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开始的文艺时代 第5节

  “小说已经写好了,我拿给姐夫看一下。”

  “谍战系类,好,这个题材杂志社最喜欢,审核容易,销量好,不过我还是喜欢严肃文学,这个属于通俗小说了。”感情还是个文青,黎阳心里吐槽道。

  “明天我带你到杂志社,你和我们主任谈,他一直想见一见你这个青年才俊。”

  晚上,黎阳和姐夫挤在一个房间睡觉。听着姐夫的呼噜声,黎阳怎么也睡不着,他下定决心赶紧买房,以后媳妇过来就没地方睡了。

  可是手里只有1500块钱,买四合院完全不够,父母的钱自己是不会动的,因为四合院是长期投资,家里得有备用的钱,明天想办法看看能不能让杂志社提前预支一下,黎阳想着想着进入了梦乡。

第12章 我成万元户了

  当代杂志社

  “秦主任,你好,我是黎阳。”

  “小黎同志,年轻有为啊,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您谬赞了,晚辈不过是后进生,还要多多学习才是。”

  “过分谦虚了,我们杂志这个月的销量暴涨,可是多亏了你,就是小说太短了,已经连载完了,听小王说你有新作了,还是谍战系列的,我看看”

  看着黎阳不卑不亢地样子,秦朝阳很满意。

  黎阳恭敬地把厚厚地一打手稿递了过去,秦朝阳看到这么厚的手稿,高兴地快要蹦了起来,几个月的杂志销量有保障了。

  他这么想是有道理的,因为去年最火的爆款剧就是敌营十八年,风头还没过,现在大家对谍战系列小说和影视非常感兴趣。

  接过手稿只看个大概,秦朝阳对黎阳愈发看中。现在既能写严肃作品,又能写通俗作品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黎阳和杂志社捆绑在一起。

  “小黎同志,这本小说就交给我们杂志社吧,我想正式邀请你加入我们杂志社,成为特邀作家好吗,有正式编制,每个月工资70元,不用来上班,只有一个要求,你的小说我们有优先选择权,当然决定权还在你自己,价格肯定是市场价”

  他这个条件已经很丰厚了,黎阳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不过黎阳提出了一个要求

  “我可以答应您,不过我如果想发表一些外文作品,你们操作不了怎么办?”

  “外文作品我们不会拦着你,不过你会外文吗”秦朝阳觉得黎阳有点异想天开了。

  “略懂,略懂”

  黎阳可不是略懂,前世黎阳英语专业八级,看好莱坞大片从来不用看字幕,由于工作的需要,经常会从外国文学作品中找一些创意和灵感,看的都是英文原版,因为翻译会让英文小说失去原来的意境。

  可以说他现在完全可以抄一些外国作品,只是没有渠道,现在时间点也不对罢了。

  “这本小说,我们按千字16块的价格给你,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

  “我可以提前预支一下稿费吗,想买个四合院,家里的房子住不下了。”

  “可以,恭喜你成万元户了”

  秦朝阳觉得特事特办,这是虽然不符合规定,但是可以理解,而且黎阳为杂志社创造的价值何止百万,和潜在的利益相比,这点要求不算什么。

  我成万元户了,83年的万元户是什么概念,说相当于后世的亿万富翁,那肯定不可能,怎么可以涨了一万倍,当然除了房价,这是畸形市场造成的。

  要知道83年在香港买一个大哥大2万多,可以买两套四合院了,可是后世大哥大都被淘汰了,一套四合院好几亿拿不下。

  其实是83年整个社会的财富存量不足,从正统的经济统计数字来看,从1978年到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平均为105。这也就是说,物价每年上涨5%,37年间物价变为了原来的6倍多。现在的1万元,相当于1978年的1600元,反过来说,当时的万元户,则相当于现在的6万元。

  从通货膨胀来看:按照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大米价格来算,1983年,米价一斤约为一毛五左右,现在约为2块钱,按照米价折算,1983年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6万元。

  按照劳动工资计算,1983年,职工月工资一般为30几块,现在则为3000多元,如此一算,1983年的一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00万元。

  按照国民财富计算,80年代初,我国居民存款储蓄余额为400亿,而2012年的居民存款储蓄余额估计可超35万亿元,如此一来,80年代初的1万元可相当于现在的900万元。后世BJ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的一篇报告中精确地给出了一个答案,225万,这个是比较合理的。

  “秦主任,您人脉广,可以帮我打听打听谁想出售四合院的。”

  “没问题,你的这部小说稿费差不多正好可以买一个四合院,有消息,我让小王通知你。”

  “那就谢谢您嘞,那您先忙,我就先回去了。”

  出了杂志社,黎阳直奔银行而去,先把两张汇票换成现金,银行的收银员元看见这么一大笔汇票下了一跳,不敢接单,而是把经理叫了过来,经理一开始也不相信他年纪轻轻就有这么大一笔钱。

  黎阳早有预料,直接掏出当代杂志社的工作牌,又把从当代杂志社赠给他的本期期刊拿出来。经理这才知道眼前这个小伙子竟然是个大作家。

  银行里的年轻员工一下子激动起来,毕竟能在银行上班的,都是有文化底子的,小说这么畅销,里面有好几个都是他的读者,接下来事情就非常顺利了。经理让员工把钱取出,恭恭敬敬地把钱递到黎阳的手上。

  回到家中,黎妈看到这么多钱也花了眼,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黎阳提出要买一套四合院,她完全没意见,儿子这么能赚钱,她有什么不满意的,况且媳妇马上要来这了,家里太小不方便。

  晚上把这事和黎父说了,他也完全赞同,谁不想住独栋小院。

第13章 四合院

  第二天,黎阳先去供销社买了一辆凤凰牌自行车,终于有了代步工具了,他现在也是有车一族了。

  骑着新买的自行车,黎阳先把四九城逛了个遍,又来到了正阳门,可惜没有看到韩春明,也没有什么正阳门下小女人。

  接下来的几天,黎阳没有再写小说,毕竟他不是机器人,骑着自行车欣赏着燕京的风貌,80年代的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着,地上的人与车辆来来往往。

  这时候交通还不是很发达,来天安门广场的外地游客比较少,但广场依旧是人山人海。

  自行车与公交车都是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小轿车尽管也有出现,但是并没有普及。特别是早高峰与晚高峰,便会看到一排排的自行车路过,密密麻麻。

  为了赶上公交,更是需要早早的排队等候。各色各样的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奔波着,他们有的孤独而行,有的结伴而行。彼此之间交流着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喜悦。

  看着过往的行人穿着单调的蓝色服装,望着还没有雾霾的蓝天,黎阳心里有着说不完的感慨。

  一周后,王建国拿着最新的杂志找到黎阳,告诉他小说已经发表了,借着上一本小说的热度还有谍战影视的东风,杂志卖爆了。

  40万本一经出售就卖空了,杂志社又加印了30万本。黎阳倒是没什么反应,毕竟收的不是版税,而是一次性的稿费。

  “姐夫,你可以帮我联系联系出版社吗?”

  “小意思,其实很快就会有出版社主动联系你的,你不用着急,不过你得等杂志连载完,这是原则问题,估计是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对了,秦老已经帮你找到了一家四合院,就在南锣鼓巷,二进院,还是无主的,明天早上房管所的于同志在那里等你。”

  “太好了,谢谢姐夫”黎阳激动了起来,好几亿到手了。

  次日一早,黎阳匆忙吃完早饭,就赶往目的地,对于房子,中国人有刻在心底的执着。

  很快就到达南锣鼓巷

  南锣鼓巷是燕京最古老的古街之一,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

  古代的时候,有无数达官贵人曾住于此地,被喻为大富大贵之地。

  他来看的这个四合院是二进院,都是三乘三加耳房的标准四合院,等于有十八个房间,还有数个小耳房和杂物房。

  刚进四合院,就看见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迎了过来

  “黎作家您好,我是房管所的于波,你叫我小于就行了”昨天于波接到指令,今天的买主是个大作家,要好好接待。

  “于哥,您太客气了,您年长我几岁,叫我小黎就可以了。”

  于波很高兴,能被一个作家叫哥,可以吹好几天了,这波不亏。

  他领着黎阳边走边介绍

  “这个二进四合院,原本是王府的院落,现在王府已经分割成数个院落,这二进院也是从中分离出来的,黎同志,您看这套院子,还满意吗?”

  黎阳的第一感觉是好宽敞,院子很大,阳光铺洒在院里,让人心情不自主的得到释放。

  再有就是院子很有厚重的历史感,整套房子都是用青砖堆砌,房前有走廊,用来躲避风雨。

  四合院的中间是庭院,院落十分的宽敞,院子里还有一个小水池,里面有座假山,院子种植了海棠树,现在正是海棠熟透的季节,红彤彤的显得十分可爱。

  这是一个两进院,中间用院墙将前后院隔开,院墙上开了一个月亮门用来通行。让黎阳感觉好像回到古代大院,确实不错。

  黎阳看着这幽静的院子,还有那古色古香的亭台走廊,不禁连连点头,“满意,非常满意,这套四合院,我买了,多少钱?”

  “这个都是在房管局明码标价的,这种房子一般人也买不起,一万块给您了”

  黎阳觉得太便宜了,马上同意了,心里想着以后得多屯一点。

  去房管所办完手续后,也到了下班的时间,黎阳把于波带到附近的餐馆搓了一顿。

  推杯换盏之间,黎阳悄悄塞给于波五张大团结,又拜托他帮忙找个装修队请人翻新一下,毕竟时间久了,到时候找他报销。

  他知道于波作为房管所的老油条对这一块太熟悉了,这钱给谁赚不是赚,还不如结好他,以后就不愁屯不到四合院了。

  于波连忙点头,这小子太够意思,这下一个月的工资都有了。

  “包在我身上了,翻新家具一条龙,一个星期,您拎包入住就行了”他不怕黎阳不认账,毕竟作家是出了名的有钱。

  酒足饭饱,两人都很满意,各自骑车回家。

第14章 游园惊梦

  一周后,四合院已经装修好了,于波带黎阳去验收,黎阳检查一番,很满意,家具用的都是上好的木材。

  “于哥,真不错,多少钱?”

  “900块,没有坑您,这四合院600多平呢!”黎阳知道于波没有坑他,顶多赚了几十块的辛苦钱,爽利地把钱给了他,还拜托他帮忙注意一下有没有闲置的四合院。

  等他走后,黎阳又去市场买了一些日用品,被褥什么的,这一套流程下来,自己的小金库一下子空了,手里的现金只剩不到一千了,不过这钱花的值当,也没有别的投资途径了。

  黎阳前世是出了名的股市韭菜,现在在八十年代他什么行情都不知道,至于互联网公司,大马哥,小马哥这已经是90年代末的事情了。

  对了,前世穿越的时候世界杯刚结束,阿根廷夺冠了,微博上世界第一球王梅西粉丝给他科普了马拉多纳86年夺冠的事情,想不知道都不行。

  新买的四合院离家并不远,黎阳想让父亲母亲搬过去,他们死活不同意,毕竟住了几十年了,院里周围都是厂里的同事,黎阳没办法,只能自己搬过去。

  新的四合院太大了,冷冷清清的,缺一个女主人,我的小乔,你怎么样了,何情给他的单位电话他打不通,她家里附近的电话他可不敢乱打,毕竟在办丧事,这时候打过去,周围的人知道了,怎么看她。

  浙江昆剧团,

  何情在台上唱着著名的昆曲《游园惊梦》下面坐满了观众。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蓦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

  春呵春!得和你两流连。

  春去如何遣?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的一个曲目。作者为中国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当属杜丽娘与柳梦梅那亦真亦幻的爱情故事。

首节上一节5/36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