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51节

真腊使者怒目而视。

心说,杀你几个人而已,你都把人家国给灭了,还想咋滴!

“我们王上说了,无论哪一国,凡杀我宁国一人,我必杀你万人!你杀我百人,我必灭你国!”

“林邑杀我宁国百余人,灭国也是合情合理!但是,灭国还包括其国王就戮或被我王发落。”

“如今,真腊收留宁国的死敌,等同向宁国开战!既然你真腊已经向我们宁国开战,我宁国大军自然要荡平你真腊!”

真腊使者一脸懵逼:

收留林邑王,等同向宁国开战,这事我们不知道啊!没人通知我们啊!

第373章 真腊朝堂之争

林邑王携带大量财物逃往朕腊,除了买命之外,没有任何要求。

如果林邑王提出要让真腊帮助复国,或者借助真腊领土躲藏来自林邑的残余部队的话,真腊是断然不会同意的。

在大量财物的利诱下,又上林邑王没有任何要求,真腊也就同意了收留林邑王。

可没成想,即便林邑王是全家换装,伪装成了一个商队进入真腊,宁国还是追查到了。

如今,真腊的朝堂上,吵成了一锅粥,大臣们意见不统一,出现了好几种声音。

其中一种,主张与宁国干上一场的:

臣一:“我们真腊再怎么说也是一方霸主,宁国简直太目中无人了,说攻打就攻打!怎么,就因为我们收留了林邑王,难道他们灭了林邑不够,还要灭我们真腊不成!”

臣二:“就是啊!这个宁国太霸道了!林邑原本还准备向我们真腊称臣的,如今林邑被灭,我们再没有丝毫反应的话,我们真腊的其他臣属国该怎么看我们?”

臣三:“大王,臣也是同样的看法,我们不能被人欺负到门口了,还无动于衷,必须反击!集合大军,灭灭宁国的威风!”

臣四:“大王!如今宁国仅用十万兵士,就敢直扑王城,这说明他们刚刚大打败林邑,正是志得意满、骄傲自满的时候。如果我们此时集合兵力给其重重一击,必定能战胜之!”

“如果顺利的话,或许每还能从宁国人手里夺回一些土地!比如林邑人原来控制的航道边的重要港湾”

“如果控制了这些地方,不用做其他的,只是征收来往商船的过路税,就足以让我们的国库更加充盈!”

真腊国王听到这里,两只眼睛立马开始迸发出奇异的光芒,同时鼻孔急剧的一张一翕。

他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注意到了他的表情,支持开战的大臣们更嗨了。

臣三:“既然如此,恳请我王,命令所有臣属国,全部派兵前来,协助真腊抵抗宁国人!这些国家,平时没少从我们真腊得到好处,也总是信誓旦旦,愿意为真腊赴汤蹈火,现在是他们兑现承诺的时候了!”

臣二:“对,召集各附属国的兵力,前来拱卫王城,力争把宁国人消灭在王城之下!”

听到臣下听到了众臣属国,真腊王十分认可,那帮家伙,平时嘴特别甜,从真腊捞到不少油水,也该他们出出血了!

于是,他开口道:

“这,也不是不可以。宁国人来自北方,想也无法很好适应我们这里的气候,随时天气越来越热,他们的军队,必定会大量减员。”

“综合考虑,即便宁国战力很强,但为了维护我们真腊的尊严,这一仗,我们必须打!”

这一句,真腊王说的相当有底气。

毕竟大臣们已经分析了一番,该端出来的鸡汤全都端出来了,使他的信心倍增。

不过,让他不悦的声音,还是出现了。

“不可!大王,不可啊!”

听到这个不和谐的声音,真腊王眼睛当即眯了起来,冷着脸看向这名大臣。

臣五:“大王,臣与林邑王私交甚好,前些日子谈到了他们与宁国的战斗,据林邑王听他们的将士们说,宁国人有一种很奇怪的武器,用起来声如惊雷,可以使山崩地裂!”

“大王,这样的武器我们闻所未闻,更别说克制了。如果我们没有对应的克制方法,还是不要贸然与宁国开战的好!”

“臣建议,把林邑王绑了,送给宁国人,平息他们的怒气,以避免这一场战争。若一旦开战,将再无挽回的余地了!”

臣六:“大王,臣也是这种看法。尽管林邑王提供了大量的财物,可这相对宁国攻入真腊带来的损失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

“臣也建议,把林邑王及其家眷送还给宁国人。既然他们说是为了为自己被林邑杀掉的船员复仇,那么我们把林邑王送还,他们就没有继续进军我们真腊的借口。”

“如此一来,我们也就避免了一场战争,这样节省的军费开支,可远远超过林邑王赠送的财物!”

臣七:“大王,臣也建议尽量避免与宁国的战争。我们的国内的商人,每年都从宁国购买了大量宁国商品,同时也后我们的香料、珍珠卖到宁国。商人们每年的盈利颇丰,而且也缴纳了更多的商税。”

“如果与宁国开战,这一切都没有了!还很有可能面临林邑那样的灭国的风险!大王,一定要慎重啊!”

这几人说完,还有其他反战派要直站出来反对,不过被主战派的人阻止了。

“你们这些胆小鬼!丢人!”

“就是!懦夫!你说的头头是道,说的商人获利颇丰,那个商人就是你自己吧!怎么,与宁国战争会影响你挣钱,所以你就反对!?”

“毫不客气的说,你就是个卖国贼!”

“我们真腊,也算是一方强国,对方才刚刚向我们宣战,你们就巴不得立即投降,你们到底是哪一方的人!?”

“你们只顾示弱、投降,就没想过,如果我们不战而降,那我们的一众臣属国该如何看待我们?”

“我们花费了无数的精力,损失了大量的兵力,才把他们打的服服帖帖,如果现在面对宁国的挑衅,直接就投降,那些臣属国必定会与我们离心离德,甚至在我们虚弱的时候,向我们开战!”

……

几个反战派的人说了没几句,就被主战派的人给怼的哑口无言。

这些人也确实是家中有做生意,但也正是因为他们做生意,眼光更开阔一些,得到的消息更多一些。

可更多的人却被自大的心理支配,认为真腊可以与宁国一战。

真腊也的确是一方霸主,霸主的地位,必然导致其上至国君,下至臣民,都自信爆棚,闭目塞听。

再加上,与宁国本就不在一个地理单元,远隔连绵的大山与茫茫海洋。他们对于宁国所知甚少,对天宁军也并不太了解。

也就是林邑被林国灭了后,林邑王及部分林邑百姓逃到了真腊后,他们才知道:

噢,宁国,打败了我们旁边弱小的邻居。

仅此而已。

第374章 臣属国的小算盘

臣七:“大王,臣家里的确有与宁国做生意,可臣说的字字都是发自肺腑,都是为了我们真腊好啊!”

臣六:“臣听说,宁国地阔数万里,人口数千万!他们的船可以自己在水上行走而不用桨夫,车自己在地上跑而不用马匹,臣还听说……”

“够了!”

真腊王脸色愈发难看了。

宁国的武器声如惊雷可使山崩地裂?地阔数万里?人口数千万?不用桨夫能自己行进的船?不用马匹能自己前行的车?

越说越离谱!

真腊王不得不怀疑,这几个人已经被宁国人收买了!

“本王问你们,那宁国有多少个臣属国?”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不知道啊!

没听说哪个国家向宁国称臣啊!

好像没有吧?

“本王已经打听过了,现在就告诉你们!一个也没有!”真腊王顿了顿又继续道,

“你们几个把宁国夸的如此强大,结果呢?连一个臣属国都没有!一个没有国家愿意向其臣服的国家,你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如何强大,你们觉得会有人相信吗?”

那几个反战派也懵了:宁国,好像确实没有臣属国啊!难道?

有臣属国才算是强国?

如果李恪在这里的话,肯定会说 :你们特娘的,真是神逻辑啊!

“来人!把这几个吃里扒外的人拉出去砍了!”真腊王已经愤怒到了极点。

我真腊强大如斯,臣属国一大群!

我们都没有不用马拉能自己跑的车,不用桨夫自己行进的船,那宁国怎么可能有?

这几名大臣,放着强大的真腊的臣子不做,偏偏要做卖国贼!

可恨!

真腊王言毕,满脸怒火,死死盯着那几名反战派。

呼啦一下,一群甲士把几个反战派给拉出了,一声声惨叫过后,大臣们再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与宁国开战。

这就是君臣闭目塞听的结局。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

这真实历史上,乾隆皇帝接见欧洲来的使者时,一副老子啥都知道,老子啥都有,老子不屑与你们互通有无的架势。

结果百年后,他的子孙被人家追着打,老巢被抢占,而且搜刮一空,面子丢光光。

当欧美国家广泛应用了蒸汽机时,满清君臣却认为,铁路会阻断龙脉,火车的汽笛以及哐当哐当的声音会惊扰在地下躺平的祖先。从而坚决拒绝铺设铁路。

当时的清朝皇帝君臣,因为自大,信息摆在面前而不愿看、。

如今的真腊君臣,商人们获取来的信息,也说给了国王,同样是不肯相信。

何其相似的自大。

同意了朝堂上的声音,真腊王开始召集四方臣属国,命令他们最迟在一个月内,率军抵达真腊王城。

在下达命令的同时,为了避免那些小国畏惧宁国的实力而不敢前来,真腊王还专门自夸了一番,也不忘狠狠贬低宁国。

另一边天宁军主力,以每天二十到三十里的速度,缓慢向真腊王城接近。

这下,也算是给足了真腊及其臣属国的准备时间。

在真腊王的刻意的吹嘘自己、贬低对方之下,一众臣属国都认为,既然对方不堪一击,那我就多带些人吧,带人越多显得我越是真诚,显得我越是听话,将来得到的好处 也就越多!

这就那些臣属过心里的小算盘。

如果真腊王在命令中说,宁国如何如何强大,你们一定要多带军队!

那么,结果会恰恰相反!

臣属国会想着,既然宁国那么强大,去了也是送死啊!少去死的少,多去死的多,那么我干嘛要去那么多!

最重要的是,损失的都是我自己国家的兵力!如果我损失太大,说不定会被其他臣属国,或者真腊直接吞掉!

可现在得知要打的宁国,也不咋滴嘛!

既然如此,那就多带人去!

国王毕竟是国王啊!

那这些小国家的脾气秉性摸的一清二楚!

于是,在真腊王的忽悠之下,各臣属国的的军队都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首节上一节251/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