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53节

给补贴?

范淅川有点没反应过来,满脸的困惑。

“如今新罗与百济、与高句丽,征伐不断,战火肆虐之下,弄的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

“既然有心怀善念的商人,愿意历尽艰辛把这些百姓送入我宁国这片净土安享太平,商人们勇于解救百姓于危难,难道不该给以奖励吗?”

范淅川听的一愣一愣的,不过稍一思索,就明白了王上的真正用意。

“臣觉得的确该给以奖励,臣这就去安排。”

“告诉海关的人,奖励金额要根据新罗婢的年龄而定。育龄期内,年龄越小奖金越多。超过育龄期的,还让他们带回去吧,毕竟她们自己的祖国,也需要人建设不是?”

范淅川:……

“要适当做一些甄别,脾气又臭又硬,相貌丑陋,好吃懒做,贪婪傲娇,心肠歹毒的那些,怕是会有损宁国的和谐,也让商人们带回去。”

“记住了,是一定要带离宁国,白送也不能要!”

“让民事部向财务部申请专款,出面购买这些新罗婢。年底时,发放给军队中、工厂里、农场里等各领域表现优异的光棍汉。让她们在宁国生活有保障,有一个温暖的家。”

范淅川不住的点头,心说,这才是王上的真实目的吧,最终还是指向了为宁国增加人口。

假设有一万新罗婢进入宁国,十年后,连同新罗婢本人,将至少多出四万人口。

得到了李恪的指示,范淅川离去。

自隋朝甚至更早,新罗婢就是中原王朝的抢手货。

最初,是源于新罗国王作为贡品,向中原王朝皇帝进献新罗婢。后来,皇帝又把新罗婢赏赐给大臣。

那以后,新罗婢的优点才广为流传,成为顶层权贵炫富三宝之一。

新罗女子本就身形娇弱、长相柔美、楚楚可怜,再加上生性温和,所以很容易惹人怜爱。

另外,新罗处在中原王朝的边缘,一直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新罗又是男权极重的国家,因此新罗女子愈发温顺乖巧、吃苦耐劳、勤劳能干。

新罗当地就有搜罗穷苦人家的女子,而后细心调教一番,转卖给贵族享用。

其中那些姿色上佳、身形娇好的妙龄女子,会进行更严格、更全面的培养和训练。

不仅要学习各项才艺,还要学习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各种取悦男人的技法。

经过全方位的培训,身轻体柔、肤白貌美、身材玲珑、气质出尘、通音律、懂诗词、能说会道、技术好的新罗婢,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上流社会追捧的对象。

随着价格越炒越高,上层圈子争抢购买,久而久之,新罗婢就成了贵族们炫富的标配。

炫富三宝另外两种是:忠诚踏实、任劳任怨的昆仑奴,身材婀娜、舞姿妖娆的菩萨蛮。

几天后,民事部尚书温明轩带了几十名新罗婢到了垂拱殿。

“温尚书,你这是?”

“王上,其他新罗婢价格都还算适中,将来作为年终奖发放给各行业精英,成本也算能接受。可这三十名价格奇高,若是还作为奖品,就有些离谱了。”

“而且,而且,无论是姿色、才情,与其他人都差别太大,不好分配啊,说不定还会被抱怨不公平。”

“另外,臣想着,民事部本来就有协助从民间采选宫娥的责任,于是就把这三十名新罗婢交给王上处置。”

看着眼前这群娇柔水嫩、婀娜玲珑,又乖巧的一塌糊涂的新罗婢,李恪心想:这货是在献媚,还是真的怕落埋怨?

若是献媚,找的这理由倒是天衣无缝啊。若是真怕落埋怨才送进宫里,还真不好批评他。

“这批新罗婢分别都是什么价格?”李恪问道。

“以市价为基础,整船全部购买,价格会低一些。经过协商,对方同意容貌好一些的10贯,次一点的两三贯,容貌一般还没什么才艺的,随便给个一贯半贯的都可以。”

“另外,经过培训过的50贯起,有专业培训又文化程度高的,100贯起。这三十名都在100贯以上。”

温明轩一一回答。

100贯以上!?

李恪有点眩晕。培训一下,价格涨十倍以上!

这可是暴利啊!

十倍的差距,也难怪温明轩不敢把这几十人发放下去。

同样是优秀员工,为啥他的红包比我的厚那么多!到时候,非得吵翻天不可。

“嗯,你采选的这批宫娥,本王很满意!你去忙吧。”一句话,李恪把这三十名新罗婢给笑纳了。

只要不是温明轩刻意扣下来进献给自己的就行。他可不想自己的臣下整天盘算着怎么奉承献媚。

有这个价格差在,任谁也不敢统一发放下去啊。

打发走了温明轩,李恪才注意到,自己身边的小侍女萧滢,一脸忐忑的看着对面的那群新罗婢。

这是有危机感了啊!

李恪伸手捏了捏那鹅蛋小脸,“滢滢,是不是又在瞎想?放心吧,我会一直把你留在身边的。”

听了李恪这么说,萧滢顿时眉开眼笑,开心不已。

就怕殿下有了新的娇柔温顺的小侍女,以后就不要自己了。

随着进口新罗婢补贴政策的颁布,一个魔盒被李恪打开了。

半个月后,那名百济商人又来了,这次他换了条大船,可以乘坐三四百人的船,硬是被他塞进了七八百人。

这还没完,此后每隔三四天,都有装载着数百新罗婢的海船驶往宁国。

接着,新罗本国商人也得知了这个消息,纷纷闻风而动。于是,几乎每天都有数百新罗婢到港。

第73章 新罗求援

随着时间的推移,锦州港停靠的千料以上的海船,由十多天一艘,逐渐增加到了一天数十艘。

这背后自然是李恪和所有宁国民众辛苦经营一年多的结果。

如今,宁国已经有了多个拳头产品了。

羊、马车、毛纺品、纸张、瓷器、玻璃镜、酒。

除了羊和马车,其他几款商品的制作工艺都是这个时代所不具备的,都属于宁国的独门生意。

另外,四轮马车已经试制成功,正在加紧大批量生产。不过制作出的样品,已经有大量商人乘坐体验过,一致交口称赞,签下了很多订单。

还有,忽布也就是啤酒花的采摘季已经结束,啤酒正在酿造中。

白叠子也就是棉花,甜菜,也正在收获。

这几样种子,都是在粟特商人手里买来的,虽然粟特商人依然在源源不断的运来,但相对于宁国的大面积土地来说,还远远不够。

一方面要通过胡商源源不断的输送,一方面自己也要育种。

在育种的同时,可以尝试着进行加工,积累经验。

等到大量收获以后,又可以再创造出几个拳头产品!

啤酒、棉布、白糖!

不过,单就目前的这几个拳头产品,短短几个月时间,工业方面的收入,已经是农业方面一年收入的几倍了。

和普通人一样,有了钱,就想着买几本书名听上去很深沉的书摆在桌子上,然后花十块八块的,买张字画贴墙上,也好装装文化人。

李恪也准备把宁国包装成一个文化、礼仪之邦。

要不然,穷的时候人家说你是蛮夷、破落户,有钱了人家说是暴发户、没文化、瞎瑟。

之前,李恪就制定了一个国民文化发展计划,分为五步:

第一步,全民教育。适龄学生自然去相应的学校上学。但成人也要在工作之余接受教育,成绩优秀者,重奖。

在奖励的诱惑下,成人教育进行的效果出奇的好,几乎所有人都能写上一封简单的书信,最起码可以写自己的名字了。

第二步就是,给各州建造公共图书馆,并存放适合不同水平的人阅读的书籍。

第三步是,修建一批先贤公园,诸子百家全都放进去,立碑介绍相关理念、典故。给代表人物立塑像,供人瞻仰、祭拜。

第四步,举办诗会、文会,拿出重奖,邀请周边各国儒生前来参加。

第五步,邀请名师大家,前来宁国讲学。

如今,前三步已经完成。

于是,李恪准备在两个月后的重阳节,举办诗会,邀请大唐、高句丽、新罗、百济等各国文人前来。

到时候,刚好可以乘坐宁国的海船而来。

这些人来了后,在每个国家的人里,悄悄选出几个容易收买的,吃好喝好招待好,再简单洗个脑,再塞点小钱钱,齐活儿!

等这帮人回去了,必定会不遗余力的歌颂:

宁国是多么多么好,国民是多么善良,国君是多么仁慈,国人是多么幸福,军队是多么热爱和平。即便哪天打你了,那也是逼不得已啊!

公知、带路党、恨国党不就是这么来的嘛!

等到哪天,宁国真的打过去是,这帮人就可以作为带路党了。

完美!

垂拱殿里,正当李恪在策划重阳节的诗会时,有宫女来报,外事尚书柳康成求见。

“臣问我王安?”柳康成上前施礼。

“安好。柳尚书何事?”

“王上,新罗谴使金向文来宁,说请求宁国救援。事情太大,臣不敢给他回话,特来请示。”柳康成答道。

“救援?新罗遇到什么事了?不会是被高句丽打残了吧?”李恪戏谑问道。

“依那使者所讲,想必局势应该是是这样了。王上,臣是打发他走,还是让他觐见?”

“见见吧,既然有求于我宁国,应该也是做好被宰的准备了,就看他的诚意足不足了!”

“那臣去唤他进来?”

李恪摆了摆手,“不在这里。去偏殿吧。金向文这种投机倒把的滑头,没资格让本王在这里召见他。”

偏殿里。

“新罗国使金向文,拜见宁王。代我主乐浪郡公、新罗王向宁王问安。”金向文施礼道。

“本王安好,请国使转问新罗王安。金国使,看你这一脸憔悴,是有什么急事?”李恪装傻充愣。

“王上,急事!十万火急啊!”金向文声音都有些发颤。

呦,这次不绕弯子了!

“说。”李恪淡漠道。

“王上,高句丽狼子野心,一直对我新罗持续不断的用兵,已经占领数十座城池还不肯罢休,如今已经推进到距离我国都不到500里了。”

金向文说的声泪俱下,李恪突然说道,

“你们新罗一共也没多大地方吧!”

金向文:……

杀人诛心啊!

首节上一节53/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