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5节

高一级别的牺牲后,低一级别的承担起指挥任务,继续战斗。

而如今的大唐,府兵都是普通百姓,平时都是在家里种地的。轮到自己上番时,才带上自己的行李、武器前去报到。

绝大部分人,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说读过兵书、懂得调整防御了。

虽然有基层的军官还在,可这些队正、旅帅,也只能指挥动自己的几十人、几百人而已。

因此,当这样的军队失去指挥后,普通士兵一般都会选择投降。

“大王真是好手段,臣,心服口服!”苏定方无奈叹息。

李恪笑了笑。

“苏总管在长安,是任职内府中郎将吧?”

苏定方满脸苦涩,“不瞒大王,臣此前是正五品上的郎将,临行前才被提升为正四品下的中郎将,为了便于统兵。”

看得出,苏定方相当苦闷,军中很多不如自己的人,早就中郎将了,甚至已经做到了将军、大将军。

就连以前自己的一些下属,都跑到自己前面去了。

而自己只是在朝廷无将可用时,才被拎出来。怕其他将领不服管理,临时升了个中郎将,多么讽刺、多么心酸。

“裴将军呢?”

“臣只是一个小小校尉。”

“以后你们两人就留在本王这里吧,这里的舞台更广阔。”

说完,李恪不等两人反应,转身出了营帐。

他可不会做舔狗,求着两人以后跟自己混。如今两人是俘虏,完全没有话语权。

两人的去留问题是由长安那位决定的。

“殿下!刚收到消息,库莫奚、契丹、,三番都派出军队,陈兵宁州外围。”

柴彪急匆匆走进帐内禀报。

李恪淡定一笑,“不用担心,他们肯定是在等四万唐军向我们发动攻击后,才会在我们后方动手。不过他们是等不到了,但也不能放过他们!”

“你派人回宁州,让窦司马连夜挑选伤愈能战的俘虏,两番分开编队。今晚让他们吃饱,好好休息,明天狩猎!”

“喏!”

第二天一早,四万被缴械的唐军,连同粮草,都被赶来的宁州军押回宁州。

经过之前与库莫奚、契丹、两场大仗,俘虏了四万两千多敌军。

因重伤没能救治陆续死掉了两千多;被换俘换走了5000左右;筛选出8000奴兵。

如今,李恪手里还有俘虏**

**多。

这一个月时间,轻伤的早已经康复,已经投身到宁州城的建造中去了。

李恪把库莫奚俘虏择优凑够**

**人,雷良发、闻成松、耿思承、伍弘各领2500人,去打契丹、人联军;

把契丹和人俘虏凑够**

**人,由赖世宏、屠志、单天和、裴山各领2500人,去打库莫奚。

每支队伍再配300名部曲兵督战,番兵若不全力出战,或者逃跑,督战的部曲兵可以直接将其射杀!

余下的5000多部曲兵,和8000奴兵,以及1000护卫,总计一万四千人,负责看管被俘后饿的整天两眼发昏的五万唐军。

第20章 李恪的条件

七天后。

四万唐军又被一口吞下的消息传回长安,朝野再次习惯性的震惊了。

与吐谷浑打了那么久了,都没有这么大的损失。

李二有了吐血的冲动,感觉又一次被自己的帅儿子打脸了。

没好意思把这事放在朝堂上商议,只是找了几个创业小伙伴,小范围讨论。

“逆子!这个逆子!”

还有自己那个内侄,简直就是个奇葩啊!坚定的把坑队友这一理念,贯彻到底!

强压着心里的怒火,看向长孙无忌,“辅机呀,你也生了个好儿子啊!”

言外之意:两军对垒,你的是儿子,我的也是儿子,年龄还一般大,可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长孙无忌的脸极度难看,不敢再发一言。他思量着,今天晚上,是不是让皇后吹一吹,枕边风。

可千万不能让圣上一气之下,把自己儿子给剁喽!

他心里也明白,自己的宝贝儿子,凭一己之力,生生葬送了五万唐军,五万呐!

自大唐立国以来,从没有这样的记录。

这样的记录创造者,恐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也是记录保持者!

无人能及啊!

狗儿子啊,坑死老子了!

不过,此时的李二纠结的不是杀不杀长孙冲,而是要不要答应李恪的条件。

前面,李恪只是说,要独自建国,让大唐承认其独立的事实。

如今倒好,五万大军,李恪也看上了。

不过,倒是愿意放回最初从长安去的一万南衙卫士。

而从幽州开过去的四万当地府兵,李恪就不打算还了。

不仅如此,李恪还索要所有士兵的家眷。

另外,还让大唐十万户百姓迁到宁州。

还有,程务挺、刘仁轨、苏定方、裴行俭几人,看着顺眼,也留下了。

作为补偿,李恪将献上**

**匹战马。

“想独立建国,还想要朕的军队,又想让朕送百姓给他!归还一万兵士,献一万匹马,就想要十四万户百姓,想屁吃呢!”

李二怒不可遏,唾沫星子喷了长孙无忌一脸。

老阴货很郁闷,唉,都是自己儿子造的孽。抹了一把脸,忍着吧。

旁边的房玄龄思索了片刻说道:

“圣上,吴王殿下既要军民,又献马匹,说明他不是一味的索要,也愿意付出。臣以为,这是殿下在暗示我们,一切都可以谈,我们也可以提我们的条件。”

“殿下一共索要十四万户百姓,显然是漫天要价,那我们也可以漫天要价,最终双方妥协到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另外,臣建议,不伤害大唐的那些条件,我们答应了也无妨,舍出去的,从其他方面得回来就可以了。目前,最要紧的还是西边与吐谷浑的战局。”

“玄龄你的意思是,这逆子还跟朕玩起心眼来了?”

房玄龄一笑,“圣上,恕臣无礼,吴王殿下都已经16岁了。孩子大了,想法也多起来了。父母没给到位的,他肯定会想办法在不惹恼父母的情况下,尽量找补一些。”

“咳、咳!”李二一听,自知理亏,赶紧转移话题,“那这逆子说的几条,哪些可以同意,哪些需要拒绝,至于漫天要价,我们又该要多少?”

“臣觉得,要十万匹马!”房玄龄伸出一根手指。

话音一落,李二和长孙无忌都瞪大了眼睛看着房玄龄,仿佛在问:你是认真的?

黑呀、真黑呀!果然是漫天要价!

看着两人的目光,房玄龄显的羞涩起来,“圣上,既然是谈判,当然我们留的退步空间越大越好。”

“好,这一条先这样,不过最终不能少于两万匹。那第一条呢,要不要同意他独立建国?”

“辅机,你别老是不说话,从进来到现在,你一个字都没说。你说,要不要同意那逆子独立建国。”

“圣上,已经打了两次了,都没能……,实在不行,同意也无妨。但是得说好,不能像两番那样,经常劫掠边境。”长孙无极支支吾吾说道。

长孙无忌赞成李恪在境外建国,还是有私心的。因为这样的话,李恪在法理上就不再是大唐的亲王,离储君的位置自然也就远了。

“对对,司空说的这一点,很重要,不得进入大唐劫掠。”房玄龄肯定道。

“好,下一条,四万幽州府兵呢?”李二问道。

“这一条恐怕有些难度,如今殿下只有出走时带的8000部曲和1000王府护卫,面对库莫奚、契丹、三方压力,急需扩大兵力。这四万幽州兵,他应该是铁了心不还了。”

“如果不是吐谷浑战事胶着,担心关内守卫薄弱,估计柴哲威带去的一万南衙卫士,他都不放回来。”

房玄龄摇头说道。

李二想了想,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这个逆子,还算有点良心,知道他老子的兵派去前线了,就放人回来守卫京师。

“这么说,这四万幽州府兵没希望要回来了?”

长孙无忌眼珠子一转,“圣上,幽州兵主要是防守东北库莫奚、北部突厥残部以及薛延陀,既然库莫奚已经被吴王打的一蹶不振,”

“那么幽州的压力就主要来自北方的突厥余部和薛延陀,我们可以让吴王协守,这样既能保证边境安全,又不需消耗大唐粮饷、国力。”

李二眼睛一亮,“善!如此一来,虽然四万府兵给了他,却等于那逆子在替朕养兵,哈哈!”

“那这十四万户百姓要不要给他?”

“要给,但不能给那么多。不给不足以支撑数万军力。如果按要求全给的话,我们也给不起啊,如今全唐才300余万户百姓。顶多给一半,七万户。”房玄龄说道。

长孙无忌却表示了不同看法:

“圣上,臣倒是觉得,吴王那些兵士的家眷可以给,差不多也有五万户了。然后,下旨幽州、营州等几个个边境州,如自愿迁移的,不阻拦。”

“两番之地异常苦寒,又需要自己动手开垦荒地,想来也不会有百姓愿意去的。这样,我们就少损失数万户百姓。”

“好,这一条就按辅机说的办。那几名将领呢,除了苏定方,其他几人朕好像一点印象都没有,你们熟悉吗?”

“不曾听说。”

“臣也不了解。”

“那行吧,想必也不是什么本事了得的人物,不然也不会每次都被一锅端。还有那苏定方,什么李靖弟子,空有其名罢了。这一条也遂了那逆子吧。”

“派人去与那逆子交涉,开价一定要高,退步一定要小,狠狠宰他一笔帮朕出出气!”

十天后,李恪与大唐使者谈判结束。

又半月后,李二的圣旨到达宁州。

诏曰:

三皇子李恪,出走境外,朕出兵捉拿,恪竭力抵抗,致四万燕府兵士殉国。经南衙将士拼死搏杀,歼敌无数,缴获战马四万匹。

恪乞降求封,朕悯其侍唐心诚,除亲王国号吴以示惩罚,另册封为宁王,赐国号宁国,协守唐边。

李恪接到圣旨后,顿时就乐了,这个便宜老爹,太死要面子了吧。

明明是被我俘虏不归还的兵士,却说是阵亡了;明明是我主动送的战马,却说是缴获的;

首节上一节15/31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