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71节

这边有个小菜场。

那家伙!神气到不行。

啥时候开门全看心情,喏,今儿就大门紧闭。

当然了,这跟五道口周边成片成片的菜地有关。

普通蔬菜,家家不缺。

菜场这边,但凡有点俏皮货才敢拿出来卖,否则压根没人光顾。

它不开门,有人开。

门前的好地段早被攻占,土路上横行霸道,占道经营,肆无忌惮。

两溜摊位。

只余中间一条逼仄过道,六亲不认的步伐还抻不开。

这便是京城的一道特色

鸽子市。

又称黑市,跟鬼市不同。

所谓鬼市,从字面意思上即能理解,见不得光。

往往摸黑开市,天光乍亮时,便好收摊了。

卖的东西,这年头多不被允许。

鸽子市规模更大,早饭之后,生意才正兴旺。

喏,就当下这点。

之所以叫鸽子市,自然以卖鸽子为主。

尤其这年头,养鸽子风潮正浓,京城的大小院落,胡同街巷,哪哪都有养几盘鸽子的人家。

BJ人管养鸽子,不叫养,叫盘!

这就是盘它的由来。

盘也是个量词,一盘鸽子为12只。

在京城,常能看到这样一副画面:

一盘鸽子飞在天上,与地上的红墙、古树、胡同和四合院,互相映衬。

看着就特吉祥,特和谐。

幸福安康的感觉。

嗡嗡嗡地,能听到声儿。

鸽哨发出的清脆悦耳声,与中轴线上钟鼓楼的报时声,交相呼应,共同奏响四九城的天空乐章。

那叫一个美!

鸽哨,可不是人含嘴里吹的哨子。

绑鸽子尾巴上。

所谓驭凤而吟。

盘鸽子,最早起源于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那叫顽主。

里头门道大有讲究,暂且不表。

李建昆初来乍到,可没想过争什么好摊位,那是妥妥给地头蛇送菜。

因而早起的意义不大。赶上早饭后的黄金时段就行。

相中马路一头,一溜走到最末。

在一位兜售木雕的老大爷旁边停下,废报纸上往马路牙子上一垫,一屁股坐下。

小桌板搁腿上,往怀里一。

从解放包里抽出一抹白布,抖开。

在燕园薅来的几根小竹枝,搁白布后面四角撑起,拿颜料盒子压稳!

一个70年代的简易易拉宝,这就制成。

上书一行缤纷大字

“您想拥有一张彩色照片吗?”

勾引味弥漫。

坐等开张。

第60章 手工着色

在后来人的印象中,六七十年代的世界总是黑白基调,透着股冷峻,仿佛没有任何色彩。

这显然是个误解。

源于旧时的黑白影像资料,带给人们的直观感受。

80年代之前,我国市场上并不存在彩色胶卷。

虽然有段时期,苏联曾共享过这方面的技术,但后来的历史进程,懂的都懂。

该撤的都撤走了。

60年代,有位叫邹竞的浙籍女士,留俄归来,历经五载,先后研制出多种型号的特种红外胶片。

满足了当时国防军工的急需。

遂又在80年代,主持研发出“乐凯100日光型彩色胶卷(Ⅱ)”,并投入工业化量产。

实现了国产彩卷,从无到有的突破,圆了国人的彩色梦。

那在这之前,老百姓就没一张彩色照片吗?

也有。

这就涉及到曾引发全民追捧的一项花活

照片手工着色技术!

六七十年代,在大城市的照相馆里,倘若没有手工着色服务,职工都不好意思说搁这上班。

至于小地方,消费不起……

时下首都,最大的BJ照相馆中,手工着色师傅多达40人。

不过,全京城也就200来号。

一是照相馆不多。

其二,这可是门技术活,师傅不领进门,寻常人琢磨也是白瞎。

日头正好。

五道口,菜门营鸽子市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对于老BJ而言,早起逛鬼市,完了吃早点,吸溜一碗热乎的豆汁,接着逛鸽子市,那是生活常态。

尤其一帮老爷子。

娄继宗,民国初生人,今年六十有四。

唯一的儿子和儿媳妇,早年间不幸罹难于一场沙尘暴,被掉下的重物砸到。

所幸给他留下个大胖孙子。

如今孙子在外参军,老伴前两年也走了,娄老爷子孤寡在家,就热衷盘个鸽子。

已是菜门营这边的常客。

一路逛过,摊主们热情招呼,知道这位铁路系统退下来的老干部,兜里不缺响。

“娄老,您早啊,今儿新到的两头乌,瞅眼?”

“娄老,吃了吗您,刚收上来的道士帽儿,?”

虽然客套回应,但娄继宗心里却在冷笑。

胭脂俗粉!

盘鸽子到他这段位,单只的,不是像短咀儿、飞乌牛、青毛鹤和麒麟斑这种稀罕品种,俨然不入他法眼。

他新配了一盘鸽子,10只清一色的紫头点儿,倒缺两只领头的。

走走扫扫,希望能有点惊喜。

可惜土路快走完,啥也没发现,忽瞅见前面一帮人围着个摊位。

娄老爷子心头大喜,生怕错过,抢着脚凑上去。

这一看。

怔住了。

鸽子市上多了个新摊位。

“您想拥有一张彩色照片吗?”

想啊!

提起这个老爷子就来气,这还要说到过年那会,大孙子从部队寄回一封信,附张照片。

豁!

戎装加身,傲骨军魂。

内叫一个精神小伙!

唯一可惜的是,瞅不见原来的色儿。

老爷子自然而然想到,听人提过的照片着色,腊月二十八,顶着鹅毛大雪,嗖嗖冲到BJ照相馆。

到地方,好家伙!

早上8点,照相馆门还没开,外面已是一条长龙。

排吧。

搁屋檐下,受着北风,排了快一个钟,走出一店员,和和气气说:

“对不住啦诸位,接的活儿实在忙不过来,年前就到这儿。”

娄老爷子差点没打人。

他已经排到第二位!

年后,换了个地,他们海淀这边的,一大早冲过去,仍是一溜人。

首节上一节71/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