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香江之最强大亨 第847节

  我想在这么多条件的促成下,哪里的房价已经一定会成为当地的一个标杆的!”

  九龙巴士,华煤气楚欢都是最大的股东,而华电力的嘉道理家族又是楚欢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李家城相信这些公共设施都会随着淘化大同的开发,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的。

  楚欢早就讲过,李家城绝对是一个不世出的商业天才,现在他所讲的也正是对他天才的表现,一个工程不仅是将自己的长处想到了,最重要的是将合作方,还有时间因素,空间因素都想到了。

  “李生,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是按照你的计划进行的话,这个项目很难能够卖出楼花的,也就是说前期长实的资金压力会很大,你们公司能够承担吗?”

  楚欢已经看过李家城递上来的计划书了,整个项目的投资差不多是在7.5亿港币左右,这还不算地皮的费用,如果算上地皮的费用,差不多是在9.5亿港币左右。

  也就是说,楚欢一方如果只负责地皮的话,将会占整个项目21%的权益。

  李家城讪笑道:“这就需要楚董的支持了,我们长实愿意付出部分这个屋内商城的权益,换来楚董在资金上的支持。”

  只是又惦记上了楚欢新成立的地产项目投资部了。

  楚欢笑了笑,讲道:“李生的这个计划我非常满意,不过你还是要和何秉光,吕齐具体商量之后,才能够定夺下来,因为这块地皮我们公司本来的打算是今年不动他的。”

  伍舒涵听到楚欢提到吕齐的名字,又走到电话跟前,给吕齐打了个电话,让他也上来了。

  很快,何秉光率先上来,然后就是吕齐。

  吕齐已经搬到了甲库所在的楼层,虽然时间上要比何秉光接到的通知短,但上来的时间并没有差太长时间。

  楚欢将李家城的想法告诉了他们两人,然后对他们三人讲道:“这件事情你们三个在这里讨论就可以了。”

  说完之后,楚欢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继续处理自己手头的工作,而李家城,何秉光,吕齐三人则是坐在沙发上商讨具体合作的事宜。

  没一会徐意来到了楚欢的办公室。

  “老板,下个月就要过新年了,崔经理向我询问今年咱们公司的红包派送还要继续吗?如果继续话,要不要算上和合国际-会德丰的员工?”

  楚欢每年向甲库系员工派发红包的事情,早已经是一个传统了,现在和合国际-会德丰在去年刚刚正式加入甲库系,所以徐意才会有这么一问。

  毕竟和合国际-会德丰还没有为楚欢创造太多的利益。

  楚欢笑道:“加入吧,既然他们已经是公司的一员了,那么就应该享受公司的福利。”

  徐意点头,然后讲道:“根据崔经理那边的统计,现如今整个甲库系共有142583人,依照每人2000港元的红包计算今年需要派发2.85166亿港元!”

  楚欢额首讲道:“可以,让公司将这笔资金准备出来吧!”

  徐意问道:“是在汇丰支取吗?”

  楚欢道:“对!”

  “明白了!”

  .

  李家城是在中午的时候离开的,等他离开之后,镛记也已经将午饭送到了楚欢的办公室,楚欢便将何秉光,吕齐两人留了下来,一起用餐。

  “你们两个对李家城谈的这个计划怎么看?”

  楚欢吃着饭问道。

  何秉光率先讲道:“李家城的计划还是非常可观的,如果一切都能够按照计划进行的话,我们公司的收益至少在1亿港币以上,如果再加上后期屋内商城的部分权益,将来的收益会更高!”

  吕齐也讲道:“我也觉着李家城的偿还能力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就是这笔贷款的时间期限有些长,要到80年下半年的时候才能够拿到收益!”

  楚欢想了一下,讲道:“我们推出住宅市场的这个计划也需要一个标杆工程,让香江的地产商明白我们的决心,既然你们两个人都认为问题不是太大的话,那就可以跟李家城的长实合作了!”

  在这之前,逐鹿地产退出住宅市场,虽然也与一些地产商有合作开发新的楼盘,但都是一些小型楼盘缺少一个标杆性的屋,现在有了淘化大同的这个项目,标杆性的项目也就出来了。

  何秉光点头道:“那我下午的时候联系李家城,让他来公司跟我洽谈具体的事务。”

  楚欢道:“可以!”

  随后楚欢又叮嘱道:“对了,关于这个项目,告诉李家城,对外宣传的时候,尽量不要提我们公司,该知道的自然都会知道,不该知道的,也无需让他们知道。”

  何秉光明白这是楚欢在继续加深香江市民对公司退出住宅市场的印象。

  “明白!”

  .

  午饭结束之后,徐意抱着一摞资料来到了楚欢的办公室:“老板,这就是香江华资银行的资料了!”

  阿尔德商业银行将会在今年进入香江,之前楚欢想要让公司收购大众国际投资等公司,就是为了给阿尔德商业银行进入香江市场做一个前站,现在让徐意收集香江的华资银行的资料,同样是如此。

  不过这两条线是分开执行的,虽说今年香江港府会放开对海外银行的限制,但香江本土依然没有解禁对银行牌照申请的禁止,所以楚欢如果想要再在香江拥有一家银行,那么就只能是行收购的手段了。

  楚欢知道,很多港文写手,都会将这一目标盯在渣打银行的身上,但实际情况是,今年的渣打银行经营还是非常不错的,想要在这个时候收购渣打银行,明显不是什么合适的机会,只能是寻找一家华资银行进行收购了。

  在香江的开业银行,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总行在香江,也就是在香江本地注册的银行。

  第二类是总行不在香江,即非当地注册的银行在香江设立的分行。

  汇丰,恒生这一类的银行,便是第一类银行,渣打,第一波士顿银行等则是归结第二类银行。

  另外,在商业上,香江的商业银行又被分为,英资,外资,中资,华资四大类。

  香江的英资银行,主要以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为代表。

  英资银行在香江银行体系中居于垄断地位。尽管美、日、欧等国际性大银行纷纷来港,银行数远远超过英资银行,但英资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并未动摇。

  这两家银行在香江的分支机构,占到了将近40%,同时在这两家银行的存款更是占了香江总存款数的一半。

  英资银行在香江全融市场之所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市场活动的中心。

  这是因为:一、资历深,都有100多年历史。二、有特权,它们一直受到香江政府的特殊支持,享有发行钞票、代理政府财政、参与其若干金融决策和管理等中央银行的特权。三、善管理,两行不断创新,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四、信用佳,它们在经营活动中始终把信誉放第一位。这几个因素,使它们能立于不衰之地。

  正是这些原因保证了他们在香江的金融市场赚到了大钱,同样也在香江历次的挤提风潮中能够做到屹立不倒的原因。

  而香江的外资银行,除了在六十年代初的时候,提前进入香江金融市场的那些银行以外,剩下的都将会是在今年进入香江市场的,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日资银行,日资银行来的虽然晚,但来势汹汹,而欧美的商业银行更多的是在金融创新方面居全港金融业领先地位。

  中资银行在香江则拥有近80年的历史,1917年的时候,华国银行就已经在香江设立分行了,战后被老家接管,等到了80年代的时候,这些银行将会组建中银集团,统一管理在港澳地区的中资银行。

  这些中资银行包括:华国银行香江分行、华国银行濠江分行、交通银行、粤省银行、新华银行、中南银行、金城银行、国华商业银行、浙省兴业银行、盐业银行香江分行、南洋商业银行,宝生银行、华侨商业银行、集友银行。

  同样是到了80年代的时候,中银集团将会成为香江仅次于汇丰的第二大银行集团。

  上述的这三类银行,此时楚欢都不适合进行收购,汇丰银行不用想,渣打银行还没有到时机,外资银行今年阿尔德商业银行将会入驻,而楚欢现如今瞄上的实际上也是在这四类银行中,实力最弱的华资银行。

  华资银行又被称为香江的本地银行,华资银行的黄金时代是1946年至1964年,当时华资银行虽资本较小,但分支行数量较多,在香江华人尤其是中下阶层和中小企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

  1965年以后,华资银行经受了重重打击而走向衰落。

  它们中的一些银行或因竞争力不强,不能抵受银行危机的袭击,或因经营管理不善和违法行为而无法独立经营,相继倒闭或被收购、兼并或被港府接管。

  此时香江的华资银行还有30家以上,但是等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依然还能够保持全资独立的华资银行,就只剩下2家了!

  不是被外资银行入股收购,就是被港府取消了银行牌照!

  “远东银行与万国宝通银行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吗?”楚欢翻看到了远东银行的情况之后,向徐意问道。

  远东银行,香江商人邱得根创办,他本是盛海人,生于1925年,父亲开始的时候是一个小商人,不过后面邱得根家道中落,他也做起了杂工,15岁进大光明电影院当小厮,后升为司理,21岁时租下大都会电影院,放映国产影片,是一个身无资产的经营者。

  五十年代初的时候,邱得根协同妻子一起来到了香江,当时只有几百块,先是在朋友开的公司司做幻灯片广告,并买卖影片,他在盛海经营多年电影院,故想在香江重操旧业。

  香江把影院叫作戏院,那时没电视,去戏院看电影是香江人的主要娱乐方式。

  经营戏院自然是在闹市好,可闹市的租金贵,邱得根可望而不可及,又借钱无门。

  此路不通,邱得根唯有把目光盯到乡下,他到新界跑了好些地方,最后在荃湾租了一间货仓做戏院。

  邱得根的原则是能省就省,乡下租金低,乡下人很少看电影,故可以租旧片来放,旧片一天才1港元租金,又可省一笔。

  当时荃湾人口仅10万,除本地居民,还有山寨厂工人,不过也都是从粤省来的农民。邱得根的戏院一开张,果然大受欢迎,时时爆棚。

  邱得根一有钱,就到一个乡镇设立一间戏院,到1958年,他已独立拥有14间乡下戏院,成了新界的戏院大王。

  后来黑白院线在新界等地收购独立院线的时候,还与邱得根发生过一些竞争,不过最终邱得根还是败下阵来。

  在独立院线上获得成功的邱得根将目光放到了银行业上,当时新界还没有一家银行,银行都热衷做市区有钱人的业务,不屑来新界乡下地方。

  当时邱得根就在想,乡下人虽穷,人口却不少,若一户能存一点钱,不就是一笔可观的资产吗?

  不过早期邱得根资金不足,未申请到银行牌照,只能办钱庄。

  就这样,经过几年的经营之后,邱得根终于在1960年的时候,改组了钱庄,创办了远东银行。

  存款额也位居新界第一!

  这时的邱得根,有大量资金可供调拨,他石破天惊,声称要盖新界第一高楼。

  不久,远东银行大厦在荃湾破土动工,1964年底完成土建工程,17层的高度列新界所有建筑之首。

  荃湾已是新界的工业重镇,内装修尚未完毕,已有众多的公司租下大厦的写字间,有这幢大厦作招牌,存款客户,不再是土头土脑的新界乡民。有许多是法人客户,资金进出,动辄以万数计算。

  远东银行,在港九新界设立了多间分行及办事处。

  邱得根的事业步入巅峰,当地人称他为新界首富、新界银行巨子。

  孰知人算不如天算,1965年1月26日,明德银号发生挤提,不日,明德银号在挤提风潮中轰然倒闭。

  风潮如瘟疫在港九蔓延,远东银行在港九的分行自然也成了存户“袭击”的目标。邱得根在心中祈祷,但愿挤提风潮不会席卷地处偏僻的新界。

  很显然,上天没有接收到邱得根的祈祷,很快挤提风潮就蔓延到了新界。

  远东银行朝不保夕,无论邱得根如何的向储户解释,都无法阻止他们取钱的行动。

  虽然远东银行最终挺过了这场危机,但远东银行已经不复往日辉煌,只能算是苟延残喘,等到了67年的时候又发生了香江事件,最终69年的时候,邱得根坚持不住了,把远东银行的76%的股权转让给美资万国宝通银行。

  自此远东银行改了姓,但是强龙难压地头蛇,邱得根虽然只有远东银行24%股份,但是依然挂职远东银行董事长。

  双方在经历了一段蜜月期之后,矛盾开始显现,邱得根名显位微,却是个不甘臣服之人。

  远东是他一手开创的,尽管只占24%的股权,他仍把远东视为家族事业。

  而万国宝通驻港的美国老板,不满邱氏的家长作风,更不满远东的经营,美籍董事经常“干预”邱德根的经营,称:“北美的银行不是这样做的。”

  邱得根反唇相讥:“这是香江!”

  70年代中期,万国宝通提出改革远东的一揽子计划,最令邱得根恼火的是改组远东高层人事。

  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双方会在今年对簿公堂,远东银行控告控股公司万国宝通银行违反双方合约,管理不善,擅自改组人事;被告万国宝通则认为,两行合股经营已近10年,改组人事属正常的经营范围,依香江公司法,人事权应在控股公司。

  整个官司持续了4年的时间,最终还是万国宝通银行强龙难压地头蛇,最终选择了退出远东银行,将其所持有的股份卖给了邱得根。

  结果远东银行在邱得根的手里还没有捂热乎呢,又遇到了香江八十年代初银行业的动荡,无奈的邱得根只能是再次寻找外资银行的支持。

  就这样,邱得根的远东银行这么浮浮沉沉的,让邱得根再次失去了对这家银行的控股权。

  徐意回答道:“还没有,听闻双方现在的矛盾已经无法调和,最终很有可能会诉诸公堂!”

  楚欢想了一下,讲道:“帮我联系万国宝通银行在香江的负责人,询问他们是否有出售远东银行股份的想法!”

  徐意点头道:“好的!”

  楚欢继续讲道:“另外,告诉奋斗印刷厂,青春玩具厂,狼烟游戏这三个厂子,让他们在远东银行为厂内的员工开设账户,每个账户存入500元的人工,记住只存500元的人工!”

  徐意只是简单的想了一下,便明白了楚欢的意思,讲道:“好的!”

  随后徐意向楚欢询问道:“那要不要联系邱得根?”

  楚欢摇头道:“先不用,等跟万国宝通银行那边谈好之后,再去见邱得根也不迟!”

  虽然现在两家的官司还没有正式开打,但现在万国宝通银行应该已经明白,想要让他们完美的控制住远东银行,应该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楚欢相信,如果价钱合理的话,对方应该是愿意出售远东银行的股份的。

  定下了关于攻略远东银行的计划之后,楚欢开始继续查看起了其他华资银行的情况。

首节上一节847/117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