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94节

第439章 把水搅浑

其实,李恪想告诉阿罗涵的是,你想跑去洛阳,靠着你妹妹,以后在宁国享受荣华富贵,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其他妃嫔的家人,哪个不是被李恪像牛一样使唤!

别的不说,就说说李恪的老丈人之一,阎立德。

刚在南洋主持建好港口和海军基地,又被李恪找来,马不停蹄到亚历山大,主持修建亚历山大大的军事基地。

阿罗涵嘴上说是到洛阳离自己唯一的亲人更近一些,其实,还不是在提醒李恪:

我可是还有一个妹妹在你那里呢!

你可不能不管我!

而李恪告诉的他是:我不养闲人!想让我收留,得干活!

如今,李恪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亚历山大的西边,而东边的大食正在逐步巩固自己的实力。

李恪从宁国带来的兵力应对东罗马帝国本就已不足,更不要提同时在亚历山大东西两个方向用兵了。

但是,也不能放任大食不管。

“很好!这就对了嘛!你放心,我会从天宁军中选一批优秀的将领给你,包括中层将领和基层将领,”

“另外,再从我的亲军三千营中,挑选两百名勇士,专门负责你在战场上的人身安全,这样的话,就算你身陷险境,也能顺利脱身。”

“就像你说的,你可是柏兰米唯一的亲人了,要保护好自己。”

对于阿罗涵,这个在宁国时就多次想留在那里做生意的萨珊皇子,李恪也是很无奈。

虽然在萨珊皇室内不受待见,但也没必要老是吵着要自己做生意吧。

这是平时的待遇被克扣的有多厉害啊,穷怕成这样。

李恪敢大胆用他,就是因为他对皇位、对权力,没有那么热切、那么渴望。

如果他来找李恪不是求收留,反而是让给李恪帮助他,要复国、要重建萨珊帝国。那么,李恪不仅不会帮他,还要想办法除掉他!

有这样执念的人,就算他一时隐忍,只要有机会,他早晚要爆发。

而你不可能一直集中注意力在他身上,稍一松懈,就有可能被他逮到机会。

所以,事关征伐与之后的国家稳定,可没有什么大舅子和小舅子。只要是隐患,就必须提前解决!

毕竟自己的宫里,还有一个萨珊公主,虽然不是嫡生公主,不过,等到将来拿下萨珊帝国故地,用柏兰米宁王妃嫔的身份,来安抚萨珊遗民已经足够了。

好在阿罗涵始终没有这方面的执念。

在他第一次到了宁国时,就感叹宁国的经商环境之友善,当时就想留在宁国经商。只不过,他负重要使命,无法留下而已。

一个皇子,热衷于经商,也是没谁了。

不过,想想中国历史上,那些书画皇帝、木匠皇帝,这样一个商贾皇子,也就不难理解了。

“将领可以,护卫就算了吧。我有一万人的骑兵队伍,本就是皇室的亲军,是萨珊帝国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了。”

“另外,我也有五百人自己的亲卫,战场逃命是没有问题的。我担心的是,没法完成你安排的任务。”

“这方面你放心,你只管带着军队打回去。据可大食传回的消息,他们吞并你萨珊后,统治并不太稳定,”

“到处都有地方武装不停进攻大食军队占领的城镇,收税的官员被直接打死,或者在路上劫杀。”

“另外,还有之前的萨珊正规军,溃散之后躲入了深山之中。如今,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也出了不断袭扰大食军控制的各地粮库。”

“如今,你只要打出皇子的旗帜,就可以一呼百应,引得各地武装和残军投奔。”

“这种情况下,就算不能从大食重中夺得土地,起码能把水搅的更浑,让他们无法稳定国内局势,把国力消耗在镇压各地反抗中。”

李恪之所以要用阿罗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他皇子的身份。

当下,大食刚刚吞下萨珊帝国的最后一块国土,各方面都没有理清楚,还在到处镇压地方武装的反抗。

军队面对萨珊遗民的反抗,到处灭火,本就疲于奔命。

这个时候,如果阿罗涵以萨珊皇子的身份带领数万军队杀回萨珊故地,就算不能夺回大量国土,

只要振臂一呼,整个大食境内的萨珊遗民,立即就高潮起来,进一步刺激萨珊遗民的抗争热情。

而高涨的反击大食的民众情绪,也再难以压制下来。

势必迫使大食消耗更多兵力财力在这上面,不仅能掏空大食的财政,说不定还能引发大食核心地区的动荡!

长此以往,一个虚弱的大食,就没有任何威胁了。等到宁国腾出手来,轻轻一推,大食也就倒了。

“那好吧!就按你说的办。你说的那些俘虏兵,战场上,他们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俘虏兵,你就放心吧!都是细心挑选过的。而且,给他们的有严厉的惩罚制度,同时还有丰厚的奖励制度,”

“他们的求战心、战斗意志只会更强!”

阿罗涵听到李恪给他的几万人不是宁国的正规军,而是有新招募的兵士,以及俘虏兵组成的。

在他看来,新招募的兵士不用担心,毕竟都是从新兵开始的,多打上几仗,几轮淘汰之后,剩下的都是精兵。

可俘虏兵,大多都是战场上的兵油子,杀敌本领不强,但生存能力却是最强的。不求杀敌,只求活者。

这上的兵士带上战场,那结局已经可想而知。

不过,阿罗涵的担心显然多余了了。

这些从宁国本土送的俘虏兵,都是之前各国比较强悍的军队,大多是国王被俘后,遵从国王的命令停止抵抗被俘的。

这部分俘虏兵,李恪一般把他们作为天宁军的预备队使用。

随着天宁军到处征战,国土日益扩大,他们也亲眼见证了宁国的强大、天宁军的强大。

久而久之,这些原本被宁国所灭的国家的俘虏兵,通过多次与天宁军并肩战斗,取得一次次丰硕的战果,

他们也开始为天宁军的强大感到自豪,也逐渐以宁国为荣,愿意为宁国而战。

第440章 向西用兵

这些俘虏兵,他们与天宁军曾经在战场上以命相搏,不砍下对方的头颅誓不罢休!

不过,以往的敌对国兵士,如今已经成为宁国的忠诚兵士,成为天宁军的一大助力!

另外,这也与李恪制定的奖惩制度有关。

俘虏兵,严格来说,其实是奴隶的身份。不过可以通过立功以逐渐摆脱奴藉。

不仅如此,在摆脱奴藉以后,可以编入天宁军的正规军,而后,就可以依照军功,逐级晋升。

只要你有能耐,就算是升做将军也是有可能的。

李恪就经常拿他的亲军三千营以及索鲁与述果剌举例。

李恪的亲军三千营全都是曾经的俘虏兵。这三千人,最初是来自人、库莫奚人、契丹人。

而这三千人的左右副统领也是来自库莫奚的索鲁与来自契丹的述果剌。

这些人不仅摆脱了的奴隶身份,还成为了李恪的亲军,每每在俘虏了敌国的军队后,天宁军都会拿这支队伍为典型。

以此来诱惑那些俘虏兵转变思想,开始奋勇杀敌,争取早日能够摆脱奴隶身份,并且当将领、做将军!

这的确是碗不错的鸡汤,效果很好,数不清的各国俘虏兵都在这碗鸡汤的诱惑下,越发的勇猛杀敌。

如今,在天宁军的正规军中,已经有了十多万的曾经的各国俘虏兵。并且这些俘虏兵的表现一直都很好,同时,也涌现一大批有天赋的将领。

既然已经摆脱了奴藉,成为了宁国的普通百姓或者说普通将士,李恪自然会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听李恪说了这些俘虏兵的状况后,阿罗涵也放下心来。

“既然如此,那我就去准备了。”

“好的!放手去做吧!不管这是粮饷还是武器甲胄,你都不用担心,保证充足供应。另外,如果你的将士们立功的那些,我也会和其他兵士同样奖励。”

阿罗涵翻了个白眼,“什么我的将士?你出粮饷、物资,获取的土地归你,以后我要在你的治下生活,连我本人都是你的,还说什么我的将士!”

“哎!你可别乱说啊,我有你妹妹就行了,你就算了吧,我口味很单一!”

“你……唉,不说了走了走了!”

看到李恪得意的样子,阿罗涵一阵委屈与心酸。

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自己也是一个不受待见的皇子,而李恪也是一不受待见的皇子。

自己带着一万余人出走境外,而李恪曾经也是带一万余人出走境外。

可最终的结果咋就那么大呢!

李恪凭借这一万人,在一片贫瘠之地立足,从吞并弱小部落开始,一步壮大,一步步拓展,逐渐创下了如此大的家业。

而自己却连活下去都成了问题。

当初如果不是有亚历山大这块宁国的飞地可以为自己提供保护,自己也就如同那些兄弟一样,早就脑袋搬家了!

同样的是皇子,差别咋就这么大!

阿罗涵一副无奈又苦闷的表情离开了。

李恪就喜欢阿罗涵这样的有自知之明的人。

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也肯舍弃看起来很重要但其实对自己无益的东西。

比如这一万萨珊皇室的亲军。

如果阿罗涵一直把他们攥在自己手里,李恪也会同意,并且只要不支军队有战斗任务,李恪就一直会为其提供充足的供应。

但是,一直握有着支军队的阿罗涵想获得李恪的真正信任,那就不太可能了。

阿罗涵毕竟是生于皇室,对与这其中的利弊,他看的清清楚楚。

所以,当李恪说出,要供应他全部军需物资,且要把打下的所有地盘都并入宁国时,他就已经决定了。

把自己的这支军队,交给李恪。

以此来换一个自己的安心,换一个自己与妹妹的安稳一生。

从李恪的皇宫离开以后,阿罗涵就去了他的军营,召集麾下兵士们,想办法把这件事以合适的方法告知他们。

尤其是这个决定一作出,那么麾下那些将领的辅国大臣的梦可就碎了!

不可否认的,这一万余名将士如还跟随在他身边,必定有一部分人是想着,阿罗已经是萨珊帝国唯一的皇子了。

如果阿罗涵挺过目前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说不定就可以登上至尊之位。

如此以来,一直跟在他身边的这群人,岂不是就用了拥立之功,那样的话,飞黄腾达不在话下。

甚至,以后的祖祖辈辈都可享受这一荣耀。

而阿罗涵如今这个决定,却直接让他们的梦想崩塌。

所以,前往军营的阿罗涵一路都在想,该怎么开口,转告自己麾下的将士们。

至于阿罗涵该怎么告知自己的将士,那是他自己的事,李恪没去操那可心。

既然用阿罗涵稳住了亚历山大以东的大食,李恪就没有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向亚历山大以西推进了。

大食能趁唐军在欧洲征伐时,突袭其后方受保护的萨珊帝国,就也能在天宁军及东罗马新军西进时,突袭亚历山大。

首节上一节294/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