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逆子叛国 第142节

隋炀帝派遣羽骑都尉朱宽,出海寻访海外异俗。

航行到了琉球群岛海域,也就是后世的北起奄美岛,南至与那国岛这一带,见一片珍珠般的岛屿浮在海面中。

“若虬龙浮在水面”,于是就把这一带命名为“流虬”。

这是史料中,最早记载琉球的文字。

后来到了唐朝,改成了同音字“琉求”。

到了明朝时,琉求的名字又被美化为,“琉球”。意思为,琉璃玉和珍珠球。

而如今,耿思承、王玄策将要邀请的琉求,也处于几个不同小岛国的分立的局面。

两人率领宁国第三舰队,沿着筑紫岛东海岸南下,最先到到达的是后世的奄美岛,如今的天孙王朝。

天孙氏是这一小岛国的统治者。

两万天宁军没有全部登陆,别问为什么,问就是都登陆了,岛上站不下。

五千名天宁军,五十门宣威炮,登陆后,不到三天,天孙王朝跑步进入新文明!

而后,派出数艘护卫舰,登陆了剩余的小岛。

宣威炮那么一放,天宁军被视为神兵天降,各小岛纷纷跪拜投降。

不费什么功夫,整个群岛都归入了宁国,划归四郡道管辖。

接着,第三舰队开始向大流求,也就是湾岛进发。

“耿总管,前方好像迎面驶来一条小船。”快要接近大流求岛时,一名将领突然喊道。

耿思承立即通过望远镜观察,“不必惊慌,是大唐的商船。”

“大唐的商人如今不是都使用我们宁国的货运船吗?”

“我们可没有开通大唐到流求岛的航线,他们想做这里的生意,自然要用自己的船了。”

乘着东北风,舰队快速向大流求岛靠近。与对面商船的距离也越来越近,肉眼逐渐可以看清对方甲板上的人了。

对面商船的甲板上,有几人在不停的挥舞双手。

“耿总管,他们似乎在求救。”

“放个小船过去,问问情况。”耿思承命令道。

不清楚对方的底细,肯定不能贸然让对方接近自己的舰队。万一是敌人伪装的火船,那不就危险了!

很快,耿思承所在的旗舰上放下一条小船,朝着对面的商船划去。

大约半小时后,驾小船前去问询的兵士回来了。

“耿总管,对方说见我们舰队这么多船一起,以为是宁国的货运船队,想讨一些粮食和淡水,他们在大流求岛遭遇海盗,货物和食物全被劫了。”兵士汇报。

“海盗?大流求岛上有海盗巢穴?”

兵士:“他们是这么说的。他们是大唐江南道的商人,携带的是瓷器和漆器,昨天刚一靠岸,就被海盗劫了,海盗人多势众,有数百人。”

耿思承一听就乐了,“看来这群海盗还准备长期经营啊!”

边上的将领迷糊了,“长期经营?”

“没错,只抢劫不杀人,这样才会持续有人前来大流求。若来一次杀一次,谁还敢来!”

耿思承问向那名兵士,“有没有问他们,是否知道海盗的巢穴在哪里?”

“说是在正南方向距离这里十里的一个海澳里。他们第一次来大流求,本以为那里是一个码头,没想到竟然是海盗的巢穴!”

说到这里 ,几人都笑了。

将领打趣道,“那他们可真够幸运的!拉上一船货,一件没卖出去,全部交给海盗了!”

“行了,给他们食物和淡水,直接去他们提到的码头,去会会那群海盗!”

耿思承大手一挥,舰队继续航行。

第211章 流求海盗

数百人的海盗团伙,如果不及时铲除,任其继续壮大,早晚会影响宁国来往的商船。

耿思承率领舰队接近那个码头时,对方也发现了他们。

“耿总管,已经进入宣威炮的射程,是否开炮?”

“好,准备!”

正要命令舰队开炮,耿思承却通过望远镜发现码头上好好像还有老幼妇孺!

“停!停!不准开炮!”

身边的传令兵解除了下达一半的命令。

耿思承又仔细看了看,没有看错!码头上有上百老幼,正在搬运货物,想必是昨天打劫那艘货货船的。

难道是海盗把家眷都带来了?

不对!

耿思承看到,那些凶神恶煞似的男人子正在甩开鞭子抽打老人和孩子。

这样看来,这些老幼妇孺应该不是海盗的家眷了,或许是海盗们掠夺来沿海人口。

这伙人应该是想赶在宁国的舰队靠岸之前,把那些打劫来的货物都给转移了。

可是他们没想到,宁国舰队上有望远镜这么神奇的东西,把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就看在眼里。

岸上急匆匆跑来一支上百人的队伍,在岸边摆开了防御阵型。

望远镜中,耿思承查看到这一情况,不由赞叹道。

“嗯?这伙海盗里肯定有军伍出身的人,居然摆出了这么严谨的防御队形!”

舰队继续前行,耿思承通过望远镜已经可以看到岸上人的表情。

有惊恐,有好奇,有贪婪,有狡诈。

宁国舰队距离码头越来越近,已经能够清晰的看到舰船上的旗子。

耿思承注意到岸上一人向结阵的一百多人,挥了下手,那些人随即散开了阵型,然后聚拢在一起看着宁国舰队逐渐靠岸。

“对面可是宁国的战船?”岸上为首的人大声喊道。

“正是宁国战船,你有何事?”耿思承身边的将领回道。

“将军请勿射击,我们并无恶意。不知将军登岛所为何事?”

“听说这里有海盗盘踞,特意前来剿灭!”

听到这么大一支舰队,是为剿灭海盗而来,那为首的一人,表情稍显不自然,尴尬一笑,继续道。

“这里并没有什么海盗,想必是以讹传讹,传错了消息。诸位要空走一遭了。”为首的那人显然是想赶紧把耿思承等人赶紧忽悠走。

“有与没有,要实地看过才知道。”这将领也看出了为首之人表情的古怪。

耿思承一声令下,最前面的数艘小船率先登陆。上岸后,直接把码头上那上百人团团围住。

耿思承也换乘小船,而后登陆。

“将军,我们都是普通的渔民而已,你们这,这是要做什么啊?”

眼看自己被围了起来,但那为首之人,却并不慌乱。他装作委屈,又迷茫的问向耿思承。

“你们都是军伍出身吧?还是一支完整建制的军队?是一府还是一团?”

耿思承死死盯着那为首的男子。

这伙人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大多是四五十岁的年龄。

耿思承之所以看出他们是一个完整的建制,是因为他们被天宁军围住后,那种下意识的相互依靠站成防御队列的举动。

这些下意识的举动,如果不是整个团队一起长期磨合,是不会如此默契的。

一听到耿思承说对方是完整建制的军队,登陆的天宁军瞬间警惕性高涨,战意飙升。

“哈哈哈哈!将军果然好眼力,没错!我们确实是一支完整的军队。不过,已经在海外游荡了太久。”

为首之人见耿思承看穿了一切,也就大方承认了。说到最后,眼神稍显暗淡。

“哦?那你们应该不是唐军吧?是隋末江南的哪支义军?”耿思承问道。

“隋末义军?那是叛军!”为男子一声暴喝,显的怒不可遏。

看到男子对隋末各支起义军的态度,耿思承几乎已经能确定这支上百人的队伍原属哪支军队了。

“那你们是?”

“大隋骁果军!”那男子瞬间身体站的笔直,铿锵有力的喊出几个字。

与此同时,被天宁军围住的那上百人,也神色傲然,脖颈挺直,头颅高高昂起。仿佛这几个字,能给他们无尽的荣光。

骁果军是隋炀帝以关中地区为主要募兵地招募的禁军,在隋朝后期的所有军队中,战斗力最强,人数也最多。

“骁果军?我知道,就是杀死隋炀帝的那支军队吧?”耿思承身边的将领突然开口。

这一句话把眼前的这帮前隋骁果军给整破功了,满腔豪情、傲然而立的他们,瞬间就蔫了。

是啊,作为隋炀帝亲手创立,又十分器重的军队,却变成别人手里的武器,最终却把隋炀帝推向死亡。

“不要提那些反贼,他们对不起先帝!他们是骁果军的耻辱!”男子愤恨说道。

“不提那些事了,都过去二十年了。在下袁兴业,为骁果军校尉,麾下原有300人,二十年的游荡与病苦,如今只剩下百多人了。

”将军既已登岛,不妨给袁某一个招待贵客的机会。好酒好菜已经备上,还请将军赏光。”袁兴业一扫愤恨懊恼的情绪,和颜悦色地向耿思承说道。

“行吧,反正天色已晚,今天晚上,就在此地抛锚吧!”耿思承觉察到袁兴业的急剧变化,必然不是仅仅为了招待陌生人。

不过,得知袁兴业在这一带游荡二十年,必定对流求岛相当了解,或许可以从他们口中得知更多。因此,他决定在此地抛锚。

登岛后向内走了不到一里地,有一个小寨子,袁兴业把耿思承等人请进寨子,果然酒席已经摆好。

天宁军有上万人,大约两千人登陆,因此耿思承的安全不成问题。

席上,袁兴业对耿思承问到流求岛的情况,也都一一作答。直到宴席结束,袁兴业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

耿思承就更觉得有猫腻了,于是入帐前,叮嘱全军值夜兵士,务必要提高警惕,这帮老嘎嘣心思不纯!

后半夜,耿思承被叫醒。

“耿总管,那帮老兵油子,果然没安好心!抓住了十多人!”

“哦?审问没有,他们有什么图谋?

“他们想偷偷凿穿我们的护卫舰,使其搁浅,伪造成我们不慎撞了礁石,迫使我们弃船而去。等落潮后,他们再修复自用。说是早就听闻我们宁国舰队有很厉害的远射武器!”

耿思承一听就乐了,真是好算计啊!

表面笑嘻嘻,背后狠阴你!

即便是曾经无比荣耀的骁果军,经过二十年的沉沦,也成了狡猾的海盗。

“既然如此,那就都灭了吧。全部抓捕,榨干他们知道的所有信息,而后送走!”

首节上一节142/314下一节尾节目录