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越封神开始 第25节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

  撑著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著愁怨的姑娘

  ……

  他细细阅读著,虽然是白话文,但他却感觉有种无与伦比的美,带著恬静的怅然。

  这首诗,仿佛让他看到了一个新世界。

  鲁迅激动不已,不假思索地继续看下一首诗。

  陶成章的第一首诗是《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著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著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读完这首诗,陶成章只感觉热血澎湃,双目含泪,有种悲壮之心淤积在胸口,恨不得仰天长啸。

  是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不就是他么?

  若不是遇到了殷启,他已经策划者去北京刺杀慈禧,杀了那个老妖婆。

  不成功,便成仁!

  他努力平抑下激荡的心绪,继续往下看,《死水》《囚歌》《祈祷》等等,一首首爱国诗让他情难自禁。

  许久,陶成章和鲁迅终于看完了手中的诗。

  他们目光湛湛,情绪激荡,但最终只汇聚成了一句话:“殷兄大才!”

  他们是真没有想到,白话诗也能写得这么优美,也能写得这么慷慨悲壮,让人情绪激荡,难以自拔。

  殷启温文而笑,说道:“你们觉得还可以就行。”

  鲁迅声音不由拔高了,兴奋地说道:“岂止还行。殷兄,我现在对于我们民报信心更足了,你的这些白话诗一旦发表,必定会引得文坛震荡,开一方先河。”

  陶成章连连点头,说道:“不错。可以看得出来,殷兄在这方面浸淫已久,这些诗都已经非常成熟了,绝不像是刚写出来的。”

  果然,那些谣言都是恶意中伤殷启的。

  陶成章和鲁迅同时想著。

  因为写诗需要情绪,这么多诗绝不可能在短短六天写得出来。

  殷启自然不能说自己是抄袭的,于是点头默认。

  接下来,陶成章和鲁迅又凑在一起,看起了《射雕英雄传》,很快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了进去。

  这个时期虽然也有武侠小说,但都还不成熟,剧情也都是记流水帐,哪里比得上已经非常成熟的武侠小说代表《射雕英雄传》。

  直到傍晚时,俩人才看完小说,不舍地抬头。

  鲁迅叹道:“殷兄,你这小说写得太好看了,让人不知不觉中著迷。我相信登报以后,肯定会大受欢迎,所有人都会忍不住持续购买我们的报纸。”

  陶成章亦是信心十足,说道:“或许要不了多久,我们的报纸就能卖到杭州、宁波,甚至是上海、苏州等地,传遍大江南北。”

  殷启笑了笑,说道:“接下来民报如何发展,就看们的了。对了,登报时用我的笔名西门要吹雪,你们最好也用个笔名。”

  用笔名不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为了自我保护。

  特别是民报,是满清底线的边缘试探,搞不好哪天就会因为某篇文章得罪了朝廷,到时候报社可以用不知道作者真实身份推脱。

  陶成章和鲁迅都点头,他们当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

  鲁迅说道:“那以后我就用鲁迅做笔名。”

  陶成章说道:“我叫陶耳山人。”

  三人又聊了会,殷启便起身离开了。

  时间悠悠,转眼间就到了中秋节。

  从几天前开始,殷家就已经在准备了,张灯结彩。

  城里也弥漫着节日的气息。

  殷成涛这些天有些烦躁,因为都已经半个月了,关于团练之事,知府依旧在推脱,甚至还乘机又索要了千两银子。

  如此贪得无厌,他也只能捏著鼻子忍了。

  大儿子殷轩寄信回来,说要晚点回来,他在杭州搭上了一个洋人,对方有能力搞得各种机械设备,因此想乘机与对方搞好关系,拓展家族产业。

  好在二儿子现在很老实,整天练功都不出院子,甚至连三餐都不与他们一起。

  这天早上,殷成涛夫妇和殷诗诗正在吃早饭。

  大管家拿著三份报纸走了过来,兴致勃勃地说道:“老爷,夫人,小姐,我们山阴有报纸了,今天才刚发行,我买了三份回来。”

第32章 民报发行(下)

  “报纸!”

  殷诗诗惊呼,她连忙站了起来,伸手要道:“快给我一份。爪嘻嘻,没有想到我们山阴这么快就有自己的报纸了,我还以为要等好些年呢!”

  在上海的时候,她就习惯了每天看报。

  通过看报,她能了解国内外,也能增长各种见识。

  “好的小姐!”

  大管家上前,将三份报纸依次递给了殷诗诗和殷成涛夫妇。

  殷成涛接过报纸,看了眼说道:“民报,这个名字取得好。呵呵,我也挺好奇的,不知道我们山阴这第一份报纸如何。”

  作为创刊第一期,民报黑体字标注了创刊宗旨,借用了洋务运动的口号:师夷长技以制夷,放眼看世界。

  无论民报用意如何,这表面工作还是要做的,不能让人拿了把柄。

  至少这口号,不能喊错了。

  殷成涛缓缓点头,这民报的创刊宗旨很符合潮流。

  他继续往下看,第一版块就是介绍英国的崛起和制度的变革,因为内容很多,详细写出来至少十数万字,因此陶成章分成了若干个部分,相当于小说连载。

  “咦!”

  殷成涛皱眉,他发现这篇文章竟然是用口语写的。

  作为一个饱读诗书之人,第一次看到行文如此直白的文章,他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的。

  但出于对英国的崛起很好奇,他也只能捏著鼻子继续看下去。

  结果这一看,就直接陷了进去。

  行文虽然直白,但文章写得很好,脉络清晰,而且加了标点符号,省去了断句之功,因此读起来非常顺畅,就像是有人在当面给他讲解一般。

  真正意义上的标点符号运用,实际上还要等后来由康有为提出,然后直到1919年4月份,由胡适、钱玄同等人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标点符号才算得到全面的推广。

  陶成章运用标点符号,也是受到了《射雕英雄传》的影响和启发。

  “怎么就没了!”

  殷成涛看得津津有味,就发现后面没有了,只讲到了克伦威尔赢得了英国内战的胜利。

  他意犹未尽,但也只能等到明天了。

  接下来是时事,报导了国内的一些大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戊戌变法各方奔走,在各地创建变法图强的学会,以及新式学堂和报刊。

  实际上,这样的学会在杭州就有。

  刚看完时事,殷成涛就听到殷诗诗惊呼:“爹,娘,这诗竟然也是用白话文写的,而且还如此优美,你们快看。《雨巷》:撑著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个丁香一样的结著愁怨的姑娘……”

  殷母也是惊呼道:“还真是,有种异样之美。”

  殷成涛神色一凝,他快速浏览了整张报纸,发现全部都是用白话文写成。

  他隐隐有种感觉,文坛将会因为这份报纸而震动,甚至是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

  “哇,这个小说太好看了,怎么才这么点!”

  “爹,娘,你们看,这诗和小说都是一个人写的,叫什么西门要吹雪,这个笔名真是奇怪。咦,这个常识也是他写的,原来天上的云朵是水蒸发后形成,难怪有乌云的时候才会下雨,这个人真有才华。”

  殷诗诗美眸中异彩连连,像是发现了新世界。

  殷成涛耐心地看完了报纸,他点头评价道:“不错,这个西门要吹雪确实很有才华,但这个陶耳山人和鲁迅同样不差。特别是鲁迅,一篇文章令人回味无穷,寓意深刻。真没有想到,我们山阴还有三个这样的大才。”

  “卖报了,卖报了,咱们山阴人自己的报纸!”

  “只要两文钱,就能放眼看世界!”

  “杭州成立蚕学馆(浙江理工大学前身),表示要培养出更好的蚕种!”

  ……

  一大清早,数十个报童就穿著统一的服饰,挎著个布包,里面塞满了报纸。他们分区域的沿街叫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报纸,在这个时代还是稀罕物,只有大城市才有。

  在绍兴,那还是第一次。

  更何况才两文钱一份,对于读书人来说太便宜了。

首节上一节25/3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