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328节

姑娘神情振奋,喜不自禁。

是个聪明姑娘,实际上昆哥找人装修这间铺子时,她已经暗戳戳咂摸过店长人选,昆哥的关系网不好揣测,如果不空降一名店长的话,轮到她的概率很大。

瞅瞅看,比她资历更浅的小龙小虎,都在南方升任店长。

李建昆边向铺子里走去,边说道:“人手你自己招,建议至少先招两个,我对这间铺子有更大期待,对你也是一样。”

鲁娜心头乐呵,谁不愿意被领导夸奖?

她一直以来的表现,显然都被昆哥看在眼里。

李建昆靠在新打造的柜台上,给她道明这间铺子的两大优势:

其一,货源是自己的。厂家直销,相较于别人,成本低,利润高,随要随有。

其二,产品质量很能打。港城有人,会以最快的速度推陈出新;使用专业母带,确保音质堪比正版。

旋即,他望向姑娘问:“你觉得这间铺子该如何经营?”

“既然这样,肯定像南方一样,搞批发为主。”

“但咱们跟高第街那边不同,没有大批客户主动找上门,怎么快速打开局面呢?”

该说不说,李建昆想培养她。以她所表现出来的潜质,假以时日,未必不能成为董阿姨那样的销售女王。

而且相较于董阿姨,她可漂亮多了,更有亲和力。

鲁娜想起之前批发麦克镜的过程,思忖道:“首先还得把消息散播出去,让人家知道我们有这么好的货源。”

“有具体想法吗?”

鲁娜吐吐舌尖道:“昆哥你肯定有好主意,要让我办的话,只能用蠢方法,去市场上找那些贩磁带的个体户,挨个给他们推销。”

其实不算蠢,这方法搁后世叫“地推”,2020年代仍然有人在用。

效果显著。

李建昆确实有其他主意,可能效果更快,但未必更好,他一拍巴掌道:“行,就按你的办法来。我再给你个建议。”

随即,掏出随身携带的小记事簿,拧开英雄钢笔,唰唰写下两行字,递给鲁娜。

“找个街道印刷社,印些小卡片,南方的名片你知道吧?那种大小规格正合适,纸张稍微用厚点,把这些印在上面。”

鲁娜接过他撕下来的纸张,搭眼望去:

【高品质磁带货源】。

【财富地址:海淀五道口暂安小院时代音乐】。

妙啊!

鲁娜眼神明亮,这样一来省老鼻子口水,遇到贩磁带的商贩发一张小卡片,广撒网,花个几天时间,轻松把京城有磁带出售的市场跑完。

姑娘心头有个小人,哈哈大笑:称霸京城,指日可待!

这年头,京城还有第二个磁带批发商吗?

更别提,他们的磁带,比商贩们老远从南方进回来的更优。当然,如果进的是他们家的,另当别论。

问题是省得折腾不是?

这时,李建昆又开口道:“我对你的期待可不仅仅是京城市场,我希望你能打开整个北方市场。”

鲁娜咂舌,深感压力,结结巴巴道:“这…咋打?难道还要跑去外地推销?”

“我让你去,某人能同意?”

李建昆打趣道:“做事要懂得举一反三,难道京城没有外地人?”

鲁娜小脸微红,认真咂摸着这番话,捕捉到一些思路。

“哟,在啊。”

“鲁店长,接货啦!你得请客啊你。”

门外传来声音,金彪和陈亚军抬着一只大麻袋,脑门见汗走进铺子。

鲁娜小嘴一扬,走过去好似兄弟般,拍拍他俩肩膀。

“行行行,晚上请你们喝酒。”

“这还差不多。”

三天后,老虎洞大街。

清晨朝阳初升,鲁娜蹬着一辆二六女式,斜挎着一只解放包,刚从印刷社出来。思虑间,没直接回暂安小院,嗖嗖蹬向六尺巷。

王山河昨晚喝大了,马卫都带俩二环里的朋友过来小酒馆玩,一个叫王朔,一个叫海岩,都是性情中人,很对脾气。

鲁娜足足喊一刻钟门,才把他喊醒,姑娘可有点脾气。

“你猪啊你!”

可怜小王脑子还是晕乎的,不知道她这么早跑来干嘛,赔着笑脸,想开口时,鲁娜从解放包里,掏出用橡皮筋箍着的、厚厚一沓小卡片,塞到他手上。

“你不是净跑市场吗,遇到贩磁带的个体户,给我发发。”

“啥啊这?”

王山河拿起来瞅瞅,约莫搞明白缘故。

上次听建昆讲过,要再弄个磁带铺子,消化茶水大队那边的产量。

这是给他媳妇儿升官了呀。

不错不错,还挺上道。

鲁娜抬起小手戳戳他脑门,“听到没,一身酒气,又没个酒量,以后少喝点!你可别偷偷给我扔了,要是见不到效果,哼哼!”

不,这不是媳妇儿,这是头母老虎啊。

小王痛并快乐着,苦笑应下。

时代音乐这边,鲁娜按照李建昆的意思,招来两个落落大方的本地姑娘。

目前上门的客户基本是零售,便交由她们应付。她自个干劲十足,开始跑市场。

升任店长后,她的待遇自然有所提升,因为是搞批发,又是自产自销的东西,她拿店铺销售利润的百分之五。

嚯嚯!

那驱动力,好有一比:脚上捆了两只飞毛腿火箭!

东窜西窜的,仅仅两天便从海淀开始,把京城比较热门的个体户市场,跑个遍。

窜到东城后,搁家住一宿,隔日返程路过火车站时,姑娘想起昆哥对她的期许。

遂买了站台票,杀进火车站内部。

首都火车站异常繁忙,不消多久便有绿皮火车进站。

鲁娜瞅准那些东三省方向开来的列车,利用自己也算阅客无数的眼神,进行筛选。

但凡看起来像“进城”发财那种,立马上前散一张小卡片。

第339章 没错,我就是待业青年李建昆

“嘿,同志,打听一嘴,这个地址是搁这里头对吧?”

晌午时分,李建昆颠着“缝合怪”,刚到暂安小院门口刹住车,旁边窜过来一个人,伸出一张白色小卡片。

这哥们造型可挺别致。

背着用尿素袋子制成的背包袋口穿个绳子箍紧,侧面缝上两根肩带。

左手上抓着半块咬到一半的大饼,中间夹根大葱。

口吐芬芳。

李建昆点点头,饶有兴致打量着他,“哥们哪里人啊?”

“东北。”

东北精神小伙心头乐呵,这一遭可够折腾的,总算摸到地方。

李建昆指指他手里的小卡片,问道:“这玩意哪搞的?”

“火车站,我刚摸出来,一个顶漂亮的姑娘瞅我两眼,跑上来塞给我的,我这还没反应过来呢,扭头瞅去,嘿!不见人了,神出鬼没的,你说这。”

鲁姑娘的销售潜质可见一斑,一点就透。

李建昆跟这哥们一起,走进小院,领着他来到时代音乐。

“我滴的妈呀!”

还未走到门口,东北精神小伙眼珠瞪圆,不知道的还以为铺子里在干仗,一大帮拿着蛇皮袋或编织袋的人,张牙舞爪,闷头往里挤。

他急忙三两口干完大饼卷葱。

“不说了哥们,晚点货要被这帮狗犊子抢光。”

李建昆瞅着他舒展筋骨,撸袖子的模样,笑着问:“你准备进多少货啊?”

东北精神小伙见他不像坏人,凑近几分,悄咪咪道:“说是高质量磁带,看这阵仗八成错不了,那不得进它个二三十块的!”

“……”

李建昆一阵无语,“这贩回去卖掉,能抵得上你从东北来的路费?”

“路费?”

东北精神小伙表情夸张道:“干俺们这行当,谁还给路费,那这来回两面,赚个屁钱嘞!俺们扒闷罐车,免费!”

是个狠人。

撂完话后,如同坦克般冲过去。

李建昆今儿过来,主要就是看看这边的销售情况,局面如何,显而易见。

得,财富小池,又涌入一沟水。

这边实在挤不进,他去另两间铺子晃荡一圈后,离开暂安小院,向着中关村方向摸过去。

金秋十月,气温凉爽,颠着自行车都有点冷。

1980年的中关村大街,只能用“荒凉”二字来形容,马路二面连民房都不多,若非附近数十所研究机构的楼宇,在高大茂密的树伞间若隐若现,整一个荒山野岭似的。

上辈子90年代,李建昆曾来过一回。

那时的中关村大街,北起燕园,南至白石桥,几公里的马路上,已经建筑物林立,各种广告牌铺天盖地,大街上熙熙攘攘,全是过来寻觅商机的人。

短短十来年,中关村的变化堪称翻天覆地。

而中关村的变化伊始,或者说起源,正是他现在要去往的目的地。

陈春仙的名片上有个地址,很诡异

中关村老67号居民楼附近。

李建昆想不通这是什么情况,怎么如此霸气的“京城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连个门牌号都没有吗?

只能先找中关村老67号居民楼。

首节上一节328/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