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301节

在宁国与薛延陀的两次战争中,作为臣属部落的东草原各支大大小小的势力,都或多或少的参与了与战争。

也正是因此,在宁国消灭薛延陀时,也捎带手的把这些臣服薛延陀的部落一并灭亡。

如此一来,宁国的西北边境也就推进到了东欧草原,可东欧草原的其他部落还有很多。

每当冬季,那些大小部落都会到宁国境内掠夺一番。

几年前,宁国的重心放在东部和南部,没有更多精力对付西北边境的犯边之事。

当时也只是派出一些将领,率领天宁军与室韦、合等俘虏兵组成的军队,在边境镇守。

说是镇守,其实也就是象征意义上的。

毕竟是茫茫大草原,骑兵又都是来去如风,定点驻守,根本就是防不胜防。

对付草原上的突袭,基本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除非是事先得知对方的行动时间和路线,打一个伏击。

因此,此前的一段时间,宁国一直处于被动的守势,直到东部、南部,全都平定以后,才把矛头转向西部。

李恪派出了六路大军,在西部边境,从北到南一字排开,共同向西推进。

这一次的拓展,可不是打击东欧的犯边部落那么简单。

李恪是要占领整个东欧草原。

这一带,有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

世界三大黑土地,最大面积的位于北美州,其次是东欧靠近黑海的平原地带,其三是位于合故地。

也就是说,截止目前,宁国已经控制了其中的两块黑土地。而位于北美的黑土地,将来也要被刘仁轨拿下。

黑土地,虽然名字土,但却是块宝!

这是李恪要给子孙后代留的下的粮食基地。

“王上,再继续向西攻打,就会与大唐如今攻打方向相冲突。苏将军请示,是否与唐军争夺黑海西岸地区?”

奏报里写明了天宁军各支队伍在东欧草原的战况,由于这一路都要经过大唐的占领区域,因此是不是要向大唐开战这些敏感的话,就不适合写在奏报里了。

避免被唐军截获而引起对方的警觉。

所以就由信使口头传达。

之所以说,与大唐的攻打方向相冲突,是因为李二得知宁国的意图是要鲸吞整个东罗马,就不再与以攻打东罗马为主,而是挥师北上。

大唐占领君士坦丁堡以后,开始逐渐攻打所在的色雷斯行省各城池,可还没有拿下整个色雷斯行省时,李恪在东罗马的骚操作传到了大唐。

李二与几个中枢大臣商议之后,还是决定尽量避免与宁国冲突。

宁国要扶持东罗马新皇帝,而后要统一分裂的东罗马,如果大唐继续攻打东罗马,占领越多东罗马国土,就与宁国起冲突的可能越大。

可大唐是真打不过宁国啊!

怎么半?

惹不起咱躲得起。

于是,命令唐军主力开始向北,攻打其他国家。

不过,也正是因此,使东罗马相邻的几个行省马其顿、伊庇鲁斯、亚该亚终于能缓了口气。

对于是否用户新皇帝克莉丝方面,他们也终于作出了决定,那就是:不可能!

面临唐军压境,他们期望获得帝国中央的支持时,态度模棱两可,相当暧昧。让他们交出军队,他们又不愿意。

如今,大唐撤军,他们算是正式暴露了真实面目。

“不必了!大唐如今所处的亚平宁半岛地区多山难行,他们的推进速度没有我们在平原地区的快速。”

“你回去告知苏将军,不必刻意去与唐军争抢,目的是尽可能快的拿下更多的土地,非必要不与唐军发生正面冲突。”

还抢什么抢?

大唐的,以后也是自己的!

如今,最重要的是就是花费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多的国土。

如果唐军也有足够的战力,为什么不加以利用?

最好是唐军能与天宁军在欧洲战场上形成一种默契,互相避开各自的主攻方向,或者互成夹角,或者并肩前行。

如此以来,就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欧洲更多的土地。

就算大唐暂时获得大量欧洲土地,要知道,李恪在谋取东罗马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谋取整个大唐!

这么多年没有称帝,这么多年一直使用贞观年号,为了就是始终维持与大唐皇帝的父子关系。

有了这一关系,就算是说破天去,那也是大唐皇位的继承人之一!

所以说,此时的李恪,左手谋罗马,右手谋大唐,两手都没停止小动作。

据“枯叶”从昆阳城传来的消息,大唐的的皇储之争愈演愈烈,已经不亚于当初太子与魏王的争斗了。

不过,这次不同的是,大唐皇室几个继承大统人气最高的人,都没有动,反倒是各自的拥护者斗的血头血脸。

等到斗到不可收场的时候,就是李恪出来收拾残局的时刻!

因此,别看如今唐军打的起劲,用不了多久,这些还不都是李恪的!

既然如此,李恪怎么可能让宁国的将领们去与大唐的将领,在争夺中消耗彼此呢!

信使带着李恪的批复回去了。

东欧大草原上的征伐将继续向西推进,直至到达欧洲的西海岸。

与此同时,裴行俭与廖忠义配合的相当完美。

几个月以来,东罗马帝国在非洲北部的所有陆上领土,以及地中海的多个海岛行哦,都已经落入李恪的控制之中。

如今,裴行俭已经登陆亚平宁半岛,开始了南欧部分的征服。

随着帝国中央的势力日益强盛,也有个别之前态度摇摆的行省,最终决定上交军队和权力,服从帝国中央的管理。

但依然有大部分行省的总督,在做着国王梦。

第451章 金融手段

随着东罗马帝国大部分行省已经纳入统一管理,李恪开始加紧各方面与宁国接轨,以便于日后顺利与宁国合并。

首先自然是宁国银行与证券交易所的进驻。

在亚历山大城,在阿非利加行省的迦太基城,在延吉塔纳行省的延吉斯城,另外还有昔兰尼加、凯撒利亚等地,宁国银行与证券交易所先后进驻。

这两个机构都是有利于商人的,因此,最先得到商人团体的欢迎。

尤其是那些经常往来宁国的商人,这些人简直要乐疯了。

之前,他们已经在宁国开设有账户,可以也只能在宁国国内的各网点存取,办理各项业务。

虽然宁国足够大,网点足够多,可也只能在宁国境内做生意的时候使用这些服务。

习惯了这些便捷的服务,回到东罗马后,就觉得哪哪都不方便。

在此之前,距离东罗马最近的银行以及证券交易所,位于波斯湾的兴隆岛。

但是,东罗马帝国距离兴隆岛最近的东部地区,也有数千里的。

商人们办理起各种业务,依然很不方便。

如今好了,在被帝国中央已经收复的南部国土中,几乎每一个行省的首府都开设了这两个机构。

在曾经往来宁国的商人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其他大商人也开始尝试,接着是中小商人的加入。

银行与证券交易所这两个机构,本来就为了服务商人而成立的,东罗马帝国也是一个商业相对发达的国度,

如此一来,银行与证券交易所自然而然就得到了东罗马帝国商人群体的捧。

在商人们的奔走相告之下,无论是银行还是证券交易所,都快速火爆起来。

被商人引爆之后,那些大小贵族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新生事物。

“你说这个,把自己的钱交给他们保管,不仅不用支付保管费,他们还会给钱?”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据说是这样的。不仅如此,还能借贷,还能汇兑。”

“汇兑是个什么?”

“这个,也不太清楚,据说商人用的最多的就是汇兑,可以免去钱财携带的烦恼,以及丢失的风险。”

“尤其是那些往来宁国的商人,他们就喜欢先到波斯湾的兴隆岛,或者大唐,在那里也有宁国银行,”

“把钱财存入这边的银行,然后只身前往宁国。如此一来,就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的钱财,既不安全,又很累赘。”

“嗯,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对于商人来说,的确很便捷。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他们保管钱财却不用付保管费的这一点。”

“就是不知道,他们保管时付的这个费用有多少?”

“这就不清楚了,要不然这样,我们直接去他们那里问问吧,刚好我也想知道。”

“那行,一起去问问。”

两人一边继续闲聊着,一边往刚开业的银行走去。

关于银行,李恪第一步的计划,自然是先让东罗马帝国的国民,逐步适应银行的便利。

而后,再让其慢慢接受宁国货币。

如今,东罗马的货币制度下,一共有金、银、铜三种货币。

设计这三种货币的本意,也是方便交易,避免携带大量钱币。

不过,由于不同时期财政紧张程度不同,铸币的重量也会一缩再缩,不仅重量所水,就是含金、含银的比重也会大打折扣。

尤其是金、银两种货币的比例以及重量缩水最严重。

因此,民众就不大愿意接受金银两种货币,而铜币虽然也缩水严重,但每一枚铜币的价值远没有金币、银币高,也就没那么肉疼。

这就导致了,其货币制度逐渐名存实亡。

通过铸币时的克扣金银,来达到搜刮财富的目的。

百姓们都不是傻子,从他们的钱中压榨、搜刮,那么他们就不再使用。

久而久之,金银的货币的使用自然就减少了,没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只好勉强使用铜币。

这样的话,市场上依然充斥着大量的铜币,极少人使用金银币,这样话,日常生活,或者市场采购依然是需要携带大量钱币。

也正是因此,李恪认为这将是一个使用宁国货币替代东罗马货币的绝佳切入点。

如今,宁国银行的每一个分行,都是只办理宁国货币的支出业务。

也就是说,无论是贷款,还是汇兑,收到的钱都是宁国的货币。

另外,无论你存入的是什么币种,取出来的都只能是宁国的货币,要么银币,要么纸币。

这样的话,就能潜移默化的将市面上的东罗马货币,兑换成了宁国货币。

当然了,在汇率上,宁国银行还是要赚上一笔的。

不仅银行方面的业务逐渐被东罗马国民接受,就连证券交易所的业务也受到东罗马国民的追捧。

自从获得亚历山大以后,如今宁国的货物运往东罗马帝国,不用在运到波斯湾的兴隆岛。

首节上一节301/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