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从艺校开始 第6节

  李景坤当然是选择版税的方式。

  大部分作者的版税率是在5%到10%,少部分可以拿到更高。不过李景坤现在是毫无名气的新人,而且还要靠《嫩芽》这个平台做推广,因此版税率并不高。

  胡云英说是6%。

  这个版税率李景坤当然是觉得有点低的;但是没办法,几乎每个新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因此他没提出异议。

  只是后面胡云英邀请他参加下一届“新思维作文大赛”的事被他拒绝了。

  “我现在学业繁重,没多少时间和心思去魔都。太远了。”李景坤说。

  “参加新思维作文大赛,拿到名次了对你的作品推广也是有好处的。而且到时高考也会加分。”胡云英说。

  “没事,我学习成绩还可以,不需要额外加分。”

  李景坤一句话把胡云英给雷住了。

  这口气还真大!

  不过随即被她抓住了这一重点。

  “学习成绩很好?”

  “还行吧,我今年刚考上了省重点高中,不久前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成绩全班第十名,全年级第113名。”

  这一下胡云英又惊讶了,她自己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当然不会觉得第113名是很差的排名。

  如果真的是省重点高中,能考到全校第113名,那高考的时候,基本可以说是能上一线大学的成绩了。

  这可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啊!

  因为有噱头,因为可以用“学霸”的名号来宣传他的新书。

  而且最近几年的时机也很适合从这个方向去推广。

  因为这几年有韩涵的存在,发生了“韩涵现象”。也就是说他学习成绩很差,但是却极具才华。到底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呢?

  而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年轻作家,他的身份却是一名学霸,那么是不是可以反驳到一些观点呢?

  是不是可以蹭一下热点人物呢?

  “可以跟我说下是哪所高中吗?”胡云英说。

  这次轮到李景坤静了好一会,然后才回复了她:“我知道你的想法,不过我不想这么做。

  而且我暂时也还不想让太多人知道我写小说的事。只是最近确实刚好缺钱,所以才急着发表小说的。”

  胡云英有些无语,一边惊讶他的聪明,一边吐槽着:怎么现在的年轻人一个个都这么有个性?

  韩涵不接受采访,不参加签售会,不接广告;安妮贝贝干脆见不到她的人。难道现在又要多一个?

  不过随即她又想到一点:这么有个性的作者,会不会是下一个韩涵?

  哎,编辑做久了,总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些新闻人的通病。

  总想为自己旗下的新书趁点热度。

  其实自从出现了韩涵和郭净明之后,后面的作者虽然也都很有才华,但是已经很难再出现像他们那样现象级的人物了啊。

  李景坤以后最多也就是一个有点名气的少年作家吧。

  “你真的不考虑一下来参赛?不了你多少时间的,而且以后你的书也可以卖多一些。”

  “不了,维持一个好成绩也不容易,我分身乏术。而且我的书有你们的平台在推广,相信也可以卖的很好的。

  放心,是《嫩芽》杂志让我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以后我当然也是属于从《嫩芽》里出来的作者。”

  胡云英再次无语,她突然觉得这些个年轻作者,一个个还是不要太聪明的好。

  ……

  一般作品没签好合同,没全部交稿完之前,很少会先给钱的,不过很多事情当然也是看情况而定的。

  如果出版社一定要先支付一些稿酬给作者,那么作者也没有办法,只能先收下了。

  几天后,再次给《嫩芽》发了两万字内容后,李景坤刚办好不久的银行卡就收到了三千元的稿酬。

  而且对方还告诉他,合同已经往他家里寄了,到时确认没错就签好名字寄回去。而开始连载之后,也会先付一部分稿酬。

  一般小说交稿后,要出版前的两个月内,也会有一个预付版税。这个预付版税至少占全部版税的50%。

  只不过现在距离连载还很早,距离出版就还更早,所以要拿到“大钱”还有得等。

  现在的三千块说多不多,说少也不算少了。要知道如今珍珠奶茶一杯也才四块钱,所以现在的物价是比十几年后要低很多的。

  所以三千块到手,总算解了李景坤的燃眉之急。

  第一件事是买了一把几百块的吉他,不算多好,但是暂时够用。第二件事是准备请舍友和同桌出去吃顿饭。

  而买手机的事却暂时搁置了下来,不是钱不够,而是手机到时是要带回家的。总得先跟父母报备下金钱的来源,再去买这么“奢侈”的物件。

  请舍友出去吃饭,其实不为别的,只因为有两个舍友请过两次了。而且由于他们大多数都比自己有钱,平时也给大家分发过零食,所以他得慢慢还回去。

  “什么意思?发财了?”宋海荣问。

  虽然不知道李景坤家里是做什么的,但见他平时都很节俭的样子,也可以猜到没多少钱的。

  “捡到钱了,行吧?”李景坤说。

  “行啊,有这种好事不叫我们一起去捡?”另一个舍友王洪郎说。

  一个宿舍有八个人,肯定是有的感情好些,有的感情差些;但是毕竟同个宿舍,住得久了,跟其他人比肯定还是舍友亲近些。

  而林云凯是他的同桌,不住校,不过午饭大多数也在学校吃。所以当然也请他一起去。

  平时他们当然也有在外面吃过饭,不过除非说好去吃好一点的,不然也都是吃几块钱的饭。

  这次去的也是学校附近的大排档,之前来过两次了。饭菜都不错,于是再次聚餐也在这里。

  求票票。

第11章 千金散尽还复来

  然后还得买一个mp3,因为无论是听歌还是听英语,都得用到,而且比家里的那台录音机方便很多。

  接着是准备给弟弟妹妹买一两件衣服,最后留点钱给父母。

  这么算下来,估计没省多少钱可以买手机。不过不够的话也不着急,手机可以晚点再买没关系。

  连载小说这件事他没想宣传得大家都知道,不过突然多了这些钱,肯定得跟家人说下。

  因此周五晚上回到家之后,就跟家人说了这件事。他们当然很惊讶。

  “那不错啊,赚了多少钱?”

  李景坤在写小说的事他们当然知道,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赚到钱了?

  “因为是长篇小说,所以会赚得比较多,现在先预支了三千。”李景坤说。

  “三千?”

  结果家人只听到这个数字,其他的都被忽略掉了。

  李景坤的老妈说:“真的假的?写小说就能赚到三千块钱?”

  李景坤的父母分别在镇上的工厂打工,一个月也才一千多块的工资。

  “是的,不过我先了一些钱。”

  李景坤说他报了学校的吉他社,便买了一把吉他。还有mp3。

  然后还打算给弟弟妹妹买一两件衣服穿。

  弟弟李景明说:“哥,你可以啊,才高一就能赚钱了。而且还比爸妈赚得多。”

  李景坤说:“你也可以啊,听说要给你买衣服,马上就开始拍马屁了。”

  李景坤说明天周六,刚好可以去买衣服。

  李景坤的老妈和二妹还想推辞一下,说是有衣服穿,不用买什么新衣服。

  “又不是到过年了。”

  李景坤说:“没事,没过年也可以买新衣服,就当作庆祝了。况且我自己也买了很多东西了。”

  然后他们说要看他的小说,想知道到底写了啥。李景坤说他是去网吧,在电脑上写的。家里没电脑现在看不了。过阵子有上杂志了再拿给他们看。

  “那还要多久啊?”李景明说。

  “大概两个多月后吧?而且到时他们还会寄样书给我,不用自己去买。”

  “还要两个月啊,这么久?”李景明说。

  “算快的了。”李景坤说,“不过我不想太高调了,这事就不用到处跟别人说。”

  李景明说:“这没什么吧?这是好事啊,值得敲锣打鼓炫耀一下。”

  李景坤说:“炫耀个头,你们之前一个个都把我说成高材生,说我以后是要考名牌大学的人。现在不务正业,经常去网吧写小说,即使有赚到钱估计也会被人背后说闲话吧?”

  这话说得让爸妈都皱起了眉头,李景坤的老爸说:“你说的对,还是不要着急写什么小说了。当作兴趣就好了,现在还是要以学业为主。”

  李景坤的老妈说:“对,还是等你考上大学再写吧。写小说什么时候都可以的。”

  李景坤:“……”

  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最后李景坤最后还是以“签了合同”、“收了钱了”为由说服了他们,并保证还是会继续刻苦学习,不会把成绩落下的。

  

  得知明天要去买新衣服,这一晚弟弟妹妹们都很开心。一直在商量着去哪里买、要几点去。

  在他们想来,应该也就在镇上买而已了,不过李景坤想了一下,准备带他们去流川市买,顺便当作跟他们一起去逛街玩了。

  李景坤的爸妈明天要上班,没办法一起去。不过他们也没意见,毕竟很相信自己的大儿子。

  只是三妹和四弟都比较小,告诫他们过马路的时候要小心。

  李景坤已经计算过金额了,如果先不买手机的话,再除去明天买衣服的钱,跟自己未来半个月的生活费和上网费,最多只能拿出五百块给父母。

  结果老妈却没收,说既然他能赚钱了,就自己先留着,反正在学校也要钱,明天也要给妹妹和弟弟买衣服,就不用给他们了。

  李景坤想想也是,他知道家里还欠着一些亲戚的钱,如今自己这几百块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就先自己用着。后面稿费陆续到手,再给他们多拿一些。

  最后,李景坤拿了三张50元出来,给妹妹和弟弟一人一张。

  他爸妈都笑了起来,却也没阻止,只是说:“他们还小,不要给他们太多钱了。”

  李景坤家里条件很一般,他们四个小孩都是没有固定零钱的。有时需要了再跟父母拿一点就是了。

  其中两个妹妹零钱最少,几乎可以说是没有。

  李景坤是需要生活费,除此之外一般不会跟父母拿钱。

  李景明最小,偶尔会主动跟父母拿钱。他喜欢吃的和玩的比较多,也最敢买的(对于其他三个小孩来说)。

  比如流行四驱车或者过年买玩具枪的时候,李景坤最多就是买一辆或者买一把,李景明是看到喜欢的就想要。

  不过说了这么多,其实他们拿零钱的时候,最高面值就是10块钱。

  李景坤到现在都记得一件事,就是初一的时候有一个好朋友跟他说,他一周的零钱只有50块,都不够啊。

首节上一节6/35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