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66节

“后面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快恢复百姓的生产生活。基于此,工业部尚书班昌,农业部尚书贺连丰,商业部尚书范淅川,运输部尚书宋万里,教化部尚书段成文,民事部尚书温明轩……”

“以上诸部尚书,全部赶往扬州。即日起,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之政事,一律就近送往扬州处理!”

“臣等遵命!”

随着天宁军在大唐境内持续的攻城掠地,南北数千里的跨度,成了阻碍信信息反馈与交流的最大障碍。

为了占领区各方面都够尽快恢复,李恪决定把最重要的几部尚书派往扬州。

扬州基本位于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岭南道这一巨大的扇形面积的圆心位置,到达以上各地的距离相当。

因此,把新占领区临时行政中心设在扬州,能够将行政效率提升到最高。

随着李恪策略的调整,各官署李恪行动起来,各部尚书也李恪带着自己麾下的部分官员前往扬州。

之后,就是以前宁国占领敌对国后同样的操作了。

首先是道路、桥梁、港口、码头的铺设与拓建,然后是选择合适位置建造工厂。

同时,圈定国有农场、矿场、林场等。

在整个世家群体对宁国报以最恶毒的诅咒而后离开的同时,还有一个群体对宁国欢迎程度不亚于贱籍百姓。

这个群体就是商人!

贼拉机灵的商人们,在天宁军攻入大唐时,他们闭门不出,随时观望形势。

他们不会过早的的与天宁军接触,以免天宁军撤走后遭到大唐的清算。

如今,宁国已经实际占有大唐的这几道地区,这些精明的商人才开始活动。

在世家群体携带财富大规模的逃往关中时,这些商人却稳如老狗,坐等城池变换大王旗。

虽然说宁国对商业行为征收商税,可宁国的各种政策,各种律法,各种社会氛围对商业、商人都相当友好。

在宁国的缴着重税的商人,比在大唐不用缴税的商人赚得更多!

当初,大唐的商人就尤其羡慕宁国的商人,如今终于迎来了契机,摇身一变,成了宁国商人,他们怎能不兴奋!

这些商人自然知道宁国每拿下一个敌对国,就会大肆建设发展工业。因此,他们一直留意着宁国朝廷的动向。

当得知宁国商业部的官员到了扬州后,这些商人简直欣喜若狂,他们的机会来了!

江南道润州。

罗元德:“距离原港口最近的位置,你们也不用考虑了,官府是不会出让的。还不如及早考虑其他地方。”

钱乐湛:“唉!这地方是真让人眼馋啊!这得多便捷啊,日后能节省不少运输成本和时间!”

李承运:“罗老四说的我赞成,我是不想了,买是肯定买不到了,不过到时可以问问能不能租得到。”

罗元德,钱乐湛,李承运是润州商业三巨头。如今,几人正聚在一起商量购买自己的工厂用地。

李承运:“罗二的陶瓷产品,远离港口确实不方便,离船越远损坏越多,倒是可以租借朝廷的。反正我的成品是布匹,不怕运输中的摔打,远一点也无妨。”

罗元德:“那我的竹器、漆器就更不用担心了!现在唯一担心的是,朝廷放开买卖的工厂用地够不够多,如果多的话,我准备多买一些,将来必定升值!”

钱乐湛:“罗老四这一说倒是提醒我了,去年我就听说,锦州港附近的土地这三年时间,涨了十倍不止啊!如果有可能,润州港附近开放买卖的话,我也得多买进一批!”

李承运:“你们这些家伙,只看到土地的升值,就不知道超额购买的重税,以及土地购买后搁置不用的闲置税吗!”

……

几位巨头继续就囤积工业土地讨论着。

这就是商人!

只要在政策上稍微做一些有意、指向的性的调整,商人立即就能看到这其中的利益,而后挖空心思去钻研,去收割其中的利益。

当然了,这都是李恪特意留出的、供巨商们钻的空子。

小范围的开放工业用地产,购买税、闲置税、转让税,一个比一个狠,先测试一下荷包满满的巨商们的反应,而再逐步大范围开放。

如今看来,想要收割韭菜的韭菜们,已经跃跃欲试。

第246章 宁国大移民

大唐境内的宁国占领区,对世家的极端政策,造成了这个群体的恐慌。

他们纷纷逃离故土,绝大部分提前逃走的人,都带上了自己的财产,如今他们都挤在了长安城。

太子在发愁这么多人挤在长安的同时,也有些兴奋。

这些世家大族几乎都携带祖祖辈辈积攒的财富而来的,为了能在一板砖砸到几十个世家子弟的狭窄长安城里获得更多资源,必须要撒钱拓展关系。

那么谁在长安里站在人际关系的金字塔顶端,谁就能收获最多的财富!

而如今,这个位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无疑就是太子了。

现在,他每天都在接待前来表示效忠、赠送金银的世家代表人物,手中的财富急剧增加。

他怎么也没想到,失去了河北、淮南几道的控制,却得到了巨额的财富!

不仅如此!

如今逃往长安,无疑是在寻求庇护的,那么就得想他这个太子低头。既然如此,那些世家队列里的大量治国人才,不就归入他的麾下了吗?

正好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大量搜罗人才,而后替换朝中不属于自己阵营里的那些职位。

因此,大唐东部被宁国占领地区,河北道、河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基础建设、经济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而在长安城内,各个官署,各级官吏,争抢关键职位的活动,也进行的热火朝天。

世家大族纷纷涌向长安,给太子带去了大量的文人、治国人才。同时,也给李恪留下了大量的劳动力人口。

这个时代里,就算是普通的家庭也有一两名奴仆。而每一个小地主、世家大族,家里的部曲、客女、奴仆、婢女总数就更多了,数十、上百、数千不等。

在户籍统计中,这些部曲、奴仆、婢女,都是不算作户籍人口的。户籍人口只算非贱籍良人。因此,在这些地区,其实隐藏了大量的人口。

世家大族这一次逃离,宁国占领地区的绝大部分部曲、客女、奴仆、婢女却没有逃离。

大量部曲、客女、奴仆、婢女被废除贱籍,如此以来,就解放了大量的人口。

于是,又一个大的计划,开始被执行。

河南道,登州港。

“都不要随便走动,拿好自己的号牌,记住你前面的人,盯紧了,随时往前走。登船时,一定要看好脚下,谨防落水!”

一位宁国官员,拿着一个土制扩音喇叭筒,一遍遍的吆喝着。

“你们那些破破烂烂的衣服,就不要带了,到了之后,官府会你们发放新衣!每季两套崭新的棉布衣服,一年就有八套!”

“不仅免费发衣服,官府免费提供粮食、住宿!至到你做工的薪酬发放下来,或者你租种的土地到了收获季。”

“每一户都看管好自己的孩子!不要乱跑!”

港口里,除了官吏们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吆喝,还有刚刚被放良的百姓们。

他们激动的谈论着,憧憬着迁移后的美好日子。

没错,宁国又一次大移民正在进行中。

占领区解放了大量人口,这也使宁国的移民计划再次启动。

移民的目的地,包括半岛、东洋诸岛、南洋诸岛。

这些原属贱籍的人,本身是没有任何自己的私有财产的。如今,官府提出,愿意移民的,可以提供高薪工种,还免费发放一切生活物资。

很多奴仆、婢女,都是被卖来卖去了,他们没那么重的故土观念,哪里能吃饭,哪里能活命,哪里就是家!

官府免费给粮食,免费给生活物资,给高薪的工做,为什么不迁去?

于是,纷纷报名,这就有了现在港口人声鼎沸的场面。

不仅是登州港一处是这样的景象,最近几个月,大唐境内被宁国控制的每一个港口,一直都是如此的景象。

这次从世家大族的人口析出,以及大移民,不仅能够刺激本土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也能让宁国海外新获取疆域逐步发展,继而繁荣。

人口太少,一直是卡在宁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石。

如今,这一问题过得解决,宁国的各方面发展正迎来再一次腾飞。

现在的李恪,心情无比愉悦。

可有人欢喜有人忧。

几个月后,大唐几乎失控的局面,终于被远在万里之外的李二得知。

“废物!废物!朕留给他一个完完整整的大唐,现在呢?半个大唐没有了!废物!”

李二背负双手,在殿内走来走去!

“都是废物!高士廉、长孙无忌、杨师道、岑文本,一个个都在干什么?不都是治世能臣吗?就看着国土一点点沦丧?废物!也是废物!”

李二这次是真怒了。

自己的舅舅和大舅子,无论是当面还是背后,从来没有直呼其名过。

但想想自己亲手打造的大唐,那么强悍的大唐,居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竟然被打成了残废,他心里必定很愤怒。

“圣上,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必定大部分将领都来了这边,大唐本土的将领就显的捉襟见肘了。”

程知节看着李二的表情,试探说道。

“屁话!”李二的吐沫星子喷了他一脸。

“朕留给他的将领,他只用了一个张士贵,其他的都留在自己身边做他的盾牌,倒是把自己保护的很好!”

“那些将领,哪一个不是从大唐的立国战争中磨炼出来!那些军队,哪一支不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百战之师!”

程知节不说话了,其他将领也是欲言又止。

想想也的确是,太子把一众将精兵强将都安排在长安周围的各关口,把长安防守的跟铁桶似的,把自己置身于铁桶之中。

典型的一挨打就双手抱头的。一味的挨打的被动防御措施,让大唐的国土被宁国鲸吞蚕食。

主要的产量区已经全部丢失,当然了丢掉的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口。

局势愈发严重,如果再不加以干涉,宁国就要把关中以外的地区全部吃掉了!

若宁国控制了关中,继而长安城破,那……

众将一个个面色凝重。

“圣上,要不,御驾回銮吧?”李道宗轻声建议道。

第247章 大唐的战略误判

李二听了后,看了一眼李道宗,没有说话。

回銮固然能给大唐抵挡宁国带来信心,带回的一众将领也能给唐军一个定心丸。

可回銮就一定能破局吗?

万一回去后,不能破局,被那逆子扣押怎么办?

如今这么烂的局面,能翻盘固然好,如果亲自回去也不能翻盘,那岂不是丢大人了!

众将不敢提派一部分将士回长安的建议,万一少一部分人,这里的皇帝遭到攻击,出了什么意外,那么提建议的人就万死难辞其咎。

首节上一节166/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