湘裙微露不胜情;玉笋纤纤,翠袖半笼无限意。星眼浑如点漆,酥胸真似截肪。韵度若风里海棠,标格似雪中玉梅树。金屋美人离御苑,蕊珠仙子下尘寰。

  而且,阎婆惜从小跟他父亲阎公学唱曲儿,确实有几分招人的地方。

  宋江一个没忍住,便纳了阎婆惜,让阎婆惜母女从那时起过上了好日子。

  起初,宋江和阎婆惜相处得也算不错。

  宋江是英雄,阎婆惜是美人,美人爱英雄嘛。

  可宋江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公务也繁忙,哪能把全部身心都放在一个女人身上?

  再者,宋江的年纪也不小了,又不怎么修炼,哪能招架得住年轻的阎婆惜榨取?

  一来二去,宋江就冷落了阎婆惜,让阎婆惜“守了活寡”。

  有一次,宋江请同为押司的张文远来家里吃酒。

  阎婆惜见张文远长得好看,十分喜欢。

  俩人在酒桌上眉目传情,当天就勾搭上了。

  这张文远不仅长得好看,还是一个风流人物,技术肯定不是不怎么好女色的宋江可以比的。

  结果,阎婆惜只跟张文远试了一次,就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张文远。

  在那之后,张文远就经常以公事找宋江为由,前来和阎婆惜私会。

  而阎婆惜自打和张文远勾搭成奸,越来越讨厌宋江,经常辱骂宋江。

  宋江在郓城多大的势力?

  这点事,很快就有人告诉了宋江。

  宋江也终于知道阎婆惜常常辱骂他,不是因为他交不上作业,而是张文远替他交了作业。

  对于这对奸夫银妇给他戴绿帽子,起初宋江也挺生气。

  可宋江志不在女人,他这样的身份,也不可能缺女人,心想左右也不是正妻,只是一个玩物罢了,谁玩不是玩呢,算了,以后不再去找阎婆惜玩不就行了。

  自那以后,宋江就全当不知道阎婆惜和张文远的奸情,继续忙他自己的。

  阎婆惜自然乐得此事,跟张文远偷情更欢,整颗心都系在张文远身上。

  可阎婆知道张文远只是一个风流的浪荡子,根本靠不住,张文远也远没有宋江这么大的势力和财力,因此,阎婆看不上张文远,只想把宋江找回来,让宋江和阎婆惜继续过日子,一块孝顺她,为她养老送终。

  也是巧了,宋江刚将刘唐送来的灵石装入招文袋,阎婆就找了过来。

  这已经不是阎婆第一次找宋江了。

  之前,宋江不想跟两个弱质女人撕破脸,便一直躲着阎婆。

  今日阎婆好不容易“捉到”宋江,根本不给宋江逃走的机会,连拉带拽,非得让宋江回去跟阎婆惜睡一觉,破镜重圆。

  在大街上跟一个老女人拉拉扯扯的,对于宋江这个郓城第一名人来说,实在是不好看。

  而且,宋江觉得,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不如就此跟阎婆惜母女把话说开了,以后大家各过各的,各自安好,再见面,还能彼此打个招呼什么的。

  于是,宋江便跟阎婆去了他给阎婆惜母女买的小楼。

  阎婆惜还以为是张文远来了,兴冲冲地迎了下来。

  结果看到的却是宋江。

  阎婆惜的脸顿时就沉了下去。

  宋江有心在门口把事情说清楚。

  可阎婆非把宋江推上楼,让宋江去睡阎婆惜,末了还把门给宋江和阎婆惜关上。

  宋江想着,这样也行,正好把事跟阎婆惜说开了,然后大家一别两宽。

  可阎婆惜因为没看到张文远,一肚子邪火,对着宋江就是一顿口吐芬芳,根本不给宋江说话的机会。

  宋江实在是受不了了,只能逃也似的离开这里。

  可宋江因为走得匆忙,他的招文袋落在了阎婆惜这里。

  阎婆惜见此,直接打开了招文袋。

  看见招文袋里有大量的灵石,阎婆惜大喜,准备拿这些灵石给张文远买点补药,让张文远可以更卖力一些。

  接着,阎婆惜就看见晁盖写给宋江的感谢信。

  晁盖也是的,在信里将宋江怎么救他们一事,完完整整地复述了一遍,然后就是大述感激之情。

  阎婆惜看后大喜,准备用这个把柄威胁宋江,让宋江当她和张文远的长期饭票。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阎婆惜赶紧将信给藏了起来。

  阎婆惜刚将信藏好,宋江就急匆匆地回来找招文袋。

  宋江抢回招文袋,发现信没了,便跟阎婆惜说那些灵石全都送给阎婆惜了,只要把信还给他,什么事都好商量,还说两人毕竟“夫妻”一场,给彼此留一线。

  可阎婆惜认为她抓住了宋江的七寸,怎么玩宋江都行,于是对宋江百般刁难,就是不将信还给宋江。

  欺人太甚!

  这彻底激怒了宋江,新仇旧恨同时上涌,宋江一刀就宰了阎婆惜。

  担心阎婆惜没死透,宋江又补了一刀,这才解了心头大恨。

  看到阎婆惜的头伶伶仃仃落在枕头上,宋江才意识到,冲动是魔鬼,自己犯下了大错。

  在唐牛儿的帮助下,宋江逃脱了阎婆的纠缠,回到家中。

  简单收拾了个包裹,宋江和他弟弟宋清,就背上包裹,拿着朴刀,前往沧州,准备去投柴进……

  ……

第93章 好汉时迁

  …

  历史上,在宋徽宗赵佶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十六州时期,即水浒故事发生时期,燕云十六州是指:燕、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等十六州。

  如果按照历史上所记载的,这蓟州目前应该是在辽国的统治下。

  可看《水浒传》中的描写推测,这蓟州分明又是赵宋王朝管辖下的州县。

  来到这个仙侠版水浒世界后,江鸿飞一直很好奇,这蓟州到底是属于赵宋王朝,还是属于大辽帝国?

  江鸿飞曾对外吹嘘,自己游历过天下,去过白山黑水,还去过大漠以北。

  按照江鸿飞所吹虚的,江鸿飞是不可能不知道,蓟州到底是属于宋还是属于辽?

  没办法,江鸿飞就只能一直忽略这个明显是由于施耐庵不太了解宋朝的历史和地理而导致的错误。

  直到这次江鸿飞一行都来到了宋辽两国的国界线白沟河,也没到蓟州,江鸿飞才确定在这个仙侠版水浒世界蓟州是属于辽国的。

  后来,江鸿飞跟在蓟州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时迁和石秀喝了一顿酒,听他们跟一众梁山好汉大吹大擂,才知道,因为辽国高度汉化,现在的辽人,尤其是生活在燕云十六州的辽人,已经跟汉人区别不大了。

  而且,由于《檀渊之盟》的签署,宋辽两国已经有上百年没打过仗了,两国边境的老人甚至都没见过刀兵,两国的边界也形同虚设。

  另外,辽国实施的是两院制,即北院按照草原上的习惯管理契丹、奚、渤海、女真、室韦等胡人,南院则按照汉人的制度管理汉人。

  更为重要的是,燕云十六州这里,一共才三百多万人口,汉人差不多就占了两百万。

  所以,蓟州出现汉制,街上看起来都是汉人,也勉强能解释得通。

  由于宋辽两国的边界目前形同虚设,江鸿飞一行,很轻易地就过了白沟河,而后直奔蓟州而来。

  一日后,江鸿飞一行到了蓟州城中。

  顺利到达这里以后,江鸿飞却有些犯了难。

  你道为何?

  时迁是一个梁上君子,根本不可能轻易让别人知道他的行踪,江鸿飞他们一行又人生地不熟,还没有个熟悉本地又靠得住的人帮忙打听,去哪找时迁?

  至于石秀?

  江鸿飞只知道,他随叔父到北地倒卖羊马,不巧叔父中途病死而生意亏本,便流落到蓟州,靠打柴为生。

  不说蓟州这里的山实在太多了,鬼知道石秀在哪座山里打柴。

  只说蓟州的集市也不少,想守株待兔,找到卖柴的石秀,也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

  江鸿飞想来想去,也就杨雄好找,去蓟州府衙,应该就能找到杨雄。

  而且,杨雄现在虽然还不认识石秀,但是有可能已经认识时迁了,找到杨雄,或许就能找到时迁。

  包个客栈住下后,江鸿飞作出部署,叫邓飞、唐斌、武松、阮小七率领自己的亲卫去蓟州的各个集市打听石秀,而江鸿飞则准备亲自去会一会杨雄。

  做好部署,江鸿飞一行分开行动。

  很快,江鸿飞等人就来到了蓟州府衙。

  江鸿飞四下看看,然后带着众人望最近的一家酒楼走去。

  这种在衙门口开的酒楼,跟衙门里的官吏经常打交道,又能听到衙门里的各种八卦新闻,所以,不论是其掌柜的,还是其伙计,都绝对是对衙门里的人和事门清,找他们打听点东西,只要赏钱给到位了,不可能打听不到。

  也正是因为如此,水泊梁山的很多酒店,都是开在衙门口的。

  江鸿飞等人找了个雅间坐定后,叫来店小二,让他好酒好肉好菜尽管上。

  等菜上齐了,江鸿飞拿出两枚当十钱推给店小二:“小二哥,我跟你打听一下,府衙中可有一位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杨雄,他武艺高强,面貌微黄,人称病关索。”

  店小二高高兴兴地收下了这两枚当十钱,然后答道:“可是因叔伯哥哥在蓟州做知府,便到蓟州谋生,后因与继任知府相识,被任命为两院押狱兼充市曹行刑刽子的杨节级?”

  江鸿飞点点头:“是他。”

首节上一节67/1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