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导演开始的娱乐大亨 第32节

  自己前世看过好几次。

  陈郝的女主,刘晔的男主。

  其他不说,那部电影里的景色,还有那种父子间的感情,拍的相当不错。

  “您听说过?”

  “嗯。”顾铭点头。

  “择日不如撞日,那就现在吧,让导演带上胶片,我看看。”

  其实顾铭已经决定将其拿下了。

  这部片子是典型的墙外开花。

  国内没人看。

  但却正好戳中了霓虹人的g点!

  没记错的话,前世八万美元卖给了霓虹,结果此片在霓虹卖了近八亿日元的票房。

  换算一下就是五百万美元。

  再加上dvd,录像带销售什么的,霓虹片方赚大了。

  自己把片子拿过来,试着看能不能以一个合适的价格卖给霓虹那边。

  不说赚多少。

  能把买版权的钱拿回来,那就是血赚。

  到时候靠着霓虹的票房数据,这部《那山那人那狗》的版权价格可就值钱了。

  而这些将是纯赚!

  不到一个小时,《那山那人那狗》的导演霍建启就带着人拿着拷贝赶到了启明星。

  顾铭把他们和李小萍叫到了启明星专门的观影室,开始观看影片。

第33章 成交

  天色还暗。

  山,木屋,河,田野都藏在薄雾里。

  邮电所的一家人已经早早起来了。

  母亲觉得种地,或者外出打工也没什么不好。

  刘晔饰演的儿子却觉得家里必须有个干部,父亲要退休了,自己得把他乡邮员的身份接班过来。

  然后,告别了母亲。

  接着就是一个侧面的长镜头。

  山野,拱桥,一只狗在最前面走着,父亲背着包裹走在中间,儿子因为经常和父亲见不到面,走在最后面。

  一狗,两人,群山。

  再加上那种薄雾蒙蒙的感觉。

  是一副唯美的如水墨画一般的画面。

  走在绿意盎然的湘南山脉之中,两人一狗把信件送到了一个又一个只能步行到达的乡村中。

  途中还有一封单独的信。

  是送给一个叫五婆的老奶奶的。

  她儿子死了,孙子考上大学后再也没回来过。

  五婆天天哭,直至哭瞎了双眼。

  那封单独的信,说是信,其实就是孙子寄的十块钱。

  没有什么信。

  信是一张白纸,是父亲在一次次的说着善意的谎言,谎称那是他孙子写给她的信,还把信的内容给补齐了。

  就这样,父子二人走过了几百里山路。

  父亲把一个个做乡邮员的注意事项告诉了儿子。

  路途中,遇到一条河,和父亲不熟悉的儿子背起了父亲,在背上,父亲想起了小时候自己背着儿子的画面。

  父子的距离被越拉越近。

  良久,影片放映结束。

  回想起影片里郁郁葱葱的山,碧绿色的水,浓浓的父子情,责任感。

  虽然不是第一次看着部片子了,顾铭还是情不自禁地拍起了手。

  “好片子啊!”

  听到顾铭这句话。

  猜测顾铭是想买,李小萍就扮演起了压价的恶人的角色。

  当然,顾铭都说好片子了。

  她也不能上来就唱反调。

  而是先夸了一顿。

  “确实不错。”

  “片名有些土味,但内涵却乡而不俗,满是优雅与诗意。”

  “可是……”

  李小萍话锋一转,“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片子,怎么卖啊!”

  “现在大家都在削尖了脑袋往城里走。”

  “谁想看全是山水,这么静谧的片子?”

  “得奖吧,你这片子也没刻画出足以在三大拿奖的东西来,甚至都找不到任何的冲突。”

  “主演还是些新人,没有大牌明星。”

  “唉……”李小萍摇了摇头,“想要卖出票房难啊!”

  “嗨……”霍建启也微叹了口气。

  但脸上却不见悲伤。

  这么多些天,他已经习惯了。

  一家家院线都拒绝购买拷贝,甚至就连艺术院线都对《那山那人那狗》的拷贝没兴趣。

  失望到极点,已经再难悲伤。

  “制片成本多少?”顾铭问。

  “啊?”

  霍建启有些惊讶,“二百一十万,现在一分钱都没收回来。”

  “两百二十万,我们启明星买了。”

  顾铭懒得去提个低价。

  也没有那个必要。

  自己一部片子都是几千万几千万的赚,去压那几十万实在是有些坏名声。

  尤其是低价买上如果在霓虹火了。

  可想而知其他导演该怎么想自己?

  给个超出成本的价格,到时候人们津津乐道的只会是自己独具慧眼。

  而且,《那山那人那狗》这样的片子,是什么时候都不可缺少的。

  让他收回成本再少赚一点,也是对他的一种鼓励。

  霍建启被这个数字震住了。

  这是他自从拍摄完影片后第一次听到好消息。

  他甚至都忘记了喊个更高的价。

  而是撂下句“顾导,这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决定的,我去打个电话。”

  “顾总,是不是给的价太高了?”

  霍建启离开放映室,李小萍才说出了心里的疑问。

  “这部片根本没人买,他们只能卖电视版权。”

  “或许能卖点国外版权,那能有多少?”

  “加起来一百五十万都未必能过去。”

  “就这个价格,相信我吧,咱们亏不了的,还有不小的赚头。”

  此时,霍建启打完电话回来了。

  顾铭便不再给李小萍解释缘由。

  李小萍也识趣没有再质疑顾铭的决定。

  在文艺片上面,她不觉得自己比顾铭这个导演更具权威。

  大家一起等了一个多小时,又来了一拨人。

  那些人倒是试探性的抬了抬价。

  但很快就放弃了。

  好不容易能见到回头钱了,他们也怕最后整个血本无归。

  二百二十万就二百二十万。

  好歹还赚了十万块,总比全亏进去强的多。

  合同签署完毕,霍建启他们连饭都没吃就走了。

  顾铭看了一旁的李小萍一眼,“找人给这片子加上日文字幕。”

  “你是说?”

  “这片子在霓虹有搞头?”李小萍好奇道。

  “推荐去看一部叫《菊次郎的夏天》的剧,两部片子虽然讲的不一样,但给人的感觉还是有相似之处的,静谧,亲情什么的,霓虹人恰恰就好这一口。”

  “而且国内是城市正在快速建设,没人想看农村,可霓虹恰恰相反,绝大部分人早就住在了城市里,绿水青山,是他们深埋久远的记忆。”

  “这部片子是可以吸引到人霓虹人看的!”

  “好,那我就去安排人弄日文字幕了。”

首节上一节32/43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