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99节

“噢?毕竟是新的产物,一切还不确定,你就那么肯定?说说你的理由。”

李恪自然也明白这是万无一失的,毕竟是后世的基操。

不过,与其由他苦口婆心的讲出来,还不如让臣下自己讲出来更能让其他人信服,免得觉得他这个“昏君”在想着法子加税、骗百姓的钱。

“首先是如今的百姓,除了一少部分老人,绝大部分都已经习惯把钱存入银行。而国库券从名称上来说,是新的概念。”

“可从实质上来看,依然是百姓把钱拿到银行,到了一定时间,再来把钱取出来。这和存款、取款并没有什么区别。”

“唯一的区别也就是利息更高了!而这一区别会让更多的人选择把自己本来要存款的钱买成国库券!”

众臣听了查无缺的分析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臣也认为国库券的发行不是问题,但需要发行多少,利息又该设在多少,不同还款年限的分别要发行多少,才能让我们财政做到游刃有余而不被拖垮?”

财政部尚书连生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让李恪很欣慰,臣下不是等着他这个做君王的去安排事情做,即便是全新的产物,各部分都能迅速发现其中的优势,同时也能发现其中得问题,并主动去解决问题。

“没错!连尚书提出的几个问题都很关键,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在发行国库券之前,已经要把这几个问题彻底弄清楚,反复核算,而后才发行。

李恪对对连生金提出的几个问题直接表扬。

有时候,发现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

尤其是像这种财政方面的问题,能在一项政策退出之前发现其中的问题,做到谋定而后动,那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损失。

毕竟是国家财政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稍不留神,就一可能造成国家财政的崩溃。

“这几个问题,就由税务部、财政部、审计部、总行四个部门统一研究解决吧!”

“总之,要计算清楚朝廷每年的偿还能力,不能给以后每年的正常财政支出带来压力。另外,务必给百姓一个明确数字,多少利率;一个明确的日期,哪天偿还。”

李恪最后说道。

“臣领旨!”几人齐声应答。

“运输部、建设部、工业部、督察院留下,其诸卿各自回衙吧。”

李二挥了挥手,让其他人回自己部门忙去了。

宋万里、阎立德、班昌、毛秋慈留了下来。

“留四位下来,是关于铁路的建设问题。今日诸位回家准备,明日随本王一起前往宁城。实地考察蒸汽机的运行情况,以及那段铁路的运行以来发现的各种问题。”

“臣领旨。”四人行礼后各自离去。

“老丈人等等!”待四人要迈出大殿正门时,李恪突然叫住了阎立德。

阎立德一阵无语,就没见过谁家女婿直接把自己岳父当面直呼“老丈人”的!

而且还是在大殿上,对方还是一国之君!你敢信?

宋万里、毛秋慈几人都是李恪在齐州时的老部下,已经见怪不怪了,两人相视一笑,先行离开。

“岳父可知道,我们以往前往各地考察,可都是骑马的,这样能更多的节省时间,来往各地也更方便。岳父吃的消吗?”

阎立德听的直翻白眼:几千里地,骑马?你想颠死我吗?

想了想,阎立德说道“我与你们年轻人不能比,要不你们先行。我骑马跟上,吃不消时就到驿站换马车或乘船,缓解一段后再骑马。”

“嗯,也行!”李恪点了点头。

洛阳到宁城,两千多里,骑马只要十多天。而乘坐马车或船的话,需要两个多月。这样的速度,对于李恪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肯定是不行的。

虽然阎立德才四十几岁,这岁数在大唐朝廷不算太大,可在宁国朝廷已经是比较大的岁数了。

宁国各部分的一把手,基本都是李恪吴王府的班底,要么是在齐州做都督时的部下,全部都是少壮派,精力充沛。

半岛、倭岛、大唐南北,辗转数万里。天宁军在前面一路打过去,这些各部分的文官员一把手就跟在后面做当地官府的各种交接工作,一路都是骑马。

虽然他们的身体素质比不上那些武将,但是辗转万里、颠沛流离,却一直不落下天宁军多少。

可眼下李恪这个老丈人,出身自官宦人家,从小到大的出门不是马车就是轿。

如今敢于挑战一间歇性骑马就已经不错了。

“岳父再辛苦这一次,等以后铁路修好了,出门哪怕百里、千里、万里,都可以乘坐由蒸汽机牵引的车出行。”

阎立德听后也眼冒精光。

对于李恪说的,他一点都不怀疑,他曾亲自去宁城考察过,当时就想去看看那条铁路,不过当时铁路的保密等级太高,作为大唐官员的他,根本不允许靠近。

不过,当时他却亲眼看到了宁国在用水泥建房,那神奇的水泥,当时就把他给震撼了。

后来,宁国又陆续推出了一系列的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型物品。

因此,李恪说有一种机关能自己拉着车厢跑,他信!

第二天,李恪与送宋万里、班昌、毛秋慈,以及神武卫,一起飞奔宁城。

蒸汽机项目的总总负责人滕四方,在一个锻造工坊里迎来了李恪等人。

“臣,不负王上所托,蒸汽机试车成功了!”滕四方一见到李恪,激动的双眼泛红。

说完这话,他再也抑制不住压抑了多时的喜悦,“哇”的一声嚎啕大哭。

三年多前,滕四方被李恪秘密安排到这处作坊里,没有官职,没有俸禄,只有无尽的实验、实验再实验。

占地巨大的锻造作坊,也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毕竟蒸汽机的测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煤,并且一直黑烟不断。

这三年多来,这帮人就一直待在这个院子里,日以继夜、夜以继日的反复做着各种实验,各种改进。

虽然他们不是发明创造,但这蒸汽机毕竟是千年后的产物,不是动动嘴就能吹出来 的。

虽然仅是一个车头,但也是无数个零件组装而成的,每一个零件需要什么样的尺寸、需要什么样的材质,都要靠他们自己摸索。

李恪能提供给他们的仅仅是一堆图纸,以及蒸汽机工作的原理。其他的,只能靠他们一边实验一边学习。

三年,终于成功了!

第298章 车轮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

李恪赶紧扶住了滕四方,“你们隐姓埋名,在这个院子里埋头苦干了三年多,本王愧对你们了!”

听了李恪这句话,众工匠心中无限震惊。

他们最初只是齐州一带的工匠,工匠哪有什么身份地位可言,吴王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当初的吴王,如今成为地阔万里的宁国之君。一国之君竟然亲口说出愧对他们,他们怎能不诚惶诚恐。

当初他们被李恪带着悄悄出境,而后被安排制作甲胄、兵器,后来又被带进了在这院子,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在齐州一起被李恪教授新技术的工匠,很多都进入官府担任要职,而他们如今一无所有。

这也就是李恪有感而发,说愧对他们的原因。

可这些事情总该有人去做的,他们虽然一无所有,但他们有造出了第一台蒸汽机的荣誉,这份荣誉重千斤!价值千金!

工匠们个个惶恐行礼,李恪一一把他们扶起,叫着他们的名字,拍着肩膀鼓励他们。

“制成了蒸汽机,是你们一辈子骄傲!出于保密考虑,或许现在还不能把你们的名字公之于众,但也只是暂时的。未来,你们的名字都将记入史书,宁国的世世代代子孙,都会记住你们的功劳。你们这一代人,也是你们自己家族子孙后代永远的骄傲!”

这话不说还好,李恪把这话一说,那些工匠们更控制不住了,一个个大老爷们儿,全都感动的抹起了眼泪。

为自己能够参与制作蒸汽机这一伟大事件而感动,也为了王上如此重视他们而感动,更为自己能够被记入史书而感动。

旁边的宋万里和班昌、毛秋慈都羡慕不已。

以蒸汽机的重要性,以及王上的重视程度,将来在史书里必定是大书特书,所有参与者的名字必定反复提及。各项事宜,整个环节都会详细记录。

而他们这些官员,在史书里能混超过十个字的记载,就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王上请随我这边来。”

穿过一个繁忙的大作坊,李恪几人被滕四方等工匠带到后院,院中一条长度不到一里的铁轨,上面一个黑乎乎的大铁疙瘩。

高约一丈,长约七丈,前面是一个圆柱形的大铁包, 这一部分就是燃烧室、汽包、汽缸、烟囱等部件。

说到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用煤烧水,高温、高压的水汽迫使汽缸活塞运动,推动连杆,带着动轮转动,从而带来前行的动力。

当即有工匠爬了上去,开始往火炉里填煤。

蒸汽机开始工作,各种飞轮转动、废气排放、活塞运动声音、车身震动的声音,顿时充斥着所有人的双耳。

一阵阵浓烟排放,滕四方走到李恪面前问道,“王上,先跑一趟空车您看看?”

“好!开始吧,有点迫不及待了!”李恪笑道。

滕四方朝车上的人做了个手势。

“嘟……”

“哐咚!”“哐咚!”“哐咚!”

“别的不说,这汽笛挺像回事!”李恪笑道。

听到这声音,这下该李恪激动了,仿佛回到了千年以后!

只带了一节车厢的蒸汽机机车缓缓起步。

这时,李恪想到了一句话: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这句话是对人类登上月球时的表述。但李恪认为,用在这里,也很恰当。

随着蒸汽机牵引车厢前进的这一步成功,标志着人类可以进入全新的机械时代。

这条大作坊内的轨道总长还不到一里,很快就倒回来了。

“王上,我们先上去试试?”宋万里、班昌、毛秋慈几人在旁边早就摩拳擦掌了,急的原地转圈。

“凭什么你们先上去!”李恪瞪眼说道。

“我们这不是替王上试试安全与否嘛!”

“不必了!他们不知都试了多遍了,一起上去吧!”

两人拗不过李恪,滕四方陪着四人一起上了那节小车厢。

车辆再次启动。

“哐咚!”“哐咚!”“哐咚!”

而宋万里与班昌、毛秋慈几人开心的像个孩子:果然有自己能跑的车啊!

三人一会抱着手臂在端坐在座位上,一会儿把头伸到车窗外,一会儿在车厢里走来 走去。

尤其是运输部尚书宋万里,人都癔症了:

“嘿嘿嘿嘿嘿……”

“呵呵呵呵呵……”

“哈哈哈哈哈……”

李恪嫌弃得剜了他一眼,直接起身坐到车厢另一侧去了,不想挨着这个憨货!

宋万里见李恪挪了位置,也屁颠屁颠跟了过来。

“王上!王上!成了!臣觉得,这事彻底成了!哈哈哈哈……”一看李恪瞪着他,宋万里立即捂住了嘴巴。

首节上一节199/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