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31节

陈春仙今天的行踪,他能把握到,老林领着去了新建刀具厂,黄昏时分,他从暂安小院出来,又颠到服务部。

办公室里,陈春仙果然在。

还有个纪世赢。

李建昆杵在门口道:“我有点事,想找陈教授私下谈谈。”

纪世赢:“……”

好嘛,轰他呗。

得,正好晚饭点,他也要回家恰饭去。

纪世赢走到门口时,叹息一声,“小子看着挺聪明的呀。”

李建昆笑了笑,没应茬,送走纪世赢后,他随手带上房门。

“听说你在培训班那边没通过?”

对于这个间接给服务部送来一笔大单的小伙子,陈春仙有心留意过,本想提携一把,奈何老师们对他的智商评价,实在堪忧。

留下来什么都不会,怎么弄?

白养着吗?

“我故意的。”

“……噢?”

陈春仙怔了怔,深深看他一眼,示意他随便坐。

李建昆在木艺沙发上落座后,正色道:“我进培训班,不是为了留在这里工作,主要是想研究一下服务部的运行模式,以及技术商业化的可能性。”

嚯!

这番话……是智商堪忧的人能说出来的?

陈春仙瞪眼问:“你到底啥身份?李姑娘不是说,你晚上在她那帮忙吗?”

“嗯,她是我姐。”

陈春仙:“……”

好家伙!

合着你们姐弟俩,搁这跟我设语言陷阱呢,上回李姑娘这么一说,我还真以为你是她的小工。

李建昆没藏着掖着,此行主打一个坦诚交流,“我学的是经济学,北大出来的。”

陈春仙这种人,自然不会被这个来头吓到,只是苦笑道:“你搞卧底啊你。为什么要研究我们?”

李建昆回道:

“因为在周边生活了几年,我发现各大研究所有不少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其实许多可以转化为民用,创造经济价值,这也符合大方针。

“但现实的情况是,它们几乎都被封存在实验室里,如同宝藏深埋地底,有时想起,我觉得十分可惜。

“服务部的出现,让我眼前一亮,我很想知道这些技术能不能顺利转化为民用,会受到哪些掣肘,能带来多大经济效益,所以我过来了。”

听闻这话,陈春仙不禁高看这孩子两眼。

有想法,也能付诸于行动。

还有一点,这孩子的想法,跟他如出一辙。

一言以蔽之,这是个能聊到一块的年轻人。

陈春仙来了兴致,手肘撑在桌面上,托着腮帮子问:“你研究出个啥了?我很好奇以你们经济学的视角,是怎么看待服务部的。”

“我说句真话,陈教授您别生气。”

“你说。”

李建昆暗吸口气道:“技术扩散,想法非常好,可是你们一帮科学家,没能玩转经济。”

陈春仙微微蹙眉,“此话怎讲?技术开展项目,项目衍生出产品,产品推销出去创造经济价值。这三板斧合乎逻辑和流程,我认为没有问题。”

“是这个道理没错,可是你们缺乏对于市场的了解,对于经济规律的认知,对于民众需求的把控,你们推出的产品就有问题。”

李建昆顿了顿,道:“如果我没猜错,你们是全凭主观意识进行想象,比如什么技术适合民用,能制造出什么基础产品,立马三五人为一组,展开项目。

“这不对。

“就拿开关插座来说,它不是市场迫切需求的东西,更无不可替代性,要我给这个项目下个定义的话,它根本算不上科技创新。”

李建昆将“科技”两字,加了重音。

他继续说道:“放在别的单位,这个买卖不是不能做。但搁科技背景如此强大的服务部,未免有些大材小用,根本没能发挥出本身优势,我料想也不足以用‘技术扩散,创造经济价值’这句话,去堵住那些反对的人的嘴巴。”

陈春仙眉头紧锁,陷入沉思。

可不就是这样?

“我看过陈教授您的一些演讲报道,您可以扪心自问,这是否背离了您的初衷?”

陈春仙长叹口气,“我们有我们的难处,想要开展大项目,势必要资金投入,我们没有。”

“这个能理解。”

李建昆道:“我说的是方向上的错误。到底是不是这样,教授您心里应该比我清楚。”

陈春仙沉默良久后,微微颔首,“你说得对,我们有些急于求成了。”

他心里还颇为感慨,这孩子很不简单啊!

短短几天时间,竟然把服务部研究得这么透,看问题如此之深,都看进他心眼里!

李建昆搭眼看他一眼,小声道:“问题是…这样成不了啊。”

陈春仙:“……”

这死孩子,还是真不客气啊。

一句话,把他一年多的付出和努力,贬成粪土。

第342章 你们缺一个我

“你看过我的报告,应该知道我的愿景,中关村背靠这么多研究所,前有八大院,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我想把这里打造成华夏硅谷!”

陈春仙带着股豪迈,也有一腔书生意气,说道:

“那么以你们经济学的思路,服务部该如何发展,成功之路又在哪里呢?”

不知不觉间,陈春仙的态度发生转变,已经不将对方视为一个晚辈,而是经济领域的专家。

臭小子虽然否定他的付出,埋汰他,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对方的话有些道理。

此番是诚心实意求教。

只要能实现心中宏愿,任何能带来帮助的人,他都不介意视作老师。

李建昆思忖一下,才说:“想要实现教授您的愿景,此事还得分两步走。”

“噢?”

陈春仙作了个请的手势,侧耳倾听。

“第一步,至少打造出一个具备高科技属性,同时拥有不可替代性,又能让市场如饥似渴的产品。”

李建昆顿了顿,道:“赚钱!赚很多很多钱!

“这样一来,才真正实现了您所提出的‘技术扩散,创造经济价值’的理念,届时,反对的人会无话可说,上面也能看清此事带来的切实好处。

“唯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上层的公开支持,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发展局面。否则,我们谈论其他,都是空中楼阁,埋头干了也很可能变成无用功,不知哪天就会被拍死。”

啪!

陈春仙一拍巴掌,神情振奋道:“对对对!极对!”

这话简直说到他心坎里。

他就是这么想的,首先一定要获得支持,否则一切都是扯淡。

目前上面还在观望,算是给他一个折腾的机会,看能不能出一条新路这也是他急功近利的原因。

迫不及待想干出点成绩。

可惜……要按对方的说法,他净做无用功了。

不过,陈春仙很快又意识到一个问题,咂舌道:“具备高科技属性,无可替代,还要市场如饥似渴,这……有这样的产品吗?”

“当然有。”这三个字李建昆说得斩钉截铁。

未来不敢说,这年头,一数一大把。

把那些符合时代科技水平,即将问世的,却还没有问世的玩意,随便拎出一个都是。

陈春仙两眼放光,忙不迭追问:“什么?”

“这个稍后再说,我得想想。”

陈春仙:“……”

害他白高兴一场。

你这不是纯纯的放嘴炮吗?

李建昆看出他的失望,解释一句道:“我得看看服务部有哪些技术底蕴,能造出什么花样,才能想出来不是?否则我随便说一个,国外现在风靡的移动电话,它是不是具备我说的三个特性?但咱们现在能造出来吗?”

听听,又有点道理。

陈春仙微微颔首,问:“那第二步呢?”

“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后,咱们不能走歪,我研究过许多历史商业案例,不少商业体发展之初,愿景都非常好,但是当赚到钱后,便丢失初心,只知道往‘钱’看。

“短期看,或许能迅速积累财富,可从长远来看,没有与时俱进的核心技术,终将被市场所淘汰。”

不知为何,说到这里,李建昆想到联想和华为。

这番话里,他存在一些私心,想把陈春仙往自己设想的路上引。但从大局的出发点上讲,于民于国,都有益。

看到陈春仙下意识点头,李建昆补充道:

“毕竟您的愿景是打造华夏硅谷,想要在中关村大街这片荒芜之地上,建造出一座科技之城,这不是某一个人的努力能办到的。您能做的,只是一只领头羊。所以更不能走偏,必须以技术为核心。

“最好是专精某一个领域的技术,对于未来民用科技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领域。

“像服务部现在这种模式,看似有几十个研究员参入其中,实则三五人各成一组,研发的项目都不同,力量根本没有凝聚到一点。

“您想想看,如果能在这样一个领域里做到世界领先,钱财,还算个啥?那不过是顺带之物。”

陈春仙若有所思,“比如?”

“芯片。”

嚯!

陈春仙诧异望向他,那模样似乎在说:一个搞经济的,还知道这玩意?

芯片科技,是目前全世界最顶尖的科技之一。

只是在国内民用领域的应用,几乎为零。

首节上一节331/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