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224节

第334章 银行入大唐

李恪所挖的这些坑,都是后世大国博弈的套路,此时面前的两部尚书自然看不出的。

他们想到的是,既然宁国是依照这样的规格尺寸生产出来的,那就毕竟是最优方案,没有必要也不用再作改变。

之前的四轮大马,让宁国按照指定的尺寸重新设计制造,那是因为朝廷有律令,不同的身份的人,所乘坐马车的规格都是定死了的,不能随便乘坐其他规格尺寸的。

而如今的火车、蒸汽船,还都是新事物,律令里可从没有规定必须什么尺寸!

再者说,宁王已经直接说了,重新设计成本太高,如果成本高的话,将来还不得向大唐漫天喊价啊!

基于此,两个尚书自然同意李恪的条件。

两人交换了眼神,同时点了点头,段纶开口道,

“三皇子放心,大唐不会给宁国增加额外的设计负担,按照宁国的现行标准就是了。”

李恪点了点头,

“那行,这方面就算定下了。再说说其他的,火车的话需要先铺设铁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不过,蒸汽船大唐倒是可以先买一批回去,下水直接就能用。但蒸汽船毕竟是新物件,宁国造的也不多,而且都是准备自己用的。”

“如果两位需要带一艘两艘的回去好给圣上交差,那就让宁国的运输部分给你们两艘。回去后,如果觉得好,再来大量下单。”

唐俭与段纶一听,双眼放光,能把努宁国打算自用的买回去,必定错不了。

“多谢三皇子。那不知债券、货币方面,三皇子是怎么考虑的?”唐俭问道。

“你们的想法是,借助宁国银行发行你们大唐的债券?这也就是设计票券和印刷的事,没什么难度,可你们大唐的百姓会买吗?到哪里买?你们大唐又没有银行。”

李恪只是简单听柳康成说是关于债券和货币的事,至于大唐的诉求到底是什么,李恪还不了解,还没来得及问。

“呃,是这样,三皇子,圣上的意思是,请宁国银行在宁国境内发行,售卖给宁国百姓……”

唐俭说到最后,自己都显的底气不足了。

“没开玩笑吧!宁国发行,宁国境内售卖,宁国百姓购买,不用说,还得宁国朝廷的信誉做担保!一旦你们归还不及时,或者赖着不还,宁国就得吃哑巴亏!”

“你们的小心思倒是盘算的清楚啊!当我宁国是傻子吗!”

李恪都被气乐了。

“啪”的一声,李恪重重拍在面前书案上!

“三皇子息怒!这,这也是实在没办法啊。大唐没有银行,朝廷在当地的信用还没有建立起来。实在也没有其他办法了啊!”

“三皇子放心,圣上说了,只有大唐与宁国双方都受益的解决办法,才能给两国带来更多合作。”

“也就是说,大唐不会延后还款,更不会赖着不还的。若有一次不还,以后再遇到紧急情况,就再也难以获得债券上的帮助了。”

唐俭说完,额头已经冒出一层细汗。

这次他们领的任务,每一项都关系到大唐的国计民生,每一项都很重要。

如果在眼下这一环节惹恼了李恪,那所有事情就都完了。

这本身就是一项不对等的谈判,或者说,根本就不是一项谈判,毕竟是大唐单方面对宁国有所求,而宁国对大唐并没有什么所求。

李恪没说话,只是死死盯着两人。

看得两人擦了几次汗。

良久,李恪才说道,

“既然你们有诚意在,那就没什么好担心了。不过,宁国可不能白白给大唐做担保。”

“你们不是没有自己的银行吗?还要借用宁国的银元和纸币,那就干脆让宁国银行全面进入大唐开设分布全国的分行。”

李恪提到让宁国银行在大唐全境开设时,唐俭眉头一皱,还是开口到道,

“关于银行,圣上之前也提到了。圣上的意思的是,大唐会建立自己的银行,只使用宁国的货币。”

李恪一听诧异道,“你们要建自己的银行?”

“是的。”唐俭毫不犹豫答道。

“还是别折腾了,你们没那个能力!”李恪泼了一盆冷水。

“三皇子所说,臣不敢苟同!”唐俭很不服气。

凭什么你宁国可以,大唐就不可以!

货币就不说了,大唐没有足够的贵金属支撑。可银行不同啊,银行只要有人和场所就行了,顶多就是算学技能要求高一些。

“你还别不服!你作为大唐的民部尚书,应当知道你们的算学技能。你也到宁国银行办过业务吧?你自己想想看,以你们的计算速度,能在你体验过的时段内,完成那些业务吗?”

“如果做不到,那当大批客户上门时,后面的人就都得耽误,还可能出错。哪怕错一处都是对银行信誉的毁灭性打击。”

“低效又易出错,这样的银行,不仅难以给百姓带来便捷,难以促进商业发展,反而会阻碍商业发展,给百姓带来无尽的麻烦!”

“反观宁国银行,拥有高效的计算能力,还有丰富的经验,若是宁国银行的分行遍布大唐,绝对会大力促进大唐商业的发展。”

“而商业发展上带来的激增的税收,远高于你们自己开设银行赚取的利润!更何况,你们自己开设银行,还不一定能盈利!”

唐俭听完李恪所说,想着自己民部那些小吏的算术水平,不由失望地摇了摇头。

不过,他还是坚守底线,“计算能力不够,这不是问题,我们可以多人同时计算,三个人当你们宁国银行一个人用总可以吧,还不行的话,就五个当一个,十个当一个人用!”

李恪一看,这小老头是在自建银行上产生了执念了,不能跟他在这一点上继续纠缠下去,越纠缠他就立场越坚定。

“这样吧,本王提供一套方案,你们回头自己考虑一下,看是否可行。”

李恪继续道,

“宁国朝廷出面担保,帮助大唐的债券在宁国销售;宁国同意银元、纸币在大唐流通,并保证供应充足。”

“宁国可以把火车、蒸汽船等最高机密、最新产品卖给大唐,也可以继续开展武器贸易,”

“但是,作为交换条件,大唐需要同意宁国银行全面进入大唐全境!”

听了前面两条,唐俭正准备高兴了,但李恪最后一句,又让他空欢喜。

第335章 公交车

凡是唐俭、段纶提出的要求,李恪全都答应了,但前提是,大唐必须全面放开对宁国银行的限制。

允许宁国在大唐全境开设银行!

如今的大唐,的确没有能力自己开设银行,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也不可能有。

除非大唐寻求宁国的帮助,让宁国在各方面帮助其筹建银行,不过李恪才没那么傻,什么都可以帮,金融这个暴利行业绝对不帮!

明明自己可以躺赚的,为什么要分食?

如此一来,宁国银行就成了大唐的唯一银行系统。

如今的大唐,东西横跨上万里,而且这一地区本就是大食商人、波斯商人非常活跃的地区。

等宁国银行在大唐的所有网点铺设完毕,就可以开展汇兑、借贷等业务了,到时候盈利还不哗哗地入账!

“你们好好权衡、考虑考虑吧。如果暂时无法决定,可以回大唐请示一番,反正宁国对此也无所谓。”

李恪就是要向唐俭和段纶两人摆出你们需要我,我不需要你们的姿态。

其实,本身也就是这样,虽然李恪想在这些方面捞一笔,可只要稳住,这些生意早晚是宁国的,其他人都做不了。

“三皇子,有所不知,银行一事,圣上已经与几位相国商议过,说是准备筹建大唐自己的银行。所以,我们这两个尚书,真是没办法直接答应。”

唐俭表现的很为难。

“总之,宁国的条件很简单,也就这一点,就是到大唐办银行。而你们大唐却得到了一堆好处!”

“唯一不好的就是暂时不能开办自己的银行。可你自己也知道,你们大唐目前并不具备开办银行的条件啊!”

“再者说,就算你们自己开办了银行,你们能经营好吗?退一万步,假设你们也能经营好,可你们经营好银行带来的收益,远远无法与宁国提供的条件相比吧!”

听了李恪的一番忽悠,两人认为也确实如宁王所说啊!

如果不同意宁国银行进入大唐,那么就无法得到冷煅甲、床弩、振威炮、宣威炮、战舰、火车、蒸汽船、债券、货币等等,损失太大了!

“这……”

唐俭与段纶两人左右为难。

“不急!给你们时间慢慢考虑。这样吧,洛阳的到天山的铁路,其中洛阳至长安已经铺设完毕并投入营运,你们可以去体验一下,就当是游玩了!”

李恪不等两人直接否定,先给一个乘坐火车的切身体验。

等到被火车的强大震惊到后,他们的态度或许会有所改变。

两人一听直接就答应了。

“多谢三皇子,臣正有此意!”段纶迫不及待回答道。

在大唐没有启程时,他就一直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猜想火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怪车。

需要铁锭铺路,还需要烧石炭?

在海上航行的这大半年,他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总体来说,他已经被困扰很久了。

两人辞了李恪,也没回国宾馆,直接就打听着乘火车去了。

唐俭:“这位郎君,麻烦问一下,坐火车去哪里坐?”

路人:“当然是火车站了!”

唐俭:“噢,那火车站在哪里?”

路人:“前面那个路口,坐公交车一号线,大概八站就到了。”

啥?啥玩意儿?功教车?那是什么?我要坐的是火车啊!

唐俭:“这位郎君,你刚才说的,功教车,那是何物?可是火车的雅称?”

路人直接傻眼了,还雅称、雅你妹啊!这想象力可真够可以的。跟文绉绉的人说话怎么那么费劲!

路人:“公交车,也就是公共交通,大众百姓都可以乘坐的车,上车丢给车夫一枚铜钱就可以了,随便你坐到哪里。”

唐俭与段纶互相看了对方一眼:还有这种好事!?

两人向路人道谢,而后朝路口走去,准备去坐公交车。

“段尚书,你可曾听说过这公交车?”

“不曾。”段纶摇了摇头。

“唉!从扬州到洛阳,唐某一直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这大唐与宁国的差距,难道真的那么大吗?”

段纶没有回答唐俭的问题,无奈的叹了口气,而后朝路人说的路口走去。

其实,唐俭的问题,也不是为了向段纶索要答案。这一问题本就不用回答,事实已经摆在眼前,大唐与宁国的差距,还真就那么大!

两人来到了十字路口,果然看到有几人在等待,刚站定就看到一辆四轮大马车驶来。

大马车由八匹马拉着,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马蹄声远及近。等待的几人见状立即排成一队。

唐俭与段纶也赶紧有样学样。

大马车站定,排在前面的人陆续上车,唐俭与段纶却傻眼了!

首节上一节224/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