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印度当首富 第140节

  大肆招聘培训老师,高价挖培训名师,新建培训学校,购置大楼,提升住宿条件等等,针对那些不足是一条条地整改。

  乔戈觉得这次维姆的针对或许还给了舍笃机会,让他革除集团内部的一些弊端,只要这改革顺利,用不了几年,超越集团的招生规模将会更为庞大,在教育培训这一行龙头老大地位大概是稳固了。

  他对这家伙没什么好感,可惜对方实力强劲,在教育培训行业,自己根本不是对手啊。

  拍卖会的仇是很难报了,只能等以后看看有没有什么机会。

  乔戈之所以支持阿南德,除了伊薇的原因之外,也想看看通过阿南德能不能给超越集团带去一些麻烦。

  反正自己这边的付出不会太大,真要弄得舍笃有点心烦意乱,股价不时下跌的,乔戈觉得也是挺解气的。

  话又说回来了,印度的教育培训市场还是很大的。

  前世那会,每年的规模可达上千亿美元,绝对是培训大国。

  如果阿南德弄得好,自己将来倒是可以增加一些投资,要是能够在培训行业争夺到一块蛋糕,那收益也不菲了。

  总之,现在就让阿南德去试试水。

  于是乔戈投资500万卢比成立古普塔教育培训公司,一切都有阿南德负责,培训场地租借,招收培训老师等等,并给了阿南德10%的公司股份。

  大新闻报自然针对古普塔教育培训公司进行连续报道,主要是报道阿南德库马尔之前在培训行业的光辉战绩。

  这种战绩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绝对是无比惊人的。

  其实当初阿南德作为超越集团在北方邦的明星老师,也是上过报纸电视的。

  凡是重视孩子教育的中产及以上的家长对他就算不了解,或多或少也是听说过阿南德库马尔这个名字。

  可以说,阿南德本来就在全国有不小的名气。

  现在来到孟买这个大都市,听说和乔戈合作之后,这则新闻就更为火爆了一些。

  毕竟乔戈现在在孟买的人气非常高。

  以阿南德之前的培训水平,再加乔戈的资金支持,立即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尤其是那些想要报考印度理工学院学生父母的目光。

  经过阿南德培训的学生考上印度理工学院的比例太高了,可以说被阿南德选中的,大概是半只脚踏进了印度理工学院。

  这种诱惑是无比惊人的。

  由于印度好大学太少,人口基数大,因此竞争非常激烈。

  为了考上好大学,印度学生除了正常上课之外,还得加入各种补习班。

  他们往往凌晨三四点就起来,先去补习班上几个小时,然后再去正常上课,晚上大概还要再去补习班,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印度学生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每年因为心理压力过大,精神崩溃或没能考上大学而自杀的学生非常多。

  像印度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难度是非常大的,考试的内容远超高中学校课本教授的范围,哪怕是那些私立学校的教学深度都不够。

  所以只能在外面的机构培训,针对性的训练。

  在印度,这种教育培训一直就是非常赚钱的行业。

  总之,公家学校投入少,那么私立的培训机构越多,收费越高。

  这自然有印度各地的教育部门参与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里面捞好处。

  这就导致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注定好不了,也不允许好。

  超越集团是收费最高的培训机构之一了,非常的典型。

  在他这里补习培训的学生差不多是封闭性的一年或者半年突击训练,每年的培训费加各种生活费,在十万卢比左右。

  要知道印度普通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收入也就5000卢比左右,一个家庭算父母两人赚钱好了,一年收入1万卢比,这笔培训费相当于印度一个普通家庭不吃不喝的十年收入。

  而且在印度,大部分女子结婚之后就不大上班了,以家庭家务为重,所以这个家庭收入多半是要减半的。

  哪怕这样,不少贫困和普通家庭家长不惜贷款借钱也要送自己孩子去补习,目的就是为了考上好大学,改变人生的轨迹,实现阶层的跃迁。

  可这些来自下层家庭的学生真正逆袭成功的还是少数,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

  说明:三更一万字完毕,求月票,再次感谢大家支持,谢谢。

第169章 资金耗尽

  由于阿南德是低种姓贫困家庭出身,所以他想照顾一下低种姓贫困家庭的学生。

  对此乔戈同意了,允许每年阿南德可以招收30名低种姓贫困家庭的学生,免除学费,甚至在生活费上还给予补助。

  当然,不是谁都能得到这个名额,需要通过阿南德的筛选考试。

  说白了,那就得是贫困家庭中的天才学霸才有机会获得名额。

  这很公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想要得到这样的机会,你总得表现出自己的价值。

  总不能说是个贫困的学生,乔戈这边都收吧?

  没道理。

  这么多贫困的学生,他可管不过来,再说这是政府的事。

  招收这些好学生也是为了保证上线率的。

  还有就是想要加入培训班的有钱人家庭的孩子,同样需要通过阿南德的筛选考试。

  想要获得惊人的上线率,除了阿南德这个明星培训老师之外,还需要强大生源的配合。

  培训班刚刚开设,就招收三个班级,一百名学生。

  两个交学费的班级70人,一个免费的贫困学生班级30人。

  原本阿南德准备将收费标准定为超越集团平均费用的八成,也就是一年八万。

  可这个提议被乔戈否决了,他给出的学费是一年50万。

  超越集团最好班级一年25万卢比,配备最好的老师聚集了最好的学霸,每年印度理工学院的上线率非常高。

  当年阿南德就是这种班级的明星老师,不过他明星老师中的明星,成绩最好。

  乔戈的价格让阿南德和伊薇都有点发懵,觉得乔戈疯了。

  可乔戈有自己的想法,他觉得阿南德的名气完全可以利用。

  想当初,阿南德在超越集团的时候,他的班级上线率远超其他同等级班级。

  还有就是,有些时候收费越贵,那些有钱人越觉得值,反正他们不差钱。

  谁都不想拿自己孩子上大学的事开玩笑,能好就好,能贵就贵。

  如果说因为收费太高,人数招不齐。

  乔戈也不会在意,人数不齐又如何?

  自己的损失也不大。

  毕竟自己的培训班规模就这么点大,哪怕没一个收费学生,又能亏多少?

  人数少,说不定反而更能出成绩。

  毕竟人的精力有限人太多,不一定就能全都顾得上了。

  这也是阿南德前期只招收一百人,三个班的原因,这样他每个班都能带。

  至于将贫困生30人独立成班,这是没办法的事。

  这30人或许都是天才,可他们的成长学习环境注定在成绩方面远不及高种姓有钱人的孩子。

  其他先不说就英语方面就很吃亏了。

  所以和高种姓学生一起,不一定能跟得上。

  阿南德会针对他们先进行强化特训,之后看他们的进步速度是否合并。

  对阿南德来说,低种姓学生因为有保留政策的入学名额保底,所以在自己的培训之下,考上印度理工学院说不定比高种姓还要更容易一些。

  不过这不是阿南德的目标,他的目标是将这些低种姓学生成绩提高,能够和那些高种姓学霸正面竞争名额,而不是获取保留政策的名额,那才有成就感。

  当然,这种成功的例子很少,哪怕他培训了这么多的学生,低种姓能够和高种姓竞争名额的本身家庭条件就不差,甚至还非常优渥,不比那些高种姓学生家庭差。

  毕竟有钱有权的低种姓还是有的,政府部门一直有照顾低种姓的政策,他们的父母或者爷爷辈的进入政府部门之后,有了权力,自然改善了家庭经济条件,阶级自然有了改变。

  他们的儿孙辈的生活学习环境自然很好,再加上低种姓的优势,比起大部分高种姓的学生爽多了。

  还有一些低种姓做生意改变了人生,有了钱不一定能够让后辈子孙成才,可在大笔钱财砸下去之后,还是能够培养出一些出众的后辈。

  所以这些低种姓都不是真正的贫困家庭的。

  阿南德还没遇到过贫困低种姓家庭学生考上印度理工学院的,他们根本负担不起高昂的培训费,而且成绩和其他人高种姓比起来的确有不小的差距。

  超越集团根本不在乎这些人,差不多是放弃了这部分人,他们需要的就是那些有钱人。

  现在乔戈给了自己很大的自主权,阿南德才争取到了30个名额,名额虽然不多,但他相信自己多少可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自己的能力有限,可要是能多改变一个穷人的命运,那总比什么都不做好啊。

  乔戈倒不是老好人,如果阿南德真的能将这些贫困低种姓学生送进印度理工学院,那肯定是一项伟大的突破。

  或许历史上出现过这样的学生,可这样仅仅是个例。

  而阿南德成功,那就表明他的培训就是非常的成功有效,完全能够吸引更多的有钱人前来报名。

  乔戈所作的一切也是奔着赚钱去的,当然也兼顾了阿南德的一些理想。

  如果失败自己这边损失也不会太大,不过是少收了点学费,和多支出了一点生活费,才30个学生,能有多少?

  自己完全承受得起。

  成功带来的好处,和失败自己的损失,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怎么选择还不清楚吗?

  得到了乔戈支持,阿南德带着火热的热情投入到了培训班的组建中。

  印度大学的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4-6月,今年的招生考试差不多是刚刚结束,所以阿南德接下来就要招收明年备考的学生。

  这些学生中有应届的,也有以往历届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人数很多,他们都在为考好大学而努力。

  历届的相当于复读生,一年又一年的考试,希望能够考上心仪的大学。

  这些学生的压力非常大,毕竟承受着多次的失败,所以这部分学生的自杀率很高。

  在2007年,印度理工学院颁布一项新规,每个考生一生只能参加两次该校的招生考试。

  这个规定的出台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为学校自身的考虑,如果同一考生重复多次报考其实是对考试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二是为考生考虑,如果考生来将太多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一所学校的考试上,可能会耽误他们的人生发展。

  而且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容易让造成一个家庭的悲剧。

  培训场地在孟买这边好找,乔戈可以找人帮忙找几处合适的场地,最后由阿南德确定。

  倒是培训老师就没那么好招聘了,不过乔戈这边给出的待遇不低,所以当大新闻报上登出招聘广告之后就有不少人过来应聘了。

  乔戈曾问阿南德是否需要自己再投资一些用于重金挖那些名师,这样才好保证自己这边的培训质量。

  阿南德否决了乔戈的提议,由于现在只是三个班,他完全可以承担主要的教学任务,现在他只需要几个辅助的培训老师罢了。

  阿南德的自信让乔戈感叹,不过他倒是相信阿南德有这个实力。

  虽说有生源的缘故,但培训老师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印度理工学院的考试,乔戈觉得这不能单独理解为考大学。

首节上一节140/44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