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7节

耿思承、伍弘各率1000人,把契丹联军拦腰斩断,在中部开花。

李恪带着1000王府护卫队和临时收编的4000名奚人奴隶,堵住了河谷北口。

作战方案已经反复推演,作战序列是这样的:

先由闻成松挑衅,拦住契丹联军,然后出动重骑兵,从首部绞杀。

待契丹联军停止前进一刻钟后,耿思承、伍弘开始行动,主要制造恐慌,不断的袭扰。

接着是李恪出手,锁死北山口,关门打狗。

这其中,耿思承、伍弘两人是真能折腾。

本来契丹联军中间部位,部署的就是5000名人兵士,他们的作战信念本就不强。

是迫于契丹的威压,不得不来参战的。达合鲁也知道人的心思,不过就算凑个数、捧个人场你也得给我来!

为了防止人临阵逃跑,撂挑子不干,专门把他们安排在中间。

耿思承、伍弘来了之后,扑上去就打,打几下就跑,然后看对方追不追,要是对方不来追,就再回去打,反正就是使劲闹腾。

人本就战意不强,被耿思承、伍弘割韭菜似的,每一波都放倒几百人,军心大乱,有的往部队前部冲,有的往部队尾部撤。

人方阵的慌乱,引起了前后相邻的几个部落的其他方阵也乱了。

本就是拼凑起来的军队,一乱起来,各部落首先想到的是,尽可能保存自己部落的力量。

至于相互掩护、互为犄角、我就是战友的后背之类的,爱谁谁!先保自己兵力才是最实在的。

阵型一乱,整个契丹联军,漏洞百出。而且慌乱的情绪向首、尾两个方向极速蔓延。

李恪可不管大小部落,不管谁是谁的谁,反正都去大唐劫掠过。既然都去大唐打过卡,那就都咔嚓了。

于是,李恪带领1000护卫和4000奴兵开始了无差别的斩杀。

李恪的8000部曲,是从齐州府兵、各地豪杰中优中选优,再层层筛选出来的强者才能成为他的部曲。

李恪总结了历代冷兵器时代战法,依此为基础,结合唐代的战争环境,对这些部曲进行科学、严苛的训练。

最后再筛选出优秀者,填充到王府护卫队中。

因此,这护卫队的战斗力之恐怖,可想而知。

李恪率护卫稳扎稳打,逐步向联军的中间推进。

身后的4000奚人奴兵,也毫不含糊,一个个杀的双眼血红。

李恪是以尽快打掉敌军的战斗力为作战目标,只要没有反抗能力就行,赶紧去消灭剩余的敌人。

而奚人奴兵是以虐杀敌军为目标,一个个都是强迫症,见到不死的,一定要再恶狠狠的在胸口补一刀才舒服。

结果就变成了,1000护卫在前面放倒敌军,4000奴兵跟在亲军兵士身边补刀。

看的李恪嘴角直抽抽,这尼玛是多大仇啊!

第10章 讨伐逆子

“索鲁!告诉你的族人,谁砍倒的敌人最多,我让他做百夫长!”李恪大声喝道。

库莫奚靠近大唐,大部分奚人是会说汉话的。

一听到李恪这句话,呲溜一下,身边的几十个奚人,全都冲到护卫队前面砍人去了。

“主人,这……”索鲁尴尬的看向了李恪。

李恪也被这些奴兵的反应速度之快给惊到了,“行了,你去传达吧。”

随着奖励方式通知下去,作战效率迅速提高。

护卫队一看,哎哟,抢活儿的来了!

于是精神更加抖擞,杀意更兴。

效率更高的雷良发的重装骑兵,冲进联军方阵之后,简直就是收割机!

达合鲁可能没见过收割机,但他一定见过狼入羊群,见过砍瓜切菜,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而此时,达合鲁的感受也是如此。自己一方的兵士被重装骑兵像砍瓜切菜一样灭杀,却毫无办法。

后退,退不动。

前突,突不进。

一侧是山,

一侧是河。

河?

看来唯一的生路就是河了。

“快!渡河!渡河突围!”达合鲁大声命令。

在被围困时渡河,基本与找死无异,可如今,也只有渡河才有一丝生机了。

虽然渡河是去找死,万一找不到呢?

于是,大批契丹兵士跳入河中,向对岸游去。

闻成松立即把轻骑兵沿河岸散开,朝着河中的活靶子,自由射击。

很快,河水被染成了红色。随着渡河的联军兵士增多,河水的红,从浅红变成深红,又变成了暗红。

跳水渡河者,百不存一。

果然,有一线生机。

个别人还是侥幸游到了对岸,其中就包括盟主达合鲁。

达合鲁是背着一名契丹兵士游过河去的,不是他爱兵如子,而是为了做盾牌。这一点,从那名兵士后背上插着的几十支箭可以看的出。

这一场战斗从巳时,持续到午时,双方都已经人困马乏、筋疲力尽。

大批的契丹联军,放下武器投降。

战斗终于结束。

“殿下,敌酋达合鲁逃了!”闻成松过来汇报。

“逃了?无妨。他就算被俘,契丹的余部也会再推举一个新的盟主,现在关键的是要消灭其剩余的战力。”李恪稍稍思索了一下道。

“这样,赖世宏、屠志、单天和、裴山四人,各带1000人,深入契丹腹地,趁其元气大伤,剿灭他的各部落剩余力量!”

趁你病,要你命,是高效的灭敌手段。矛盾已经不可调和的情况下,不是我灭你,就是你灭我,哪有什么仁义和温情。

“属下领命!”四人施礼转身离开。

就在这时,柴彪匆匆跑来,悄声道:“殿下,枯叶来消息了。”

“枯叶”是李恪这些年发展起来的应该情报组织,这一名称取自枯叶蝶,枯叶蝶这种小虫,最善伪装、隐藏、潜伏。

从柴彪手中接过一个蜡封的竹筒,李恪从中取出信件。内容很简单:一万平叛军已至幽州,行军总管柴哲威,副总管程务挺,监军长孙冲。

“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我要痛打落水狗的时候来,这不是坏我大事吗!看来趁机覆灭契丹的计划只能搁置了。”

李恪懊恼不已,“赖世宏,你们四人回来,作战任务取消,带人打扫战场吧。”

吩咐完,李恪又看了看手上的信,“不过,这兵力才一万?也太小看我了吧!”

得知李二竟然只派了一万人来攻打自己,李恪顿时感觉受到了侮辱……

这是只拿自己当16岁的孩子?

这个便宜老爹,如果把你派来这一万平叛军吃掉,不知道你会不会暴躁到跳起来。

倒是两个总管还不错,都是很能打的主。柴哲威就不说了,柴绍长子,军武世家,更是后来的大唐第三任安西都护府都护。

当然了,柴哲威也是自己的表哥。

程务挺更是个猛人,很小就跟着父亲程名振随军作战,算的上少有威名。年近古稀,还带兵平定东突厥叛乱,镇守北境,让突厥不敢犯边。

后来,程务挺被女帝干掉,并株连全家。突厥人得知后,喜大普奔,专门举办宴席庆贺。

而这个长孙冲……,好吧,这个穿越时空的绿帽最强王者,大家都很熟,就不介绍了。

不过,很明显,长孙冲肯定是太子、魏王、长孙无忌这些人安排进来的,以免柴哲 威在平叛中放水。

总体来说,都是一帮新生代的将领。

这可不是李二故意不派能征善战的顶级强将,而是不得已。

这就要说李恪选择的反出大唐的时机了。

李恪一直通过“枯叶”获取长安的消息,得知夏粮收获后,大唐正式对吐谷浑用兵。

大唐那些军神、猛将,几乎都领兵在外。

比如:

李靖、候君集、段志玄、李大亮、李道宗、薛万均、薛万彻、契何力、执失思力,这群狠货,都在前线暴揍吐谷浑。

牛进达在嘉州平定獠人叛乱,张士贵同样也在平定獠人叛乱。

另外,此时此刻,尉迟敬德在同州做刺史、程咬金在原州做都督、柴绍在华州做刺史、张亮任相州大都督府长史,李绩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都在长安周围镇守,是绝对不能动的。

李孝恭名义上打下了长江以南的半个大唐,再加上玄武门中立,军功太盛,于是再无缘军权,被“升任”礼部尚书,封河间郡王。自此以后,靠自污名誉度日。

正是看到,无论是朝廷精力,还是将领分配上,都腾不出手对付自己,李恪才果断选择这个时机反出大唐。

瞅准机会,到营州热心帮营州都督张俭御寇守边,一切都按自己的计划进行,李恪自然是甚为满意。

可李二就完全不同了。

当时,消息传回长安,李二气的直跳脚:

“逆子!逆子!朕只是削了你600户食邑而已,你就撂挑子不干了,放着齐州都督府不管,跑去御寇守边!”

长孙无忌抓住机会:“圣上,吴王私自带近万人离开齐州,到了境外。这不仅是渎职,还是叛国啊!”

“如今,我大唐正在一心讨伐吐谷浑,后方的亲王却叛国而去,这,这传出去不好听呀,圣上还是赶紧解决此事比较好。”

边上的太子、魏王一听,嗯哼!?机会来了!

太子:“父皇,此事确实让我皇室颜面尽失,臣民都在为讨伐吐谷浑尽心尽力,吴王却为了些许食邑、钱财,反出大唐,影响实在太恶劣了!”

魏王:“父皇,吴王因为这些小事就叛国,若是不以儆效尤,怕是不妥,毕竟大唐如今已经有数十名亲王。”

“是啊,圣上,如果不把叛国者绳之以法,那其他亲王纷纷效仿,岂不是乱了套!”长孙无忌赶紧又加了一把火。

李二看了一眼面前满脸“恳切”的几人,没有说话。

心想:你们舅甥几人,没他娘的一个好东西!操的什么心,朕能不知道?

唉,也怪自己。实在没想到,自己一句这孩子太像自己的话,就给他带来这么大的麻烦,几次险些丧命。

但自己本来说的也不错啊,老三的确像朕年轻时一样果敢英武,尤其是帅气逼人这方面,最像朕!

况且,朕是皇帝,皇帝怎么可能会错!?

看着长孙无忌,太子、魏王,李二很窝火,老三虽然不是皇后所出,可毕竟是朕的儿子,你们这帮瘪犊子居然多次安排刺杀。

不过窝火的同时,李二也不得不感叹:

首节上一节7/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