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过去:开局送老婆 第13节

  马上拿了个杯子,漱了下口。先夹了一盘的菜尝了一口,在口中品味感觉了一下,才吃了下去。然后又漱了下口,让口里没啥味了,再夹了另外一盘,尝了一下。

  “怎么样,说说。”

  “都~都好吃。”

  “仔细尝。”

  天赋可能差点,但罗成也没多说什么。

  “罗师傅,你看我能不能也尝两口。”

  说话的是肖师傅,他也是好奇,这两盘菜会有什么不同。刚才罗成炒菜他可是认真看了,调料步骤基本都一样。而且虽然是分两次炒出来的,但看上去真差不多。

  “肖师傅客气了,你请便。”

  听到罗成同意,肖师傅也没跟往常一样,那种夹筷就尝。也弄了杯水,漱了下口。尝一下,又漱下口,再尝另外一盘。

  “味道一样呀,诶,不对。”

  就在肖师傅感觉味道是一样的时候,这嚼在口里的菜让他感觉有点不对。而李为民是来回又尝了几下,是真没尝出有什么问题。

  而肖师傅到底也是有经验的人,烧菜水平抛开不说,这品菜还是有一写能力的。仔细想了想刚才不对的地方,再看看两盘菜,终于有点明白了。然后望着李为民切的土豆丝那盘,专门挑了几根尝了尝。

  “罗师傅,你这手艺,真是高呀,真是高。”

  “肖师傅过奖了,熟能生巧罢了。”

  罗成谦虚的回应着,他知道肖师傅是看出了这两盘菜的区别和难度。见李为民还是迷糊的样子,也不卖关子直接点破了。

  从李为民切的土豆丝哪怕菜里,罗成挑了几个细点的和粗点的,还有跟他切的哪怕差不多粗细的,在盘中里分别摆了出来。然后再让李为民尝尝。

  罗成都做的这么明显了,要是李为民还感觉不到哪里不对,这徒弟人品好也没有用了。

  细的太软烂,粗的丝微有点生硬,而跟罗成切的差不多的,是口感最佳的。李为民尝出来了,他切的土豆丝在普通人眼里可能差不多粗细,但在大厨眼里,不均匀就是不均匀。这粗细不一的土豆丝,炒出来口感肯定也不一样。

  外行人可能会问,有那么神奇嘛。厨师要是手艺不到家,就没那么神奇,要是手艺好,就真有那么神奇。这也是肖师傅夸赞罗成的原因。

  火候,多一秒太老,少一秒太生。水平一般的人,这土豆丝炒的都过了最佳时间出锅,那你稍微粗点细点有啥区别。

  你想手艺好,基本工真的很重要,基本工差的,注定上限不会高。

  “最近下午上班提前半小时练习,这两盘炒熟的菜,材料算你头上了,大家今天中午加菜。”

  “知道了,师父。”

  别看是处罚了,李为民内心开心着呢,起码师父是在教他本事,让他明白这切菜的重要性。

  (可能又水了一章剧情外的,可毕竟我也算曾经是这行业的人,很多现在的菜品都已经不成样了,没啥讲究了。这不,我怕你们说我水,我今天好歹三更,水一下能理解吧。而且四合院其实也有不少炒菜的剧情,我也不算太跳主题吧。)

第27章 新年

  罗成家又买了缝纫机,这等于一年舔了两大物件呀,院子里的人呀,都羡慕着呢。

  但罗成自己会突突,这父亲的抚恤金也算是被他彻底败光了,算是彻底没有钱了。如果这不是正好厂里又发了工资,他还准备问一大爷借钱买年货呢。反正罗成家没家底的事情,院子里人知道了也就不眼红了。

  而三大爷家,大儿子阎解成跟于莉的亲事,那定下来可真是快。不过三大爷阎埠贵可不打算在大院办席,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那点工资还真折腾不起。最后呀,也就是三大爷家和于莉家一起办了一桌,就算吃了席面了。

  大儿子结婚,三大爷还是表示了一下的,这不是过年了嘛,给每家写了一副对联,就算意思到位了。

  这一大爷和二大爷呀,是院里的大爷,你阎解成结婚不办席请院子里人吃,别人也省了礼钱。可他们是长辈又是院里管事的大爷,他们多少得意思一下。这又让阎埠贵占了便宜,乐坏了。

  年货,今年大家都艰难,所以呀,哪怕是过年,这氛围也不浓厚。

  像一大爷家,为了过年不冷清,直接跟贾家商量搭伙过年。过年的时候,两家一起吃一顿,吃的他们全部出了,就为图了热闹。

  而后院,也巧了,本来傻柱就要跟聋老太太一起过年,在这院子里,就聋老太太对他最好。

  聋老太太人是老,但心里明亮着呢,会看人,知道这院子里呀,要想找人养老,非傻柱不可。而罗成其实也是她考察过的对象之一,但觉得没傻柱好,主要是总有点看不透这人。

  傻柱要到后院陪老太太过年,而最近雨水又在罗成家搭伙吃饭。两家一商量,干脆今年三家一起过。

  对于聋老太太,除了对傻柱有些偏爱外,还真是一个不错的人。不管是有理还是没有理,你只要是对付傻柱,她就会帮偏。剧情里的几次事件,傻柱被整关了起来,聋老太太可不管那么多,直接用辈分和身份压人。

  人无完人,老太太年龄这样大了,就这样一个依靠,不帮偏反而不是人之常情了。

  “别说,你这收儿徒还真不错,可我怎么总感觉的别扭呀。你今年过了年也才二十二吧,你那徒儿也要十七了吧。这搞的跟父子一样,这能行嘛”

  “这不是老一辈子的师徒关系传统传下来的嘛,没有这一层关系,我这手艺凭什么教人呀。哪怕对我没有坏处,我也不用去折腾吧。”

  这快过年了,厂里也放假了,傻柱和罗成又在一起吃花生米聊天。听到罗成还要招徒儿不是徒弟,傻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知道罗成说的有理,但傻柱有点接受不了,他在轧钢厂也有徒弟,一个叫马华一个外号叫胖子。也就是普通的师徒关系,平时可没像罗成那样抽李为民的孝敬钱。

  看过四合院剧情的都知道,傻柱的两个徒弟在轧钢厂跟着他待了十多年。而本事嘛,两个都没学到家,时代开放后,阎解成弄了个饭店,一开始请傻柱去的,然后让胖子顶替了傻柱,直接味道不对不说,很多菜其实都不会弄。

  学徒十几年,还是那样的水平,可想而知,傻柱到底教了多少本事给两个徒弟。马华还算好点,但也没获得精髓。开小饭馆还行,大的饭店还是撑不起来。

  其实也有可能,傻柱不是不想把自己的本事传下去,而是有些手艺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傻柱可是一直想结婚生儿子的,这人的想法又有谁能猜的那么透呢。

  罗成倒没有传内不传外的思想,他想法也简单,不想毫无意义的去带徒。把徒弟培养出来了,什么好处都没有的话,他图什么折腾什么呀。

  这年后初二按照习俗,罗成是要带赵杉杉会一趟娘家的。正好也就乘那时候把要收徒儿的事情说一下。这一定要找一个人品还年龄也合适的,这找徒儿的事情要没合适的可不能急。

  聊完徒弟徒儿的事情,这酒呀也喝的差不多了。傻柱穿好外套离开了罗成家,现在穿的多,在罗成的房间里,那地暖烧着,衣服太多又喝酒的话有点穿不住。

  望着傻柱离去的身影,罗成不由的想到秦淮茹。这年底了,肚子不小了,按照剧情,贾东旭是在槐花出生之前没了的。那这样一算,可能也就是年后开工用不了多久出的事故。

  这要是贾东旭没了,以后还能不能跟傻柱这样吃吃喝喝,闲聊人生,就不好说了。总不能这傻柱被秦淮茹吸血,自己老请傻柱喝酒吃花生米吧。

  ‘啪啪啪~~’

  过年了,放爆竹了,前中后三院,三位大爷同时点的爆竹。今年也不用家家户户放爆竹了,算是合着一起放的,一个院放一串大的。这爆竹一放呀,小孩可高兴了,都去外面找那没点燃硝的爆竹玩。

  大年三十了,罗成傻柱和聋老太太,在一起吃水饺,这年呀也就算过了。然后初一,城里有亲戚的都去互相拜年了。而罗成在城里没亲戚,真要查的话,在罗岭可能能找到些远房亲戚。

  傻柱他爸和罗成爸一样,都是独苗,这过年呀,就给院子里几位老人大爷拜个年就可以了。要是小孩,几位大爷和长辈多少会给点压岁钱,不多几分一毛的。

  让罗成没有想到的是,他家今年还给出去了二毛压岁钱。这秦淮茹和赵杉杉都是农村来的,而且住这大院的,哪怕不是一个院,这偶尔总会碰上的。

  罗成也没有刻意去交代三妞别跟秦淮茹来往,主要也是觉得秦淮茹吸不到自己的血。但这有来往了,过年互相拜个年正常吧。

  可秦淮茹已经有两个小孩,年龄小。罗成家小雨过了今年就十四了,小雨可要不到压岁钱了。缝一双鞋子才挣三毛钱,这二毛就每人,棒更和小当各一毛。

  其他的邻居要是不熟,也不会来互相拜年,就怕人家家里有孩子,这五分一毛的,也不容易。

  初二,带赵杉杉回娘家,带了一包米糖半斤肉就出发了。别看这一点东西,这时代能提着肉过年过节走亲戚的,就算是很不错的礼了。这也就是罗成是城里人,多少要点面子。

  要是其他人家,回娘家能带几个鸡蛋就不错了。

  城里的姑爷带这三妞回娘家了,现在村里人也见怪不怪了,没一开始的那些稀奇。就是每次三妞回来,那变化可真大,城里还真养人。这皮肤都变白了很多,这身段也不像不能生养的了,有些地方也有肉了。

  “罗成,你说真的,你真要收徒,还带到城里去?”

  “是真的,但我收的算是儿徒的那种,跟着我去工厂里上班,工钱我领,平时可不会给他什么钱用。吃住我包了,出师后有能耐自己讨食吃我也不管,但逢年过节要按照规矩得孝敬我这个师父。”

  “这是自然,我现在就去找村长过来说一下。”

第28章 工作名额可不只是一份工作

  有人去请村长了,这吃喝都愁的年代,能进城能吃饱穿暖,而且还要的是半大小子。又不是拜师了,就真成罗成儿子以后跟家里没来往了。

  赵家其实也想找个亲戚去给罗成当徒儿,但这里面又有个辈分问题。这年代,除非老来得子,正常情况下,年龄差不多的都是同辈。那些年轻又辈分高的,只是少数情况。

  赵杉杉辈分就不高,今年才十七而已。找十四五岁的人容易,但矮一辈分的就难了。这拜师后,徒儿是真的得以长辈对待师父的。如果是外人,没有赵杉杉这层关系在,把罗成的辈分提一辈那也没什么关系。

  这在等村长的同时,赵有根也适当的询问了一下罗成的工作事情。而有些话,罗成没多说,比如年后他可能就会身兼多职,成为干部编制。但是年后厂里会招工,他有一个工作名额的事情倒是第一次说了出来。

  在罗成看来,自己现在的收入加私活其实一个月能有五十左右,而且偶尔接待一下外厂领导什么的,系统签到的物品能在厂食堂换不少粮食回去。主要是罗成拿出来的食材,没有正规的渠道来源,否则只要能证明罗成不是投机倒把在搞买卖,厂里都可以直接给钱的。

  有这样高的收入,年后还要加三十左右。所以按照后世的思想,老婆自己养着就是了,上什么班,平时家里有个女人照应着多好。

  工作名额,赵家人都是心头一跳。但又都感觉到有点不对,这罗成有名额多,怎么不给赵讪讪安排。

  “罗成,你现在好歹也是喊我叫爸。你跟我说句实话,是不是三妞有什么对不住你的地方,还是因为我老赵家这边让你有怨言了。”

  “爸,你这话说的莫名其妙的,怎么突然说这个话。”

  有工作名额多,不让三妞去上班,赵有根自然会多想。甚至都感觉可能是因为三妞帮衬了赵家,才故意不让她去上班的。但罗成的话,好像又不是这样的情况。

  “那你怎么不安排三妞去上班,你家妹子还小也参加不了工作,你也没其他人要照顾。”

  见罗成好像并没有针对他们家或者是三妞,赵有根也就直接问了。

  “这刚参加工作不也就是一个学徒工嘛,一个月能挣多少。三妞在家我不也给她找了点缝补的活嘛,而且我有时候接私活的时候,她也能去帮个忙。这一个月也就相差那十块八块的,以后要是跟我生了娃,在家总要有人带娃吧,不也麻烦嘛。”

  就这~~,竟然只是这样的理由就不让三妞去工作。罗成这话要是被传出去,在罗岭那是要被人笑死的。

  城里的国营厂工作名额,难道只是那在农村看来很高工资的问题?农村人都想进城去,挣的钱多是一方面,但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农转非,吃商品粮。

  这也就是罗成还没领证,要是领证了也不会犯这样低级的年代错误。在后世要是男女结婚了,男女双方的户口其实是可以迁到对方那边去的。很多女方嫁人了,就会迁到男方那边去,或者重新办理新的户口也行,都能操作。

  但这是六零年代,赵杉杉哪怕真跟罗成领证了,她的户口还是迁不到城里来。而且以后生了娃,户口还必须得跟着母亲这一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还是罗成不是这时代的人,没有经历过的不了解。城里的户口归街道办居委会之类的管,而单位也会尽量不招农村户口的人。这人口统计,商品粮定量,等等,都是很繁琐的事情。

  一个城市多少人,多少定量,都是一个大统筹。要是嫁到城里就能变城市户口,那现在的信息落后,交通不便利,这定量工作就会先出大乱子。

  农村苦,想去城里的那么多,为什么去不了,不是你简单的住到城里就可以的。你农村户口找工作就是一个最大的限制,农村人到城市里根本找不到工作,而且城市里本身就有很多人待业,一份工作有多珍贵,对于罗成来说还真没多深的体会。

  也就罗成没把工作名额太当一回事,这要是在农村,一个这样的名额,要是子女年龄适合又多的。兄弟姐妹反目成仇抢这名额都不算稀罕事。

  坐在一旁的赵大林,眼色就有些不对。挣扎,渴望~~。但他也明白,三妞已经帮了他家很多了,也就是罗成不明白这名额的重要性,才会想着拿出来谋利的。

  一开始罗成还说,物色一个人,把名额卖了,没钱也不急,每个月工资给十块,给个三年啥的也行。

  这条件,别说每个月给十块了,哪怕是除了吃喝的钱,全部给罗成,为了弄转非,落户城里吃商品粮,而且三年后还有份工作,白干三年根本不算事。

  “那以后三妞生娃了怎么办,小孩总得有人带呀,我家里的情况你们也都了解。”

  罗成一说这话,三妞就脸红了,也知道罗成有工作名额没想到她,不是对她有意见,而是不明白名额的重要性。内心也就没有委屈了。

  听说带孩子的事情,三妞妈就想要上前说上几句,但了解三妞妈的赵有根立刻阻止了她。

  “罗成,你看这样行不行,名额呢,你让三妞先去上班,把户口先转到城里。等以后有了娃,再把工作让出来给你大舅哥,你看行不行,而且到时候,该给的,你大舅哥也一分的不少给你。”

  听到赵有根的建议,罗成也在思考。这工作呀,其实不是你想转就转的,要是父母让给子女,厂里基本都会批。但其他方式的顶岗就不一定会批复,不过兄妹之间的还好点,加上只要罗成不离开针纺厂,有上面的关照也的确是可以。

  “行,那之前是我糊涂了,不过这厂里生产线还没弄好,起码要等一个月后,一个月后让三妞先去上班吧。”

  罗成没有想到,这学徒的事情没搞定,还是把工作名额的事情先定下来了。同样,也明白自己要招徒儿的事情,大家为什么也重视了。

  这招徒儿是一方面,主要是罗成不是单纯的个人招徒,而是带去厂里上班的徒儿。这里面其实也是隐藏了一份工作名额的效果的,一样可以以后落户到城里,有定量吃商品粮的。

  就光这一点,都能吸引来一些图谋不轨不是真心想来学厨师这行的人。

  村长也没多久就到赵家了,赵有根也直接点明了,这次罗成收徒不光是收徒那么简单,而是能跟着去厂里上班的。这人品可是关键的问题,还有就是辈分年龄问题。这几点要都符合,要排除的人可就不少。

  老村长点了点头,这个村的人他基本都了解,内心开始盘算着谁适合。

  “有根,你觉得二狗子怎么样。”

  村里的二狗子,姓罗,大家也叫他罗二狗或者二狗子,真是名字叫罗兵。

  “二狗子,还真不错,只不过他的辈分不对吧。”

  “都吃百家饭了,让他降一辈,以后跟着三妞这边来轮辈就是了。”

  的确,二狗子现在算是一个孤儿,在村里虽然有亲戚,但也都不怎么亲。父亲死的早,母亲改嫁去了外地,也不知道去哪里了。在村里生活艰难,就算有些沾边的亲戚,这自家都顾不上了,哪里帮衬的了二狗子。偶尔给个半碗饭就不错了,基本是大家看着可怜,要是家里有点,也就稍微给一口。到现在都没饿死,也算是福大。

  (强行圆回来了,别在骂我名额没给三妞,真没想到那年代户口是强制跟着女方的。我也是后来看评论去查的。)

首节上一节13/8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