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87节

李建昆笑着摇摇头,“你要转变一下思路。得,我让你爽一爽吧。”

他说着招招手,三人一边向自家铺子走去,他一边说道:

“首先呢,必须得承认一点,喇叭裤是个好商品,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风口,做服装买卖的人都不应该错过,它肯定会风行起来,嗯,风行全国。”

“啊?”

金彪和陈亚军同时顿脚,看着他一脸懵逼。

“咋了?”

李建昆摊摊手道:“我可从没说喇叭裤不是好玩意,我只是说它太过时髦,目前不适合在京城卖。”

陈亚军听迷糊了,忙道:“昆哥,那就是确定咱们以后也要卖对吧?可庆江坊这情况,咱们真要卖起来,万一也被人砸了铺子呢?”

“别急嘛,我话还没说完,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让你们爽一爽的事。”

李建昆不紧不慢道:“你们想啊,喇叭裤想要在京城被男女老少接受,总得有人先卖吧?看不到货,谈什么接受?

“喏,庆江坊不就在干么,他们很可能是京城第一个引进喇叭裤的,正儿八经的先驱者啊。

“是,他们确实赚了些钱,但你们也看到了,被吸引而来的不光是客户,还有找麻烦的。

“说白了,现在谁去卖喇叭裤,麻烦就会找上谁,只有等这些麻烦全遭一遍、主流思想转变后,喇叭裤才能变成一款优质商品。

“那我们为什么要现在去这滩浑水,何不等它变成优质商品之后?”

“说实话,包括我们在内,京城所有做服装生意的人,都应该感谢徐刘表兄弟,不容易啊,可遭罪了,不信你们等着瞧,这才哪到哪儿,刚开始而已。”

“哈!”金彪和陈亚军已经笑出猪声,确实爽到了。

敢情建昆是这么想的!

敢情庆江坊是在帮他们路!

李建昆收敛笑容,正色道:“我不常在,你们记得要把庆江坊盯牢,这事会闹到什么程度,我心里也没谱,反正小院规矩必须遵守,守好了这些规矩,将来就算闹得不可开交,小院这边的问题也不会太大。”

金彪和陈亚军虽然没太听懂,比如什么叫“不可开交”,但还是同时点头,“明白!”

第177章 喇叭裤见报

12月10日,京城下了场小雪。

不少人欣喜,走出屋外踏雪赏景;但也有人畏惧寒冷,心情犹如阴霾的天空,不太美丽。

正值大上午,庆江坊再一次关门谢客,打扫卫生,确切地说是清理玻璃残渣。

是的,他们的柜台又双被人砸了。

这次还不是因为退货,纯属有人看不过眼。一个黑脸大叔,操着一根棍子,砸完就跑。刘小江伸手去挡,手上还挨了一记。

“庆有哥,报案吧!”

刘小江揉着肿起来的手道。

徐庆有拿着簸箕和笤帚扫地,摇了摇头。

“那怎么搞啊!”

刘小江怒道:“我特么受不了啦!”

这一段时间,隔三差五就有人上门闹事,门口破口大骂的大爷大妈更是没断过。

“啪嗒!”

徐庆有扔掉手中东西,转过身,拽着他,一言不发拉进里屋。

然后在刘小江不解的目光中,从床底下,摸出一只被子块那么大的木头箱子,掏出钥匙,打开上面的铜锁。

徐庆友猛地掀开箱盖,喝问道:“现在受不受得了?!”

刘小江瞳孔收缩,双眼死死盯着箱子里头,连呼吸都情不自禁加重。

这一个多月来,他去南方出差好几次,钱的事情都是他庆有哥在管。

账目他是清楚的,但也属实没想到,现金搁在一块,已经到了这么夸张的程度。

满满一箱子钱!

按面额大小,用橡皮筋捆着,一捆一捆的,都快塞不下了。

刘小江喘着粗气确认道:“咱们现在有五万块了对吧?”

看到他庆有哥点头后,刘小江总归心情通畅不少。

破事是真多,但钱还是挣到了。

速度可以说快到令人发指!

徐庆有走过来,拍了拍他肩膀,语重心长道:“小江啊,做任何事都没有一帆风顺的,得到切切实实的好处才是硬道理。

“你看看这些钱,假如让咱们参加工作,猴年马月才能挣到?现在呢,这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咱们这一个多月挣的,有时候我自己想想都能惊出一身冷汗。

“我算是想通了,管他这么多干嘛,那些老家伙爱骂骂,爱砸砸,也就这点能耐。

“咱们心态放宽些,闷声发大财就完事了。”

经他一番开导,刘小江思想通达,点点头说:“行吧庆有哥,刚才是我没控制好情绪,我听你的。”

“诶,这就对嘛。”

徐庆有笑了笑,深感欣慰,搭着他肩膀道:“真正赚大钱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呢,年关将近,接下来生意会越来越好,咱们还要早做布置,多囤货,再像之前样带个万把块去进货,不顶事了。年底店里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

“等这次货卖得差不多,还是找人看店吧,咱俩一起去进批大货,争取打好这个年关仗,把握好时机。”

“我可收到消息,外面已经有些其他货源,到明年,盯上喇叭裤的人只会更多,咱们生意可就不会有这么好了。”

刘小江听得频频点头,只是眼神扫向地上的钱箱子,不禁有些咂舌。

真要一次性进五万块钱的货吗?

那可是整整五千件喇叭裤啊!

表兄弟两人猫在房间里,合计着宏图大业,与此同时,李建昆正在街上踩雪玩。

对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人来说,雪这玩意是真稀罕,一路踩着雪,穿过马路进入娘娘庙胡同,胳肢窝夹着几份刚买的报纸,朝四合院走去。

“咚咚!”

四合院的院门总是闩起来的,安全这一块,梁爸尽忠职守,搞得十分到位,他还从亲戚家讨来一只小狗崽,放在院里养着,悉心调教,相信不出一年,就是一条看家护院的好狗子。

“建昆来了。”

梁母开的门,笑脸相迎,李建昆唤了声姨,不知情的人绝对看不出他们是东家和雇工的关系。

进门后李建昆才发现,院里有客。

“哟!小马同志,好久不见哪。”他笑着招呼。

正北方屋檐下,马扎上坐着两人,一个自然是王山河,手里捧着一只罐子。另一个不是马卫都又是谁?

马卫都起身,哈哈大笑道:“确实好久不见,那是你不来啊,我可是这里的常客。”

李建昆其实经常过来,毕竟这么近,很少久待是真的,通常吃个饭,晃一圈就走了,不赶巧没跟这家伙碰到过。

马卫都和王山河倒是关系搞得很火热,毕竟年纪相当,志趣相投嘛。

小王捧起手中罐子,示意道:“建昆,好物件啊,要不要瞅瞅?”

“就告诉我多少钱吧。”李建昆兴致不高,咱看也看不懂啊。

“一千一。”

“啥?!”

李建昆差点没跳起来,蹭一下冲过去,瞪眼问:“这就破罐子要一千一?”

小王还未说话,马卫都苦笑道:“李兄,你是真不懂啊,看它不带花儿是吧?我告你,这玩意儿一千一,那是大大的捡漏。”

“哦?怎么说?”

“宋代汝窑听说过吗?”

哎呦喂!

李建昆虎躯一震,这还真听说过,古代五大名窑之一嘛。

不过仅限于此,只知道汝窑是块金招牌,后世值老鼻子钱了。

不错不错,山河虽然花钱如流水,也就是他,换一般人真伤不起,但都是投资小钱赚大钱。

“李兄,你过来让我摸摸呗。”马卫都突然道。

“干嘛?”李建昆警惕,没听说这家伙是个玻璃啊。

“馋!玛德我怎么就遇不到一个狗大户?”

马卫都不是说说,他是真馋。

李王二人这对儿,用天作之合来形容也没什么不贴切的,一个眼力见真不差,背后还有高人指点,在古玩圈混得风生水起;一个极其擅长搞钱,攒了座金山样,挖都挖不尽。

更重要的是,二人情比金坚,互相之间毫无保留的信任。

这样何愁不成事?

假以时日,京城里的好物件非被他们淘空不可。

马卫都是又馋又急啊。

“去去去。”

李建昆自顾自进屋拎出个马扎,坐到屋檐另一侧,也不打搅他们探讨古董,跷着二郎腿,看起报纸。

梁妈在准备午饭,炖了萝卜排骨汤,让梁爸先送过来一碗。

李建昆品着汤,看着报纸,十分惬意。

哗啦哗啦一阵后,忽然,他眼神定格在京城日报的副版上,顶部有个标题

《什么是流行?流行起来连道德都不要了吗?》

好家伙!

来了来了。

李建昆原本多少还有点奇怪,京城街头应该已经不乏穿喇叭裤的年轻人,庆江坊时常有二环里的时髦青年摸过来,怎么报纸上一点动静没有。

虽迟必到啊。

这年头信息传播媒介少,但凡有点俏皮的社会新闻,必上报纸,然后就是各种撕。

没错,在报纸上撕,今天撕完,明天接着撕。

老百姓当成连载小说来看。

喇叭裤被京城小青年们追捧,可绝对算得上俏皮了。这不,一见报就是京城日报的副版头条。

李建昆逐字逐句看完,啧啧不止,这作者可是个牛人,从夏商时期的“裳”开始讲起,也就是当时人们下身穿的衣服,论证出一个观点:

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华夏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女装,是从正前方开口的。

作者视喇叭裤为“不男不女,颠倒乾坤”的恶俗之物,表达了强烈的谴责,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抵制。

首节上一节187/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