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我的80年代 第143节

但该露的时候,还得露。

风险嘛,自然有,而风险往往和利益成正比。

做买卖,有时候玩的就是一个心惊胆跳。

“兄弟真是有钱人啊!”

万勇由衷道。

李建昆笑着摆摆手,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对方不是笨人,给点时间他考虑。

“兄弟,你大批量进货,我价格可以压到最低啊,如果以后能长期合作,我替打工,糊个功夫费就行。”

得,白夸他一通。

李建昆拍拍屁股起身,拔腿就走。

“兄弟,整条街你找不到比我更好的进货点了!”

万勇焦急喊道。

引来周边几个摊主,够头望来,但还真没人敢反驳这话,试图抢客。

李建昆微微顿脚,扭头怼他一句,道:“就你们这条街有货啊,十三行没你们玩得转?”

十三行,说起来,那就是一段百年商贸史了。

简单点来讲,旧时是清政府的钱袋子,当时洋人入埠做买卖,只能跟十三行合作,很长一段时间里,清朝过半的收入都来自十三行。

后面由于战争因素,付诸于一场大火。

建国后,十三行旧址上,多了条十三行路,周边服装配套供应链齐全,买卖传承没有断。

单就服装而言,乃是这个年代的全国之最。

日后很多年,它也始终把持着“全国最大服装批发市场”的名头。

甩高第街十条街不止。

高第街呢,明年,也就是1980年,当地政府会给它冠个名头,叫“全市第一工业品市场”。

简而言之,卖的玩意很杂。

这就是李建昆为什么停在这个摊位后,无论自己,还是指示小王和陈亚军,只看服装的原因。

作铺垫。

万勇大惊,这小年轻还真是个行家啊,急红脸,道:“兄弟,关键十三行,你不一定玩得转呀。”

这年头,十三行那边,全是国营商铺。

回答他的是一声……

“呵呵。”

这是一场心理战。

李建昆领着小王和陈亚军,头也不回向前走去。

万勇内心焦急,脸上表情阴晴不定。

当下他面临两个选择,和一种可能。

两个选择是:

1.追上去,留下这个大主顾,做下这笔七八千的大买卖,提供给对方货源渠道。以后再没指望。

2.放对方离开。他一个外地佬,很可能玩不转十三行,进不到货,还得回来找自己,自己是高第街最大的服装批发商。拿下一个长期大客户。

但也有一种可能:

对方在十三行找到货源!

那样别说往后再没指望,眼前这笔大买卖,也会打了水漂。

‘七八千的买卖,我能赚……嘶!’

众所周知,服装生意,零售至少是对半赚,哪怕是批发,一级批发商手上,起码也有三十个点,就看一级批发商,如何往下分配。

而这年头,一级批发商下面,多半没有更多批发商。

来上货的,全是各地的二道贩子,贩回去自个卖。

触手可及的利润,在脑子里稍微一捋,万勇犹豫的心头,猛一颤。

眼睛红了。

“兄弟,回来回来!”

闻言,李建昆嘴角勾起一抹弧度,顿住脚,天知道他刚才一颗心提到嗓子眼上。

去十三行搞货,就他这个在当地毫无人脉关系的小渣渣?

那真应了火车上姓廖的话,毛都捞不着一根。

转过身时,李建昆嘴角的笑容已消失,一副勉为其难的模样。

第126章 服装业的财富宝地

傍晚。

小旅社。

房间中弥漫着淡淡的酒气,三人刚下过馆子,小酌二两回来的,也算庆祝此番马到功成。

效率之快,就在当日!

“建昆,你早有算盘,压根没想过在高第街进货,对吧?”

饭馆生意特火爆,人多眼杂,有些话题不好聊,一回来,小王便开始咋呼。

“还得是我昆哥,牛!”

陈亚军咧嘴大笑。

李建昆摆摆手,示意他低调,这有什么牛的,跟在市场上买东西,摊主非要两块,你只出一块,不卖拔腿便走,然后被喊住,一个道理。

他老妈都会。

遂望向小王,笑道:“做买卖嘛,自然要精打细算,我们要做的是长远生意,一件货成本就算只低一分,一年下来也不得了。”

这个道理王山河懂,从小耳濡目染老爸跟人谈价,几厘钱都要磨。

忽想到什么,小王问:“建昆,咱们真的只进衣裳啊?”

“生意刚开始做,贪多不烂,品种单一点没关系。”

李建昆从包里摸出搪瓷缸,倒上一杯白开水,不紧不慢道:“不过嘛,这条货源渠道,未必只有衣服。”

下午跟万勇已经谈好,明儿他休摊,带路去工厂。

小王思索片刻后,眼前一亮,“噢,我懂了,产业链!”

李建昆递给他一个大拇哥。

陈亚军听得一头雾水。

小王拍他一把,解释道:“做衣服没那么简单的,尤其像高第街的那些时髦衣服,布料啊、染色啊、印花啊、拉链啊,纽扣啊……有些工序和材料我也说不上。

“反正哪个地方,要能生产出成衣,绝对有条产业链。”

陈亚军恍然大悟,猛一拍大腿,道:“明白了!保不齐那一块还有什么纽扣厂、拉链厂,帽子厂,甚至鞋厂!”

小王见样学样,递给他一个大拇哥。

三人闲扯一阵后,陈亚军想到一个问题。

“昆哥,咱们是不是要防范点,那个阿勇是本地人,还见过咱们带这么多钱,万一起歹心?”

安全事宜,李建昆早有考虑,前车之鉴摆在这,李贵飞刚被劫道,点点头道:

“所以明天,咱们只能去两个人,留守一个,亚军你跟我去,山河留守。真要有事,找那万勇!”

两人都没意见。

往后分工不同,小王要去搞古董,倒货这摊子事,陈亚军才是主力。

闲聊到晚上十点,缺乏娱乐设施的年代,人生地不熟,又带着这么多钱,不好出去浪,三人洗洗便睡了。

一夜无话。

隔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时。

李建昆和陈亚军翻身爬起,小王索性没事,让他继续睡。

离开小旅馆,两人寻到一家早餐铺子,孝敬完五脏庙后,来到BJ路步行街的大马路旁。

左顾右盼好一阵,总算发现一辆蓝鸟出租车。

车价比皇冠便宜些,但八成也是甲等车。

这年头,羊城将出租车分为甲乙丙三等,收费不同。

李建昆走到马路中间,招手拦下,司机同样是个潇洒小哥。

一听他要包车,小哥把车窗摇到底,上下打量着他,满脸诧异。

“咋了,不包?”

“有钱给就包!”

没得讨价还价,一天两百块,跟后世都有得一拼。

安全起见,这钱不能省。

几分钟后,棕色似屎的蓝鸟车,驶到高第街牌楼前面。

底下戳着一人,不是万勇又是谁?

李建昆招手唤他上车,他却不上,说有件事得先办了。

好嘛,比他们还谨慎。

李建昆让陈亚军在车里等,自己跟着万勇,进入高第街,这家伙租住在一栋民宅内,二楼。

里头塞满货物,半张床都是,也就一个下脚的地方。

“兄弟,咱们反正话都挑明了,我这是拿货源渠道,换你一批货,我马上带你们过去,你也不能坑我,先交点订金吧。”

李建昆笑着颔首,道:“可以,但你得打收条,立字据,带我们过去的工厂,必须是那些时髦衣服的厂家。”

“这没问题。”

“价格方面?”

“哎呀兄弟,这马上就要去工厂,想唬你也没用啊。出厂价的基础上,加20%。”

“10%。”

“兄弟,没你这样压价的!”

“我量大。”

首节上一节143/38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