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51节

“好!你这个主意好!快,把所有骑兵都调来,保护本将军撤退!”

众将:……

天宁军的骑兵在奋力的尾随着唐军的步兵,一 边砍杀、一劝降。

上来前来一顿无情砍杀,就问你投降不投降,不投降就只好继续了。

毕竟是同胞,如果不是逼不得已,实在不想刀兵相向。

在天宁军强大的威压之下,溃逃的唐军步兵的陆续向天宁军投降。

谁不知道,宁王是三皇子,和圣上是一家人,宁国和大唐也是一家人。

所以,唐军投降宁国的天宁军,不丢人!

一边是天宁军的威压,一边是原本亲近的关系,于是越来越多的唐军投降。

而此时唐军的骑兵已经被赵节调到自己周围,掩护着他撤退。

唐军中,步骑比例是四比一,也就是说,侯君集所统率的这八万人,其中去骑兵一共也不到两万人。

而此时,天宁军派出了六万骑兵,在三个方向围歼唐军。

可赵节又把这仅有的一万多骑兵都放在自己身边,完全置六万多步兵生死于不顾。

这设就加速了唐军的覆灭。

宁城正前方一里处。

“侯君集死了?他不是还欠着咱们银行的贷款吗?”

“死了!我在城墙上亲眼看到的,当空开花!”

跟在李恪身后的雷良发与薛仁贵,正向侯君集当初站的那个地方走去,两人在后面交谈着。

“应该就是这里了吧!”李恪指着面前的几个弹坑,“挖挖看,不知道还能不能拼凑完整。”

PS:最近好像严打,昨天晚上,因为把一个“击”字,和一个“剑”字,组成了一个词,导致审一夜都没有通过,直到今天上午人工审才通过。太可怕了,所以,昨晚,抱歉了各位。为了防止昨天的情况再次出现,今晚写完一章直接就发,审的结果出来早的话,还有补救时间。

第224章 两种反攻策略

一番挖掘,本来打算把侯君集找出来,可是,经过炮火的一轮轮轰炸,无数的兵士命陨当场,地面上的土石被翻起一遍又一遍。

完整的侯君集肯定是拼不齐了。

“王上,这,疑似的尸块拼凑在一起后,多出了一条腿和一条手臂,怎么办?”

一群兵士忙碌一番后,汇报结果。

众人:……

“啥?怎么还多出零件了?”

不仅李恪纳闷,其他人惊呆了。

“那也不能拼出个怪胎吧,随便去掉哪个多出的零件吧,凑成囫囵的就行了。”

天宁军的骑兵继续追击唐军,后方开始打扫战场。天气炎热,不得不重视起来,弄不好就会有瘟疫产生。

侯君集的大军被天宁军突然祭出的宣威炮轰炸了个措手不及,李安俨所率的大军遭受了同样的命运。

不同的是,李安俨的大军在营州惨败以后,被堵截了西归路线,不得已往东逃窜。

虽然往东逃窜是宁国腹地,等于是死路一条,但是能晚死一会儿,算一会儿吧!

李恪与众将商量接下来的部署。

“如今基本上已经打退的唐军的第一轮攻击,是固守等待唐军下一轮的攻击,还是反攻进大唐,诸位有什么见解?”

“王上,臣以为,应当趁唐军的失败还没有传回大唐朝廷,还没来得及做进一步的调整时,出其不意的攻入大唐,掌握主动!”薛仁贵说道。

“臣也同意,唐军将士骄横,这一场失败是他们从上到下完全没有预料到的,也应该也没有后续的补救预案。”

“我们可以在对方作出反应之前,取得一些重要战略位置,后面做到游刃有余。”

苏定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他将领都表示同意,看来都主张打回去!

“好!既然如此,那下一阶段的作战任务,就是大反攻!”

“不知王上的反攻是要收到什么样的战果,目的不同,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战略部署,攻击的方向也有所不同。”

苏定方继续问道。

“噢?你说说看?”

“臣是这样想的,如果王上是想快速结束战争,让大唐朝廷作出巨大 的让步,获得可观的赔偿。”

“那么我们可以重点进攻河北道、河东道、关内道,这几个地方,与我们边界相邻,也是大唐都城的屏障。”

“若我们拿下这些地方的其中几个重要城池,或者尽量接近长安,那么大唐朝廷就会万分焦躁,一片风声鹤唳,也就更容易取得谈判成果。”

“如果王想要的是大唐土地,那么我们就要尽量避开以上区域,不能以上述地区为主攻方向,以免刺激大唐朝廷。”

“我们可以把进攻的重点放在淮南道、江南道,把距离都城比较远的地方,一点点 先打下来。”

“这些地方,远离皇都,一方面消息传递不方便,一方面朝廷对远离都城的地方得失,反应也不敏感。”

“无论是太子还是朝臣,对战争的惧怕都不会特别明显。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温水煮蛙,从远及近,一点点剥离大唐领土。”

“一边占领向前拓展,一边巩固在当地的统治,当朝廷反应过来这不是拉锯战,有切肤之痛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至于选择哪一种方案,还需要王上定夺。”苏定方原原本本说明了自己的策略。

听完苏定方的两套方案,李恪眼前一亮。

思虑良久,李恪缓缓开口,

“咳咳,其实,本王对大唐领土并没有想法,主要是本王想家了。关于是后续作战方案的具体化,你们商量着完善一下吧。”

“噗!”雷良发没忍住,笑出了声,又赶紧捂住了嘴巴。

李恪瞪了他一眼,然后起身离开。

众将心领神会,也相视一笑。

说到底,宁王是儿子,唐皇是老子。儿子打老子,在这个时代,是被千夫所指的。

除非李二自己禅让皇位掌握自己的其他儿子。那就是兄弟相争,没什么好说的了。

不过,眼下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太子监国!

在太子监国期间,打过去,再裂土分疆,勉强也算的上是兄弟相争了。

既然如此,有了相争的实力,有了相争的机会,为何不争?!

不争就是傻子!

更何况,还是自卫反击!

一众将领就第二套方案的细节又进行了讨论和补充。

前方传回消息,赵节及500多名骑兵最终逃回大唐,余着或死或俘。

李安俨带领的大军兵败后逃窜到辽水一带,被拦住了去路,最后沿着辽水向北逃窜中被砍杀,全军覆没。

宁国佯装失败从长城撤走后,唐军就占领了长城。

而此时大唐幽州都督府的防御重点,全部放在了燕山山脉中长城一线的各个关隘,把长城一线打造成了铜墙铁壁。

虽然进入宁国的十五万军队,一场惨败,回来了不足一千人,可是幽州都督府有信心把宁国军队挡在长城之外!

“都给睁大眼睛,一刻不停的盯着对面,有任何动静,都要谨慎探查,绝不能让宁国人靠近长城!”

幽州都督赵嘉勋已经三天没合眼了,他这些天一直在长城上巡视,检查是否有防守漏洞,是否有人懈怠轻慢,是否有玩忽职守。

长城修建的初衷,本来就是站在南方防御北方的角度修建的了,因此一切设设施只要都完善利用,防守住从北方来的进攻,完全没有问题。

怕的就是将士们偷奸耍滑,被钻了空子。

另外就是,幽州军被侯君集调走了数万人,剩下大部分兵力又布置在长城沿线的各关隘后方,如此一来幽州城的守军出兵力就不足了。

“赵都督,幽州城只留两千守军,是不是太冒险了?”赵嘉勋的一名副将难掩忧虑。

“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如今幽州兵力太少,只能以长城防线为重,若是让宁国军队突破了长城防线,出了燕山山脉,再往南将是千里大平原,再不险可守!”

赵嘉勋当然也知道2000人守一座大城,几乎是没什么抵抗能力。

但实在没有办法了,已经向朝廷求援,希望能早获取回应。

“赵都督,我们唐军难道,真的那么弱吗?连宁国军都打不过?这一场败的也太……”副将仿佛心有怨念。

“不可信口胡说!侯尚书是沙场老将,战功赫赫,这次或许是遇到了什么突发情况,才导致失败。”

“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否定了他一世的功劳,更不能因一次失败就否定我唐军的强大!”

赵嘉勋呵斥了副将,一顿劈头盖脸的数落。

“报!重大军情!”

远处信使一路吆喝,朝山顶冲上来。

“赵……赵……”信使胸口急剧起伏,大口大口的呼吸,眼看肺都要炸了。

“直接说内容!”赵嘉勋喝道。

“幽州城丢了!”信使简洁明了

“什么!”赵嘉勋和副将异口同声。

第225章 请李靖出山

赵嘉勋以为把防御重心前移,利用燕山地利,打造一条坚固的防线,天宁军就无法进入大唐。

就算天宁军有万分之一的可能突破燕山长城防线,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退守幽州城。

可现在,

怎么宁国人突然就跑到自己后面去了?还占领了幽州城?

所有关隘都没有宁国人的影子,怎么,飞过去的?

“怎么回事?快说,怎么回事!幽州城怎么就丢了呢?”赵嘉勋暴喝道。

“赵都督,幽州城守军按照您的命令,死守不出,也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冒出来的宁国军队。”

“直到后来收到大运河沿线各州的求援信,才知道,宁国人是从海上来的,登陆以后,直接攻击运河沿线各州。”

“据各州求援信中提到的宁国军队数量汇总,他们登陆人数在十万以上!”

幽州信使一五一十的汇报。

“从海上而来?十万之多?怎么可能!海上运兵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他们跳过燕山,等于孤军深入,而且退路被堵!”

对于这些,赵嘉勋表示无法相信,这太违反军事常识了。

十万人的大部队,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为这十万人部队,不只是十万张嘴要吃粮,同时还有为他们运粮、运辎重的民夫的口粮。

首节上一节151/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